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直线与互相垂直,则的值是( ).
A.-0.25 B.1 C.-1 D.1或-1
2.在中,若,,则( )
A. B. C. D.
3.对于任给的实数m,直线(m–1)x+(2m–1)y=m–5都通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为
A.(9,–4) B.(–9,–4)
C.(9,4) D.(–9,4)
4.已知直线:与:,若,则( )
A.5 B.6 C.7 D.8
5.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则
A.4 B.3 C.2 D.1
6.若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圆上 B.点P在圆外
C.点P在圆内 D.以上都有可能
7.直线过点,且与以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两圆,的公切线共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二、填空题
9.过点,且在轴上的截距等于在轴上截距的倍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
10.过圆上的一点A(6,8)的圆的切线方程_________;
11.过两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
12.在中,,,若此三角形的面积为,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
三、解答题
13.已知直线:,圆A:,点
(1)求圆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
(2)从点B发出的一条光线经直线反射后与圆有交点,求反射光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14.已知△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
(1)求角A;
(2)若,,求的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先讨论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然后再讨论直线的斜率都存在的情况,由此计算出的可能取值.
【详解】
当时,,此时,,显然两直线垂直,
当时,此时,,显然两直线不垂直,
当且时,因为,所以,解得:,
综上可知:或.
故选D.
【点睛】
根据两直线的垂直关系求解直线方程中的参数时,首先要考虑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然后再考虑直线的斜率存在且对应的斜率乘积为,由以上两方面计算参数的值.
2.A
【解析】
【分析】
由正弦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由正弦定理可得:.
故选:A.
3.A
【解析】
【分析】
把直线方程化为m(x+2y﹣1)﹣(x+y﹣5)=0,令求得定点的坐标.
【详解】
由题意,(m–1)x+(2m–1)y=m–5可化为m(x+2y–1)–(x+y–5)=0,
令,解得,
∴该定点的坐标为(9,–4).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直线过定点问题. 属于中档题. 探索曲线过定点的常见方法有两种:① 可设出曲线方程 ,然后利用条件建立等量关系进行消元(往往可以化为的形式,根据 求解),借助于曲线系的思想找出定点(直线过定点,也可以根据直线的各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找出定点). ② 从特殊情况入手,先探求定点,再证明与变量无关.
4.C
【解析】
【分析】
根据,得到,即可求解实数的值,得到答案.
【详解】
由题意,直线:与:,
因为,所以,解得.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5.D
【解析】
【分析】
由正弦定理将角化边可得;利用余弦定理构造方程,代入可求得,根据正弦定理可知,从而得到结果.
【详解】
由正弦定理得:,即
由余弦定理得: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涉及到正弦定理边角互化的应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
6.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1,从而可得,进而可得结论
【详解】
因为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
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1,即
,
所以,所以,
所以点与圆外,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设的倾斜角分别为与线段相交,又,且或,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定条件判断圆与的位置关系即可作答.
【详解】
圆的圆心,半径,圆的圆心,半径,
而,即圆与外切,它们有3条公切线,
所以圆与的公切线有3条.
故选:C
9.或,
【解析】
【分析】
设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在轴上截距为,讨论时,直线方程为:,当时,直线方程为,将点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设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在轴上截距为,
当时,
此时直线过点,,可得直线方程为:,即,
当时,,设直线方程为即,
将点代入可得:,解得:,,
所以此时直线的方程为:,即,
综上所述:直线的方程为或,
故答案为:或.
1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求出圆的坐标,圆心为,分析的值,即可得切线的斜率,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圆的方程为,其圆心为,
设圆心为,
则,则切线的斜率,
切线的方程为,即,
故切线的方程为.
故答案为:.
11.
【解析】
【分析】
由PQ的中垂线与直线联立求出与圆心坐标,进而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半径,从而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PQ的中垂线为,由得所以圆心为,半径.故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故答案为:.
12.20
【解析】
【分析】
本题首先可以设出,然后根据得出,再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为以及解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以及,最后根据余弦定理求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设,
因为,,所以,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为,所以,
即,解得,,,
因为,即,解得,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是,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
【点睛】
本题考查解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余弦定理的使用,解三角形面积公式为,余弦定理公式为,考查计算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中档题.
13.(1);(2)
【解析】
【分析】
(1)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可计算最大值;
(2)设点关于直线直的对称点为,列出方程组,求的的值,得出对称点的坐标,进而设出直线的方程,利用,即可求解.
【详解】
(1)圆心为,半径,
由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相离,
所以圆上一点到直线距离最大值为
(2)设点关于直线直的对称点为
由 即反射线过点
由题意反射线的斜率必存在,设方程为:,
即: ,由得
整理得,
解得,
所以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方程应用,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问题,其中解答中根据题意,合理转化,建立不等式关系式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思想的应用.
14.(1);(2).
【解析】
【分析】
(1)由条件等式,应用正弦定理的边角关系得,结合余弦定理可得,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性质求A即可.
(2)由(1)所得,将已知a、b的值代入求c,再由余弦定理求即可.
【详解】
(1)∵,
∴由正弦定理知:,即,
∴,又,
∴.
(2)∵,,且
∴,即,解得(舍去),
∴,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