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AB卷 第六单元 共2份(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AB卷 第六单元 共2份(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23:38:03

内容文字预览

第六单元 A卷
考试时间:120分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怏(yāng)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B.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zhǒng)忡。
C.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yú)。
D.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颗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lǒu)阳光。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点辍 闲暇 拍摄 心有灵犀 B.严谨 俯瞰 遨游 天崖海角
C.烧灼 模拟 吞噬 五脏六腑 D.稠密 堡垒 疲惫 海市唇楼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D.小明的发言很精彩,既慷慨激昂,又语无伦次。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老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B.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从测量数据来看,地球的半径大约6000公里左右。
6.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
7.阶段性测验将近,我校七年级2017班将开展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总结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1)某小组对搜集到的资料适用于哪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无法达成共识,请你帮他们进行判断。这两段资料分别适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组合( )(3分)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的力量,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人去把母亲接来侍奉。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他亲自端药喂药。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守孝三天。
①天下国家
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③我的语文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2)忠孝两全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能够真正做到忠孝两全的人不多。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称得上忠孝两全,某同学已经为木兰写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替父从军尽孝道
下联:________________
(3)吴亚玲,是一位在火神山抗击新冠肺炎的护士。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的她,突然接到了家里传来的噩耗,一向身体硬朗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得知消息后,她一个人来到角落,默默流泪。朝家乡方向对母亲深深鞠了三躬后,脸上的泪水还未擦干,她又进入病区,投身抗疫战斗。某同学分享了这个故事后,打算给吴亚玲姐姐寄出一本集结同学们留言的册子,请你也写下留言。(50字以内)(5分)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这首诗首句描写的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9.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1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节选)
[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①搐chù: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10.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B.啮沙为坎穴(牙齿)
C.所宝以百数(珍藏) D.一日曝书画(晾晒)
11.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2分)
(1)遂反溯流逆上矣
(2)处士笑而然之
12.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2分)
一日(①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 )拊掌大笑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14.[甲][乙]两文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入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自己不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翻阅晚报时,无意中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5.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4分)
16.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7.请从词语或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18.“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4分)
六、名著阅读(共7分。)
19.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在空地中间,随便堆起来的石头基础上,竖起一副珊瑚的十字架。这十字架两边的横档,简直要使人认为是石质的血制成的呢!
A船长做个手势,一个船员走上前来,在距十字架约一米远的地方,从腰间取下铁锨开始挖坑。
我完全明白了!这空地是坟场,这坑是坟穴,这长形的东西是昨夜死去的人的尸体!A船长和他的船员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海底,这所公共的墓地,埋葬他们的同伴。
……
这时抬尸体的人走近前来,把用白色麻布裹着的尸体,放到湿润的坑中去。A船长两手交叉在胸前,死者曾经爱过的朋友们都跪下来做祈祷。我的两个同伴和我也很虔诚地鞠躬敬礼。
坟穴于是被那地上挖出的土石掩盖起来,地面形成微微的隆起。
当坟穴填好,A船长和他的船员都站起来,然后走到坟前,大家屈膝、伸手,做最后告别的姿势。
……
A船长走到我面前。我站起来,对他说:
“就和我预料的一样,那人在夜间死了吗?”
“是的,阿龙纳斯先生。”A船长答。
“他现在长眠在他的同伴身边,在那珊瑚墓地中吗?”
……
船长突然用他痉挛的手把脸孔遮住,抑制不住发出哽咽声。随后他又说:
“那里,海波下一二百米深的地方,就是我们安静的坟场!”
“至少,船长,您死去的同伴们可以在那里很安静地长眠,不受鲨鱼的侵扰!”
“是的,先生。”A船长很严肃地回答,“不受鲨鱼和人的侵扰!”
