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一: 光源
知识归纳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如太阳、发光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等。
光源是自身会发光的物体,但“发光”的物体并不一定都是光源,关键要看它自身是否会发光,如太阳、燃烧的火炬、点燃的烛焰、通电发光的灯泡等都是光源,夜空中的明月虽亮,闪闪的宝石虽发光,但它们只是反射光,自身都不会发光,因此都不是光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1】(多选)(2021秋 衡东县校级期末)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萤火虫,其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和月亮 B.太阳和点燃的火把
C.太阳和萤火虫 D.月亮和点燃的火把
【答案】BC
【解答】解: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发出的光,不是光源;太阳、点燃的火把、萤火虫都能够发光,属于光源,故BC正确。www-2-1-cnjy-com
故选:BC。
【变式1】(2021秋 市中区期末)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能够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光芒万丈的太阳 B.发光水母
C.璀璨夺目的钻石 D.色彩斑斓的屏幕
【答案】C
【解答】解:A、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母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璀璨夺目的钻石自身不能够发光,是反射和折射外界的光,不属于光源,故C符合题意;
D、色彩斑斓的屏幕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核心考点二:光的传播
知识归纳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2.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和方向的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①注意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出来的,像这种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是科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21*cnjy*com
②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③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取决于成像的物体,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都有关。【版权所有:21教育】
3.光速:单位时间内光传播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米/秒,即3.0×105千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稍小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21*cnjy*com
4.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千米,这个距离叫作一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它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不能说光的传播速度是3.0×108米/秒。
(2)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1光年千米。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2】 (2021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下列光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湖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弯折的筷子
【答案】B
【解答】解:A、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向上“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看到的水中的筷子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2】(2021秋 江宁区期末)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
【答案】D
【解答】解:
A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由于烛焰发射的光比蜡烛其他部分反射的光要强得多,所以,在半透明纸上看到 清晰像是烛焰倒立的实像,而不是整个蜡烛的实像,故AB均错误。
C、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小,故C错误;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当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大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可成放大的像,当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小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可成缩小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核心考点三:光的色散
知识归纳
1.不能再分解的光叫作单色光,如红、橙、黄、绿、蓝、靛、紫光。
2.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作复色光,如白光。
3.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复色光,经棱镜后能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种色光按一定的顺序分散开。其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而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3】(2021秋 深圳校级期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图中圆模拟小水珠)形成彩虹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单色光。图中彩虹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光现象有(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以上都有
【答案】D
【解答】解:根据图片可知,太阳光斜射入空气中的小水珠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会在小水珠内部发生反射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情况不同,所以会出现光的色散现象,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变式3】(2021 武昌区一模)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D.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
【答案】D
【解答】解: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光线通过水中的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所以光线照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在红光的一边有红外线;综上所述,该实验包含了ABC,没有包含D。
故选:D。
核心考点四:物体的颜色
知识归纳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透明物体只让和它自身颜色一样的色光透过,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其自身颜色一样的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21cnjy.com
3.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①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是呈现黑色;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物体上,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2-1-c-n-j-y
②人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的光。当眼睛接收到了来自物体的光,眼睛接收到哪种颜色的光,感觉物体就是哪种颜色,如果没有光进入眼睛,就感觉物体是黑色的。
4.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
色光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
红光 黄色 红色 灰色
绿光 绿色
红光 品红 红色 紫色
蓝光 蓝色
绿光 青色 绿色 淡蓝
蓝光 蓝色
红光 白色 红色 黑色
绿光 黄色
蓝光 蓝色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4】(2021秋 浦东新区期末)如果将一束日光穿过三棱镜,结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和 叫做三原色光。
【答案】光的色散;绿;蓝
【解答】:①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红光、绿光、蓝光叫做三原色光。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绿;蓝。
【变式4】(2021秋 苏州期末)国庆夜晚,金鸡湖畔,路灯下的五星红旗红的耀眼,国旗下方悬挂的塑料灯笼通体透红,灯笼内置发光的白色LED灯。国旗看起来“红”是因为国旗表面 红光,灯笼看起来“红”,是因为灯笼能透过 光,其他色光被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反射;红;吸收
【解答】:国旗看起来“红”是因为国旗表面反射红光,所以呈现红色;
灯笼看起来“红”,是因为灯笼能透过红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故答案为:反射;红;吸收。
核心考点五:看不见的光
知识归纳
1.红外线
(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的频率范围在3×1011~3.9×1014赫之间。
红外线特点:具有热效应,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①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②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
(2)红外线应用广泛,如红外线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红外制导导弹、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出处:21教育名师】
在色散实验中,若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
