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课外文言文阅读高分攻略之词语解释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课外文言文阅读高分攻略之词语解释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4 19: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高分攻略之词语解释
考情分析
中考课外文言文在有的地区,成为必答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选文内容多数是爱国、守纪、明礼、勤奋自强、尊老爱幼等,虽多是来自于课外,但所考内容与课内的内容是有联系的,试题的难度较大。要做好此题,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以及对课内文言文迁移能力的培养。
题型以词语解释、断句、内容理解为主。所选文段较为复杂,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整体感知能力,其难度比课内文言文大,大部分考生丢分现象较严重。这就要求考生充分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文段中。近三年词语解释从单纯解释变为难度更大的比较理解;没有考查句子翻译,但加入了断句题。题型变化表明,万变不离其宗,课外文言文的文意理解是关键,全面掌握课内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是答好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考试特点
中考课外文言文在内容上一般都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1.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内容与课文相关联,和课内相联系,进行比较阅读。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相对完整的、短小的。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告诉读者某个道理。
2.题型。考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断句、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近三年第1题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主要是实词比较理解。第2题是“断句”,有1小题。第3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
3.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 当然是从课内来。
阅读方法
解读文言文文本,应分三步进行。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即集中注意力浏览文段一遍,大概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如何,谁说了什么话,能够读懂六七成即可进入下一步。其次,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中,需要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中完成。第三,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对一些不便的信息,如国名、地名、人名、官职等。合理推测补信息:对一些不能直译的进行合理推测。参看注释助消化:对所给注释仔细看,不遗漏。相关联想重突破:对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联想。浏览题干活信息:仔细阅读题干,有不少信息对理解原文有帮助。
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理解等等,而这些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理解。
可运用组词法。简单地说,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如果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就要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有时候组词解释不通,可联想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等。
课外文言文考查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词语是课内文言篇目中出现过的,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确定合适的义项。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一个词语,往往有多个义项,然而一旦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它就只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去判断它最适合的意义。
备考策略
1.以教材学习为本。这是根本策略,因为不论怎样选材,设计什么样的考题,命题者都是根据考生所用的语文教材来思考。一是词语理解、句子翻译和文章理解这些主要考点均出自教材,也是语文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即使少数教材以外的考点也能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点,如“坐客感叹有泣下者”的翻译与课文的语句密切相关,自然不难,况且命题会对课外阅读资料的难点作相应注释。二是考题内容多数出自教材,如同年的《岳阳楼记》考题中出现的实词有具、谪、大观、备、薄、开、景、归、极、或、居、进、一等,均是反复出现在课文的注释和练习中;又如考题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等也是反复出现在课文的注释或练习中的。因此,文言文的备考应该是在平时认认真真学好教材文言文的基础上踏实地积累,从而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2.以文言知识为本。一年中不同考题都选《岳阳楼记》为阅读材料,绝对不等于所有的中考都会从某个年级选材,也可能从其他年级的教材中选材,因为中考阅读选材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因此,我们在文言备考时并不是考虑常考某一篇课文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以文言知识来备考。具体说,就是根据教材和前面分析的主要考点和次要考点及创新考点分别进行科学整理,如文言实词可以分成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分别落实到每篇课文来整理,自然会在积累中提高,就可能达到稳扎稳打的最佳状态。又如句子翻译,学生不仅要根据课文的词句注释和练习来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各种文言句式的一般规律和古今差异来整理翻译句子的知识而提高能力。再如文章理解,学生除了把课文的读懂读通,还要结合课文的“研讨与练习”等,运用文言文的文体阅读等知识,真正读懂课文,这样在考场上才能灵活地应对。
3.以积累运用为重。文言知识重在积累,现代人学习古人的东西,难点在诸多差异,如果只学习而不积累,很可能遗忘,不断积累就可能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并能实现灵活运用。例如,多而难记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其实并不可怕,只要积累得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即使学生比较担心的文言虚词,也会在积累运用中达到举一反三的境地,如常用的文言虚词“之”,只要从助词、代词和动词三种词性来分别记忆积累,就会变难为易。
4.以不变应万变。一般来说,中考题不会一成不变,会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生可能在考场上遇到似乎从未见到过的创新考题;然而创新考题也是在常见考题的基础上发展的,或者说也是根据教材而来的,因此不必因陌生而惧怕。另外,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文言知识的一般规律性和个别特殊性。具体说,多数文言文知识是有规律性的,如初中生感觉较难的词性活用本身就有规律可循;而常考的词语理解和句子翻译却可能就是那些具有特殊性的,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就因特殊顺序而常列入考试内容。
中考链接
1(2021四川广安)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以补不足也 ( )(2)但能说之也( )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虽有名马,濡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之学者为己 何陋之有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
2.(2021湖北恩施)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乙】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善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 已 :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
