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适应性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适应性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14:00:1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适应性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河南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以"探寻欧洲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和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所以D项符合题意;
而ABC三项分别和古埃及文明、伊斯兰教和罗马建筑有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文明的源头、帕特农神庙的相关史实。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以海洋为中心,属于海洋文明。
2.(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的过程,其中汉化是指(  )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B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点早知道,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被称为汉化过程,B正确;
幕府统治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产物,A排除;
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的改革,C排除;
明治维新是欧化的过程,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内容。汉化是指在大化改新中日本仿效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的改革。
3.(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有一民间故事集包括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这本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这个国家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法兰克王国
【答案】C
【考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是《天方夜谭》中脍炙人口的名篇。C正确;
古巴比伦王国、古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与题干名篇无关,AB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天方夜谭》。题干关键信息“包括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
4.(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大学有自主设置课程的特权
【答案】D
【考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兴起。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没有自主设置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D符合题意;
ABC表述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5.(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于9世纪,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B.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分别称为"自营地"和"共用地"
D.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答案】C
【考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C符合题意;A排除;
在领土统治下,庄园是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排除;
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封建状况的相关知识。
6.(2017·乐山)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A
【考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选A。
【点评】本题以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为依托,考查三大宗教。
7.(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有人在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
A.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考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意思是在思想和世界方面发生的两件大事,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4—16世纪欧洲发生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被称为“世界的发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正确;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思想领域的探索,A排除;
工业革命是经济领域,C排除;
资产阶级革命是政治领域,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20九上·松山期末)18世纪中后期,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英国决定让北美殖民地为帝国的开销支付更大的份额。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征收捐税,引发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对。由此可见,北美爆发独立战争的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财政危机
B.英国的殖民掠夺激化了它与北美人民之间的矛盾
C.英国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美、英矛盾激化
【答案】B
【考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国决定让北美殖民地为帝国的开销支付更大的份额,通过一系列的法令征收捐税,引发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对”,可见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掠夺激化了美英矛盾,导致后来独立战争爆发,B符合题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后期已经完成,与题干“18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题干也没有体现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财政危机,A不符合题意;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因此不是英国的专制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比较英美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无从得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美英矛盾激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溶血奋战时,马克思就在写给路·库格要的信中指出∶"不管这件事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的。"马克思在信中说巴黎公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是(  )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成功地动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B
【考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马克思在信中说巴黎公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发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从此开始探究无产阶级建立政权,B正确,A排除;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科学理论,C排除;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需要掌握巴黎公社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巴黎公社意义对“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分析理解。
10.(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上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结束了幕府统治
B.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D.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答案】C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上的评判表达”,明治维新是日本的重大改革,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对明治维新的评价。C正确;
A是倒幕运动的事件,是发生的历史史实。排除;
B是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
D是明治维新的影响,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
11.(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美洲史论》中指出∶"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哥伦布 C.华盛顿 D.克伦威尔
【答案】A
【考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A正确;
哥伦布是航海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排除;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C排除;
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玻利瓦尔,新航路开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12.(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861年林肯就职时说道∶“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可分解的。”这反映了林肯上任后首要关注的问题是(  )
A.维护黑人奴隶制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维护国家的独立 D.维护国家的统一
【答案】D
【考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可分解的”可知,林肯认为首要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故D正确;
根据“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可知林肯并不主张干涉蓄奴问题,不干涉就是不支持、不反对、不推广。故AB错误;
维护国家的独立,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俄日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B.日本通过改革结束了幕府的统治
C.改革前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不高
D.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C
【考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俄日改革前,俄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不高,而改革使得俄国和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C符合题意;
俄国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没有立即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排除A;
日本通过倒幕战争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排除B;
俄国和日本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14.(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往来,这使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更便捷。下列对交通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A.发电机的发明 B.珍妮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计算机的发明
【答案】C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车辆往来”反映了交通工具车的出现。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C正确;
发电机的发明、珍妮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与车辆的出现没有直接原因,AB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上每天都往来大量的车辆,让港珠澳大湾区的交通更便捷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答案】D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有关知识。一战前的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在“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AC明显错误,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不正确,因为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故答案选D。
