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5 13:49:43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qí)丽 丝绸(chóu)
B.朝(cháo)霞 谈(tán)心
C.应和(hè) 裹(guǒ)着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声音 光茫 铃铛 丝绸
B.河流 醒来 垂柳 绮丽
C.低语 麦苗 石块 叮铛
D.翅傍 裹着 红莲 抖落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一文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等,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B.《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水映着朝霞向前流淌的情景。
D.“啊,河流醒来了!”“醒”字写出了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惊喜的心情。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入夜,鼓浪屿灯火辉煌,犹如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
D.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5.辨字组词
绸    绮    谈    竖   
绚    漪    淡    坚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朝霞    的水声    的低语
   的垂柳    的草地    的桃花
7.选词填空。
舞动 舞弄
(1)三月的桃花水,   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2)那位母亲在膝上上下   逗乐婴儿。
(3)回旋 盘旋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   。
(4)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   在崇山峻岭之间。
8.我会查字典。
“醒”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
“醒”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 ② 觉悟;③ 使看得清楚;在下列词语里“醒”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A.醒目    B.睡醒    C.醒悟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柔软    督促   
10.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1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作者把   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   的情景。
②“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    的写法,写出了   。
1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1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1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啦!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②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③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15.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三至四个能表现“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的词语。
1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挤”和“扯”表现了什么?
17.描写景色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 A.描绘形状;B.描摹声音;C.描写颜色。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中①②③三处分别是从什么方面进行描写的。(填序号)
①   ②   ③   
18.下面哪个词语最有力地表现了春潮的力量?(  )
A.奔腾汹涌 B.不可抗拒 C.山崩地裂
19.第4自然段中,春水告诉大地一个什么消息呢?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综合表达
20.照样子,写句子。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仿写比喻句)
(2)啊,河流醒来了!(仿写拟人句)
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21.看一则笑话,填一填。
明明的妈妈上班还没回来,明明想到小兰家去做手工,他对奶奶说:“奶奶,我到同学小兰家去做手工,妈妈来接我,叫她带把竹竿给我。”可是奶奶耳朵有点背,明明妈妈回来后,她对明明妈妈说:“明明叫你去接他时,带把猪肝给他。”
看到笑话后,你的想法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绮(qí 改 qǐ)丽
B:朝(cháo 改 zhāo)霞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B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茫——芒
B:正确
C:铛——当
D:傍——膀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1-2段)总写桃花水到来时动听的声音、明洁的颜色和流动的形态。(3-4段)主要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桃花水像竖琴,弹奏出动听的“春”的交响曲。(5-6段)用四个排比句,写桃花水颜色明洁,像一面镜子,映出美丽的“春”的身影。(7-9段)全文的总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把“光芒”比作“丝绸”这是比喻。
B: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这是比喻。
C:把“鼓浪屿灯火辉煌”比作“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这是比喻。
D: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5.【答案】丝绸;绮丽;谈话;竖琴;绚丽;涟漪;淡化;坚强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绸:chóu,丝织物的 一种。 。部首:纟,组词:丝绸。绚:xuàn,色彩华丽。部首:纟,组词:绚丽。绮:qǐ,美丽;美妙。部首:纟,组词:绮丽。漪:yī,水波纹。部首:氵,组词:涟漪。
故答案为:丝绸、绮丽、谈话、竖琴、绚丽、涟漪、淡化、坚强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6.【答案】绮丽;潺潺;纤细;美丽;茵茵;红艳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如:绮丽的朝霞、灿烂的朝霞。潺潺的水声。
故答案为:绮丽、潺潺、纤细、美、茵茵、红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7.【答案】(1)舞动
(2)舞弄
(3)回旋
(4)盘旋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舞动:指正在跳舞时的状态。结合语境辨析与①相符。
舞弄:戏弄;故意玩弄;耍花样。结合语境辨析与②相符。
(2)回旋:指盘旋,绕着圈子来回的飞或走。结合语境辨析与③相符。
盘旋:指大致呈圆形地运动,也可指迂回绕圈儿。结合语境辨析与④相符。
故答案为:(1)舞动、舞弄
(2)回旋、盘旋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8.【答案】酉;9;X;xǐng;③;①;①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①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②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醒:xǐng,音序X,共16画,部首:酉,除部首外,还有9画。笔顺: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横、竖、横。
A.醒目:(文字、图画等)形象明显,容易看清。
B.睡醒:昏迷后醒过来。
C.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故答案为:酉、9、X、xǐng、③、①、①
【点评】①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②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答案】9.绚丽;轻柔;催促
