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件(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6 17: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高中历史教材
通 史
专题史
高一年级学习
(合格性考试)
选择历史科目的同学
高二年级学习
国家制度与
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国古代史:第1-4单元
中国近代史:第5-8单元
中国现代史:第9-10单元
【中国史】
【世界史】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世纪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当代史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产生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地区 农作物 家畜
西亚 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
南亚 芋头
中国 水稻、粟
中南美洲 玉米、南瓜
(1)表现:
(1)表现:
(2)影响: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产生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2、社会大分工
农耕生产需要定居生活,
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1、阶级的产生:
农业发展
社会分工
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生私有制
贫富分化
阶级产生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文明产生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社会大分工
(二)文明产生标志
部落战争
阶级矛盾
强制机关
形成国家
国家
3、文字的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文明产生条件
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社会大分工
(二)文明产生标志
1、阶级的产生
2、国家的形成: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世界各地的文明会是一模一样的吗?
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特征都会一一具备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原因: 气候温和,适合人类生存;
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文明名称 发源地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国文明 黄河、 长江流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① 西亚的两河流域
②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③ 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④ 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
⑤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独立发展、多元化
(1)诞生区域:
(2)发展特征: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文明成果
①政治: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约前1810年-约前1750年)
是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任君主,
公元前1792年继位之后将古巴比伦疆域武力扩张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从而开创了强盛的巴比伦帝国。
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①政治:
②法律: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存法国卢浮宫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据说因为汉谟拉比日理万机,应付不了每天要处理的大量案件,就让人把法律条文全部搜集起来,编成了法典,刻在石柱上以晓谕天下。
这部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更接近于一部民法和刑法,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The Code of Hammurabi》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文明成果
请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施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界财产的规定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施行同态复仇法
明显的阶级歧视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文明成果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①政治:
②法律:
③文化: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洪水传说、60进制……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埃及法老有5种名字:
"荷鲁斯"名;
"两女神"名;
"金荷鲁斯"名;
"上下埃及之王"名;
"拉神(即太阳神)之子"名。
其中"拉神之子"名是法老出生时的名字,其他4种名字是他登基时得到的。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文明成果
①象形文字
②太阳历
③金字塔
④莎草纸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4、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文明诞生。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瓦尔纳制、印度卡斯特体系(印地语: ,英语:Caste system in India)。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等级体系。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种姓制度
4、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种姓制度
4、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等级严格。
①等级:
②特点:
③影响:
对印度社会和
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又称贱籍制度、瓦尔纳制、印度卡斯特体系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4、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种姓制度
(4)文明成果
①佛教
②史诗
③数字0-9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产生和流传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古印度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5~485)弃皇位而出家追求解脱苦难的安稳,最终在菩提树下觉悟四圣谛而成圣人,简称佛陀(觉者),被教徒尊称为释迦牟尼。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最终导致大战。大战的结果虽然有胜败,但双方将士几乎全部捐躯疆场,是一个历史悲剧。
《罗摩衍那》(梵语,Rāmāya 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作者蚁垤(跋弥)。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4、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5、巴尔干半岛南部与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文明特点:
数量众多、小国寡民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4、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5、巴尔干半岛南部与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文明特点
(4)著名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有学者将古希腊城邦比作是“男性公民的俱乐部”,想一想古希腊城邦制度有哪些局限性。
局限性: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五大文明
2、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
3、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4、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5、巴尔干半岛南部与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1)地理环境
(2)发展历程
(3)文明特点
(4)著名城邦
(5)文化成就:文史哲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80--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 ( στορ 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希腊文Θουκυδ δη 、英文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400/396年),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因提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而被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柏拉图
《理想国》
“知识即美德”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物理学》、《形而上学》、
《修辞学》……
根据图片判断文明
【随堂一测】
1.苏美尔人不仅建立了最早的国家,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属于苏美尔人文化成就的是( )
A.创作了史诗《罗摩衍那》 B.发明了书写材料莎草纸
C.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D.发明了60进制和楔形文字
D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以下受到古代希腊哲人普遍重视的是( )
A.人人平等 B.公民权利 C.权力制衡 D.君主专权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