16.(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921年的俄国农贸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农民把多余的生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这在过去的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为(  )
A.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B.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答案】B
【考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的苏俄,经济非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在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内容之一是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因此对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合理解释应为B,B项符合题意;
A项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是在1861年,排除;
C项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
D项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相关史实。
17.(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下列关于东欧剧变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
B.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C.剧变前东欧各国都面临着严重危机
D.苏联解体引发了东欧剧变
【答案】D
【考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东欧发生了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发生在东欧剧变之后。D符合题意,C排除;
A东欧剧变的外因,排除;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改变,B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18.(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这次会议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 D.慕尼黑会议
【答案】C
【考点】万隆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C正确;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A排除;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召开开罗会议,B排除;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召开慕尼黑会议,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2020九上·盘锦期末)联合国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但不能因此说联合国是一个大国家,支持这个说法的依据是(  )
A.联合国成员国之间是纯伙伴关系
B.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
C.某些大国经常无视联合国的决议
D.联合国解决不了地区冲突等问题
【答案】B
【考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普遍、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各主权国家几乎都是其会员国,各会员国需要遵守相关决议。题干强调的是联合国是国际组织不是国家,所以C正确;
联合国与成员国是伙伴关系的说法错误,A排除;
C是对某些大国执行联合国制度的说明,不符合题意,排除;
联合国负责处理地区冲突问题,不能说明联合国是国际组织,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20.(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今年防控新冠肺炎期间,人们一时主要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工作、娱乐、购物。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生活方式 B.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C.技术革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 D.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答案】A
【考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工作、娱乐、购物”可知,这体现了网络改变了生活方式,故A符合题意;
材料是说网络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故BC均不符合题意;
材料是说网络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改革开放的影响。
二、综合题
21.(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它是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一部法律汇编。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击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三:它概括总结了17、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它标志着旧秩序的寿终正寝,是s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第三条中,“所有主权源于国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仅赢得了法国贫苦人和被压迫者的欢迎,而且大多数贵族也非常乐意接受。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法典的历史地位和图二所示人物在推进民主政治进程方面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的"法律汇编"被称为什么?其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法律文献受到被压迫者的欢迎和被大多数贵族接受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答案】(1)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主要措施: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2)《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原因:因为它宣布主权在民(或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4)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一《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结合课本所学,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图二伯里克利,结合所学,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2)依据材料二“它还对财产、买击 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结合课本所学,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查士丁尼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击 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依据材料三“……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仅赢得了法国贫苦人和被压迫者的欢迎,而且大多数贵族也非常乐意接受”,因为法律文献宣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保证了每个人自己的财产故大多数接受。
(4)依据前面的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大全》、《人权宣言》等法律文献的颁布,限制了专制,以法来治理国,有利于社会发展,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故答案为:(1) 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主要措施: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2)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 原因:因为它宣布主权在民(或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4) 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人权宣言》等相关史实。
22.(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 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得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跃……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
——摘编自罗松山、赵荣祥《英国工业革命的制度基础、法制环境与启示》
材料三: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7世纪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的名字。“一系列发明创造”促成了哪一重大变革首先在英国爆发?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变革中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英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答案】(1)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实现现代化。(答出一点即可)
(2)牛顿。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
(3)重视制度的创新;重视科技的发展;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等等。(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了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据材料“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可知,这种新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实现现代化。
(2)依据材料二“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得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跃……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7世纪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的力学理论体系为人类迈进“蒸汽时代”开辟了道路。"一系列发明创造"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据材料三“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可知,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可知,英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有:重视制度的创新;重视科技的发展;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等等。
故答案为:(1) 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实现现代化。(答出一点即可)
(2) 牛顿。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
(3) 重视制度的创新;重视科技的发展;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等等。(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23.(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空军有预谋的突然袭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编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 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 多 20 1.1 1.9 40000
(1)材料一图中的主要人物在1914年为了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而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该举措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你认为如何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因为这一天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签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结合课本所学,1914年为了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4年6月,奥匈帝国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中的“参战国”“卷入人口”“参战人员”“伤亡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4)依据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由此得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各国走和平崛起之路等。
故答案为:(1) 萨拉热窝事件。
(2) 因为这一天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签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 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4)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他在前言中写道∶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中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哪一世界格局?
