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14 促织 变形记(节选)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件绿绸衬衣①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摘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混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猫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一件衬衣。
“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我丈夫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睛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她又去继续把洋白菜弄干净,走到灶旁掀起一口咝咝作响的锅的盖子。一股香喷喷的热油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此时那只猫已在蛋糕上嗅了老半天,显然觉得它还不够新鲜好吃,便懒洋洋地一跳,以优美的姿态跳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一溜烟地从我身边窜出门去。
油在沸腾,我相信听到了猪油块在盖着盖儿的锅里劈劈啪啪的蹦跳声,因为这时一段遥远往事的回忆告诉我,那是猪油,这个锅里正在炼猪油。女人继续在削洋白菜。有个地方,一头母牛在哞哞低叫,一辆手推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而我一直还站在门口,我的衬衣在肮脏的椅子靠背上晃悠,我那心爱的柔软的绿绸衬衣,对它的柔软我曾向往了七年之久……
我觉得犹如站在烧得通红的炉箅子上,而沉默使我憋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要命。蛋糕上此时已满是黑压压一片懒洋洋的苍蝇,饥饿和恶心,极其难受的恶心,合成一种呛人的苦涩味,把我的喉咙噎住了。我开始冒汗。
我终于犹豫不决地伸手去拿衬衣。“您,”我说,声音比方才更嘶哑了,“您……不想要?”
“您要换什么?”她连眼睛也不抬地冷冷地问。她那灵巧的手指已把洋白莱摘干净,把菜叶收进一个漏勺,用水冲洗,然后又掀起那个正在炼油的锅的盖子,把菜叶倒了进去。
那令人垂涎欲滴的咝咝声使我又想起往事,好像已过去一千年的往事,而我才只有二十八岁……
“喂,您要换什么?”现在她更加不耐烦地问。
可我不是商人,不,虽然我光顾过从格里内角②到克拉斯诺达尔③的所有黑市。
我张口结舌:“猪油……面包……也许面粉,我想……”
这时她第一次抬起她那冷漠的蓝眼睛,冷冷地看着我,在这一刹那,我知道自己完了……今后我将永远不会再知道猪油的味道了,油对我将永远只是一阵令人痛苦的气味回忆……我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她的目光击中了我,洞穿了我,现在我内心空空……
她哑然失笑。“衬衣,”她以讥笑的口吻喊道,“我能用几张面包票去换衬衣。”
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不过,我只是在想象中这样做。实际上,我抓起我的衬衣团成一团,又把它塞进手提包,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那只猫正蹲在过道里津津有味地舔食一盘牛奶,我走过它身旁时,它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在它那双模模糊糊的绿眼睛里流露出一点人性,一点无法形容的人性……可是,人家告诉过我,我要有耐心,因此我觉得应当再试一试。先是为了回避那明朗得令人感到压抑的天空,我跑到一处不知什么地方,在奇形怪状的苹果树下越过臭水坑和啄食的鸡群,来到不远的一座古老椴树浓荫匝地的较大的农家院落。一定是喉咙里的苦涩味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才看到一个身材粗壮的农村小伙子坐在房前长凳上,向两匹正在吃食的马说着亲热的言语。当他见到我的时候,就笑着从一扇打开的窗子向屋里喊道:“妈,第十八号来了”说罢他非常开心地拍拍自己的大腿,往烟斗里装起烟丝来,屋里回答他笑声的是一声响亮的咕咕声,一个脸膛棕红、精神饱满的女人在窗框里闪现了一秒钟,她的面孔像一块油亮亮的煎饼。我马上转过身去,经过水坑、鸡群和嘎嘎喊叫的鹅群向后奔去。我像疯了似的跑得飞快,手提包紧紧地夹在臂下。当我又到达村中道路时,这才放慢脚步,从半小时前登上的山上又走下去。
当我重又见到我脚下那条两边长着可爱树木的亲切的灰色蛇形公路时,松了一口气。我的脉搏跳得更平稳了,当我坐在那条多石、荒芜、霉味弥漫的村中道路通向阳关大道的岔道口时,苦涩味减轻了。
我大汗淋漓。
蓦地,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
【注】①文章背景说明:二战中德国城市受到巨大破坏,战后许多市民到相对破坏较小的农村以物换物,换取生活必需品。②法国北海岸一个地方。③苏联北高加索一城市。
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
(2)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
2.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3.小说后来又写了“我”的第二次尝试以衬衣换食物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4.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请分析其效果。
二、选择题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讨论,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 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 他多么正确, 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A.充盈 见怪不惊 尽管 只要
B.充盈 漠不关心 尽管 如果
C.充斥 漠不关心 无论 如果
D.充斥 见怪不惊 无论 只要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退休在家,一下子从紧张工作中_____________出来,反而感到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很不适应。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
③真理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_____________、永远不变的事物或理论。
④这项工程预算十多个亿,我们在设计上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_____________。
A.摆脱 深思熟虑 理所当然 不可思议
B.解脱 深思熟虑 天经地义 不堪设想
C.解脱 深谋远虑 天经地义 不可思议
D.摆脱 深谋远虑 理所当然 不堪设想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为“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项目定制并提供专用手机100万部,同时在网络、流量、话费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出保障和支持。
B.近日,中国辞书学会融媒体辞书专题研讨会暨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出版机构的20多位辞书专家参加了会议。