(1)选段出自法国作家________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选段中的人物A船长的名字是________。(2分)
(2)选段中的船员因为什么而受伤导致去世的?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5分)
七、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20.按要求作文。
一句不经意间看到或听到的话,一帧美丽旖旎的风景画,一场激情澎湃的讲座,一次自由旅行,一本书……也许都会给你精神的震撼和奋进的力量。人生要不断为自己赋能,才能有勇气有信心走好脚下的路,创造美好生活。
请以“为自己赋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怏yàng。B.忡chōng。D.缕lǚ。
2.答案:C
解析:A.辍→缀。B.崖→涯。D.唇→蜃。
3.答案:D
解析: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用在此处,不合句意。
4.答案:D
解析:D是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再现”后面应该用分号。
5.答案:A
解析:B.搭配不当,将“增强”改为“选择”。C.否定失当,删除“不再”。D.词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6.答案:B
解析:根据横线处和前文内容的对应性即可得出答案。“绿茵”对应“青芜”,“千缕”是“雨”的特点,“红叶清风”对应“秋日看花”,“洁白”对应“雪意”,故选B。
7.答案:(1)A
(2)(示例)战场杀敌显神威
(3)(示例)报效祖国,敬业奉献,大爱无疆。
解析:(1)岳飞是南宋的抗金英雄,家喻户晓,适用于“天下国家”这一主题;材料中岳飞孝敬母亲的故事,适用于“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故选A。
(2)根据对联特点,与上联句式一致,围绕“忠”来对。
(3)结合吴亚玲的材料,围绕“爱国”“敬业”“奉献”和无法忠孝两全作答。
8.答案:画面特点:朦胧、凄清。
解析:河水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的沙渚之上。河水、河沙被水雾、月夜笼罩,显然是朦胧的,“寒”字又增添了凄冷之情。景物:烟、水、月、沙。
9.答案: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忧虑与愤慨之情。
解析:《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诗的后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10.答案:B
解析: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1.答案:(1)遂反溯流/逆上矣
(2)处士/笑而然之
解析: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断句即可。
12.答案:①处士;②则
解析:第①处:由上文可知,这个句子省略了主语是“杜处士”,故可补出“处士”。第②处:“见之”与“拊掌大笑”是“牧童”前后连续的两个动作,故可补出连词“则”。
13.答案: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解析:河中失石:落入河中的石头。当:应当。
14.答案:(示例1)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当从事实出发,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不能想当然
(示例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实践才能出真知
解析:[甲]文中老河兵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文中戴嵩画的牛在角斗时尾巴是摆动的,而实际上牛在角斗时尾巴是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的。由此可见,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当从事实出发,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不能想当然。
[甲]文中老河兵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才能指出石兽应在河的上游。[乙]文中牧童终日放牛,所以才能发现画中的错误之处。由此可见,应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实践才能出真知。
[参考译文]
[乙]四川境内有位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珍藏的书画有上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图》,他特别喜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摆动着尾巴角斗,错了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15.答案:自尊、自强、自立、诚实善良、温柔耐心、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
16.答案: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瓢泼狂暴的大雨,让“我”庆幸雨伞买得及时,免遭大雨淋湿,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安全以及小姑娘的温柔美好;瓢泼大雨也为下文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7.答案:一个“裹”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写出了“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
18.答案: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照亮了自己,也感化了别人,更美化了这个世界。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到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
19.答案:(1)儒勒·凡尔纳;尼摩
(2)第一问:“诺第留斯号”被撞,机器上的一根断了的杆砸着了船员,船员因此去世。
第二问:船长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是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解析:(1)注意识记外国作家的国别以及名著中的主要人物。
(2)名著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名著阅读的重点。
20.答案:[例文]
为自己赋能
冬天的夜,来得格外早。刚过五点,天就黑了。小村实在是小,小得就如同广袤的平原大地上的一颗痣。路灯犹如小村的眼睛,照亮了拐角的黑暗,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
爸爸照例要在睡觉前巡村。几年前,村里的老电工退休,爸爸因为在部队当过通讯兵,就被选为村里的电工。我今天作业写完得早,可以陪着爸爸巡村。
“做人要像电灯……”爸爸又开始给我灌输他的思想。
“做人呀,就要像电灯,为自己赋能,为他人发光。您还是留神,看好脚下的路吧!”我抢过他的话头说。
小街弯弯绕绕,尽头拐角处是贫困户周××家,他有残疾,他的妻子精神不大好,女儿在镇上读初中。
