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15:00:20

文档简介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答案】C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清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故选C。
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种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B.赔款2亿两白银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种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了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赔款2亿两白银”出自《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点评】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学生还要知道,它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其内容还包括:赔款白银4.5亿两,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造成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之成为了凌驾于清政府之上的“国中之国”;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列强占据中国的军事要地。
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侵华军队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在山东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的内容是②③④,C项符合题意;
而①林则徐率军抵抗侵华军队是在鸦片战争中,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清政府时,一家日本企业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家日本企业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因此日本在杭州开设工厂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正确;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材料内容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而不是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
洋务运动时期还未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不会发生材料所述现象,B项错误;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材料内容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而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即可作答。明确《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改变。
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的仓皇出逃。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A.汉阳铁厂 B.大生纱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
大生纱厂是轻工业,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分别是左宗棠、李鸿章创办,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当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练兵”“海军”等举措没有使中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其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接受康有为的上书实施变法的是光绪帝。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时期的清朝皇帝。
1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20世纪30年代,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  )
A.三民主义 B.辛亥革命 C.百日维新 D.洋务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含义,根据所学知识,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山装与三民主义的史实.
1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1年,那么他出生于公元(  )
A.1935年 B.1934年 C.1933年 D.1932年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3年为民国二年,据此类推,民国年份换算成公元年份的公式是民国年份+1911,公元年份换算成民国年份的公式是公元年份—1911,因此民国21年应是1932年,D正确;
据此分析,1935年应是民国24年,1934年应该是民国23年,1933年应该是民国22年,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即可作答。
1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打倒卖国贼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而“实业救国”是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口号。
1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嘉兴有一艘革命红船,90年前她承载了一件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  )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嘉兴”“90年前”,即1921年,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答案为A。
1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的主张;民主、科学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其施政纲领。变法维新是1898年维新派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所以其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出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替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1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A.歌唱祖国,不符合题意;
B.追求理想,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面对日军侵华的严峻形势,中国正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抗日救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抨击时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符合题意;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A排除;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C排除;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确立即可作答。
1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
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经过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美利坚合众国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投降,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日本投降的具体时间即可作答。
1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  )
A.南京谈判 B.重庆谈判 C.西安谈判 D.北平谈判
【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4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另一个是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故B项正确;
南京谈判指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谈判,排除A项;
西安谈判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代表到西安谈判,和平处理西安事变,排除C项;
北平和平谈判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于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另一个是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1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史实,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向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逼武汉,威胁南京,其它解放军也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同学们对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识记能力,刘邓大军挺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带动了其它解放军在全国展开战略反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历史教材中表述的非常清楚,只要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识记的比较好,解答本题不难,属于送分题。
2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 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 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A符合题意;
BC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答案】A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12日,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与南京无关。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与南京相联系的史实,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2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是(  )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马关条约》的签订,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B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人物不是状元实业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清末状元张謇实业救国的事迹即可作答。同时了解侯德榜、詹天佑和茅以升的史实有助于试题解答。
2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击日本侵略,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孙中山在1925年就去世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难度知识,掌握两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两次国共合作进行归纳对比有助解答试题。
2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如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四渡赤水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图片反应的是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C项正确。
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熟悉教材插图,掌握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第二图反映的是百团大战即可作答。
2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B项符合题意;
北平和平解放发生在平津战役中,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解放南京之后,ACD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人民英雄纪念碑镶有十块浮雕,其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虎门销烟
【答案】A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首先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故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武昌起义。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2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为中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的革命道路。难度不大,中国的革命的道路是实践中取得的,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下列人物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①郑成功 ②戚继光 ③左宗棠 ④ 邓世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相关知识,郑成功是带领导台湾人民抗击荷兰的殖民统治,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①正确;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②正确;
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③正确;
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本的侵略,④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难度适中,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的史实即可作答。
3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所以此题选D。
3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下图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争取中华民族生存”来看该报道的观点肯定张杨的行动,故选A。
3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哪一个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运动(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运动”,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在地方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A正确;
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C排除;
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洋务运动的特点即可作答。同时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要有所掌握。
3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解放战争史实的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国性内战由此开始
B 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 三大战役胜利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毛泽东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并威胁南京和武汉,B错误,符合题意;
ACD表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也要掌握内战爆发、转折、胜利的基本史实。
3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南通大生纱厂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贡献。
3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并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哪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走向萎缩。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3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说法不正确,社会生活的性质没有变化,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②,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3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废跪拜、改称呼等法令,中山装的出现与孙中山有关,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故ABD都有可能出现.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生活变迁和社会习俗的掌握情况.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辛亥革命后近代生活变迁和社会习俗的有关史实.
