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语言仿写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八语言仿写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12: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八 语言仿写
一、语言表达
1.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甲同学:你可以说说“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会学”是指①__________;“坚持学”是指②___________。
2.根据画线句式,再仿写两个句子,与原文形成排比。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与上文语意连贯,不改变原意。
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觉得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
垂 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
没有梅花的孤傲
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
4.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或文体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本人为 1601 班学生,于 12 月 20 日乘坐校车时,一不小心,就弄丢了《唐诗三百首》一书。这书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的,如果哪位童鞋拾到,赶快还给我,见面谢谢!
5.下面是辩论会的一个片段,请根据要求作答。
反方二辩:以红花为目标还是当红花?什么是当红花?
正方一辩:以红花为目标。
反方二辩:我们问的是应做红花还是想做红花?
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
反方二辩:对方误解了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做红花,中国那么多人里有多少能做红花呢?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起作用。请解释。
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
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正方四辩:绿叶是团队合作,绿叶在合作中,也想突出自己成为红花。
①双方的辩题是: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
②反方所持立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方认为正方二辩所犯的逻辑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①______。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②______,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可以说,③______,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
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地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经典,①____________。这里的“态度”主要体现在阅读的习惯上,一目十行,敷衍了事,便是对经典的亵渎,②_____________。有时间和机会就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有计划地读书……习惯总是根深蒂固的,习惯的力量往往巨大,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
9.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一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
最为人熟悉的典型例子是:
大前提:凡是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会死的。
下面文段中也运用了这种推理,请指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了避开德军锐气,积蓄力量,巧施隐身术,躲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德军指挥官下令侦察敌情。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法军阵地,突然发现了前方阵地下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判断出前方阵地必有法军指挥官。
大前提:_____
小前提:_____
结 论:____
10.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的语句另造句子。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廉洁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称清官,文章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是清交。也有不少的称谓是____________字当先:_________________
1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近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①________?靠的是口语化的叙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朴的风格。归根结底,②________。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12.仿照下面的示例,就同一话题续写二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谅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使用排比、借代和对偶的修辞方法。
已是“三九”,徜徉在这辽阔的冰面上,远处的古刹笔直地耸立着,视野中的爬犁飞梭般地穿行着,冰穴旁的太公静静地独守着,好一派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山雪飘。
1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发热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常常有这样的患儿,持续发热,西医诊断原因不明,而难以治疗,于是,这些患儿往往投治于中医,因此可见西药对小儿持续发热没有作用,中医比西医更有效。我们应该发扬祖国的传统医学。只要发展传统医学,就一定能使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①不是西医诊断不明、难以治疗就能说明西药对小儿持续发热没有作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修辞相同,意境一致。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雅致脱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①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不断总结学习经验 ②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持之以恒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具体而言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由画线句子可知,仿写的语句必须采用“学习者……,并且……”的句式,并且内容要体现“会学”与“坚持学”。“会学”可从学习方法、经验等方面说;“坚持学”可从学习的意志品质方面说。
2. 我举袂迎风 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婉转的气流 我抬头望天 就觉得自己是一束明灿的阳光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仿句的原则是形似质新、形神兼备。所谓“形似”重在模仿,涉及到句式的特点、修辞的运用等。所谓“质新”意在创新,由考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营造新的意象,创造新的意境。形神兼备即仿句要体现文字表达与语言语境的和谐统一,要做到修辞运用正确,使之前后连贯流畅。本题仿写的时候要注意仿句式,为“我走向……,就觉得自己是一……的……,就觉得自己是一……的……”的形式,每句前后要关联,使用比喻手法。
【点睛】
仿句步骤
1、 感知文段内容,根据上下文语境,仔细揣摩,梳理所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
2、 分析修辞手法(一个句子可运用几种修辞格)、表达方式等。
3、 展开联想,组织语言,开始仿句。
4、 写后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
3.示例:
礁 石        
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沙粒的平和      
却以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  
——什么是坚守!     