爸爸注意到这个拐角的路灯不亮了。“孩子还没回来?”他推门进屋,关切地问。
“可不是嘛!天黑路滑,让人不放心,我这腿脚,也不能接送孩子。”
“嗯,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春节之前,一定把损坏的路灯全部修好,让大伙儿亮亮堂堂地过年。”
说干就干,打报告,申请资金,找施工队,一次次沟通,一趟趟跑腿。腊月二十九,一大早天下起了鹅毛大雪,爸爸刚要披衣出门,妈妈不乐意了。“你说你平时不在家也就算了,这都年底了,你说……算了,今年这个年,我还是领着孩子去娘家过吧!”妈妈说不下去了,眼泛泪花。
爸爸悄悄朝我打了个手势,拿出二百块钱,“去,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买上十斤肉,再提两瓶好酒,给你姥姥、姥爷送去。”我撇撇嘴,表示无能为力。爸爸不再说话,撂下二百块钱,出了门。
晚上十点多,贫困户周××家门口,最后一盏路灯,“啪”的一声亮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大片的雪花在灯光下洋洋洒洒,落在看热闹的孩子们仰起的笑脸上。
考虑到周××家的特殊情况,爸爸自己出钱,在他家路口安装了一盏交流电与太阳能两用的路灯。周××握着爸爸的手,不住地感谢。
“别谢我。要谢啊,就谢谢党的好政策!”爸爸疲惫中带着一丝欣慰。
“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为自己赋能,为他人发光。”爸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伴着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咯吱声,仿佛听见谁家的孩子在温书:“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题目由“赋能”“自己”两个关键词构成。其中,“赋能”就是为某个主体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是写作的主题;“自己”是写作的主体,要注重“自己”的成长,尤其是精神方面的成长。整体看,这个题目强调的是“自己”的改变,有改变的过程,也有改变之后对“自己”的影响。行文中,要突出谁(什么)怎样为自己赋能,更要突出“自己”赋能前后的变化。第六单元 B卷
考试时间:120分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烧灼(zhuó) 毡鞋(zhān) 炽热(zhì) 迟钝(dùn)
B.暴涨(zhàng) 鲁莽(mǎng) 拖拽(zhuài) 臆断(yì)
C.模拟(nǐ) 凛冽(lín) 合拢(lǒng) 辜负(gū)
D.溯流(sù) 吞噬(shì) 俯瞰(kàn) 拍摄(sh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遗孀 海市蜃楼 毛骨悚然 五脏六腑
B.羸弱 天崖海角 耀武扬威 千钧重负
C.拯救 不期而至 广阔无垠 耐人寻味
D.闲暇 心有灵犀 风餐露宿 坚持不懈
3.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偿替课成为一种产业,对此,高校老师忧心忡忡,认为学生们因小失大。
B.他语无伦次,不知道怎样对师傅们说才能解释清楚。
C.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D.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狮子追捕猎物的场景让人看得惊心动魄。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们认识到一些野生动物会成为某些病原体传播的中间宿主,食用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现象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B.美国近期因警察暴力执法致黑人男子死亡事件持续发酵,广大民众对特朗普政府妄自菲薄非裔族群的种族主义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C.刷抖音,上快手,如今已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不过有网友评论,这些平台发布的小视频制作水平良莠不齐。
D.2020年的抗疫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件等,无一不是每一位莘莘学子语文学习的例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写了英国斯科特探险队历尽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竞争对手挪威阿蒙森团队已捷足先登,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
B.《太空一日》展现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充满紧张和意外。
C.《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的科幻小说,创造出了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宋代学者、文学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主要写斯科特探险队经历艰险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竞争对手挪威人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了,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路。
B.《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以“我”的视角呈现整个故事,便于读者跟着“我”的视角、感受理解故事。
C.《太空一日》一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通过记述“我”在太空一日的见闻与感受,展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在文中,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二、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5分。)
7.诗文名句默写。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4)《河中石兽》中,讲学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定石兽“湮于沙上,渐沉渐深”。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8.【资料卡】
淮剧又称“江淮戏”,起源于苏北香火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团体为江苏省淮剧团(驻地在盐城)。目前全国淮剧团共13个,盐城有6个。
九年级准备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同学小妍加入了“最美乡音组”,近期将要在串场河畔的盐镇水街举行淮剧汇报演出活动。
(1)【志愿服务】你准备做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先征求妈妈的意见。(2分)
妈妈说:“淮剧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志愿服务能给你中考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多做几道题吧!”
