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22: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①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国家)
③莫斯科公国崛起
④莫斯科公国统一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②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发展概况:
“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凯撒”,意即皇帝。在中世纪的俄罗斯,沙皇指最高统治者。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材料: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西欧国家: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的贫苦生活
地主毒打农奴
农奴的房屋
材料: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俄国: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依附于封建主,经济上,农奴租种地主土地(称为份地),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但生活十分贫困;政治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权利,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相关史事:
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许多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纷纷逃亡。政府的法令规定,只要农民逃亡的时间不超过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延长至15年。1649年的法典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逃亡农民的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1649年,俄国颁布了《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
彼得一世
1672—1725
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彼得一世(1672——1725)10岁继位(1682年即位)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9年亲政,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彼得一世1697年1698年派遣庞大使团前往西欧各国学习先进技术,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考察,先后访问考察了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荷兰等国。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他亲眼目睹了西欧国家在政治经济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先进性,深深感到了俄国的落后,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欧洲化正规编制的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
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
①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教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社会习俗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方式:向西方学习(强制欧化)











材料一:1725年俄国军事、经济发展数据
影响:
常备军 舰只 水手 近代工场 生铁产量
20余万 (训练有素) 895艘 (以前无) 28000人 (以前无) 240多个 (规模较大) 160万普特
(世界前列)
材料二: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的进程。
经济: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教育: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俄国设立了矿业学校、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新式学校。
1680年相比1702年的税收增加了1倍,1724年则达到5倍。沉重的负担几乎全落在农奴身上……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死后的30多年间,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俄国农奴制进一步加强。叶卡特琳娜二世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
相关史事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积极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
材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着资本主义精神,1830年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棉纺织业首先实现了工厂化,手工劳动被机器生产所代替,到1825年到1854年俄国已有手工工场9994多家,从业人数达到了50万余人。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表
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俄国却非常落后。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据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
材料二:沙俄为了打开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出海口,1853年,俄国悍然发动战争。此举触动了英法两国在地中海的利益。俄国以及英法在克里木半岛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也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三: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奴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1853年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反对土耳其将伯利恒教堂交天主教僧侣掌管,要求土耳其苏丹承认沙皇有权保护所有在苏丹统治下的信奉东正教的臣民。5月,土耳其在英国怂恿下,拒绝与沙皇缔约。俄国遂同土耳其断交,并于7月3日以保护东正教居民权利为由,占领土耳其的附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10 月4 日,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 。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国内矛盾激化
英国的铁甲舰
俄国的帆船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VS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
英、法、土

VS
克里米亚战争
农奴暴动此起彼伏,沙皇政府惊呼:农奴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农奴交不起租金
目的
避免革命,缓和矛盾,挽救沙皇统治危机,维护巩固贵族地主利益。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
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改革内容 作用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扩大了市场
内容: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
按改革法的规定:农民为了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须向地主缴纳高于低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夺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和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的掠夺。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287 42000 5193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的统计表
影响: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迈开了“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它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亚历山大命运多舛,屡遭暗算,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对他的那次暗杀;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乘坐的返回首都的专列,但炸弹未爆;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他呼喊道:“是什么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 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将炸弹投至沙皇的马车,将沙皇的卫兵炸成重伤。沙皇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情并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又一颗炸弹爆炸了,沙皇倒在血泊中,终因流血过多而死。
启示:①适时改革对国家发展很重要。②改革是艰巨的、复杂的、渐进的。③改革者要具备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也要讲求方式方法。④改革是强国之路。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⑥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步伐。⑦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⑧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1861
根本 原因
人物性质
内容
意义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是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地主阶级性质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
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
A.推行地税改革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废除农奴制D.农民高价赎买土地
2、一位俄国地主写道:“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我看到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