3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科学 B.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
C.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这个是不正确的,科举制度废除于1905年,此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难度适中,掌握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也要掌握新文化运动、侯德榜、张謇的有关知识。
3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5月3日晚、北大学生、拒绝巴黎和会的签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的发动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4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国民政府的成立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相关史实是北伐战争。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6——1927年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故“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ABD不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北伐的时间、目的、对象和结果。本题难度适中。
4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答案】(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
(2)资产阶级。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故答案为:(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
(2)资产阶级。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知识。难度较大,题目所给信息比较简单,但所包含的知识量比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材料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4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
【答案】(1)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张学良、杨虎城;全民族利益(全国人民利益或国家利益)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4)1945年。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2)根据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依据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4)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洗刷了百年的国耻,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语句“ 9月18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及结果,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七七事变及重要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语句“ 宛平城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七七事变的影响及抗战时期重大战役,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出发点及历史意义,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抗战胜利的时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战胜利的时间及胜利的意义,以此确定答案。
1 / 1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种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B.赔款2亿两白银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侵华军队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清政府时,一家日本企业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A.
B.
C.
D.
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A.汉阳铁厂 B.大生纱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当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20世纪30年代,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  )
A.三民主义 B.辛亥革命 C.百日维新 D.洋务运动
1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1年,那么他出生于公元(  )
A.1935年 B.1934年 C.1933年 D.1932年
1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为(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实业救国”
1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嘉兴有一艘革命红船,90年前她承载了一件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  )
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1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1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1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
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1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  )
A.南京谈判 B.重庆谈判 C.西安谈判 D.北平谈判
1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2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2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是(  )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2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D.在两次合作中孙中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如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四渡赤水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2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2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人民英雄纪念碑镶有十块浮雕,其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虎门销烟
2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下列人物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①郑成功 ②戚继光 ③左宗棠 ④ 邓世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南京大屠杀
3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下图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
A.肯定张杨的行动 B.批评张杨的主张
C.反对国民政府 D.保持中立立场
3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哪一个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运动(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3.(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有关解放战争史实的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国性内战由此开始
B 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C 三大战役胜利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A.A B.B C.C D.D
34.(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南通大生纱厂
35.(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是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民族矿业,并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哪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36.(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7.(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38.(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科学 B.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
C.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D.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39.(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4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国民政府的成立
41.(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42.(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清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种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了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赔款2亿两白银”出自《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点评】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学生还要知道,它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其内容还包括:赔款白银4.5亿两,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造成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之成为了凌驾于清政府之上的“国中之国”;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列强占据中国的军事要地。
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在山东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的内容是②③④,C项符合题意;
而①林则徐率军抵抗侵华军队是在鸦片战争中,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4.【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家日本企业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因此日本在杭州开设工厂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正确;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材料内容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而不是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
洋务运动时期还未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不会发生材料所述现象,B项错误;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因此材料内容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而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即可作答。明确《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改变。
5.【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的仓皇出逃。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7.【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
大生纱厂是轻工业,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分别是左宗棠、李鸿章创办,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8.【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练兵”“海军”等举措没有使中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其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接受康有为的上书实施变法的是光绪帝。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时期的清朝皇帝。
10.【答案】A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上的三颗纽扣代表的是,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含义,根据所学知识,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山装与三民主义的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3年为民国二年,据此类推,民国年份换算成公元年份的公式是民国年份+1911,公元年份换算成民国年份的公式是公元年份—1911,因此民国21年应是1932年,D正确;
据此分析,1935年应是民国24年,1934年应该是民国23年,1933年应该是民国22年,A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即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打倒卖国贼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而“实业救国”是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口号。
