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史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一)人口迁移
教材: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1.根据材料概括人口迁移的表现及影响。
1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促进
2表现:
①欧洲人入侵、大批来到美洲
②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③美洲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④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有族群混合现象。
3影响:
①促进美洲开发
②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③促进世界物种交换;④导致各种疾病传播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2. 根据15至18世纪人口迁移的方向,概括这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洲、印度等地迁移人口;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洲向拉美各国移居;
③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镜头穿帮]
在新版的电视剧《寻秦记》第二集中,古天乐饰演的项少龙在一对老夫妇家借宿一晚,临行前人家送他一包地瓜用以充饥。
问题设计1:老人的这份善良让人感动,但这包地瓜却被观众看成笑话。为什么?
(二)物种交换
根据材料概括物种交换的表现及影响
1表现:
①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②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
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
积极:丰富食物结构、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文明交融
消极: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伴随殖民掠夺
2影响:
材料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特点:欧洲主导; 内容丰富; 范围全球性;
结果双重性(积极与消极);时间长期性。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列举出“哥伦布大交换”引发了哪些物种间的交换吗?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哥伦布大交换”
积极:
①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②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丰富了食物结构,促进经济的开发;
③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消极: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史料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印度洋贸易
表一 1525年葡萄牙轮船在亚洲的分布情况
问题1:通过表一的“轮船类型”和“备注”,你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透过表一的信息,可以看出葡萄牙在印度洋贸易中的特点是什么?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印度洋贸易
表二 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船只的货物清单 (单位:公斤)
问题3:通过表二的信息,你发现“货物清单”有什么变化?
问题4:综合表一和表二的内容,谈谈葡萄牙印度洋贸易的影响。
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桂皮 肉豆蔻 紫胶 红檀木 丝绸 …… 总数 1074003 8789 — 411 — — …… 1121959 2128962
1342
986
66443
27978
2660
……
2242112
(2)大西洋贸易
阅读教材、大西洋“三角贸易”地图,能复述列举出“三角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出程、中程、归程的基本史实。
(2)大西洋贸易
材料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问题:结合你对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了解,谈谈你对“罪恶”和“曙光”的理解?
(3)太平洋贸易
主导国家 中转站 商品贸易 对中国影响
葡萄牙 澳 门 生丝、瓷器——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西班牙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北宋“角面并全”五十两银铤正背面 明代五十两银锭
——周卫荣等《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
问题1:明朝与宋朝银锭相比,形状有什么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形状之别]宋朝和明朝的银锭
(3)太平洋贸易
西班牙帆船到中国来进行贸易,中国史料记载很多。明末时人记载,“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有夷人铸作;银钱独盛。……若贩吕宋,则单得其银钱。”关于明代流人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 200000000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问题设计2: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时期的贸易格局有什么特点?
[数量之多]
(3)太平洋贸易
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 年,长达约500 年之久。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
——摘编自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问题设计3:如何理解材料中的两个“联系”?
[影响之深]
(3)太平洋贸易
三、早期殖民扩张
概况:
(1)瓜分世界的开始
背景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实质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该线以西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以东为葡萄牙的范围;影响是平衡了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大海洋强国一百多年的势力范围和殖民霸权。
时间:16C
国家:
葡萄牙——将巴西变为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西班牙——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概况:
(2) 新兴大国的崛起
时间:17C
国家:荷兰、英国、法国在亚非北美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三、早期殖民扩张
2.影响
*非洲的愤怒:2003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上,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
*美洲的愤怒: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遣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三、早期殖民扩张
*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
墨西哥的波多西银矿
【种族屠杀】
【疾病传播】
贩卖黑奴
■戈雷岛,大西洋的一个岛屿。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①美洲——掠夺金银、原料和种族屠杀;
②非洲——黑奴贸易,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
③亚洲——殖民侵略、殖民据点和商业垄断。
三、早期殖民扩张
2.影响: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经营方式 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商业格局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荷等商业强国崛起
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一夜”暴富]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16世纪时,西班牙称霸欧洲,盛极一世。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通史》
① 含义: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②影响:使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价格革命”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1.亚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
2.影响:
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①美洲——掠夺金银、原料和种族屠杀;
②非洲——黑奴贸易,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
③亚洲——殖民侵略、殖民据点和商业垄断。
课堂检测
1.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出发,经过马里亚纳群岛或关岛后,再从圣贝纳迪诺海峡或苏里高海峡穿过菲律宾群岛进入马尼拉。在最初的20年间,平均每年约有150吨白银运到东方。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B.蒸汽动力运输船只的广泛应用
C.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 D.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C
【详解】
题干所述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亚洲地区间的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大量的白银运至亚洲.亚洲的货物(尤其是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大量运往欧洲地区,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当时尚未开始工业革命,B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可以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纳人同一个经济圈,正如奥斯曼帝国的一位官员在1625年记录的那样,欧洲人控制了整个贸易联系。据统计,从1698年到1775年,欧洲国家进出口产品的数量增加了四到五倍。这最能体现出新航路开辟后
A.中东贸易的衰落 B.价格革命的剧烈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霸权的交替
C
【详解】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处于国际贸易的中心地位,贸易量大幅度增长,最能体现商业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和中东贸易对比,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贸易方面,不是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贸易数量和范围的变化,没有体现殖民霸权,排除D项。故选C项。
3.16世纪后的欧洲,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和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成功的手艺人成为企业家,商人和银行家扩大了他们的事业。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C.宗教改革激发了创富热情 D.商业组织模式出现了创新
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表现有:市场的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贸中心的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特权贸易公司的出现,因此根据材料可知A正确;价格革命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无关,B排除;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C排除;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D排除。故选A。
4.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到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使其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了社会近代化
D.新航路开辟促使新旧大陆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
B
【详解】
材料“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说明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B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并未体现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的新旧大陆之间并不存在优势互补,排除D。
5.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態糖等。其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发展民族经济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欧美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D.三角贸易的推动
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亚非拉美地区之所以形成了单一经济,主要是西方殖民者为了便于对殖民地进行掠夺导致的,是因为欧美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故选C;亚非拉美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是西方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的结果,AB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