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尽量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
B. 组装器材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
C. 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D. 实验中,物距要始终大于二倍焦距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望远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现要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应将
A. 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 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 光屏靠近、蜡烛远离透镜 D. 光屏远离、蜡烛靠近透镜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 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 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 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我们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 B. 小于 C. 大于 D. 在和之间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 将蜡烛移到处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
C. 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 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会变成一半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该像为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某同学利用水凸透镜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B. 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入水后,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
C. 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水透镜中注水,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向水透镜中注水,观察成像特点的变化,可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则
A. 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光屏上承接到放大的虚像
C. 仅向右移动凸透镜,光屏上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D. 把蜡烛移到刻度线上,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一同学记录并绘制了像距和物距间的关系图象,依据图判断合理的是
A. 焦距是
B. 时,成放大的虚像
C. 时,成缩小的实像
D. 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眼睛看到,当蜡烛逐渐靠近透镜时,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图示位置,凸透镜焦距为,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______。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______移动,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小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当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如果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能成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周末,小明喝水时一不小心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______像填“实”或“虚”。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请画出由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两束光入射到凸透镜上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束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若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刻度线处,此时烛焰将______选填“成虚像”、“成放大实像”、“成缩小实像”或“不成像”。
若仅将图甲中的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再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如图乙所示,为凸透镜的光心,为焦点,请将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晓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晓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晓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晓聪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刻度线处,晓聪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因为蜡烛的光比较微弱,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观察蜡烛的像,故A正确;组装器材时,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之间,故B错误;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C错误;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要多次调整、测量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因此物距不能始终大于二倍焦距,故D错误。
2.【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
所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选:。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当时,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时,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粗测焦距;
当时,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3.【答案】
【解析】解:由题意和成像规律,可得题中的成像是:。欲再模拟照相机,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应使物距,像距,故应使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光屏靠近透镜。
故选:。
凸透镜成像性质: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此题是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A错误。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将物体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故C错误。
D、由图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后,由于光路可逆,所以能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本题主要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今后学习光学,研究光现象的基础,应该熟练掌握,并注意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5.【答案】
【解析】解: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用此凸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即小于.
故选B.
用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像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本题考查了用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首先判断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根据成像情况进行判断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6.【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蜡烛放在处,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处的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B正确;
C、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清晰的实像,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故C错误;
D、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可判断;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通过透镜会聚形成的;遮住凸透镜的部分能成完整较暗的像。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还要掌握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
7.【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物距和像距。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体处于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
解:由题意知:,,
所以,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8.【答案】
【解析】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即,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故,故A错误;
B、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注入水后,凸透镜的凸度发生了变化,焦距会变小,故B错误;
C、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水透镜中注水,凸透镜焦距变小,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了光屏的前面,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变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向水透镜中注水,可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故D正确。
故选:。
当物距等于凸透镜的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注射器注入水后,凸透镜的焦距会变小,会聚能量变强;
近视眼的成因是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本题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倍焦距小于倍焦距;当物距小于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图中物距为,像距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解得,故AB错误;
C.仅向右移动凸透镜,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凸透镜在刻度处时,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把蜡烛移到刻度线上,此时物距等于,物距小于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10.【答案】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时,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A.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物距,都等于二倍焦距;分析图像可知,时,,所以,则焦距为,故A错误;
B.由图知,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由图知,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虚 不能 能 变小
【解析】解:
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眼睛能看到,当蜡烛逐渐靠近透镜时,像变小。
故答案为:虚;不能;能;变小。
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在于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
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记规律,并能做到灵活的应用,同时要注意实验中的要求.此题为常见的考题。
12.【答案】放大 投影仪 右
【解析】解:
凸透镜的焦距是,根据图中蜡烛的位置可知此时物距为,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在两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应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应将凸透镜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放大;投影仪;右。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实际应用:摄像机、照相机;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实际应用:幻灯机、投影仪;当时,不成像。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实际应用:放大镜。
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移动凸透镜,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就要满足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需要增大物距,减小像距。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3.【答案】 缩小 照相机
【解析】解:蜡烛距凸透镜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所以,,所以。
凸透镜的焦距是,蜡烛再远离凸透镜,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知道物距可以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根据物距可以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14.【答案】凸透镜 虚
【解析】解: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报纸与水滴间的距离很小,小于水滴的焦距,所以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虚。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平时要学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现象。
15.【答案】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6.【答案】解: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解析】先确定所给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17.【答案】点燃 照相机 成放大实像 近视
【解析】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由图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由图可知,此时,,由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即,,解得;
若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仅将图中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即近视眼镜,使光线延迟会聚;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点燃;照相机;成放大实像;近视;如图所示。
要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要求,首先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时,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要作出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
18.【答案】缩小;
倒立;
正立
【解析】解: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蜡烛移到刻度线处,物距,凸透镜的焦距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蜡烛移到刻度线处,物距,凸透镜的焦距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蜡烛移到刻度线处,物距,凸透镜的焦距是,,成正立、放大虚像。
故答案为:缩小;倒立;正立
求出物距,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8页,共14页
第9页,共14页(共23张PPT)
第六章第二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离物体较远
靠近物体一些
离物体再近些
思考:是什么差异影响了凸透镜成不同的像呢?
新知讲解
光屏
凸透镜
F光源
光具座
1.实验器材:
制定计划:
思考:凸透镜、蜡烛、光屏应该如何放置?
新知讲解
调节F光源、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巧安装:
三者的高度有什么要求?
新知讲解
移位置 看特点 记数据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阿固定,使物距为一定值,固定好F光源,来回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特点。记录物距u和像距v,并比较像的大小关系。
③改变物距,重复以上实验。
3.实验步骤
新知讲解
1、实像 2、虚像 3、物距(u) 4、像距(v)
S1=1cm
S2=30cm
S3=54cm
u=30cm-1cm=29cm
v=54cm-30cm=24cm
新知讲解
提出猜想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u)
像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像距(v)
信息快递
新知讲解
想一想
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根据凸透镜特性,让平行光(如太阳光)沿主轴方向入射到凸透镜上,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光屏,调节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时透镜与光屏的间距为凸透镜焦距。这是一种简便的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新知讲解
F
F
f
作图研究
u>2f f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新知讲解
F
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新知讲解
F
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新知讲解
F
F
f
f2f 倒立放大实像
新知讲解
F
F
f
新知讲解
F
F
f
u新知讲解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距( v) 一束平行光 实像点 V=f 测凸透镜焦距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知讲解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一倍焦距分虚实 )
1.像的虚实: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分析与结论:
2.像的大小: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
u>2f时成缩小实像;f<u<2f时成放大实像。
(二倍焦距点分大小 )
新知讲解
3.像的正倒:
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新知讲解
规律精炼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课堂练习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
c
d
e
F
F
f
2f
c
a
课堂练习
a
b
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c
d e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