C.古代清明的休闲通常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现在交通便利,人们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
D.语言的演变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上古时代,汉语就有方言的分支,北方有秦晋、燕朝、赵魏、海岱、蜀汉等方言,南方则有吴越方言和楚方言。
三、微写作
8.微写作。
《变形记》以荒诞和象征的手法,叙写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遭遇,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以“竹”为对象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四、小阅读-课内
9.香雪是一个美丽清纯的姑娘,请结合课文内容简析香雪的人物美。
10.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试从“真实”与“荒诞”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1.“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这几句话有何深刻含意?
12.《促织》的魔幻色彩是否超越了现实生活
13.课文从哪些方面揭示了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14.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了上来。这句话有何作用?
15.课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但在他身上,我们仍然能看到人的一些特征。请找出课文中描写这些特征的语句,并思考作者这样写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
16.小说名为《变形记》,“变形”有何含义?
五、填空题
17.识记字音
按捺( ) 钥匙( ) 撅折( ) 撺掇( )
18.给加点字填上读音;根据拼音填上合适的字。
(1)纶巾( ) (2)酹( ) (3)桀骜( ) (4)振聋发聩( ) (5)一曝十寒( ) (6)殒身不___(xù) (7)(cuán)___射 (8)平___(zè) (9)(cuò)___辞 (10)汗________(cén cén)
19.易错字音。
①挟( )带 ②斟酌( ) ③褶( )皱 ④隧( )道
⑤娇嗔( ) ⑥粗糙( ) ⑦忸怩( ) ⑧尴尬( )
⑨踌躇( ) ⑩憎恶( ) 虔( )诚 ②氛( )围
20.识记字音
横:( )横七竖八 ( )横样子
奔:( )奔驰 ( )奔头儿
扒:( )扒手 ( )扒车奔
21.识记字音、字形。
(1)赎( )_____ 渎( )_____ 黩( )_____ 牍( )_____
(2)惴( )_____ 喘( )_____ 湍( )_____ 颛( )_____
(3)竦( )_____ 悚( )_____
(4)戳( )_____ 戮( )_____ 截( )_____
(5)眷( )_____ 拳( )_____ 誊( )_____
六、非选择类
22.请分析下面各个句子的句式特点、结构或还原语序。
(1)判断句
①此物故非西产 “_____________”表示否定判断
②非字而画 “_____________”表示否定判断
③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_____________”表示否定判断
④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_____________”表示判断
(2)被动句
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_____________”表示被动
(3)定语后置句
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⑦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激各千计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4)省略句
⑧又试之鸡 “之”后省略介词“_____________”
(5)状语后置句
⑨问者爇香于鼎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⑩既而得其尸于井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掭以尖草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焚拜如前人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覆之以掌 正常语序为“_____________”
23.解释词语。
(41)逼似:
(42)有古陵蔚起:
(43)蹲石鳞鳞:
(44)冥搜:
24.解释词语。
(57)算:
(58)被:
(59)抢呼欲绝:
25.解释多义词。
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2)上于盆而养之:
(3)上大嘉悦:
益
(1)死何裨益:
(2)成益愕:
26.动词作状语。
啼告母:
27.请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秋以为期____________(2)二三其德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彩画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而水彩画真正在中国 ,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年的艺术家们出国留学,把水彩画引进中国。李叔同就是其中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创作水彩画,写了中国第一本水彩画著作《水彩画法说略》,奠定了中国水彩画的两种不同面貌。如果说油画是浑厚的交响乐,那么水彩画就好比富有迷人魅力的轻音乐,它以轻快、优雅、色彩绚丽等特色令人心旷神怡。水彩画水色交融、 的特点与水墨画相近,也令国人____。水彩画走到今天,包含了几代画家所倾注的中国人的思绪和情怀。中国传统艺术是丰富的保障,其中的“意境”和“传神’’是两个挥之不去的关键词。在当代的文化格局下,中西两大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对话成为绘画不断延续发展的前提,相互吸纳众长, 地为绘画增添新的活力。近几年,中国水彩画与国际的交流日益丰富,画家们经常参加国际性水彩画展。由于国际性水彩画展的举办增进了各国画家的交流,促使画家们拥有了更加多元的视野和广阔的视角。
2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落地生根 一挥而就 雅俗共赏 络绎不绝
B.落地生根 挥洒自如 喜闻乐见 源源不断
C.瓜熟蒂落 挥洒自如 雅俗共赏 源源不断
D.瓜熟蒂落 一挥而就 喜闻乐见 络绎不绝
2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B.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C.从远处着眼,星系会使人想起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D.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也许有罢,——我想。”
3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国际性水彩画展的举办增进了各国画家的交流,促使画家们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视角。
