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邓稼先 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11: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邓 稼 先
第1课时
目录
扫清字词
初读感知
新课导读
新课导读
(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导入课文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简介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手术时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9月10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助都资料
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
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这篇回忆录,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赞美了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元勋邓稼先平生与贡献,与奥本海默的比较和创造的成就以及他工作的艰苦。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句式多变,用了叙述,描写等方法。
文体知识
扫清字词
元勋( ) 鲜为人知( )
鞠躬尽瘁( )( )
孕育( ) 罗布泊( )
黯( ) 曛( )
铤( ) 敻夐( )
xūn
xiǎn

cuì
yùn

àn
xūn
tǐng
xiòng
读准字音
邓稼先( ) 选聘( ) 无垠( )
殷红( ) 彷徨( ) 宰割( )
筹划( ) 至死不懈( )
妇孺皆知( ) 锋芒毕露( )
jià
pìn
yíng
yān
huánɡ
zǎi
chóu
xiè


仰慕: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马革裹尸:
敬仰思慕。
很少被人知道。
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理解词语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至死不渝: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锐气和才干全都露出来。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到死都不改变。
截然不同: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每家每户都知道。
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人人都知道。
形容完全不同,有很大区别。
同:两个词语都有差别极大的意思。
异:“截然不同”指完全不一样,而“天壤之别”指极大的差别。
例句:赵明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李青截然不同。
在利益面前,一个淡泊如水,视而不见,一个却利欲熏心,汲汲以求,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辨析
词语辨析
同:两个词均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
异:“犹豫”侧重于心理活动,“彷徨”不仅指心理上犹豫,还表现在行为上,多用于书面语中。
例句:
面对老师的询问,胡峰犹豫起来:到底是如实相告呢,还是继续撒谎?
我为此挣扎许久,彷徨不前,不知何时能走出来。
彷徨、犹豫辨析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9)
第二部分(10-18)
在百年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并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第三部分(19-29)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30-33)
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的结果,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
划分段落
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事迹 精神品质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
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朴实的民族自尊心
1982年,“我不能走”。 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