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22: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国家统一 B. 政权并立 C. 三国鼎立 D. 和平共处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观察如图两件文物“契丹货币”“西夏货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契丹人最早使用圆形方孔货币
B. 契丹与西夏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C. 契丹和西夏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D. 契丹与西夏都直接受北宋管辖
“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 ‘送礼'(‘送礼’) 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游牧民族岁币
宋朝皇帝向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全部失利
“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B. C. D.
黄袍加身大宋兴, 澶渊之盟迎和平;各族共创文明史, 。最后一句应是( )
A. 北宋、辽、金齐称雄 B. 南宋、辽、夏齐称雄
C. 南宋、辽、金齐称雄 D. 北宋、辽、夏齐称雄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阶段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C.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交流
D.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以下政权与建立民族搭配正确的有( )
①辽—女真族 ②西夏—党项族 ③金—契丹族 ④北宋—汉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历史上,北宋与辽、西夏都有过议和。对这些议和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都在形势不利于北宋的背景下议和 ②北宋每年都要向辽和西夏送去大量财物
③根据协议辽和西夏都要对北宋称臣 ④议和有利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元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适合的是( )
A.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 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 共同发展:民族政权并立与交融 D. 繁华盛世: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景象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对此,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 建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 签订和约
A.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
A. 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 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 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完颜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构 ⑤忽必烈-蒙古族 ⑥元-铁木真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对北宋的进攻,破坏了北方的经济,也破坏了契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后来,双方议和。此后,宋辽两国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宋辽边境贸易兴旺,北宋每年向辽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辽边地发生饥荒,宋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
辽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该民族在9世纪之前主要过着怎样的生活?
材料一中宋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带来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西夏先发制人,在1040、1041、1042年连续三年中,三次大败宋朝军队,并试图向关中进军……西夏方面,也被战争的消耗拖得疲惫不堪,民怨沸腾。
写出西夏的建立者和都城。
(4)西夏与宋之间的战争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之后双方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他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田,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材料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一中是哪位皇帝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采取措施?请列举这一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例子
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况?
材料三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四中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拔(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藩”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中的“二敌”分别是指什么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4) 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到北宋的和议,唐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何显著不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出现,形成辽、西夏、北宋并立和金、西夏、南宋并立的局面,而这两次三国局面的出现曾因为数场战争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局面不能算作三国鼎立,只能属于政权并立,故B正确,C错误。
AD.两项与题干不符,故A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货币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北宋送给辽和西夏岁币的全面理解。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北宋统治者的软弱等因素导致北宋同辽和西夏的交往中往往通过送给岁币的方式换取和平;其主要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但不是全部失利,错误, 排除。故选A。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建立时,北方出现了契丹(辽)政权,西北出现了西夏政权;而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西夏。“黄袍加身”说的是赵匡胤,他建立了北宋政权。“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的盟约。故最后一句应是“北宋、辽、夏齐称雄”,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阶段的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D.明清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故D说法错误。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的时期,故A说法正确。
B.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期,故B说法正确。
C.宋元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与交流的时期,故C说法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主要政权的建立民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③.据所学可知,辽是由契丹族建立;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故①③搭配不正确。
②④.北宋是汉族建立的,赵匡胤于960年建立宋朝。西夏是党项族建立。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故②④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辽,宋夏议和,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②④宋辽,宋夏议和都规定北宋每年要送给对方“岁币”即大量财物,故②项正确;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虽然使宋朝百姓的负担加重,但是使双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故④项正确。故C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宋辽议和是在澶州之战有利于北宋的形势下进行的,但是与宋夏议和不符,故①项错误;③宋夏议和,西夏要对北宋称臣,而宋辽议和,双方约为兄弟,故③项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社会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BD.这三项分别符合春秋战国、秦汉和唐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故排除ABD。
C.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是并立的关系,如宋辽、宋西夏的和战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所以民族政权并立与交融和宋元时期的社会特征,故C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①②④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故①②④正确。
③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故排除③。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略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③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故①③④ 正确。
②.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表述不正确,如澶渊之战,北宋取得了胜利,但还是缔结了澶渊之盟。排除②。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的关系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据“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可知,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可以在题干中体现,故C正确。
A.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A。
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
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对题干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略
15.【答案】B
【解析】略
16.【答案】(1)契丹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关系:由交战转为和平。这一变化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边境地区的贸易与生产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有利于民族交融。
(3)元昊。兴庆府。
(4)影响: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变化: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宋夏保持和平局面,边界贸易兴旺。
【解析】(1)本题考查契丹族和辽政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在9世纪之前主要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本题考查宋辽的战和,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辽对北宋的进攻,破坏了北方的经济,也破坏了契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后来,双方议和。此后,宋辽两国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宋辽边境贸易兴旺”结合所学可知,宋辽结束澶州大战,签订澶渊之盟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这一变化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促进了边境地区的贸易与生产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有利于民族交融。
(3)本题考查西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所学可知,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都城在兴庆。
(4)本题考查西夏和宋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西夏和宋朝的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之后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宋夏保持和平局面,边界贸易兴旺。
17.【答案】(1)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2)民族融合(交融)。
(3)宋朝;契丹族。
(4)澶渊之盟。
(5)辽和西夏;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他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采取措施;这一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例子是文成公主入藏。
(2)本题主要考查民族交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田,相学如今种禾泰。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民族融合的社会情况。
(3)本题主要考查宋与辽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朝廷”指的是宋朝;“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契丹族。
(4)本题主要考查澶渊之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5)本题主要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二敌”指辽和西夏两个政权;结合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的信息可知,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18.【答案】【小题1】(1))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朝廷”是指北宋政权,“蕃”在这里指契丹族建立的辽。
(2)据所学知,澶渊之盟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由材料“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拔(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可知,材料二中的“二敌”分别是辽、西夏。这一时期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或汉化)。
(4)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到北宋的和议可知,唐朝实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朝则是战后求和。
故答案为:
(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同时也促进了宋辽双方的和平与交流。
(3)辽、西夏。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或汉化)。
(4)唐朝实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朝则是战后求和。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唐朝的民族政策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唐朝的民族政策等知识。
第6页,共7页
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