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4 准确 鲜明 生动
一、解读高考
1.考纲考情
试题类型上,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题兼顾,以主观题为主;本考点常与选用句式、修辞手法、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和图文转换等考点互相渗透,一起考查,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加强。
2.趋势分析
预计明年高考将会进一步加强对本考点的考查,并且题目将会更加体现社会时代特色,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因此考生应多关注时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思考和挖掘相关事件在语言运用试题中的命题点,做到重点备考。
二、考点探究2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试题引领】
1.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答案
(示例)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人生希望。
解析 拟写宣传语,首先要扣紧主题“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围绕“创业”与“创新”来组织语言、形象表达。还要符合手法运用(比喻)等具体要求。有字数限制,考生就应巧用比喻手法,使语句精练生动。
2.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答案
(示例一)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
(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解析 可以采用对联的形式将所有关键的要素都概括在其中,也可以直接用一句话形式将主题表达出来。
3.《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限80~100字。
答案
(示例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历来浓厚,因此“空巢老人”问题还应通过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解决。在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今天,老人更看重的是心灵的慰藉,所以家人的关爱、亲情的温暖才是抚慰老人孤寂内心的灵丹妙药。
(示例二)“空巢老人”问题不单是家庭问题,更是严峻的社会问题。社会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帮助“空巢老人”排解内心的孤独,重新树立独立生活的自信。社会的力量让老人能够找到更多家庭之外的快乐,让老人空巢不空心。
可选角度:个人、家庭、社会、政府,伦理、道德、法律等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内容上要围绕“空巢老人”这一问题展开,要有自己的观点,观点要鲜明清晰,表达要简明(字数限制)得体,逻辑要严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请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要点: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揭示修身实践方法。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积极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阐述修身实践应具有的态度。
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
或:第二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解析 这些经典名言对我们做人做事都很有启发,考生联系现实稍作迁移发挥即可。难度不大,但需要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靠拢。
5.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解析 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续写语句不仅要注重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要能够正确理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这就要求考生对名著有很深的认知度,并且具备相应的对名著阅读的理解感悟的阅历,通过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技巧点拨】
1.准确
“准确”,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讲,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符合特定的情境
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其中“扶”“失”字用得相当准确。“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淡淡的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用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事理及对象
所用的词语要适合表述的对象,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事理。
(3)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应注意复述或转述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
(4)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
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
2.鲜明
“鲜明”是指用词造句都能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
(1)精确选用词语
选用动词、形容词、副词。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的态度。
选用感彩词语。感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给人以最强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
如《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仅用两句就说明了朝霞出现在东方时,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来后,江水就像草那样碧绿的情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面。
(2)恰当选用句式
双重否定、反问句式。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
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反问、排比、对偶句。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3.生动
“生动”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往往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有时做到了准确、鲜明,也就做到了生动感人。
(1)做好“五感”描摹。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知描写什么,导致文笔干涩,就是没能把自己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摹出来,只有细腻刻画出来,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学会添枝加叶。此法是语言的润色法,不能画蛇添足。
如:鸟在鸣叫。
这个平淡的短句再添加上时间、地点、修饰语等,那效果肯定会有云泥之别: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一只黑白相间的画眉鸟在沾有露珠的柳叶间快乐地鸣叫着。
生动也并非越多越好,既要活灵活现,又要简明连贯,鲜明得体,答题时更要有针对性。
(3)恰当选用词语
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宋祁的《玉楼春》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运用了通感手法,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活灵活现的景象。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主要指词语的感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4)恰当选用句式
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穿插交错。注意语句的整散、错综变化、语气、倒装等。
整句。讲究音节的押韵和谐,力求语言的声律美,让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第三分句本可写成“写文章做演说也要看读者看听众”,但作者却换用反问句式,达到了整散结合、同中见异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显得活泼多姿。