B.国际性水彩画展的举办增进了各国画家之间的交流,促使画家们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视角。
C.国际性水彩画展的举办由于增进了各国画家的交流,画家们拥有了更加多元的视野和广阔的视角。
D.国际性水彩画展的举办增进了各国画家的交流,促使画家们拥有了更加多元的视野和广阔的视角。
八、语言表达
31.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思想感情协调。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坍塌破败的大桥边;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与死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
32.下图是某高中语文组实施新型作文评价方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3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句式相似的排比句。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大唐盛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①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短句)写出了女人的形象特征,与“她”的自私冷漠形成对比,也为下文不交换食物等情节作铺垫。②通过想象(动作描写、比喻),生动地表现了“我”用衬衣换取食物失败后极其愤怒的心理。
2.小说对猫的描写,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猫的“胖”、猫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猫“舔食牛奶”,猫充足的食物和生活与“我”的现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极端困窘与饥饿;其二,结尾写猫“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则和“女人”对“我”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讽刺了“女人”作为人的无情与冷漠,深化了主题。
3.①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为“我”下文的转变做了铺垫。②是对“我”第一次经历的补充,一详一略,强化了叙述效果。③突出了这类遭遇的普遍性,暗示小说主题。
4.①情节在结尾处发生逆转,前面写“我”屡受嘲讽与鄙夷,结尾出现巨大反弹,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②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采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从身体感觉到内心感受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意义。③升华主旨,从“我”的视角批判战后德国农村人冷漠、粗鄙无礼,用渴望中人性犹存的城市反衬农村,表达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句子的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包括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的丰富意蕴等)。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关键词语,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句子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意图等。修辞类的句子答题思路:明确手法或写作特色+分析写作特征+对情感表达的效果。含义丰富类的句子答题思路:浅层字面意思+深层情感或者思想、观点等。结构上有作用的话也要点明。
第(1)句主要是艺术特色鲜明,先明确手法“肖像或者外貌描写”,再分析手法“抓住了女人的外形特征”,以赞扬的词语展示“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安详,自信”,以便和后文为人的冷漠自私形成对照,突出人性的丑陋心理的阴暗。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第(2)句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心理、行动等细节描写,还兼用了明喻修辞:我从椅子上夺过衬衣,把它系在这个大喊大叫的女人的脖子上,把她像一只淹死的猫一样吊在那黑沉沉的巨大的耶稣受难像下面的钉子上,这像就挂在她头顶上的黄粉墙上”,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内心遭受慢待侮辱后的报复心理,其间有无比的愤怒,又有有求于人的无奈。
2.
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答题思路有:(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3)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情感表达效果(衬托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渲染环境)。题干为:文中对房子中的一只猫进行了多次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内容上,小说描写的这只猫体型“胖”,不吃失去新鲜的蛋糕,可见吃得好——“舔食牛奶”,食物充足和生活无忧无虑。
效果上,与“我”的窘困的饥饿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的困境和可怜;猫对待我“温暖”的态度与文中女人给我的薄凉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我被蔑视冷遇后内心的凄凉痛苦、无助。
结构上,首尾照应,开头写我遇到这只猫闻蛋糕,结尾写猫“抬起头点了点,似乎要跟我打招呼,并且安慰我”。
主旨情感上,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讽刺了有钱人的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升华了主旨。
3.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答题方法为:首先概括相关段落的大意,其次明确和上下文、题目、主旨的关系,然后说出情感作用,最后点明语言修辞效果。题干为:小说后来又写了“我”的第二次尝试以衬衣换食物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表达效果上:运用了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段,可读性强;推动情节发展,把故事推向高潮,增强可读性吸引力,增强了小说叙事的效果。
结构情节上,为“我”下文的转变做了铺垫,照应了“我”第一次经历的凄惨窘迫;注意了详略安排,行文富有变化。
内容上,补充第二次经历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说服力,使感染性更强。
主旨情感上,小小见大,以点带面,引人深思联想,突出了“我”的遭遇具有普遍性,暗示小说主题,表现人性的自私冷漠,人与人间缺少温暖和关怀。
4.