③而言之不详:详: ④夜泊绝壁之下 泊:
3.(2021湖南省郴州市)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某①启:仆四居东坡③,作陂甲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围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e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 ) (2)勿谓仆谪居之后( )
4.(2021江苏连云港)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尝为季氏史 ▲ (2)齐人称之 ▲
(3)高山仰止 ▲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5.(2021上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更无所供( ) (2)其告示云( )
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①,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②,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③。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 B、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但乏粮食耳(但:只,仅仅) D、建德亲帅大众(帅:元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三)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 ”侃曰:“兵少财乏,若何 ”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 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 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 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坟墓存焉 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义:
③人谁肯固 固: ④侃遽登城 遽:
(四)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吾始困时 ( )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
(3)知时有利不利也 ( ) (4)吾尝三战三走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至于负者歌于途
C.召忽死之 辍耕之垄上 D.生我者父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课外文言文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
(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为讲说甚详恳 二虫尽为所吞
C.以身先之 太医以王命聚之 D.书其面曰 其真无马邪
参考答案
中考链接
1(2021四川广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句意: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补:弥补。
②句意:只能说说罢了。但:只。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食:吃/食:同“饲”,喂养;B.故:所以/故:所以;C.之: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D.道:主张,学说/道:道路。故选:B。
【答案】
23.(1)最好的道理 (2)同“敩”,教导 (3)弥补 (4)只(每小题1分,共4分)
24. B(2分)
2.(2021湖北恩施)
【答案】
(1)①停止;②逆流而上;③详细;④停泊。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像这样不停地转动。已:停止。
②句意: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溯:逆流而上。
③句意:但是描述它不详细。详:详细。
④句意: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泊:停泊。
3.(2021湖南省郴州市)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澄澈。
②句意: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贬谪,流放。
②重点词:身,亲自。蚕,养蚕。聊,姑且。句意:(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
答案:
(1)①澄澈;②贬谪,流放。
4.(2021江苏连云港)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尝:曾经。
②句意为:齐国人都称赞他。称:称赞。
③句意为: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仰:仰慕。
④句意为: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时:按时。
【答案】(1)①曾经; ②称赞; ③仰慕; ④按照。
5.(2021上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先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再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另外没有什么供给的东西。更:另,另外。
(2)他的告示上说。云:说。
【答案】 ①. 另,另外 ②. 说
强化练习
(一)【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D项,“帅”是“率领”的意思。
(二)【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积累、理解能力。解释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文言文中“适”有多种含义:①<动>到……去。②<动>出嫁;嫁。③<动>适应;顺从。④<动>适宜;舒适。⑤<动>享受。⑥<副>恰好、正好。⑦<副>适才;刚才等。结合具体语境本题C项中的“适”应解释为:正、正好。
(三)【答案】①焉:在这里 ②义:坚持正义 ③固:坚守 ④遽:立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性。第①题“焉”放在句末,结合“坟墓存焉”的语境,即“祖坟在这里”的句意,确定“焉”做兼词,用在句尾,“于是”“于之”的合意,意思为“在这里”。第②题“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中“义”属于活用词,本指“正义”,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坚持正义”的意思。③“人谁肯固”中的“固”属活用词,本义属于形容词,“正义”的意思,句中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坚持正义”。④“侃遽登城”中“遽”,读jù,取常用义“立即”。
(四)【答案】(1)(贫困) (2) (谋划)(3) (时机) (4) (逃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解释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解释“困”字时,结合语境“分财利多自与”,可推知“困”为“贫困”之意。“谋”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谋划”的意思,“时”为“时机”。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走”:逃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从课本中的文言虚词入手,明确其意义或用法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或者将两者进行仔细的比对辨析。A项中,“与”前者动词,相当于“要”,后者连词,可解释为“和”。B项,前者介词“被”,后者介词“在”。C前者代词,后者动词“去、往”。
(五)【答案】(1)每天(2)以……为耻(3)陪从(4)赠送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词语的意思。虽然为课外文言文,但是考查的字词均为课内学过的,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和灵活运用。(1)联系句子意思可知,“日”为“每天”;(2)联系句子意思可知,“耻”为“以……为耻”;(3)联系句子意思可知,“侍”为“陪从”;(4)联系句子意思可知,“遗”为“赠送”。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平时多注意积累。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动词,担任/介词,被动。C,用。D,代词,它/表示反问,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