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14: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3、学习文章根据表达的需要,采用不同人称、句式、
修辞和表达方式的写作特点。
4、学习志愿军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
美援朝精神。
作家作品
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他的中国革命战争三部曲:《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
创作背景
1950年6月 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10月19日我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拉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序幕。作者曾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他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他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在前线的这3个月,他终生难忘。作者曾这样回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的一个主题....我在部队里时间比较长,对战士有这样一种感情,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每当我和他们坐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满心眼儿地高兴。”后来便以此为题,写了这篇文章,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
体裁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描写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听朗读,注意生字词
军隅里
坚韧
淳朴
摁倒
掰断
豁亮
聚歼
什物
谦逊
犁耙

rèn
chún
èn
bāi
huò
jiān
shí
xùn

重点词语
放纵:纵容,不加约束。
谦逊:谦虚恭谨。
覆灭:全部被消灭。
蜂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
豁亮:宽敞明亮。
托付: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这些句子(段落)分别有何作用?
找出并朗读议论、抒情句子(段落),思考:
第1~3段议论 、抒情。
第8、12段议论、抒情。
第14、15段议论、抒情。
点题,概括歌颂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何精神境界。
第8段:照应文题,表达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第12段:照应文题,再次说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13段:对三个事例的总结与升华,
表达对志愿军展示的赞美之情。
第15段呼应开头,联系幸福生活,发出号召。
跳读课文,思考:
文中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请概括。这几件事分别主要体现
了志愿军战士身上的什么精神?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在烈火中救朝鲜小孩儿。
“我”与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里谈话。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第一部分
(第1~3段)
第二部分
(第4~14段)
第三部分
(第15段)
第4~8段
第9~12段
第13段
第14段
从切身感受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
们的崇高品质何精神境界。
具体介绍松骨峰战斗,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革命
英雄主义气概。
介绍战士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小孩儿的事迹,
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热爱、关心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我”与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里谈话。
总结、升华三个事例,表达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
之情。
呼应开头,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意识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精读第二部分
1、作者在介绍松骨峰战斗时详略时如何安排的 有何作用?
详写战斗任务的艰巨以及激战后战士们牺牲时的各种姿势。
略写战斗过程。
战斗任务的艰巨:
兵力少
时间紧
条件劣
顽敌凶
作用:
各种姿势:
有抱住......半块耳朵。
突出志愿军战士不怕困难、蔑视敌人。
突出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奋不顾身。
精读第二部分
2、作者为什么要列举松骨峰战斗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名字,
不会显得啰嗦吗?
不会显得啰嗦。甚至特别指出其中的一名无名英雄,因为他们不是一
个人,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中国人民志愿军,表达作者的悲痛
和崇敬之情。
精读第二部分
3、在介绍完松骨峰战斗后,为什么要写营长的话?有何作用?
营长的话,既写出了他的切身感受,表达了感动和自豪之情,又照应
了文题,借营长之口,再次说明我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
精读第二部分
4、作者是如何刻画马玉祥的?突出了他的什么品质?
外貌描写:
淳朴可爱
心理描写:
热爱、关心朝鲜人民
动作描写:
形象描绘救人的过程,突出火势之猛,表现其不
顾个人安危、一心救助群众的优秀品质。
精读第二部分
5、作者在防空洞与战士谈话,写到了战士的三次”笑“,分别
代表什么含义?
第一次“笑”:
第二次“笑”:
第三次“笑”:
为了祖国人民甘心吃苦、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的集中体现。
既包含他对祖国的热爱,又包含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
无限忠诚和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表达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坚定信心。
精读第二部分
6、“与战士谈话”这个事例,作者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
有介绍战士的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通讯的真实性、准确
性原则?
符合。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准确的。没有上述交代,表明无
名战士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的心声。
精读第二部分
7、第二部分三个事例的顺叙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松骨峰战斗”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战
士是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先写。第二个故事表现的是对朝鲜人
民的爱,这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第一个故事的补充:
对敌人“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因此救小孩儿的故事要放在
第二写。第三个故事,从三次“笑”中,读者能够理解对敌人“狠”和对
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因为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所
以要放在最后来写。
朗读第三部分
8、结尾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工人、农民、学生、职员等不同角度,
列举国内的不同生活场景,概括描绘了祖国人民的和平生活,为下
文的号召做铺垫。
朗读第三部分
9、有人说,第14段已经对志愿军战士的可爱进行了热情讴歌,
结尾这一段还有必要再写吗?为什么?
有必要。结尾段是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同时也是作者急于告诉读者
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那些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志愿军战士换来的,要珍惜。再次,开头点明朝鲜战场。结尾写到国内的幸福和平生活,形成呼应。
拓展延申
联系电影《长津湖》、《水门桥》,读了本文,你有什么
感受想法?
我们的战士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
小结
本文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心灵,表现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热情赞扬了志愿军战
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希望读者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
生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