《病句6:不合逻辑》教案
一、解读高考
(1)考查内容。
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出现频率较高。
(2)命题形式。
①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没有”或者“有”语病的一项。
②主观题。或选语段,或选多个语句,要求考生找出有语病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③主观题。和其他考点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综合考查。
(3)考频分值:
“辨析病句”为高考必考考点。课标全国卷及绝大多数地区高考卷年年设题考查,分值都是3分。“修改病句”考查的频率较低,分值一般为3~5分。
二、考点点探究6:不合逻辑
请指出下列病句错误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1.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答案 否定不当,“禁止……不得……”不合逻辑,应删除“不得”。
2.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答案 不合逻辑,将“选择前者”改为“选择后者”。
3.“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答案 不合逻辑,“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属于包含关系,并列不当,可删去“历史资料”。
4.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答案 否定失当。“提防”本身暗含着否定之意,与“不”连用,与句子本身想表达的语意正好相反,造成句子表达不合逻辑。故应该删去“不”。
5.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答案 不合事理。“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不合逻辑。“须眉”是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与“须眉”相比较,不合事理。
6.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答案 不合事理。此句中“是否”属两个方面,而与之对应的“关系到……”却是从肯定的一方面说的,从而造成了两面对一面的情况,可删去“是否”。
7.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答案 不合逻辑,“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在建规模1.2万公里”中,“在建规模”不应包括在“运营里程”里。
8.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答案 不合逻辑,“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这一并列短语,意义有相互交叉的部分,并列不当。
9.“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答案 一是照应不周,“等方面”缺少介词照应,应在“年龄”前加“在”;二是不合逻辑,“经历”与“任职时间”概念有交叉。
【技巧点拨】
铲除语句中的不合逻辑
有些病句从语法上找不到什么毛病,就可以从事理、情理上分析。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看句子表述的逻辑是否正确,句意关系是否合理等。
还可以从特征方面辨析:
一看并列词语,辨析是否种属并列、种属异类或种类不一、不合事理逻辑顺序。
二看否定词,尤其是隐性否定词如“防止”“避免”“切忌”“禁止”“难免”“杜绝”等,以及反问句“难道……”,辨别是否否定不当。
三看数量词语,辨别表述是否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逻辑。
四看介词,“A对(于)B,A与(和)B”,辨别是否主客颠倒。
五看表范围、程度的副词,如“全、都、凡、历来、从来”等,辨别是否自相矛盾。
六看表因果的连词,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辨别是否强加因果等。
【积累】
1.自相矛盾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强加因果
如: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3.主客倒置
如:在那个时候,报纸和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接触”)
4.两面失衡
如:学校抓不抓青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后继有人”前加“能否”)
5.否定失当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时时刻刻都”,和后文连在一起意思表达正好相反)
6.不合事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事理。
如:二百多救援战士,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二百多救援战士”怎么会有“几千条胳膊”?不合事理)
7.概念混乱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种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属(大)种(小)概念并列的错误。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年老”“疾病”与“丧失劳动能力”在概念上有交叉,不是并列关系,应在“丧失”前加“其他”,或把“或者”改为“等”。
【巩固训练】
1.下列各句都有不合逻辑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①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热点问题。
②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随着黄金五月的结束,楼市开始步入低谷,许多媒体报道中也出现了不实现象,称楼市价格下降了一倍,为预备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再次加油添火。
④张晓亮从小就喜欢读文学作品,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和外国文学名著。
⑤早晨,春风料峭,张大爷徒步来到了大桥附近的公园,欣赏杏花、桃花、牡丹、菊花等果树和花卉。
答案 ①概念并列不当。并列短语之间不能有包含关系或种属关系,而此句中“医疗”与“食品药品安全”之间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②否定失当。“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避免”与“不会”构成双重否定,造成了前后语意不合逻辑。故应该删去“不会”。③数量误用。“降低、减少”等词后面一般用分数,不能用倍数。而此句中“下降了一倍”显然不合逻辑。④概念并列不当。“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文学名著”之间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⑤不合事理。说张大爷在春天欣赏“杏花、桃花、牡丹、菊花”,但“菊花”不在春天开放,而在秋天,故句中说在春天欣赏“菊花”,违背了客观规律,不合事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国庆阅兵招选女兵的严格政审和层层筛选中,河南义煤集团的李家姐妹崭露头角,成为军中的“姐妹花”。
B.我国文化基础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落后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C.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持久的动力,使社会进步有牢固的基础,使国家长治久安。
D.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在我市打工的外来人员逐年增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选择铁路作为北上返乡的交通工具。
答案 C
解析 A项,“政审”包含在“筛选”中,二者不能并列;B项,不合逻辑,“落后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有交叉,二者不能并列;D项,“选择铁路作为……交通工具”不合事理,因为“铁路”不是“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