你争辩道:“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完你的话,妈妈点了点头。
(2)【文化布置】演出前,你和小妍先到水街“漂舟戏苑”进行文化布置。在小妍带来的三副对联中,你发现有一副不合适,请指出来,并向小妍解释原因。(2分)
第1副:一腔淮剧神舟韵 万里盐场国库银
第2副: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第3副:七尺躯扮千般样 五丈台走万里天
第____不合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音探究】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对淮剧的唱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妍找来本次演出曲目的唱本片段,现在请你和她一起探究:淮剧的唱词有哪些特点?(3分)
客堂间,先打扫,
厨房内把热水烧,
煤炉扇得火直冒,
我再淘米下锅把粥熬,
萝卜干子切切好,
抽空上街排队买油条。
——《买油条》
街上行人少,
店堂多萧条。
石灰店里白靠白,
剪刀店里刀铲刀,
铁匠店里硬打硬,
馒头店里糕摞糕。
——《刘贵成私访》
自从去到金山后,
法海绊我在山头,
想不到上山不肯放我走,
逼迫许仙把心修。
小和尚将我来看守,
许汉文未犯王法被幽囚。
——《白蛇传》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甲]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句“莫言”以否定的形式指出下山并没有什么难处,因此行路的人们都很欢喜。
B.[乙]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C.两诗诗题中的一“过”一“游”,分别表现了诗人游历山野的乐趣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致相似,都明白如话、朴实自然,笔调明朗、灵动活泼而又富于理趣。
10.[甲][乙]两诗的三、四句分别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请简述。(4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①瞑:闭目休息。②陂薮(bēi sǒu):湖泊沼泽之处。③缊:麻绳。④唼(shà):咬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__________
(2)阴布大网 阴:__________
(3)须其夜艾 艾:____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 笼:__________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3.甲、乙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分)
14.简要说明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这种写法的作用。(3分)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①《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象那幅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凝成了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君子都没有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了一帧相思的薄凉底色。
②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③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④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色气象。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凭依木桥,放眼眺望,湖水泱泱,满目是五月的浓碧,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这真是苍茫芦苇的部落啊!
⑤正值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未成,这样的寥落时节,却是芦苇最好的时候。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实乃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摸着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和青灰的天空。它们又和飞鸟流云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了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氤氲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的气息。轻嗅着这般天然的清香之气,一时间虽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
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我想,就某根芦苇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经风霜的命运。
⑦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呼啸而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们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⑧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敏锐机智又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生死战场!那些临水生长的苇草,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个个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是啊,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
⑨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面对眼前那片苍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我不禁想到,生命短促如朝露,惟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身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⑩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至于此后的荣枯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雨和日月去安排吧。
15.《诗经》里的芦苇和沙家浜的芦苇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
16.结合语境,依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词句。(共4分)
(1)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分)
(2)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赏析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17.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分析它的作用。(4分)