10.夜如水;月如盘
1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拟人;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12.①美在有声②美在有色③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13.惊喜、高兴、激动。
14.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等
【知识点】语段阅读;三月桃花水
【解析】【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9.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美丽: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好看。近义词:绚丽。柔软:软和;不坚硬。近义词:轻柔。督促:监督催促。近义词:催促。
10.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要求写出的词语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如:人如潮、雪如云、雨如丝。
11.考查修辞方法。①第一自然段作者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的情景。②把“三月的桃花水”,当做人来描写,“舞动着绮丽的朝霞”这是一种拟人 的写法,写出了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12.第1自然段写桃花水美在有声。第2自然段写桃花水美在有色。第3—7自然段写桃花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1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由“桃花水的美在有声;美在有色;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可知作者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心情是惊喜、高兴、激动。
1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5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①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②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③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答案】15.衰竭、融化、流、冲、响、酥、软。
16.拟人。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7.A;B;C
18.B
19.春天来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了解描写景色一般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15.由第2自然段可知,能表现“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的词语由:(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冰封)酥、软等。
16.把“冰排”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7.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这是描绘形状②“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这是描绘声音。③“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这是描绘颜色。
18.此题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A:奔腾汹涌:比喻水势大,不可阻挡。
B:不可抗拒:指不能避免的,必然发生的等。
C: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结合短文选B。
19.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第4自然段分析作答,春水告诉大地春天来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0.【答案】(1)略
(2)啊,柳树笑弯了腰!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是暗喻。仿写: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2)拟人句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啊,蝴蝶翩翩起舞了。
故答案为:(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2)啊,柳树笑弯了腰!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关于春天的谚语有很多:①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②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③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故答案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点评】掌握常用的谚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丰富知识。
21.【答案】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把你听到的话转告给别人叫传话,也叫转述。转述时,转述人要注意听清说话的内容,听话人不可以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说话还要有礼貌。竹竿的读音:zhú gān 猪肝的拼音zhū gān,因读音相近,再加上奶奶耳背,所以闹出了笑话。
故答案为: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点评】转述时一要注意不要遗漏主要信息,一定要记住要点,要把事情交代清楚。 二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要使用礼貌用语。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三月桃花水》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绮(qí)丽 丝绸(chóu)
B.朝(cháo)霞 谈(tán)心
C.应和(hè) 裹(guǒ)着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绮(qí 改 qǐ)丽
B:朝(cháo 改 zhāo)霞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声音 光茫 铃铛 丝绸
B.河流 醒来 垂柳 绮丽
C.低语 麦苗 石块 叮铛
D.翅傍 裹着 红莲 抖落
【答案】B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茫——芒
B:正确
C:铛——当
D:傍——膀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水》一文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等,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B.《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水映着朝霞向前流淌的情景。
D.“啊,河流醒来了!”“醒”字写出了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惊喜的心情。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A、C、D正确。B错误,《三月桃花水》一文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1-2段)总写桃花水到来时动听的声音、明洁的颜色和流动的形态。(3-4段)主要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写桃花水像竖琴,弹奏出动听的“春”的交响曲。(5-6段)用四个排比句,写桃花水颜色明洁,像一面镜子,映出美丽的“春”的身影。(7-9段)全文的总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的赞美、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入夜,鼓浪屿灯火辉煌,犹如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
D.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A:把“光芒”比作“丝绸”这是比喻。
B: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这是比喻。
