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6 哈姆莱特(节选)
一、选择题
1.对下列戏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即角色名,扮演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旦”,戏曲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即小花脸或三角脸。
D.“科”又称“介”,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卜儿”,扮演儿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诗词中,不乏扁舟意象,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①扁舟中蕴涵着诗人的期冀和希望,蕴涵着他们失意的痛楚和灵魂的呼唤。扁舟也总在中国画中出现,画家们随着这扁舟作精神的远足,那风中一叶泛夕阳,不知带走多少中国画家难以言表的意绪②
清代画家垢道人题画诗云:“独坐扁舟别有意。”这别样的意绪太纷繁,似乎小小的扁舟难以载动③扁舟一叶游五湖,来到江心湖面,心随流水,从容东西,获得精神的自由;这扁舟一叶五湖游,乃因“要觅巢居新阁处”,渡向精神的彼岸,安顿寂寞的灵魂。
一片宁静、悠远、精澄、孤迥的山水境界,就是画家心灵之舟的止泊之所。细读中国画,揣摩其中精神,感到画家们是将自己精微的用思寄托于此,他们的性灵史太需要这样的“扁舟”,他们在这“扁舟”中领略独鸟盘空的快意、一丸冷月的澄明、空山萧寺的淡远、云雾缥缈的超越④也是在扁舟中,借此抒发性灵中微妙的衷曲,从而获得精神的安顿。
文中各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二、填空题
3.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这几十年来,他总是这样无冬无夏地忙碌着,从没有_______过一句,也没有要求过什么。(埋怨/抱怨)
②自从那年他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就_______了,就像那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到了何方。(杳无音信/石沉大海)
4.字音积累
浮雕( ) 屋檩( ) 帷幕( ) 框架( )
斗拱( ) 接榫( ) 屋脊( ) 水榭( )
点缀( ) 游廊( ) 椽子( ) 穹窿( )
轴线( ) 压轴( )
弯曲( ) 曲调( )
殷代( ) 殷红( )
翘首( ) 翘尾巴( )
5.在下列括号中写上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1)不省( )所hù( ) (2)兄mò( )南方
(3)dài( )诸父异爨( ) (4)尚飨( )
6.易混字形
①(niè)( )手( )脚 (niè)( )嚅 (shè)( )影 (shè)威( )
②(jì)药( ) (jī)( )身 (chái)吾( ) (jǐ)( )( )一堂
③(yīn)( )缘 (yīn)( )氲 (yīn)( )湿
④(fú)( )水 (xiāo)( )雄 (niǎo)( )娜
⑤(jiǎo)( )费 (xí)( )文
⑥(qiè)( )意 (qiè)负( )曳屣
三、判断题
7.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①“钱宝网”案中所谓直接与“保证金”的数额挂钩的“工资”,实质上并非真正的劳动报酬,只是对“本金”“利息”种掩人耳目的说法。( )
②诚然,从事科学探险的志愿者要有殒身不恤的精神,但领导者和组织者更要尽全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
③小张是个讲故事能手,平平常常的一件小事,他能说得神魂颠倒。( )
④他知道幸福就是健康平安,不再像以前那样,羨慕纵横捭阖的政治家。( )
⑤放寒假了,他终于踏上了海南的土地。海水清澈,风平浪静;沙白如絮,清洁柔软。于是,他乐不思蜀,久假不归。( )
⑥对于该地区选举的实质,人们早已秘而不宣。( )
⑦现在的某些媒体在宣传英模人物时过多地涂脂抹粉,这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反而损害了英模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
四、小阅读-课内
8.下列有关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劳狄斯贪婪、凶狠、狡猾、多疑,善搞阴谋,笑里藏刀,怙恶不悛,是丑恶人性的化身。
B.乔特鲁德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格”的人。她是一个最恶毒的而且良心已经溃烂的淫妇,又是一个慈善和蔼的母亲。
C.哈姆莱特的性格具有多面性,一方面他善于思考,另一方面他优柔寡断,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
D.雷欧提斯敢爱敢恨,但他不能明辨是非,做事缺乏理性,但性格上并不怯懦。
9.鲁大海的话,揭示了什么?