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且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人类利用物体的这一特点,制成了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来辨别温度不同的物体;红外线夜视仪能够在漆黑的夜晚隐蔽自己而观察到需要追踪的目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紫外线
(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3×1016赫,是位于紫光之外的一种不可见光。地球上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有利于骨骼发育、消毒杀菌。
(2)应用: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杀菌消毒,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健康。
(3)紫外线与臭氧层:地球周围大气的平流层内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5】(2021秋 苏州期末)苏州轨道交通在站点配置了热成像仪,该仪器能检测出进站乘客的体温,极大提高了车站运行效率,该热成像仪利用了(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答案】C
【解答】解: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体温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故选:C。
【变式5】(2021 潍坊二模)公厕节水装置又叫厕所节水器、公厕红外节水冲水装置等,适用于雨淋管小便池冲洗,传统的冲洗方法是长流水,日耗水量较大,浪费严重。安装了远红外节水器以后,当有人用厕时,远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人体信号、即对便池自动冲洗7秒,当用厕人使用完毕离开,再自动冲洗7秒,以保证节水与卫生。下列不可见光的应用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21教育网
A.促进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
B.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用于防伪
C.电视机遥控器
D.医院手术室、病房里的灭菌消毒
【答案】C
【解答】解:当有人用厕时,远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人体信号、即对便池自动冲洗7秒,是利用了红外线。
ABD是利用了紫外线;C是利用红外线。
故选:C。
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
【题1】.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上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D.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答案】D
【详解】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光”的角度看,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题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校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若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若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A
【详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
A.如果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它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B错误;
C.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所以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
故选A。
【题3】.为了研究影子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厘米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影子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 减小 控制点光源的高度和短木条的长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量多组L和s的值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子的长短和点光源的位置的关系,所以此实验是验证
影子长度可能与点光源的高度有关
(2)光源高度每增加10cm后,影子长度的变化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
所以点光源高度增加量相同时,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
(3)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
【题4】.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合理/不合理)。
(2)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无论是大孔还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答案】不合理 直线传播 大孔 小孔
【详解】(1)[1]猜想a是光斑是树叶的影子,因为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不是影子,所以不合理。
(2)[2]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在光屏与小孔的距离相同的条件下,如果孔较小,通过孔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如果孔太大,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如果光屏与小孔的距离较远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像的大小与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题5】.在四月和煦的阳光中,那漫山遍野的桃花,显得妩媚而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土反射______的缘故;六月,个大味甜的白桃即可走进千家万户,享誉国内外,大白桃的桃肉部分是由______发育来的。
【答案】红光 子房壁
【详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都被不透明物体吸收。桃花属于不透明物体,桃花是红的,太阳光照射到红色的桃花上,把太阳光的红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们感觉桃花是红色的,其他的色光被桃花吸收。大白桃的桃肉部分属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
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
【题1】(2020 宁波自主招生)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 )
A. B.R C.2R D.4R
【答案】B
【解答】解:假设地球是正圆形,最后看到太阳时它位于所处点的切线方向,日落后4小时即地球转过60度。沿转60度后的那一点画地球切线,将人所在点和地心连线并延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卫星的最低高度,最后再将地心和60度点相连,即成一个一锐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地心和卫星和连线为斜边,那么得出地球在4小时内转过的角度为×4=60°,由此可知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得高度h=R。
故选:B。
【题2】今年1月31日晚,上海市民一饱眼福目睹“超级月亮”、“红月亮”和“蓝月亮”三碰头的罕见天文现象,上一次发生该天象还是在1866年3月31日,可谓百年一遇。下列对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级月亮是指该晚的月亮在当月中最明亮
B.红月亮是指太阳光中的红光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折射程度最强而导致月球表面呈现暗红色的现象
C.蓝月亮是指太阳光中的蓝光在地球大气层中因受到散射的影响最小,通过大气层折射导致月球表面呈现淡蓝色的现象
D.当天发生该现象时,月亮处于地球本影区即发生的是月全食现象
【答案】D
【解答】解:A、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从地球上用肉眼观测,月亮看起来比平时更大,我们看到的月亮便是“超级月亮”,但该晚的月亮在当月中不是最明亮的,故A错误;www.21-cn-jy.com
BD、当发生月全食时,即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处在中间的地球挡住了太阳直接照射到月球上的光,月亮处于地球本影区(整个月球在地球的影子里);此时穿过大气层的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绿色光都被地球的大气层所吸收或散射,射抵月球上的光就主要以波长较长的红色和橙色光线为主,从而使月球表面呈现出橘红色,被称为“红月亮”,故B错误,D正确;
C、“蓝月亮”并不是说月亮会变成蓝色,而是一个天文术语,“蓝月亮”有两个定义,一个是指季度里的第四次满月称为蓝月亮,即季度蓝月亮。也有天文爱好者认为,蓝月亮是指一个月中的第二次满月,即月份蓝月亮,故C错误;
故选:D。
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
【题1】.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答案】D
【解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目光、月光、湖面上映出的篝火,都是反射的其他光源的光,而不是自己发光,都不是光源,故A、B、C错误;燃烧的篝火自己发光,为光源,故D正确。
【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D.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
【答案】A
【解析】太阳光为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故C、D正确不合题意。
【题3】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D.树下彩虹
【答案】B
【解析】日食是月球投射到地球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分析各个现象的原理即可。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大量的小水珠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 ,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树下彩虹,是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21·cn·jy·com
【题4】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答案】A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上面的光线通过小孔到达下面,下面的光线通过小孔到达上面,因此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