(5)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比喻是为更形象生动;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描绘对象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排比可加强语势,充实内容,加重感情;
反问为了强调;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以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示范引领】
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尝试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是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重大活动,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自然美。它们可好看极啦啊,是同学们自己动手照的呀!会给观众带来很大很大的收获哇!(得3分。①“‘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是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重大活动,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自然美”直接说明了作品展的基本信息,得2分。②“它们可好看极啦啊,是同学们自己动手照的呀!会给观众带来很大很大的收获哇”语言鲜明,得1分;但口语太明显,失1分。③语言不够生动,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失2分)
答案2:如果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伙伴,花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群。在这个光、影和色彩汇集的花园里,我们将观赏到桃花的娇艳、荷花的清纯、菊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得6分。一些学生答题时不善于使用修辞手法,所写内容达不到生动的要求,题干已经指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而有些答案要么修辞种类数不够,要么比喻不贴切,要么完全不用修辞,这类答案也就失去了规范性,造成失分也是必然的了)
【特别提醒】
(1)树立“语境意识”。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题干包含着语境,试题所给的材料,也包含着一种语境。语境对语言表达有限制和补充两种作用。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的是限制作用。
(2)重视审准题目。
有时由于不注意审题,便把自己本来能答得很好的题目回答错误。
【巩固训练】
1.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请你针对这一现象,拟一条推广汉字书写的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简明生动,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书写美丽汉字,传播民族文化。
2.根据文意,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有一个花匠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越是朴素单纯的人 越有内在的芳香(气质)(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简明的能力。由“花”的特点推导出“人”的特点,注意本质上的相通性。
3.下面是描写春天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话,形象地表现“人”的神态和感受。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语言鲜明、生动、准确。
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____________。(选自冯德英《苦菜花》)
答案 (示例)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向里吸气,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4.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请拟写一条标语,提倡步行或骑单车。要求:主题鲜明,有感召力,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零碳零排放,骑车也很棒。
(示例二)步行生活,我们一小步,生态保护一大步。
(示例三)脂肪在堆积,大气在哭泣;走下私家车,拥抱脚踏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诗歌史上,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是两位老祖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魏六朝诗歌的长期积累,就不会带来唐诗的繁荣。
①不论在内容题材和形式技巧方面
②因此,对于唐宋以来长期流行的五言诗、七言诗来说
③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而且《诗经》为四言体,《楚辞》为骚体,都不是五言体、七言体
⑤但《诗经》《楚辞》的题材内容、表现技巧不及汉魏六朝诗
⑥汉魏六朝诗的影响,都更为广泛和直接
A.③①⑥⑤④② B.⑤①③④②⑥
C.③⑤④②①⑥ D.⑤②⑥④①③
答案 C
解析 ③紧承前文;⑤④是《诗经》《楚辞》与汉魏六朝诗的对比;②①⑥是结论。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①________,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②________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③________,是科学的方法。
答案 ①“单脑文字” ②“多重编码” ③用音、形、义三者结合的方法学习汉字
7.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①标题要体现新闻价值;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不超过15字。
最近,除了通用汽车外,包括韩国的SK集团、斗山集团,德国的德铁客运,美国的摩根大通、杜邦公司,法国的家乐福、欧尚、赛诺菲,日本的柒和伊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以及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都收到了来自郫县的精美礼物——蜀绣。一时间,精美的郫县蜀绣频繁在世界500强高管面前出现,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成都文化名片。
答案 郫县蜀绣成为成都文化名片
8.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师生讨论的话题。某班级为此举行了一场“中学生还有没有必要写周记”的辩论赛。正方有以下看法:
(1)顾名思义,周记就是每周一记。坚持写周记,就意味着每周要至少写一篇东西。众所周知,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笔头勤快。
(2)周记,就是一周里你的所见、所闻、所做事情的记录,有时兼有对这些事情的所感、所思。坚持写周记,有助于中学生写作能够真正写出真情实感。
(3)周记写起来自由灵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论记叙、说明,还是议论、抒情,随你任意表达。因而写周记是中学生写作中打好基础的重要途径。
请站在反方立场上,针对上述看法,任选两点反驳。要求:先填序号,再作反驳;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错,写周记能练笔头。但写作是否写得越多就越好?是否每周写一篇刚好?其实不一定。写作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周记是以纪实为主的,虽然写的是真情实感,可以作为自己的备忘录,也可以供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但写作训练仅有纪实是不够的,有时还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等,这样的作文才更有灵气,更有感染力。
(3)写作打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项训练,逐步提高,周记写起来太自由随意,对写作基本功缺乏较为明确严格的要求,因此,不能用写周记替代有规律的写作训练。
9.学校举行“校园文化”文艺节目汇演,你作为主持人,请为以下三个接连演出的节目报幕。要求:衔接自然,表达准确、生动。
①歌曲《青花瓷》
②舞蹈《重逢的世界》
③歌曲《金钟罩,铁布衫》
答案
①古来烟雨江南,有多少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往事业已一片片凋零,所有美丽最后都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请听歌曲《青花瓷》。
②如果说,《青花瓷》是一首清丽婉约的小令,那么激情四溢的现代舞《重逢的世界》就是一首明丽轻快的白话诗。下面就请欣赏舞蹈《重逢的世界》。
③重逢的世界里既有对韶华岁月的美好回忆,也有对流年似水的淡淡怅惘。如果与往日的她再度相逢,你会送给她什么?玫瑰,首饰,卡片,还是保护她一生一世的《金钟罩,铁布衫》?让我们欣赏歌曲《金钟罩,铁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