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中主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尾通常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呼应题目、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结尾的作用命题形式:(1)分析文章结尾的含义及作用?(2)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将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请分析其效果。结尾的作用的答题模式: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加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属于内容层面:前面写“我”屡受嘲讽与鄙夷,结尾出现巨大反弹,“我莞尔一笑,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一股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流过我的全身,于是一切苦涩味全都化为乌有,从我身上消失了”。
答案②属于形象塑造方面:人物性格更加生动丰满。采用动作描写(点燃我的烟斗,从身上扯下又脏又旧、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迅速穿上凉爽柔软的绸衣)、心理描写()我在公路上重新向火车站方向走去,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憧憬,渴望见到城市贫困丑陋的面貌,因为在这张变得难看的面孔后面,我还常常看到困难中的人性)写出了“我”从身体到内心两方面全方位感受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乞讨者变成一个有高度人格尊严、走向新旅程的人,使人物形象获得新的意义。
答案③属于主旨方面:升华思想感情,深化主题思想,从“我”的视角,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鞭挞批判战后德国农村人与人间冷漠、粗鄙无礼,用渴望中人性犹存的城市反衬农村,表达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
表达效果上,情节在结尾处发生逆转,增强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可读性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耐人寻味。
【点睛】
小说中的物象,也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
常见结尾的作用:(1)主旨方面: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中心。(2)情感方面:强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含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3)结构方面: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交代写作目的,照应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4)手法方面:想象奇特,虚实结合,一语双关,语言富有哲理性。(5)内容方面: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充斥”与“充盈”都有“充满”的意思,但“充斥”含厌恶意,根据后文“滑到了厌烦”可知,该词符合语境。
“漠不关心”形容对事物一点也不关心;“见怪不惊”指奇怪的事看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此处没有“见怪”的意思,应使用“漠不关心”。
“无论”表示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此处根据后文“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来看,指“任何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故选“无论”。
“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只要”表示条件关系。此处根据前后句的关系,“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与“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应该是表示假设,故选“如果”。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摆脱,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的情况等)。
解脱,解除烦恼,摆脱束缚,从而获得身心自由。
①指从紧张的工作中脱出身来,应用“解脱”。
深思熟虑,意思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褒义词。
②强调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应用“深思熟虑”。
理所当然,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天经地义,指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③语境侧重于“事物或理论”的不容置疑,语气重,应用“天经地义”。
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堪设想,指对即将要发生的事不敢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④句子是说如果设计出问题会产生严重后果,应用“不堪设想”。
故选B。
7.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搭配不当。“提出保障和支持”动宾不搭配,把“提出”改为“提供”。
C项,语序不当。“不仅能放松疲惫的身心,还能欣赏别样的风景”递进分句顺序不当,应把“不仅”“还”所领起的两个句子调换一下顺序。
D项,结构混乱。“是因为移民及其带动的文化融合大有关联”句式杂糅,把“是因为”改为“与”。
故选B。
8.夏天来临了,人们实在受不了盛夏的炎热,便纷纷躲进了那凉爽的小竹林里。啊!那青翠的竹林好似一台巨大的冷气机,不时给人们送来徐徐的清风。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做游戏,青年人聊天乘凉,老人们下棋喝茶,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惬意。茂密的竹林遮住了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并且为人们驱走了炎热,尽管它们自己被晒的发烫,也始终毫无怨言。这时的竹子,难道不是乐于助人的吗?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要求用象征手法,“以‘竹’为对象写一段话”。是要求借助“竹”,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货情感。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流畅生动,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9.香雪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她的美是通过姑娘们的谈话以及乘客的眼睛体现出来的。