b.在小孔成像中,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因此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故b正确;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那么像距增大,因此烛焰的像变大,故c正确;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那么像距减小,像变小,但是烛焰的像更明亮,故d正确。
【题5】在探究树阴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在探究小孔大小对小孔成像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改变小孔的大小,但控制孔的形状不变,这样才能比较是否是因为孔的大小影响像的形状。D选项中的三角形,当卡片乙向左移动时,小孔的水平和上下方向的尺度都在变小,但形状依然是原来的三角形;A、B、C选项中,当卡片乙向左移动时,孔的形状会发生变化,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题6】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 通过小孔成的像.为什么圆形光斑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这个像在宁波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的在 (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
【解答】答:茂密的树叶缝隙形成许多小孔,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即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地上的圆斑就是太阳经此小孔成的像.光斑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不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也最接近正圆形.
故答案为:太阳;夏至.
【题7】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手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著名的光的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________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________。
【答案】白色;色散;红外线;红外线灯(或红外线遥控器等合理即可)
【解析】(1)当水滴滴到图中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手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著名的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红外线灯(或红外线遥控器等)。【来源:21cnj*y.co*m】
【题8】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
【解答】解:(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
(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5cm;
(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故答案是:(1)减小;(2)15.5;(3)慢;(4)基本不变。
【题9】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解答】解:(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小球挡住,所以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从A点向地面作垂线,和地面的交点,即为影子。
(2)虽然小球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但是在每一点的影子,都是从这一点向地面作垂线,影子都在地面上,由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轨迹运动,根据圆的对称性,所以影子的轨迹在地面上是一条线段。
如图:
【题10】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倒立;变大;不变
【解析】(1)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
(2)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增大,因此像变大;
(3)若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像的形状不变。2·1·c·n·j·y
1章
第四节
光和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确认什么是光源,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使学生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知道在不同物质中光速不同,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 m/s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完成“阳光下的树荫中圆形光斑成因”的探究活动。
2.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光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2.通过了解光速测定史,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光现象的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辩证性。
【重点】
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难点】
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知识精讲 有的放矢
核心考点一: 光源
知识归纳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作_______,如太阳、发光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等。
光源是自身会发光的物体,但“发光”的物体并不一定都是光源,关键要看它自身是否会发光,如太阳、燃烧的火炬、点燃的烛焰、通电发光的灯泡等都是光源,夜空中的明月虽亮,闪闪的宝石虽发光,但它们只是反射光,自身都不会发光,因此都不是光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1】(多选)(2021秋 衡东县校级期末)月亮、太阳、点燃的火把、萤火虫,其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和月亮 B.太阳和点燃的火把
C.太阳和萤火虫 D.月亮和点燃的火把
【变式1】(2021秋 市中区期末)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能够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光芒万丈的太阳 B.发光水母
C.璀璨夺目的钻石 D.色彩斑斓的屏幕
核心考点二:光的传播
知识归纳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还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
2.光线:表示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一条带箭头的直线。
①注意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路线的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出来的,像这种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是科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21*cnjy*com
②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③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取决于成像的物体,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都有关。【版权所有:21教育】
3.光速:单位时间内光传播的距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米/秒,即______千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稍小一点。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21*cnjy*com
4.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千米,这个距离叫作一______,天文学上常用它来计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不能说光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
(2)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1光年____________千米。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2】 (2021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下列光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湖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弯折的筷子
【变式2】(2021秋 江宁区期末)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
核心考点三:光的色散
知识归纳
1.不能再分解的光叫作______,如红、橙、黄、绿、蓝、靛、紫光。
2.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作______,如白光。
3.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______,经棱镜后能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各种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种色光按一定的顺序分散开。其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而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3】(2021秋 深圳校级期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图中圆模拟小水珠)形成彩虹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单色光。图中彩虹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光现象有(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以上都有
【变式3】(2021 武昌区一模)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D.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
核心考点四:物体的颜色
知识归纳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透明物体只让和它自身颜色一样的色光透过,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其自身颜色一样的色光,其他色光几乎都被吸收。21cnjy.com
