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三制六年级下册
《风从哪里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 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 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 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 简单的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 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知识: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界中风形成的原因。
难点:自行设计并实施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 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另外,还应让 学生课前观察身边哪里有风,什么地方可以产生风,并做好记录。可 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取暖锅炉或工厂的烟囱、车间或煤矿鼓风机、早点 摊用的风葫芦等等,从而获得第一手生活实例,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 铺垫,也为探究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准备尽可能多的原型。在模拟实验 材料的准备上,塑料瓶、蜡烛、纸条以及各种工具,只要学生能想到 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关自 然界风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入手,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有关风的谜语导入,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关于风的情景。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风的图片,如:“红旗飘飘”“帆船疾驶”嚇涛怒 吼”“波涛汹涌”。
师:这些都是风在起作用。他们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 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关于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简单的可以直接解决,有难度的可以在学 习中解决)
【设计意图:看完图片学生一定有很多想要了解的关于风的问题,由 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 究风的奥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学生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一起来研究13课《风从哪里来》
(板书课题)
二、通过大胆的猜测和试验,自主合作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自己制造风,并研究人造风的形成原因
师: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处不在。
现在我们教室里有风吗?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制造风?
(学生利用课本、用口等方法自由造风)
师展示小扇子、手摇小风扇、气球,学生上台展示造风的过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造风的方法?
(学生回忆造风的方法:吹风机、空调、电风扇)
师:刚刚我们找到的风,都是谁制造出来的?起个什么名字比较 好?
(学生回答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课件出示人造风的概念,教师板书:人造风
师:人造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哪些共同特点?
(学生猜测人造风形成的原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师:借助人的力量或者电的力量,使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 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即形成了人造风。
【设计意图:演示自己制造、感受风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趣味性的活 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自然风的成因做好铺垫】 (-)猜测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课件出不:飓风、台风、龙卷风)
师:这些风,还是人为制造的吗?是谁制造的?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自然风的概念。
师:自然界风是怎么形成的呢?与什么有关系呢?根据你的生活经 验和已经掌握的有关风的知识,认真思考一下,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猜测。并阐述原因)
师:猜想是发现的前奏,只有合理的猜想才能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 同学们,你们平时看天气预报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天气预报, 看看我们能受到什么启发呢?( PPT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学生再次猜测,温度是自然界风形成的原因。风从温度低的地方流向 温度高的地方。
【设计意图:猜想是学习科学的翅膀,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或假 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出理由或 依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 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是学生意识到,提出假设不是空 想。】
(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指导设计实验方案
师:以上是我们对于风的成因提出的假设,我们要怎么验证呢?
做实验。
怎样营造温度高低不同的地方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炉灶生火的情境视频。
师:当炉火生起时,哪里温度高哪里温度低呢?
学生:炉内温度高,炉外温度低
师:我们把炉灶搬到教室里来,不方便,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模拟 炉子里风形成的试验?
课件出示教师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塑料瓶、三个蜡烛、蚊香、 纸条、火柴、小瓷盘、剪刀等。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说一说,这 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塑料瓶要做成什么样?怎样验证有风形成呢? 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出完善的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代表上台分享实验方案,边说边演 示操作。)
【设计意图:设计模拟实验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 生思维上有一个较大的,跨度”,在有原型到建模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坡 度”。原因是学生缺少类似的实验经验。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有效的 指导和启发。通过观看炉灶生火的情境视频,让学生设计模拟炉子, 营造温度高低不同的环境。】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设计的方案比较有条理性。和老师给你 们提供的方案基本一致。让我们再次明确实验过程(PPT展示)
实验过程:
(1 )在瓶子的瓶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纸条。
(2)点燃蚊香,置于瓶子底部开口外,观察瓶口纸条的变化 和瓶底烟的走向。
(3)点燃蜡烛,用瓶子罩住蜡烛。
(4 )注意观察对比瓶口处纸条出现的变化,以及蚊香烟的走 向?
(5)将前后两次操作中,纸条的变化及蚊香烟的走向,用红 笔分别画在实验记录单上。
师:我们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
(1 )操作时要注意用火、用剪刀的安全。蜡烛和蚊香不要烧到塑料 瓶
(2 )点燃蜡烛后,火柴放入小磁盘内,不要乱扔
(3)熄灭蚊香时,要将燃着的一头按在小盘上弄断,而不要吹灭。
(4 )小组分工合作,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材料。
实验记录单:
实验现象及分析:
1 .点燃蜡烛前,香靠近塑料瓶底部小孔时,烟朝 运动。
点燃蜡烛后,香靠近塑料瓶底部小孔时,烟朝 运动。
瓶口处纸条有什么现象? o
实验说明,实验装置内有 形成。
实验结论:点燃蜡烛后,瓶子内外 有差异,瓶内空气变 成 ,热空气比冷空气 (重或轻),会上升。 瓶子外 空气流过来补充。
冷热空气的 形成了 。
画图
【设计意图:再提醒同学们安全实验的同时,强调实验中观察记录, 目的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实验中的信息,归纳结论提供事 实依据。】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师:下面的时间留给大家,开始你的探索之旅吧。
学生实验时,每组一个去掉底的塑料瓶。教师巡视指导的时候,注意 提醒学生不要让蜡烛和蚊香烧到瓶子,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探究的特别起劲,很多同学意犹未尽, 还沉浸在实验探究的乐趣中。现在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其他 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与自己的实验成果相对照,不同的地方可以 补充。
(学生展示实验记录单并介绍实验发现。投影仪投射烟的走向, 纸条的变化)
【设计意图:倾听,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善于倾听, 才能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 互认同。】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及分析
1 .点燃蜡烛前,香靠近塑料瓶底部小孔时,烟朝 运动。
点燃蜡烛后,香靠近塑料瓶底部小孔时,烟朝 运动。
瓶口处纸条有什么现象? o
实验说明,实验装置内有 形成。
实验结论:点燃蜡烛后,瓶子内外 有差异,瓶内空气变 成 ,热空气比冷空气 (重或轻),会上升。 瓶子外 空气流过来补充。
冷热空气的 形成了 O
(学生简单回答)
师生小结:由于地球上各个地方接受太阳光照射程度和时间长短 不同,使各地区之间温度存在差异。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轻, 压力小,热空气会上升。温度低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 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三、生活应用,解释现象
师:老师要提出新的挑战了,知道海陆风是怎么回事吗? 课件出示海陆风图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海陆风的原因。 课件播放海陆风讲解视频。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解释生活中的海陆 风现象。巩固新知,加深对风成因的认识。】
四、 拓展活动
师:课下只要同学们 能继续乗承课堂上的好学好问精神,对科 学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老师相信,科学的大门 就会被你打开。
带着这种探索精神,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地球的 高层大气有没有风?( PPT出示)进一步探究风的奥秘
【设计意图: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学生最 关注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使学生得到持续发展。】
五、 内容升华,情感渗透
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把这首诗送给全班同学。跟老师一 起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的小学时光马上结束, 即将进入人生新的阶段。人生的旅途会遇到很多风风雨雨,没有人可 以一帆风顺。相信咱们班的孩子们都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顺利到 达成功的彼岸。”
【设计意图:由本课的主角风,联系到人生的风风雨雨,激励马 上进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
六、 板书设计
13.风从哪里来
人:人造风
空气流动
自然风温度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将本科的重点内容依次呈现在 黑板上,易于学生掌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