同伴说:“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香雪的内心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是个纯真无邪的农村少女。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她是个渴求进步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而作为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的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和尼龙袜等,而香雪则用一篮子鸡蛋换回一只自动铅笔盒。她淳朴,有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到“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停得久一些,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春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能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所以,香雪这一人物兼具了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纯洁。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手法、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来正面描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而且注意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思想。
本题分析香雪的“美”,要注意外在美和内在美。从同伴的话“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乘客的感觉“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可见,香雪的外在美、性情美;
香雪不善言语,较沉默却上进,别的女孩关心丝巾、皮包等,而香雪只在意铅笔盒;“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香雪渴望用读书走向外面的世界,改变台儿沟的现状,有志向、心向美好。香雪是个内心纯洁、上进的美丽姑娘。
【点睛】
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10.(1)“真实”是因为作者运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2)“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甲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甲虫这一荒诞的设定,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的精神世界被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以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的情感的折射。为什么这样荒诞的情节在读者的体验、联想中显得真实可信呢?这是因为作者在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思维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手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变形记》情节荒诞、离奇突兀,同样包含了深层寓意和许多哲理,主要表现为异化主题,真实的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并且,残酷的现实将他这种受压抑受欺侮的最起码的生存资格也剥夺了,将他异化成了一只不能自食其力,喜欢吃“一半腐烂的蔬菜”和“剩下的肉骨头”,“变稠的白酱油”等食物的大甲虫。尽管他曾经“竭尽全力”攒钱,让全家人过着“甜蜜温暖”的日子,但变形后最终还是被亲人唾弃,成了一具“又干又瘪”的尸体。格里高尔的人性被扭曲、人格被分裂,完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在世界上多生存一天就多忍受一天的痛苦,他至临死前也摆脱不了一股无法抵御的异化力量的笼罩。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现实生活中,人自然异化成了“非人”,成了身不由己的物(如甲虫等物),人成了物的“奴隶” 。小说鲜明明地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现代人的共同命运,即无法摆脱蒙受异化之苦的丧失自我的悲哀与寻找“自我”的徒劳挣扎。主人公异化的过程,异化的特点,又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的独特的普遍现象,这是《变形记》包含的深层寓意。
【点睛】
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11.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生与死,而是去哪儿捉蟋蟀,眼看限期将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意思,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由惊怖(“如被冰雪”)到“怒索儿”,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然后又转入深深的忧虑(“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这惊、怒、悲、忧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待发现爱子“气息然”,又陷入更深的焦虑。“忽闻门外虫鸣”是情节的又一转折,出人意外,追寻之下得小蟋蟀。儿子生死不如一只蟋蟀,人间悲剧。
【点睛】
理解句子含义,要求考生能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2.《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魔幻小说。它谈狐论鬼,超越现实,《促织》也不例外:其一,成名在走投无路之时,求神问卜,驼背巫竟然“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问卜得图,按图苦寻,终获佳品。其二,成名子竟然魂化为虫,历经险厄,拯救全家。这些超越现实的情节其实都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神”产生于人对自然的恐惧,源于人对现实的无法超脱。当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解决自身困难的时候,便很自然地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成家正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求神问卜的。试想,如果不是“神”的意志,成名如何能从现实的苦难中得到解脱?因此,这些看似荒诞的情节,并没有减弱作品的思想意义,相反,它更深刻地反衬了当时现实的黑暗——百姓苦海无边;除非神灵的济世,否则不能脱离苦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的风格特色与主题的关系。