3.______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______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①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是呈现黑色;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什么颜色的光照射到白色物体上,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2-1-c-n-j-y
②人看到物体,是因为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的光。当眼睛接收到了来自物体的光,眼睛接收到哪种颜色的光,感觉物体就是哪种颜色,如果没有光进入眼睛,就感觉物体是黑色的。
4.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
色光的混合 颜料的混合
红光 黄色 红色 灰色
绿光 绿色
红光 品红 红色 紫色
蓝光 蓝色
绿光 青色 绿色 淡蓝
蓝光 蓝色
红光 白色 红色 黑色
绿光 黄色
蓝光 蓝色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4】(2021秋 浦东新区期末)如果将一束日光穿过三棱镜,结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和 叫做三原色光。
【变式4】(2021秋 苏州期末)国庆夜晚,金鸡湖畔,路灯下的五星红旗红的耀眼,国旗下方悬挂的塑料灯笼通体透红,灯笼内置发光的白色LED灯。国旗看起来“红”是因为国旗表面 红光,灯笼看起来“红”,是因为灯笼能透过 光,其他色光被 。21·世纪*教育网
核心考点五:看不见的光
知识归纳
1.红外线
(1)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的频率范围在3×1011~3.9×1014赫之间。
红外线特点:具有______,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①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②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
(2)红外线应用广泛,如红外线电视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红外制导导弹、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出处:21教育名师】
在色散实验中,若把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到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
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且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人类利用物体的这一特点,制成了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来辨别温度不同的物体;红外线夜视仪能够在漆黑的夜晚隐蔽自己而观察到需要追踪的目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紫外线
(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3×1016赫,是位于紫光之外的一种不可见光。地球上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特点:能使____________发光、有利于骨骼发育、消毒杀菌。
(2)应用: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杀菌消毒,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健康。
(3)紫外线与臭氧层:地球周围大气的平流层内的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典型例题 珠联璧合
【例题5】(2021秋 苏州期末)苏州轨道交通在站点配置了热成像仪,该仪器能检测出进站乘客的体温,极大提高了车站运行效率,该热成像仪利用了(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变式5】(2021 潍坊二模)公厕节水装置又叫厕所节水器、公厕红外节水冲水装置等,适用于雨淋管小便池冲洗,传统的冲洗方法是长流水,日耗水量较大,浪费严重。安装了远红外节水器以后,当有人用厕时,远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人体信号、即对便池自动冲洗7秒,当用厕人使用完毕离开,再自动冲洗7秒,以保证节水与卫生。下列不可见光的应用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21教育网
A.促进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
B.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用于防伪
C.电视机遥控器
D.医院手术室、病房里的灭菌消毒
巩固训练 初露锋芒
【题1】.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光”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上看到黑字是因为黑字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D.白纸能反射所有色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题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校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若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若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若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题3】.为了研究影子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厘米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4】.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___(合理/不合理)。
(2)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无论是大孔还是小孔形成的光斑都是由于_______形成的,其中______(小孔/大孔)形成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______(小孔/大孔)形成的光斑的大小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题5】.在四月和煦的阳光中,那漫山遍野的桃花,显得妩媚而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土反射______的缘故;六月,个大味甜的白桃即可走进千家万户,享誉国内外,大白桃的桃肉部分是由______发育来的。
走进重高 拓展视野
【题1】(2020 宁波自主招生)夜晚,人们仰望天空,有时能看到闪烁的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赤道处有一观察者,在日落4小时后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赤道正上方高空中经过,设地球半径为R,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距赤道地面的高度至少为( )
A. B.R C.2R D.4R
【题2】今年1月31日晚,上海市民一饱眼福目睹“超级月亮”、“红月亮”和“蓝月亮”三碰头的罕见天文现象,上一次发生该天象还是在1866年3月31日,可谓百年一遇。下列对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级月亮是指该晚的月亮在当月中最明亮
B.红月亮是指太阳光中的红光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折射程度最强而导致月球表面呈现暗红色的现象
C.蓝月亮是指太阳光中的蓝光在地球大气层中因受到散射的影响最小,通过大气层折射导致月球表面呈现淡蓝色的现象
D.当天发生该现象时,月亮处于地球本影区即发生的是月全食现象
课后训练 鲲鹏展翅
【题1】.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
【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D.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颜色
【题3】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D.树下彩虹
【题4】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题5】在探究树阴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题6】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 通过小孔成的像.为什么圆形光斑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这个像在宁波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的在 (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
【题7】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手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著名的光的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________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________。
【题8】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
【题9】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题10】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小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章
第四节
光和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确认什么是光源,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使学生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知道在不同物质中光速不同,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x10 m/s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完成“阳光下的树荫中圆形光斑成因”的探究活动。
2.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光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2.通过了解光速测定史,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光现象的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辩证性。
【重点】
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难点】
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