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四节 国际合作
2010年,日本半导体生产设备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37%,半导体材料占世界市场份额达66%。2011年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导致日本半导体设备与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暂时停滞,直接影响北美、欧洲西部、东亚等地区的半导体生产网络,间接导致一些手机、 计算机、数字家电和汽车等生产厂临时停产,最终影响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
为什么日本地震会影响这么多地区的生产活动
提示: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1.区域认知
结合实例,说出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开展的具体合作及产生的影响。
2.综合思维
结合具体案例,了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表现及意义。结合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准确认知沿线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一带一路”对国际合作的意义。
3.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说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表现。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概念: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1. 经济全球化概念
经济全球化表现
下游
中游
供应商
生产企业
终端销售
上游
精密器械原部件:滚动轴承、液压元件、阀门等;外壳材料:塑料、金属、玻璃以及陶瓷。
软件、芯片
国产企业
外资企业
经销商
医疗机构
家庭消费
新西兰商场内的中国奶茶
表现②:商品的跨国流动
表现①: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跨境支付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交流信息。
表现④:信息的跨国流动
表现③:服务的跨国流动
某品牌手机在美国研发,80%的零部件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组装70%以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2.国际合作的必然性
劳动地域分工: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发达国家:逐渐转向金融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发展中国家: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崛起为制造业大国(如中国),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原材料生产和初级产品加工。
过去,世界经济基本呈现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核心—边缘”结构。
现在,世界经济转变为“核心(消费国)—中间层(生产国)—边缘(资源国)”三元结构。
3.世界经济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
1.建设背景:
全球金融危机
不稳定事件频出
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
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建设意义:
(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
(5)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活动: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1.说明重庆积极推动“渝新欧”班列开通的原因。
2.“渝新欧”班列经过哪些国家?有几次换轨?
提示: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也是欧洲市场需要的许多产品的生产地。重庆积极地推动“渝新欧”班列开通,是为了将产品迅速便利的输送到欧洲,可缩短时间且能够降低运费。
提示: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家。中途经历两次换轨。
活动: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3.举例说明“渝新欧”班列开通需要哪些方面的国际合作?为什么?
提示:①沿线各国的运价、通关、货物检验和检疫、运输的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沿线冬季气温差异等方面,必须进行各国协调合作。
②原因:沿线各国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技术标准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活动:分析“渝新欧”班列与国际合作
4.举例说明“渝新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国家的意义。
提示:打造了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提升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对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典题训练】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方向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2016年10月,由中国F企业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继后,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等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科技力量 B.可减少贸易障碍
C.利用当地的资金投入 D.航空运输更便利
(2)中国F企业在德国建厂其主要产品在俄罗斯生产,主要考虑的是俄罗斯( )
A.矿产丰富 B.市场需求量大 C.环境优良 D.劳动力更充足
C
B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美与亚太地区,特别是重视对欧洲等发达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先进制造业说明企业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中国对欧美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看重欧美企业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第(2)题,通过参与国际并购,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取得了完整的质量与制造工艺体系,为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研发制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收购为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对企业自身的积极影响是塑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全球化指数Gi=(Ti+Fi)/2(Ti为区域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i为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全球化指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读江苏三大区域2000~2009年经济全球化指数比较图及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回答1、2题。
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
(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个) 卫生机构数
(个) 公共图书馆
(个) 普通高校数(个)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
苏南 288.65 1 067.64 34 022 5 931 50 86 220.93
苏中 109.20 855.02 14 399 3 451 23 14 53.29
苏北 168.71 685.25 12 067 4 006 37 22 105.01
1.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
A.苏南卫生机构和高校多,就业机会多 B.苏南地形平坦开阔,劳动力丰富
C.苏南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D.苏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
2.下列有利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促进人口由苏北、苏中向苏南迁移
B.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开发苏北的矿产资源
C.充分发挥苏南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从苏北、苏中向苏南转移
D.苏北、苏中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D
D
【解析】第1题,苏南地区工业化和科技水平高,国际贸易发达,商品、资金、人员的跨国流动较频繁,因此全球化指数高。第2题,引导苏南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到苏北、苏中地区,发挥苏北、苏中地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的区位优势,促进苏南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区城协调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至2002年止,东亚和东南亚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其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读下图回答3、4题。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 )
A.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B.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C.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 D.全球制造业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4.东亚、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最有可能是( )
A. 纺织工业 B. 钢铁工业 C. 信息产业 D. 石油工业
【解析】第3题,图示表示的是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布的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的分布变化呈现出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不能表示产值持续下降。全球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上升。第4题,东亚、东南亚地区劳动力丰富、廉价,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增长最快的主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最有可能是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工业需要的技术、资金较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
B
A
全球化智库(CCG)认为,2016 年来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表现活跃。据统计,2016 年 中国海外并购额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出境并购国。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洲、 北美与亚太区域,特别是重视对欧洲等发达区域的先进制造业的投资。据此完成5、6题。
5.中国对欧美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看重欧美企业拥有( )
A.完善的配套设施 B.灵活的企业机制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充足的原料供应
6.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并购,对企业自身的积极影响有( )
A.消化国内落后产能,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B.塑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C.整合全球资源,缩短产业链 D.融入当地文化,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第5题,由材料“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可知,中国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避开保护主义。第6题,玻璃制品对于矿产资源需求量大,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该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德国,俄罗斯市场小。玻璃制品对于环境要求不高。俄罗斯人口密度小,劳动力缺乏。
A
B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