《促织》的主题是反映现实的,它的诉求就是在提醒君主,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于百姓的幸福乃至性命。它只是“劝谏”文化的一个部分,他的工作依然是借古讽今,拿明朝的人,说清朝的事。从这个角度说,无论它采取了怎样的魔幻色彩,都脱离不了现实的土壤。
诚然,文中的魔幻色彩很明显有两次,一是驼背巫“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名问卜得图,按图苦寻,终获佳品;其二,成名子竟然魂化为虫,历经险厄,拯救全家。但是这些情节恰恰告诉我们,如果不靠“神”,成名一家是无法脱离苦海的,它更深刻地反衬了当时现实的黑暗——百姓苦海无边;除非神灵的济世,否则不能脱离苦海。
可见,这些魔幻色彩看似超现实的,实际反映的问题并未超越现实生活。
13.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小说写道:“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小说写道:“……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
由此可见,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的原因有三:社会的原因、家庭生活的原因、心理的原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筛选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
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
一是社会、工作方面,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比如“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
二是家庭的压力,还债的压力。结合“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父亲破产后,拼命地工作,使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母亲和他特别喜欢的妹妹葛蕾特重新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他由普通的伙计变成了成功的旅行推销员。然而他的压力是巨大的。
三是他自己心理的原因。结合他的心理描写“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不堪重压的格里高尔早就想要逃离这个人情淡薄的社会,逃开这山一样的责任,想要过自由的生活。
工作辛苦,家庭压力,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这就是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14.被捕获的大马林鱼流的血,形成一道臭迹,会引来鲨鱼。此处交代了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恶斗不可避免的原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根据上文可知,老人在捕获大马林鱼地过程中,大马林鱼留了很多血,而这些血一定会引来鲨鱼,这就预示着老人和鲨鱼必然会遇见,也必然会为了大马林鱼而展开搏斗。
15.第五段: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这也算得上是他的奇特方式,坐在桌子上居高临下地跟职员们说话,而由于他的耳朵又背,大家必须走近他才行。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第六段:下一趟火车七点钟开,要赶这趟车,他得不顾一切地赶紧才是……说他请病假如何?但这会使他十分犯难……这些语句表明格里高尔是“虫形而人心”的异类。他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挣钱养家,显示了他的忠厚、善良:对父母来说,他是一个孝子;对公司来说,他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好职员。另一方面是争取自由,努力还清债务,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卡夫卡使用了一种“陌生化手段”的艺术手法,启迪人们从虚幻的角度去洞察某种真实的存在,进而使人们认真地审视自己的生存状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者这样写,是要把读者从“当局者”推到“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他借助于动物题材来达到这一目的。动物是非社会化的,它们无所谓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卡夫卡在表现人类社会的“异化”时,力图通过追溯人类久远的社会规范,提醒人们寻回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丢失的东西,用譬喻的艺术手法来传达深奧的思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和主题是否矛盾的能力。
作者这样写与本文的主旨不矛盾,比如第五段,“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格里高尔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不是从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的人出发的,而是以供养家人、还清债务为目的的。在生活与工作中,格里高尔“个体的我”处在被遮蔽状态,他往往只是“公共的我”的饰演者。渐渐地,他就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了,他想到的只有工作,他身上人的个体性被社会性不断地侵蚀、压抑,直到变形。这变形最终完成了由“公共的我”向“非我”的他者的最终转变。
所以,对变形后的格里高尔来说,有关于个体的一切都成了相对的无关紧要的了,只有工作才是重要的。为此,格里高尔对于自己的变形,他也几乎是从家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认识的,家人对此有多冷漠,他几乎也持有同样的冷漠,只有在这个变了形的躯体受到伤害或屈辱时,他才稍微地意识到“个体的我”的存在。
通过变形,“格里高尔渴望的反抗的目的部分达到了。变形后他不用再去干那些讨厌的差事,也不用再煞费苦心;在对自由的渴求与对父母承担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变甲虫的结果使格里高尔既有可能获得自由,又‘不负罪责’,仅仅成为一个无妄之灾的受害者”。
社会性与个体性是一个独立的、完全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变形记》中的老板、秘书与家人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忽视了一个社会的人所应有的对他者的温存与理解;而格里高尔又过于看重人的社会性,忽视了一个人最根本的存在前提——自我意识。《变形记》在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进行鞭辟入里的挞伐之时,也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以及最后的死亡,揭示了一个忽视了个体性存在的人不可避免的毁灭命运。