种 子
没有鲜花的绚烂
没有虬枝的沧桑
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
——什么是执著!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需要仿的是一首哲理小诗,采用拟人手法,但更重要的是隐性要求:结构上采用“没有……/没有……/却……”,情感上是直抒赞美之情。选择材料时,先要搭好架子,由“垂柳”可以联想到“松柏”“篁竹”“清泉”等,然后再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4.示例:“一不小心”改为“不慎”;“弄丢了”改为“遗失”;“童鞋”改为“同学”;“赶快还给我”改为“烦请与我联系”;“见面谢谢”改为“当面致(感)谢”。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一不小心”,口语化,不符合寻物启事文体要求,改为“不慎”;“弄丢了”,口语化,改为“遗失”;“童鞋”,用词不科学、不严密,改为“同学”;“赶快还给我”,语气不当,改为“烦请与我联系”;“见面谢谢”,口语化,改为“当面致(感)谢”。
【点睛】
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5. ②人应该做绿叶。 ③用目标代替结果(所有人都能实现当红花的目标)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并进行逻辑推理能力。仔细阅读双方辩词,根据正方辩词“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反方辩词中“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做红花,中国那么多人里有多少能做红花呢?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起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以及双方的辩题“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可以推断出反方所持立场是“人应该做绿叶”。仔细阅读正方二辩的辩词以及反方对正反二辩辩词的解读,就可以推断出反方认为正方二辩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正方二辩的辩词是回答反方二辩提的问题“应做红花还是想做红花”,正方二辩回答“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反方二辩针对正方二辩辩词中“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指出“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在正方二辩看来,人类有不甘落后的精神,人人都应该以做红花为目标,做了绿叶的只是还没有达到他的目标罢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也就变成红花了。反方二辩指出“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认为正方二辩犯的逻辑错误是“用目标代替结果”或者说“所有人都能实现当红花的目标”。
6. ①而家风家教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②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③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根据语段内容可知是家风对人生很重要;第二空,注意“相反”一词;第三空,根据“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可知“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 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控制雾霾〕。 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部分,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8. ①经典也将怎样对待你; ②经典最终也不会成为“你的经典”; ③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经典的重要前提。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谈的是对待经典的态度,①处由上文“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经典”可知,此处应填“经典也将怎样对待你”;②处上文说的是对经典的不尊重,“亵渎”,此处应填“最终也不会成为‘你的经典’”一类内容;③处总结上文,因为上文说的是“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此处应填“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经典的重要前提”一类的内容。
9. 凡有名贵波斯猫的地方就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 所以前方阵地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此题重点考核三段论,注意三段论的结构是一个全称判断,一个特称判断,最有得出全称判断后面的结论。
10. 高 高尚的作风叫高风,高明的见解称高见,品行优秀为高士,技能突出叫高手。 明 光明的道路叫明途,锐利的眼光称明眼,见识高超为明鉴,心地坦荡为明人。正 刚正的气节叫正气,正确的道理称正理,言谈合理为正论,质量可靠是正品。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的语句另造句子。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分析所给的语境,明确仿写的句式,如“‘清’字打头:廉洁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称清官,文章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是清交”,这就要求考生根据“高”“明”“正”的意思,组成词语,同时还要阐述该词语的意思,同时也要求考生所组的词语应是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
11. 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 (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要注意前半部分阐述民谣走红的现象,后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这三句是阐述走红原因,可知此处应填“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或“为什么这些民谣能走红呢”。
第二空,根据“归根结底”可知,此处是对上文民谣歌曲走红原因的深入的分析;再根据后句“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可知此句的关键词是“真实”,故此处可以填写“(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12. 谅解是一双温暖的巧手,能解开缠绕在人们心中的死结。谅解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桎梏在人们心中的枷锁。 谅解是一股清纯的泉水,能荡涤积聚在人们心中的淤泥。谅解是一盏明亮的神灯,能驱除遗留在人们心中的黑暗。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评分标准: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一是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二是句式要统一。三是修辞要相同。四是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五是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
13.已是春天,门前的两棵柳树苍翠欲滴,屋后的一片草地绿草如茵,窗外的几株桃花灿烂如霞。远处,一群红领巾正在植树,就连鸟儿们也来凑热闹,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一派如诗如画的江南春景。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理逻辑。备考中应以阅读为基础,增加材料储备,同时勤于练习,了解并掌握各种句式特点,熟悉并熟练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总结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 ②不是西医对小儿持续发热难以治疗就能说明中医比西医更有效 ③不是发展了传统医学就能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的语段,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分析,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然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题目中所给①句是针对“西医诊断原因不明,而难以治疗,于是,这些患儿往往投治于中医,因此可见西药对小儿持续发热没有作用”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中医比西医更有效”“只要发展传统医学,就一定能使祖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推断存在的问题为“就”,不是必然关系。因此答案可以定为:不是西医对小儿持续发热难以治疗就能说明中医比西医更有效;不是发展了传统医学就能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15. 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温馨淡雅 小楼一夜听风雨 又是怎样的清幽恬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审题,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画线句子“梨花一枝春带雨”内容是关于雨的诗句,句子“何等雅致脱俗”为诗句表现出来的意境,综合这两点,要仿写的句子在句式上应该是:诗句+意境,诗句里面应该有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