18.作者用“沙家浜的芦苇”做题目,有什么好处?(3分)
1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分析一种即可)(2分)
七、名著阅读(共5分。)
20.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的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好,先生,让他们上来好了。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止他们。实际上,这些巴布亚人是很值得怜悯的,在我访问格波罗尔岛的过程中,就是只牺牲一个这样苦命人的生命,我也不愿意!”
……
“诺第留斯号并没有搁浅,先生。”尼摩船长冷淡地回答我,“诺第留斯号是歇在海床上了……明天,在我指定的日子、指定的时刻,潮水会把它平安地浮起来,它又可以穿洋过海地在水中航行了。”
(1)选段中“诺第留斯号”被巴布亚人围攻,尼摩船长用了什么办法摆脱了围攻?请概括作答。(2分)
(2)下面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三个情节,如果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情节:①在南极因冰山翻倒而被困
②在锡兰岛的采珠场与鲨鱼搏斗
③被巴布亚人围攻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八、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21.题目:生活,是一面镜子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炽”应读chì;B项“涨”应读zhǎng;C项“凛”应读lǐn。
2.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崖”应写作“涯”。
3.答案:C
解析:“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于形容唱歌不恰当。
4.答案:A
解析:A.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使用无误。B.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使用有误。C.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使用有误。D.莘莘学子:众多学子。莘莘,形容众多,与“每一位”矛盾。
5.答案:D
解析:《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是清代人。
6.答案:C
解析:《太空一日》一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
7.答案:(1)不问苍生问鬼神
(2)黄梅时节家家雨
(3)一山放出一山拦
(4)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8.答案:(1)(示例)淮剧是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老师告诉我们要全方面发展,去做志愿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欣赏优美的淮剧,陶冶我们的情操,劳逸结合。
(2)2副;这副对联适合用于对风景的赞美,和主题不切合,下联“一城山色半城湖”也不符合对盐城地理环境的描述,盐城没有山,是平原地貌,所以不适合放在此处。
(3)通俗易懂;句式错落有致,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押韵,富有音律美。
解析:(1)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与妈妈争辩实际上也是在劝说妈妈。劝说时要注意理由充分,针对性强。根据资料卡的内容“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淮剧历史悠久,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做志愿者可以培养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等方面来劝说。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语气柔和委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2)本题考查理解对联的能力。先根据“漂舟戏苑”找出不合适的对联,第1副和第3副均和“戏”有关,由此可知第2副不合适;然后根据主题和对联本身来分析其不合适的理由。首先从对联本身来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是“泉城”济南,突出济南泉水众多、风光明秀,是赞美风景的对联;且其与“戏”无关。由此即可整理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探究淮剧的唱词特点的能力。《买油条》采用的是方言说唱的方式,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刘贵成私访》和《白蛇传》采用长句和短句,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具有旋律感,语言灵动自然。同时《刘贵成私访》和《白蛇传》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
9.答案:A
解析:“莫言”是“不要说”的意思。“莫言下岭便无难”的意思是: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即下山也有困难,故选A。
10.答案:[甲]诗: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乙]诗: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解析:[甲]诗:“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意思是一个人正行走在万山深处,即使一座山“放过了你”,还有无数的山在“拦”着你呢!诗人通过写在崇山峻岭中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乙]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11.答案:依照 暗中 止,尽 笼罩,捕捉
12.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已而:不久。无验:没有根据。
【参考译文】
【乙】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雁,性情尤其机警。每当群雁夜宿时,唯独雁奴不睡觉,为雁群观察放哨。有时稍微听见人的声音,它一定要先鸣叫起来,群雁便杂然而动,相互呼唤着离去。
后来乡里人利用雁奴的习性更巧妙地设下捕捉它们的办法。于是,(乡里人)先观察好湖泊沼泽这些群雁常栖的地方,(在那里)暗中布下大网,又在大网旁边挖上许多洞穴。
太阳还没落山,人们各自拿着麻绳束的火把躲在洞穴中,等到夜尽天明时,就在洞外点起火来,雁奴先发出警叫声,人们连忙扑灭火。群雁惊醒后,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便)又接着睡起觉来。
这样三次点火又三次扑灭,雁奴三次鸣警,众雁三次惊醒;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都用嘴去啄它,并轮番攻击它,(然后)又都安然休息。
过了一会儿,火又点燃起来,雁奴害怕众雁的攻击,不敢再鸣叫。
乡里的人们见雁奴没有声音,便张开大网捕捉,(众雁)大概十只中有五只被捉,仅有少数逃脱的。
……冯生擅长写文章,曾经写了《雁奴说》,叹息乡人用欺诈的方式来捕捉、用嫁祸的方式取得,他说:“何止大雁啊,人本来也有这样的情况,李斯(就好比)秦国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获得。由此看来,难道不应该为这种情况感到深深的悲哀吗!”