鲁大海 (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 财!你现在还——
10.分析鲁侍萍的心理。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11.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有一句著名的独白,它有不同的译文。你认为哪一种舞台效果比较好?请说明理由。
朱生豪译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卞之琳译文: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梁实秋译文:死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
方平译文: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是个问题。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9月11日,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岁。单田芳先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别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带来了 的“单式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单田芳先生最火的年代,今天任何一个明星,都不可能与他当初 。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电视也很少,最流行的是收音机,打开小“匣子”,就是一段美好时光。而新生代的娱乐生活,已经交给了综艺节目、偶像剧和抖音、快手。传统文化的式微让人 ,特别是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再无下回分解”,将是一代人无尽的遗憾。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拥有辉煌的当下,即便是评书想要保持过去的风光,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不必说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传统文化本身也有一个普及、提高、宣传的问题。单先生也是一个很“潮”的人,他认为评书艺术应当 ,不仅要创新说书手段,而且还要运用新的媒体传播。“酒好也怕巷子深”,传统文化也是这样。( )。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 望其项背 痛心疾首 革故鼎新
B.别出心裁 相提并论 痛定思痛 与时俱进
C.独具一格 相提并论 痛心疾首 与时俱进
D.独具一格 望其项背 痛定思痛 革故鼎新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便说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传统文化本身也有一个宣传、普及、提高问题。
B.不要说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传统文化本身也有一个普及、提高、宣传问题。
C.不必说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传统文化本身也有一个宣传、普及、提高问题。
D.不要说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传统文化本身也有一个普及、宣传、提高问题。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有文化自觉,要努力让“好酒”的香味飘到巷子外去;要有文化自信,要看到确实存在一些“好酒”;要有文化智慧,做出适应时代的“好酒”,艺术地让“好酒”为更多人接受。
B.我们要有文化智慧,做出适应时代的“好酒”,艺术地让“好酒”为更多人接受;要有文化自觉,要努力让“好酒”的香味飘到巷子外去;要有文化自信,要看到确实存在一些“好酒”。
C.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看到确实存在一些“好酒”;要有文化自觉,要努力让“好酒”的香味飘到巷子外去;要有文化智慧,做出适应时代的“好酒”,艺术地让“好酒”为更多人接受。
D.我们要有文化智慧,做出适应时代的“好酒”,艺术地让“好酒”为更多人接受;要有文化自信,要看到确实存在一些“好酒”;要有文化自觉,要努力让“好酒”的香味飘到巷子外去。
六、语言表达
15.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所给话题中选择两个话题,另写两组句子。要求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痛苦分两种,一种让你变得更强大,另一种毫无价值,只是徒添烦恼。
可选话题:娱乐 自由 规则 知识 平等 荣誉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病毒一开始只是在局部范围内爆发,构不成全球威胁。一旦________,人们才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展开研究。美国将感染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________。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________,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17.在下列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1)长篙____ (2)(jié)____骜 (3)(yǔn)____身不恤
(4)颓(pǐ)______ (5)弄_____ 堂 (6)长歌当______哭
18.说出下列命题错误的原因。
(1)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2)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19.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七十诞辰。七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七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七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__________!
七、微写作
20.莎士比亚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莎士比亚的语言深沉含蓄,极富有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一段内心独白,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透视。(1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戏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卜儿’,扮演儿童”错误,“卜儿”在元杂剧中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宋元时“娘”字俗写成左“女”右“卜”,进而省作“卜”。“‘科’……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不全面,“科”是称角色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窦娥冤》的时候要对元杂剧的有关常识进行分类识记。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一处的引用是作“如”的宾语,是句子成分,故而点号应在引号外,排除AD。