(2)根据材料二回答,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其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什么?请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经互会的建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古巴导弹危机;德国的分裂;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一战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集团分别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一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依据材料二“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可知,作者之所以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其书的结束,理由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抗”的主要表现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经互会的建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古巴导弹危机;德国的分裂等等。
(3)依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时,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其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西欧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
故答案为:(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原因: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经互会的建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古巴导弹危机;德国的分裂;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 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
三、论述题
25.(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请对比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比较的角度:提示:为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了与其他各国的合作。而近年来美国高举着“美国优先”大旗,对其他国家发起贸易战。前者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后者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遇制了经济的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考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邮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反映了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了与其他各国的合作,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美国推行美国优先”的大旗,据所学,近年来美国高举着“美国优先”大旗,对其他国家发起贸易战。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左图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右图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遏制了经济的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由此确定题目: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主要是围绕图片反映的事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展开论述。
故答案为: 为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了与其他各国的合作。而近年来美国高举着“美国优先”大旗,对其他国家发起贸易战。前者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后者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遇制了经济的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适应性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河南某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以"探寻欧洲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B.
C. D.
2.(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的过程,其中汉化是指(  )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3.(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有一民间故事集包括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这本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这个国家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法兰克王国
4.(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大学有自主设置课程的特权
5.(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于9世纪,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B.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分别称为"自营地"和"共用地"
D.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6.(2017·乐山)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7.(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有人在研究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总结道∶"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这"两件礼物"指的是(  )
A.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8.(2020九上·松山期末)18世纪中后期,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英国决定让北美殖民地为帝国的开销支付更大的份额。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征收捐税,引发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对。由此可见,北美爆发独立战争的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财政危机
B.英国的殖民掠夺激化了它与北美人民之间的矛盾
C.英国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美、英矛盾激化
9.(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溶血奋战时,马克思就在写给路·库格要的信中指出∶"不管这件事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的。"马克思在信中说巴黎公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是(  )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成功地动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10.(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上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结束了幕府统治
B.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D.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1.(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美洲史论》中指出∶"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哥伦布 C.华盛顿 D.克伦威尔
12.(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861年林肯就职时说道∶“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可分解的。”这反映了林肯上任后首要关注的问题是(  )
A.维护黑人奴隶制 B.废除黑人奴隶制
C.维护国家的独立 D.维护国家的统一
13.(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俄日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改革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B.日本通过改革结束了幕府的统治
C.改革前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不高
D.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14.(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上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往来,这使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更便捷。下列对交通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A.发电机的发明 B.珍妮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计算机的发明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16.(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921年的俄国农贸市场出现了一种现象;农民把多余的生奶鸡蛋、面包摆在街道的两边高声叫卖。这在过去的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为(  )
A.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B.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17.(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下列关于东欧剧变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
B.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C.剧变前东欧各国都面临着严重危机
D.苏联解体引发了东欧剧变
18.(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这次会议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 D.慕尼黑会议
19.(2020九上·盘锦期末)联合国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但不能因此说联合国是一个大国家,支持这个说法的依据是(  )
A.联合国成员国之间是纯伙伴关系
B.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
C.某些大国经常无视联合国的决议
D.联合国解决不了地区冲突等问题
20.(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今年防控新冠肺炎期间,人们一时主要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工作、娱乐、购物。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生活方式 B.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C.技术革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 D.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二、综合题
21.(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它是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一部法律汇编。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击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三:它概括总结了17、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它标志着旧秩序的寿终正寝,是s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第三条中,“所有主权源于国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仅赢得了法国贫苦人和被压迫者的欢迎,而且大多数贵族也非常乐意接受。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法典的历史地位和图二所示人物在推进民主政治进程方面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的"法律汇编"被称为什么?其地位如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法律文献受到被压迫者的欢迎和被大多数贵族接受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22.(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 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得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跃……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
——摘编自罗松山、赵荣祥《英国工业革命的制度基础、法制环境与启示》
材料三: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7世纪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的名字。“一系列发明创造”促成了哪一重大变革首先在英国爆发?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变革中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英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23.(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空军有预谋的突然袭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编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 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 多 20 1.1 1.9 40000
(1)材料一图中的主要人物在1914年为了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而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罗斯福为什么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该举措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你认为如何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24.(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他在前言中写道∶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中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哪一世界格局?