13.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人们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出现以怨报德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的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文章所讽喻的现象。
14.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述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思考,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法和比较阅读的能力。需要找出两文共同的写法并分析其作用。两文都是通过讲述故事来阐明道理的,所以都运用了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的写作手法,讲述故事时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阐明道理时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这是叙议结合。
15.答案:《诗经》里的芦苇的特点:风雅婉约,青碧茫茫,渲染了一帧相思的薄凉底色。沙家浜的芦苇的特点:茂盛,顽强,有蓬勃的生命力,充满民族精神。
解析: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有关《诗经》里的芦苇和沙家浜芦苇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归纳出各自特点。《诗经》里的芦苇的特点可从文章第①段归纳。文章④—⑨段都在描写沙家浜芦苇,由“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色气象”“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等句子可以归纳出,沙家浜的芦苇所具有的特点是:茂盛,顽强,有蓬勃的生命力,充满民族精神。
16.答案:(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举起”一词把芦苇拟人化,“尖尖的绿戟”把芦苇的芽比作“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萌发时的情状,表现了芦苇顽强的生命力、战斗力。
(2)“婆娑”一词形容盘旋舞动的样子,这里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先民的风雅和浪漫。
解析:第(1)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从“举起”“戟”等词语可见该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一般都是表现事物的特点。第(2)题其实就是理解“婆娑”一词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先分析词义,再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注意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情感。
17.答案:议论。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点明了沙家浜芦苇所蕴含的意义以及看到沙家浜芦苇后得到的人生启迪:惟有将生命融入热爱的事业中去,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解析:第⑨段揭示沙家浜芦苇所蕴含的意义,所以其表达方式是议论。记叙文结尾处的议论作用一般是:加深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8.答案:是本文的行文线索;点明了记叙对象,暗示了文章主要内容,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命题新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前提下进行,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结合全文可知,“沙家浜的芦苇”是文章记叙对象,全文内容都是围绕“沙家浜的芦苇”来写的,可见题目是本文的行文线索,暗示了文章主要内容。提到“沙家浜”,大家一般会想到京剧《沙家浜》,以此为题,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19.答案:(示例1)本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如文章的最后一段,表明“我”受到沙家浜芦苇精神的感染和启发,也想将生命投入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身以赴。
(示例2)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第①段引用《诗经》,是为了表现芦苇所具有的“小情调”——风雅、儿女情长;而文章重点要突出的是沙家浜的芦苇,表现它具有的“关乎民族主义的大境界”。由此可以看出,开篇引用《诗经》是为了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突出沙家浜芦苇的勃勃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表达作者对沙家浜芦苇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很多,如文章前后两次写到阿庆嫂,形成前后照应,通过沙家浜芦苇生长的特定环境,自然地赋予了芦苇以生命气象和民族精神。
20.答案:(1)给“诺第留斯号”外壳通电,吓跑了巴布亚人。
(2)C
解析:(1)尼摩船长用一根栏杆接通船上的电流,直达到平台,谁碰到它,就会感到可怕的冲击,当巴布亚人把手放在梯子栏杆上时,马上被一种神秘不可见的力量推到后面去,他们惊恐地逃跑,以为自己遭雷击了。
(2)“在南极因冰山翻倒而被困”在下卷第十三章,“在锡兰岛的采珠场与鲨鱼搏斗”在下卷第三章,“被巴布亚人围攻”在上卷第二十二章,故排序为③②①,选C。
21.答案:【优秀范文】
生活,是一面镜子
一个月高风清的深夜,凉风习习,一位衣着青衫,倚栏而立的年轻人,在饮过最后一杯清酒后,拔剑自刎……
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曾满腔激情,长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李贺,在此结束了他金戈铁马、孤寂凄清的人生,这一年,他才27岁……如此有才,少年时曾被韩愈看好的小伙子,怎会落到如此地步?他太脆弱了,经不住打击。由于父亲“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宇谐音,他不能考取进士,只好在一个小地方当一个小官,被贬之后,郁郁不得志,最终走向死亡。
可惜啊!当年的李贺并不知道,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而只有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美好的生活才会对你笑逐颜开!
李白在不得志时,一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世人对其产生敬佩;苏轼在不得志时,一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爽之气光芒四射!不约而同地,他们最终都成了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而可怜的李贺,如果当时亦能豁达乐观,是不是也会成为不朽的佳话呢?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们熟悉的霍金,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挫折后,依然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如此看来,生活是一面镜子,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把镜头拉近了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并付出努力,那么生活也会相应地给他信心,给他希望;而有些同学甘于沉沦,在一次次失败中对生活愁眉苦脸,生活也不会对他客气,将痛苦与无奈反射给他,多么可悲!
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上,考试的重要性我心知肚明,可是,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微笑面对,因为我知道,生活是一面镜子,它会真实地反映我曾经不休不眠的辛苦付出。
解析:【写作指导】
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活”比作“一面镜子”。我们知道,镜子的作用是把它面前的对象原样反映出来,如果你是美女,镜子会表现你的美;如果你是个胖子,镜子会把你胖子的本色表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出题人意在让学生思考生活投射真相的特点,并围绕这个特点写文章。本文可以写记叙文,筛选一两件事,讲述与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可以写议论文,确立观点,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名人典例或名言俗语,证明观点;可以写散文,抒发对生活映射作用的感悟,抒发自己关于人生、成长等话题的感悟。行文可以采用题记式、日记体、聊天对话体、小标题式等,利用新颖的写法或文体样式,写富有创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