第二处作为句段末尾,从句子语气“不知带走多少……”可见是感叹语气,故应用感叹号,排除AD。
第三处,后两句中“获得精神的自由”“渡向精神的彼岸,安顿寂寞的灵魂”是对“这别样的意绪太纷繁,似乎小小的扁舟难以载动”的解释说明,说明其纷繁而难以载动的原因,故要用冒号,排除B。
第四处,根据“也是在扁舟中”可知,这一句与前一句之间并未完全断绝联系,不应用句号,要用分号,排除B。
故选C。
3. ①抱怨 ②杳无音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司语意义及用法。
埋怨: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造成结果的事物表示不满。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根据语境“从没有_______过一句”,填入“抱怨”。
杳无音信:指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石沉大海:把石头扔到海里会沉下去,再也找不到。比喻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消息,或者比喻投入的东西得不到回报。根据语境“自从那年他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就_______了”,填入“杳无音信”。
【点睛】
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4. diāo lǐn wéi kuàng gǒng sǔn jǐ xiè zhuì láng chuán qióng zhóu zhòu qū qǔ yīn yān qiáo qiào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该题考核多音字为主。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题中多音字有“轴”“曲”“殷”“翘”。“轴”[ zhóu ]1.机械中主要零件之一。一般为金属圆杆,轮子和其他转动的机件绕着它或随着它转动:车~。转~。2.圆柱形的器物,可往上卷或绕上东西:线~儿。画~。3.量词。用于绕在轴上或卷在轴上的东西:两~线。一~山水画。[ zhòu ]旧时戏曲一次演出的几个节目中排在最末的一出戏叫大轴子;倒数第二出戏叫压轴子。“曲”常用汉字,有qū、qǔ两个读音。一、qū,1、表示弯曲,与“直”相对。2、姓氏。二、qǔ,1、一种韵文形式。2、音乐术语。(1)Music,表示音乐或音乐作品。(2)描述作品类型时与“歌”相对,表示非歌曲、声乐曲形式的器乐曲或其他音乐作品。“殷”(拼音:yīn、yān、yǐn)是现代汉语常用字 [1] ,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2] 。“殷”由“ ”和“殳”构成,本意说法不一。一说本义为盛大,后转义表示富足、丰盛,如:殷实。一说本义为忧伤痛苦,同音假借表示恳切、情意深厚,如:殷切。现代多用于表示热情周到,如:殷勤。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代也作“殷”。以上义读yīn。“殷”又读yān,表示黑红色。又读yǐn,指雷声,用作拟声词。“翘”[ qiào ]一头儿向上仰起:板凳没放稳,这头儿一压,那头儿就往上一~。[ qiáo ]1.抬起(头):~首。2.(木、纸等)平的东西因由湿变干而不平。
【点睛】
前、后鼻音总结:记声韵配合规律: 1.d、t、n、l只与eng相拼,不与en相拼。2.zcs除了“怎”(zěn)“谮”(zèn)“参”(cēn)“岑”(cén)“涔”(cén)“森”(sēn)。3.d、t、n只与ing相拼,不与in相拼(除“您恁”外)。
5.(1)xǐng 怙(2)殁(3)迨 cùan(4)xiǎng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尤其是自己容易混淆的字音、字形。作答时可以根据字词的意思识记字音和字形。本题中“不省所怙”,“省”是“知道”的意思,所以要读“xǐng”;“怙”是“依靠”的意思。“兄殁南方”的“殁”是“死”的意思。“迨诸父异爨”中的“迨”,是“等到”的意思;“爨”是“分灶做饭”。“尚飨”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飨”是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
6. 蹑 蹑 嗫 摄 慑 剂 跻 侪 济 济 姻 氤 洇 凫 枭 袅 缴 檄 惬 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重要字形的能力。辨析字形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①是对同音字和形似字的考查,如“嗫”和“蹑”;“蹑、蹑、嗫、摄、慑”是形似字的考查。
②“剂、跻、侪、济、济”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字,要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然后正确书写。
③“姻”“ 氤”“洇”是对同音字的考查。
④“凫”“ 枭”“袅”是形似字的考查。
⑤“缴”“檄”是形似字的考查。
⑥“惬”“箧”是形似字的考查。
7. √ √ × √ × × ×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1)掩人耳目,意思是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睛;比喻迷惑欺骗别人。使用正确。
(2)殒身不恤,意思是指牺牲生命也不顾惜。使用正确。
(3)神魂颠倒,意思是指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人、物或事入迷着魔。含贬义。不合语境。
(4)纵横捭阖,意思是指国际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使用正确。
(5)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此处望文生义。
(6)秘而不宣,意思是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不合语境。
(7)涂脂抹粉,涂胭脂,抹香粉。原指女性化妆,现多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此处指对“英模人物时过多地涂脂抹粉”,不合语境。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
B.“她是一个最恶毒的而且良心已经溃烂的淫妇”的说法有误,属于过度解读。乔特鲁德在丈夫死后不久就嫁给他弟弟,表明其薄情寡义的一面,但这不能说明“她是一个最恶毒的而且良心已经溃烂的淫妇”。
故选B。
9.周朴园血腥的发家史,将他狠毒、残忍的资本家本质暴露了出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作者通过鲁大海,揭发了周朴园的罪行,周朴园的发家史就是一部血腥史,作者通过鲁大海将他狠毒、残忍的资本家本质暴露了出来。