13.【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嘉兴”“90年前”,即1921年,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的主张;民主、科学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其施政纲领。变法维新是1898年维新派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所以其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故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出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替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15.【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A.歌唱祖国,不符合题意;
B.追求理想,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面对日军侵华的严峻形势,中国正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抗日救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抨击时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6.【答案】B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符合题意;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A排除;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C排除;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确立即可作答。
17.【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经过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美利坚合众国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投降,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日本投降的具体时间即可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4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另一个是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故B项正确;
南京谈判指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谈判,排除A项;
西安谈判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代表到西安谈判,和平处理西安事变,排除C项;
北平和平谈判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于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排除D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另一个是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19.【答案】D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史实,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向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逼武汉,威胁南京,其它解放军也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同学们对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识记能力,刘邓大军挺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带动了其它解放军在全国展开战略反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历史教材中表述的非常清楚,只要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识记的比较好,解答本题不难,属于送分题。
20.【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 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 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A符合题意;
BC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1.【答案】A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12日,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与南京无关。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与南京相联系的史实,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22.【答案】B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马关条约》的签订,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B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人物不是状元实业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清末状元张謇实业救国的事迹即可作答。同时了解侯德榜、詹天佑和茅以升的史实有助于试题解答。
2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其焦点是阶级利益支配下的领导权问题;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击日本侵略,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孙中山在1925年就去世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难度知识,掌握两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史实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两次国共合作进行归纳对比有助解答试题。
24.【答案】C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图片反应的是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C项正确。
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熟悉教材插图,掌握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第二图反映的是百团大战即可作答。
25.【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B项符合题意;
北平和平解放发生在平津战役中,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解放南京之后,ACD项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军事和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后来的戊戌变化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7.【答案】A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首先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故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武昌起义。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28.【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为中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因此: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的革命道路。难度不大,中国的革命的道路是实践中取得的,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9.【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相关知识,郑成功是带领导台湾人民抗击荷兰的殖民统治,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①正确;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②正确;
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③正确;
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本的侵略,④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难度适中,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牺牲的史实即可作答。
30.【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所以此题选D。
31.【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争取中华民族生存”来看该报道的观点肯定张杨的行动,故选A。
32.【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运动”,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在地方以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A正确;
戊戌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C排除;
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洋务运动的特点即可作答。同时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要有所掌握。
33.【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毛泽东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并威胁南京和武汉,B错误,符合题意;
ACD表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也要掌握内战爆发、转折、胜利的基本史实。
34.【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贡献。
35.【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走向萎缩。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36.【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说法不正确,社会生活的性质没有变化,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②,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37.【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废跪拜、改称呼等法令,中山装的出现与孙中山有关,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故ABD都有可能出现.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生活变迁和社会习俗的掌握情况.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辛亥革命后近代生活变迁和社会习俗的有关史实.
38.【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这个是不正确的,科举制度废除于1905年,此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难度适中,掌握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也要掌握新文化运动、侯德榜、张謇的有关知识。
39.【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5月3日晚、北大学生、拒绝巴黎和会的签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的发动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4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相关史实是北伐战争。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1926——1927年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故“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ABD不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北伐的时间、目的、对象和结果。本题难度适中。
41.【答案】(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
(2)资产阶级。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
(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故答案为:(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
(2)资产阶级。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知识。难度较大,题目所给信息比较简单,但所包含的知识量比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材料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42.【答案】(1)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张学良、杨虎城;全民族利益(全国人民利益或国家利益)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4)1945年。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2)根据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依据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4)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洗刷了百年的国耻,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语句“ 9月18日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及结果,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七七事变及重要战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语句“ 宛平城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七七事变的影响及抗战时期重大战役,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出发点及历史意义,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抗战胜利的时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抗战胜利的时间及胜利的意义,以此确定答案。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