16.(1)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在生理上的变形。(2)当时社会的人们在心理上的变形。(3)卡夫卡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变形的艺术手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格里高尔虽然变形为甲虫,但他的内心依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仍然记挂着工作,仍然为父母和妹妹操心,仍然为家庭着急、分忧,他的情感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体贴之情。因此, 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格里高尔是虫形人心。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家人形未变却变了心。开始时,家人对格里高尔还有所牵挂,但后来变得十分冷漠,甚至要设法摆脱他,把他扫地出门。连身边最亲的人尚且如此,亲情变成仇情等等。
17. 按捺(nà) 钥匙(yào) 撅折(juē) 撺掇(cuān duo)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按捺”,(动)压下去,控制,忍耐。别误写成“耐”或者“奈”,更别误读成“nài”。
“钥匙”的“钥”这是多音字,“两京锁钥yuè无双地”,锁钥,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喻指在军事上相当重要的地方。
“撅折”,折断。还可以读作“jué”, 撅竖,眼光浅,才识短。
“撺掇”,煽动,怂恿。
18. guān lèi jié ào kuì pù 恤 攒 仄 措 涔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和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平时以记忆为主,注意训练、记忆相结合。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字音中注意“纶”“桀骜”“曝”的读音,字形题中注意“恤”“攒”“涔”的书写。
19. ①xié ②zhēn zhuò ③zhě ④suì ⑤chēn ⑥cāo ⑦niǔ ní ⑧gān gà ⑨chóu chú ⑩zēng wù qián fēn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要注意区分方言和普通话的读音。
本题各个词语的读音整体难度不大,平时注意考生容易写。但要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和声调的准确度。易错的是“褶”读zhě、“忸”读niǔ、“氛”读fēn。
【点睛】
依据汉字准确识记字音,要注意掌握常用汉字特别是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 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 注意字音会随字形或字义改变而改变。
20. (héng)横七竖八 (hèng)横样子 (bēn)奔驰 (bèn)奔头儿 (pá)扒手 (bā)扒车奔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汉字字音的能力。
辨析“横”的读音,当横读作“héng”时,有如下释义:
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如大家生活中常见的横梁;
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相对):大桥横穿山脉。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相对):在黑板上横着写几行字。
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相对):把西瓜横着切一刀。
5、使物体成横向:把某某东西横过来。
6、纵横杂乱:涕泗横流。
7、与“横”(hèng)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
8、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一横一竖的“一”。
9、横竖;反正:横竖不管。
10、一种姓氏,较为罕见。
当横读作“hèng”时,有如下释义:
不吉利的;意外的:飞来横祸。
21. shú 赎罪 dú 渎职 dú 黩武 dú 案牍 zhuì 惴惴不安 chuǎn 喘息 tuān 湍急 zhuān 颛臾 sǒng 竦身 sǒng 悚惧 chuō 戳穿 lù 杀戮 jié 截断 juàn 眷恋 quán 拳头 téng 誊写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赎,shú,用财物换回抵押品;用行动抵销、弥补罪过。
渎,读作dú,本意是指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也指轻慢,对人不恭敬。
黩,dú,玷污;轻率,轻举妄动。
牍,dú,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惴,zhuì,指心里不安,忐忑不安。引申义:忧心忡忡。
喘,chuǎn,张口疾息上下连气是喘之范式。
湍,形声。字从水,“耑”(tuān)声,“耑”亦声。“山而”本义为“轮廓线和缓起伏的山丘”,引申为“圆头圆脑的形状”。“水”与“山而”联合起来表示“打转转的水”。本义:水流急速,碰到岸边石块就出现打转转的水涡。(引申义:水流急速)。
颛,zhuān,愚昧,善良,颛顼,同“专”。
竦,sǒng,(1)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2)恭敬,肃敬;(3)同“悚”;(4)通“耸”。
悚,读音为sǒng,形声,从心,束声。本义:恐惧。一般表示惊恐害怕的意思。
戳,读作chuō,本意是指用锐器的尖端刺击,也指用物体尖端触击,还指因猛触硬物而受伤或损坏。
戮,lù,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该字的基本含义是“杀”,在古汉语中还有“陈尸示众”“羞辱”“病”“暴”“罪”等含义的用法,有时也假借为“勠”表示同、合力。
截,jié,切断,割开。量词,表示节、段根据隶定字形解释。
眷,juàn,亲属;关心,怀念。
拳,quán,握起来的手,五指握紧,比喻一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誊,téng,誊写。誊写,意思是誊清抄写。
22. 非 非 非 则 为 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 百顷田,万椽楼阁,牛羊蹄激各千计 以 问者于鼎爇香 既而于井得其尸 以尖草掭 如前人焚拜 以掌覆之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判断句
①此物故非西产,意思是“这东西远比不是不是陕西出产的”。“非”表示否定判断;
②非字而画,意思是“不是字而是画”,“非”表示否定判断;
③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意思是“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非”表示否定判断;
④入其舍,则密室垂帘,意思是“走进巫婆的屋里,就是暗室拉着帘子”“则”表示判断。
(2)被动句
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意思是“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为”表示被动。
(3)定语后置句
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意思是“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
⑦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激各千计,意思是“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正常语序为“百顷田,万椽楼阁,牛羊蹄激各千计”。
(4)省略句
⑧又试之鸡,意思是“又拿鸡来试探它”,“之”后省略介词“以”。
