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
2.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1.基于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的好奇心,表现出对动物卵的探究兴趣。
2.能通过研究动物卵体会生命的多样性和可延续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给卵分类以及观察、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
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熟鸡卵、鹌鹑蛋等常见动物卵, PPT等。
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放大镜,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回顾:蚕是通过什么繁殖后代的?(预设:蚕卵)
2.出示PPT,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通过卵来繁殖后代的呢?(预设:鸡、乌龟、蛇……)
3.揭示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贴)
探究: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准备:熟鸡蛋、生鸡蛋、放大镜、培养皿等每组一份,蚕卵、鹌鹑蛋、动物卵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一: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预设5分钟)
1.PPT出示生活中常见动物和它们的卵,提问:不同动物的卵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建议引导学生用“**卵和**卵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句式作答)
2.师生交流小结:各种动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二:根据特征给动物卵分类(预设7分钟)
1.PPT出示鱼卵等6张动物卵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某一个特征,给下面的卵分类吗?
2.同桌讨论后集体进行交流梳理。(建议重点关注学生各种分类的依据,只要合理都可,若学生没有提到外壳,可引导:如果根据有没有外壳,可以怎么给卵分类呢?)
活动三: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预设10分钟)
出示鸡蛋,提问:它里面是什么样呢?(学生简单交流)
引入:鸡蛋内部到底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亲自观察一下。
探究: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明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4.播放观察鸡卵结构的视频----观察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5.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并交流梳理,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结构图进行小结。
6.考查学生对鸡蛋内部结构的识记,补充标注。
活动四:交流和推测鸡蛋各结构的功能(预设8分钟)
1.提问:鸡蛋的这些结构,分别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
2.交流梳理,并适时出示PPT鸡蛋内部各部分作用图进行小结。
4.出示PPT,提问:鸡蛋的哪一部分将会发育成小鸡?(学生可再次用放大镜观察蛋黄上的“小眼睛”。)
5.小结:鸡蛋的卵黄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小白点,这就是胚盘。它是生命的开端,小鸡就是由胚盘中的受精卵发育来的。
拓展:鸡卵孵化为小鸡的历程(预设5分钟)
1.提问:我们知道了鸡卵的胚盘是可以孵化为小鸡的部位,那你们想知道鸡卵究竟是怎样孵化成一只小鸡的吗?(学生回答——想知道)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鸡卵是怎样孵化成小鸡的历程。
3.一起观看视频。
四、课堂反馈:完成4道判断题。(预设2分钟)
【板书设计】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一、鸡卵的结构及其作用
卵壳:保护卵
卵白、卵黄:提供水分和营养
气室:提供空气
胚盘:发育成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