10.侍萍设身处地为周萍着想,没奢望让儿子认自己这个母亲,只是看看他就满足了,体现了一位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作为母亲,侍萍三十年未见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不想念自己的骨肉,但是她却说“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我只想看看他”“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在思之如狂的情况下,还能够设身处地为周萍着想,体现了一位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11.示例:四种译法各有千秋,朱译的优点是琅琅上口,但“毁灭”一般用于国家、集体而非个体生命;梁译则有些“过度阐释”甚至有画蛇添足的味道;方译更像在讨论哲学命题而不是舞台独白。相比较,卞译与舞台演出比较贴近,表演效果比较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名著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从鉴赏语言的角度入手,根据语言风格、句式特点以及表达的侧重点,比较两种翻译产生的艺术效果的不同。朱生豪的译文以意译为主,语言畅达华美,朗朗上口,但是用词方面存在些许问题,“毁灭”一般用于国家、集体而非个体生命,与原文不合。卞之琳的译文采取直译的方式,忠实于原文,意义准确。梁实秋的译文解释为“死后”,增添了原文没有的内容,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方平的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偏口语化,但是感觉更像在讨论一个哲学问题“活着好”还是“死了好”,与舞台不太搭配。
12.C
13.A
14.C
【解析】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独具一格: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结合“探索别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分析,修饰“单式风”,选用“独具一格”。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结合“都不可能与他当初”分析,选用“相提并论”。痛心疾首:形容痛恨(痛心遗憾)到极点,悲伤到极点。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结合后面内容“特别是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再无下回分解’,将是一代人无尽的遗憾”分析,选用“痛心疾首”。革故鼎新: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结合“不仅要创新说书手段,而且还要运用新的媒体传播”分析,选用“与时俱进”。故选C。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中“普及、提高、宣传”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宣传、普及、提高”,排除B项、D项。“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表示假设,“不必说”错误,排除C项。故选A。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分析选项内容,主要讲“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智慧”。结合前面“‘酒好也怕巷子深’,传统文化也是这样”分析,就是要认识到文化的独特性,然后把这些好的传统文化宣传出去,在宣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即看到“好酒”,宣传“好酒”,造出更好的酒等。综合C项正确。故选C。
15.娱乐分两种,一种可以调养身心,另一种没有益处,只会让你堕落。
自由有两类,一类能滋养你的心灵,另一类会祸害你的人生,只会让你失去自由。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首先要选准对象,拟写句子时注意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首先明确其优点,然后说明其缺陷,在缺陷部分要进一步指出其不良影响。
16. 构成全球威胁时 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 这些困难会逐渐解决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段内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由第一空前面的“一旦”是对“构不成全球威胁”的转折和后面的“才”可得出“构成全球威胁时”;“感染的医生”自然身体里带有埃博拉病毒,故可得出“将活病毒主动带回国”;第三空前面的“但”表转折,是对前文“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的转折,故可从“逐渐解决”角度组织答案。
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17. gāo 桀 殒 圮 lònɡ dànɡ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1)“老师”与“作家”是交叉关系,不能使用不相容选言命题。
(2)“工作证”与“学生证”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选择关系。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老师可以兼具作家身份,作家也可以是老师,而“要么是”属于并列关系,表述绝对,命题逻辑错误,因为可以有第三种情况存在:他既是老师,又是作家。
连词“和”表并列,意味着二者兼具,出入校门的是老师或学生,并非两证兼具,而是两证均可,应该是选择关系,所以需要把“和”改为“或”,即正确的表述为: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或学生证
19. 七十年像一首歌 有激昂也有低沉 歌声渐渐唱响 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第一处可仿照“七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七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以及“七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三句话来写,第一句是比喻句,第二句要照应到第一句的喻体,写一组相反的词语;第三句仿照“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写,是在第一、二句比喻的基础上写,要照应喻体;第四句仿照“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要写“明天”如何。
20.示例:
我,一个与孤单、寂寞做伴的我
我,一个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哭泣的我
我,一个小丑一般的我
很清楚不管怎么样心里的孤独也不会消除
但仍旧奢望我是会被眷顾的一个
有一天阳光会照到我的身上
让我感受到温暖,快乐
让我的心灵得到一丝的安慰
不知这是不是奢望
也许注定要一个人走下去
写完属于自己的这部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内心独白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内心独白要能够符合人物性格特征;从内容来看,内心独白要能够体现特定情境下人物特定的心理。
题目要求“写一段内心独白,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透视”,考生首先要明确独白的人物形象的性格,其次要为内心独白时创建特点的场景,明确人物的心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