(2)根据材料二回答,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其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什么?请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三、论述题
25.(2021九下·安阳开学考)请对比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考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和所学可知,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所以D项符合题意;
而ABC三项分别和古埃及文明、伊斯兰教和罗马建筑有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文明的源头、帕特农神庙的相关史实。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以海洋为中心,属于海洋文明。
2.【答案】B
【考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点早知道,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被称为汉化过程,B正确;
幕府统治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产物,A排除;
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的改革,C排除;
明治维新是欧化的过程,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内容。汉化是指在大化改新中日本仿效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的改革。
3.【答案】C
【考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是《天方夜谭》中脍炙人口的名篇。C正确;
古巴比伦王国、古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与题干名篇无关,AB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天方夜谭》。题干关键信息“包括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
4.【答案】D
【考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兴起。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没有自主设置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D符合题意;
ABC表述正确,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考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C符合题意;A排除;
在领土统治下,庄园是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排除;
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封建状况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考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选A。
【点评】本题以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为依托,考查三大宗教。
7.【答案】B
【考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上帝送给人们两件礼物,去探索思想和世界的未知领域。”意思是在思想和世界方面发生的两件大事,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4—16世纪欧洲发生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被称为“世界的发现”。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正确;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思想领域的探索,A排除;
工业革命是经济领域,C排除;
资产阶级革命是政治领域,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B
【考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国决定让北美殖民地为帝国的开销支付更大的份额,通过一系列的法令征收捐税,引发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对”,可见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掠夺激化了美英矛盾,导致后来独立战争爆发,B符合题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后期已经完成,与题干“18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题干也没有体现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财政危机,A不符合题意;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政体,因此不是英国的专制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比较英美政治经济发展的差异,无从得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美英矛盾激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答案】B
【考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马克思在信中说巴黎公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发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从此开始探究无产阶级建立政权,B正确,A排除;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科学理论,C排除;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需要掌握巴黎公社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巴黎公社意义对“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的分析理解。
10.【答案】C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上的评判表达”,明治维新是日本的重大改革,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对明治维新的评价。C正确;
A是倒幕运动的事件,是发生的历史史实。排除;
B是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
D是明治维新的影响,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考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A正确;
哥伦布是航海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排除;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C排除;
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玻利瓦尔,新航路开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12.【答案】D
【考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可分解的”可知,林肯认为首要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故D正确;
根据“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可知林肯并不主张干涉蓄奴问题,不干涉就是不支持、不反对、不推广。故AB错误;
维护国家的独立,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答案】C
【考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俄日改革前,俄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都不高,而改革使得俄国和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C符合题意;
俄国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没有立即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排除A;
日本通过倒幕战争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排除B;
俄国和日本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14.【答案】C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车辆往来”反映了交通工具车的出现。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C正确;
发电机的发明、珍妮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与车辆的出现没有直接原因,AB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上每天都往来大量的车辆,让港珠澳大湾区的交通更便捷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5.【答案】D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有关知识。一战前的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在“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AC明显错误,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不正确,因为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故答案选D。
16.【答案】B
【考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的苏俄,经济非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在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内容之一是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因此对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合理解释应为B,B项符合题意;
A项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是在1861年,排除;
C项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
D项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相关史实。
17.【答案】D
【考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东欧发生了剧变;1991年底苏联解体,发生在东欧剧变之后。D符合题意,C排除;
A东欧剧变的外因,排除;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改变,B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18.【答案】C
【考点】万隆会议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C正确;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A排除;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召开开罗会议,B排除;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召开慕尼黑会议,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答案】B