(5)状语后置句
⑨问者爇香于鼎,意思是“求神的人在香炉点上香”,正常语序为“问者于鼎爇香”。
⑩既而得其尸于井,意思是“不就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正常语序为“既而于井得其尸”。
掭以尖草,意思是“用尖草撩拨它”,正常语序为“以尖草掭”。
焚拜如前人,意思是“像前面的人一样焚香叩拜”,正常语序为“如前人焚拜”。
覆之以掌,意思是“用手掌去扣它”,正常语序为“以掌覆之”。
23.(41)逼似:非常相似。逼,非常。
(42)有古陵蔚起:有古坟草木浓密而隆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43)蹲石鳞鳞: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像鱼鳞排列。
(44)冥搜:尽力搜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应对此类为题,考生平时要多积累,积累时要先理解再识记,并且要及时梳理,使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显示出较为清晰的脉络;文言词语的理解要结合语境。
本题中要特别注意“有古陵蔚起”“冥搜”几个词语的意思。
有古陵蔚起:陵,高大的坟墓;蔚,草木茂盛;“有古陵蔚起”的意思是“有古坟草木浓密而隆起”。
冥搜:尽力寻找,搜集。
24.(57)算:算账,追究。
(58)被:覆盖。
(59)抢呼欲绝:头撞地,口呼天,儿乎要绝命,形容十分悲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应对此类为题,考生平时要多积累,积累时要先理解再识记,并且要及时梳理,使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显示出较为清晰的脉络;文言词语的理解要结合语境。
本题中要特别注意“算”“被”的意思。
算:原句“自与汝复算耳”的意思是“自然会跟你再算账的”,“算”的意思是“算账”。
被:通“披”,覆盖。
25.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3)上大嘉悦:皇上。
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意思是“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上,上级。
上于盆而养之,意思是“用盆装上土来养它”。上,放置。
上大嘉悦,意思是“皇上大加赞赏”。上,皇上。
第二组:
死何裨益,意思是“死有什么益处呢?”。益,好处。
成益愕,意思是“成名更加惊奇了”。益,更加。
26.啼告母:哭着。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应结合词语本来的词性以及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分析活用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啼告母,意思是哭着告诉母亲;啼,哭着。
27. 宾语前置句,应为“以秋为期” 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秋以为期”的意思是“把秋天当作迎娶你的日期”。宾语前置句,应为“以秋为期”。
(2)“二三其德”的意思是“他的品德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
28.B
29.C
30.B
【解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落地生根”,落在地里,长出根来,比喻踏踏实实地扎根、生长;“瓜熟蒂落”,瓜熟了,蒂自然脱落,比喻时机、条件成熟,就能顺利成功。此处语境是水彩画从国外传到中国,发展起来,应选“落地生根”。
第二组:“挥洒自如”,指写诗作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此处指水彩面的特点,应选用“挥洒自如”。
第三组:“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这里没有作品既优美又通俗的语境,应选“喜闻乐见”。
第四组:“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的主语是文化交流与对话,应选“源源不断”。
故选B。
2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A.破折号表转换话题。
B.破折号表总结上文。
C.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D.破折号表示表语气的延顿。
故选C。
3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原文语句有三处语病: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由于”与“促使”只能保留一个。搭配不当,“多元”应与“视角”搭配,“广阔”应与“视野”搭配。
A.成分残缺,“由于”与“促使”只能保留一个。
C.搭配不当,“多元”应与“视角”搭配,“广阔”应与“视野”搭配。
D.搭配不当,“多元”应与“视角”搭配,“广阔”应与“视野”搭配。
故选B。
31. 可以在放上扑鼻的鲜花中 也可以在默默无闻的落叶里 可以在铁马秋风的塞北 也可以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④注意修辞特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2.教师对学生之间的课堂作文评价交流进行管理,首先作者要把制作好的文本提供给同伴阅读,然后阅读的同伴给出阅读评价,最后在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为流程图,解题方法为: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如本题总体顺序为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办理前置审批-提交审批所需材料-审核-发照)。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解答本题目,要理清流程图中的关系。分析流程图可知,教师是课堂管理者,作者要制作文本并提供给同伴,同伴需要对文本进行阅读评价,教师、作者、同伴三方交流之后作者和同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作答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33. 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 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 是一个思想奔放的时代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仿写要求修改后的句意与原句意相符,且词性对仗工整。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清题意。即要明确试题要求仿写怎样的句子,有哪些限制条件。
2.明确话题(隐含型的),抓住语义中心。
3.分析结构。即要认真分析例句的结构形式,明确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要判断复句类型。
4.判断修辞。大多数仿写试题都涉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例句判断仿句应该运用的修辞。
5.美化语言。仿写题多是一些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语段,语言优美,生动,深邃,传神,所以要注意词语的锤炼,让语言亮起来。
6.仿写后仔细阅读,观察所写的与题目格式类型是否一致。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