【考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普遍、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各主权国家几乎都是其会员国,各会员国需要遵守相关决议。题干强调的是联合国是国际组织不是国家,所以C正确;
联合国与成员国是伙伴关系的说法错误,A排除;
C是对某些大国执行联合国制度的说明,不符合题意,排除;
联合国负责处理地区冲突问题,不能说明联合国是国际组织,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20.【答案】A
【考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工作、娱乐、购物”可知,这体现了网络改变了生活方式,故A符合题意;
材料是说网络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故BC均不符合题意;
材料是说网络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改革开放的影响。
21.【答案】(1)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主要措施: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2)《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原因:因为它宣布主权在民(或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4)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图一《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结合课本所学,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图二伯里克利,结合所学,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2)依据材料二“它还对财产、买击 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结合课本所学,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查士丁尼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击 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依据材料三“……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不仅赢得了法国贫苦人和被压迫者的欢迎,而且大多数贵族也非常乐意接受”,因为法律文献宣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保证了每个人自己的财产故大多数接受。
(4)依据前面的材料《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法大全》、《人权宣言》等法律文献的颁布,限制了专制,以法来治理国,有利于社会发展,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故答案为:(1) 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主要措施: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
(2)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 原因:因为它宣布主权在民(或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4) 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人权宣言》等相关史实。
22.【答案】(1)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实现现代化。(答出一点即可)
(2)牛顿。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
(3)重视制度的创新;重视科技的发展;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等等。(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了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据材料“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可知,这种新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实现现代化。
(2)依据材料二“英国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以促进自然科学为宗旨的伦敦皇家学会,这使得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跃……大大促进了一系列发明创造”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7世纪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牛顿;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的力学理论体系为人类迈进“蒸汽时代”开辟了道路。"一系列发明创造"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据材料三“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可知,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可知,英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有:重视制度的创新;重视科技的发展;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等等。
故答案为:(1) 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实现现代化。(答出一点即可)
(2) 牛顿。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
(3) 重视制度的创新;重视科技的发展;从国情出发进行改革;等等。(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23.【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因为这一天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签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4)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结合课本所学,1914年为了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4年6月,奥匈帝国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中的“参战国”“卷入人口”“参战人员”“伤亡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4)依据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由此得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各国走和平崛起之路等。
故答案为:(1) 萨拉热窝事件。
(2) 因为这一天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签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 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4)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经互会的建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古巴导弹危机;德国的分裂;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一战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集团分别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一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依据材料二“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可知,作者之所以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其书的结束,理由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抗”的主要表现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经互会的建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古巴导弹危机;德国的分裂等等。
(3)依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时,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其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西欧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
故答案为:(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原因: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经互会的建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古巴导弹危机;德国的分裂;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 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
25.【答案】给分要点:自拟题目:如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比较的角度:提示:为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了与其他各国的合作。而近年来美国高举着“美国优先”大旗,对其他国家发起贸易战。前者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后者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遇制了经济的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考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邮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反映了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了与其他各国的合作,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美国推行美国优先”的大旗,据所学,近年来美国高举着“美国优先”大旗,对其他国家发起贸易战。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左图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右图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遏制了经济的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由此确定题目: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主要是围绕图片反映的事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展开论述。
故答案为: 为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强了与其他各国的合作。而近年来美国高举着“美国优先”大旗,对其他国家发起贸易战。前者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后者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遇制了经济的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