C:把“鼓浪屿灯火辉煌”比作“一条巨大的彩船静卧在海面上”这是比喻。
D:把“桃花水”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5.辨字组词
绸    绮    谈    竖   
绚    漪    淡    坚   
【答案】丝绸;绮丽;谈话;竖琴;绚丽;涟漪;淡化;坚强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先写出一个形近字,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绸:chóu,丝织物的 一种。 。部首:纟,组词:丝绸。绚:xuàn,色彩华丽。部首:纟,组词:绚丽。绮:qǐ,美丽;美妙。部首:纟,组词:绮丽。漪:yī,水波纹。部首:氵,组词:涟漪。
故答案为:丝绸、绮丽、谈话、竖琴、绚丽、涟漪、淡化、坚强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朝霞    的水声    的低语
   的垂柳    的草地    的桃花
【答案】绮丽;潺潺;纤细;美丽;茵茵;红艳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如:绮丽的朝霞、灿烂的朝霞。潺潺的水声。
故答案为:绮丽、潺潺、纤细、美、茵茵、红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7.选词填空。
舞动 舞弄
(1)三月的桃花水,   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2)那位母亲在膝上上下   逗乐婴儿。
(3)回旋 盘旋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   。
(4)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   在崇山峻岭之间。
【答案】(1)舞动
(2)舞弄
(3)回旋
(4)盘旋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舞动:指正在跳舞时的状态。结合语境辨析与①相符。
舞弄:戏弄;故意玩弄;耍花样。结合语境辨析与②相符。
(2)回旋:指盘旋,绕着圈子来回的飞或走。结合语境辨析与③相符。
盘旋:指大致呈圆形地运动,也可指迂回绕圈儿。结合语境辨析与④相符。
故答案为:(1)舞动、舞弄
(2)回旋、盘旋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8.我会查字典。
“醒”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
“醒”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 ② 觉悟;③ 使看得清楚;在下列词语里“醒”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A.醒目    B.睡醒    C.醒悟   
【答案】酉;9;X;xǐng;③;①;①
【知识点】字义;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①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②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醒:xǐng,音序X,共16画,部首:酉,除部首外,还有9画。笔顺: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横、竖、横。
A.醒目:(文字、图画等)形象明显,容易看清。
B.睡醒:昏迷后醒过来。
C.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故答案为:酉、9、X、xǐng、③、①、①
【点评】①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②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9.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柔软    督促   
10.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1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作者把   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   的情景。
②“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    的写法,写出了   。
1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1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1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答案】9.绚丽;轻柔;催促
10.夜如水;月如盘
11.三月的桃花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拟人;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12.①美在有声②美在有色③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13.惊喜、高兴、激动。
14.燕子直冲云霄;垂柳吐露新芽,等
【知识点】语段阅读;三月桃花水
【解析】【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3)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9.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美丽: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好看。近义词:绚丽。柔软:软和;不坚硬。近义词:轻柔。督促:监督催促。近义词:催促。
10.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要求写出的词语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如:人如潮、雪如云、雨如丝。
11.考查修辞方法。①第一自然段作者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融化,欢快地向前奔腾的情景。②把“三月的桃花水”,当做人来描写,“舞动着绮丽的朝霞”这是一种拟人 的写法,写出了河水映照着朝霞向前流动的情景。
12.第1自然段写桃花水美在有声。第2自然段写桃花水美在有色。第3—7自然段写桃花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
1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由“桃花水的美在有声;美在有色;春水如油,滋润万物,美在有情。”可知作者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心情是惊喜、高兴、激动。
1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5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①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②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③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开江啦!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们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坚冰崩溃了。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②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③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15.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三至四个能表现“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的词语。
1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挤”和“扯”表现了什么?
17.描写景色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 A.描绘形状;B.描摹声音;C.描写颜色。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中①②③三处分别是从什么方面进行描写的。(填序号)
①   ②   ③   
18.下面哪个词语最有力地表现了春潮的力量?(  )
A.奔腾汹涌 B.不可抗拒 C.山崩地裂
19.第4自然段中,春水告诉大地一个什么消息呢?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衰竭、融化、流、冲、响、酥、软。
16.拟人。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7.A;B;C
18.B
19.春天来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了解描写景色一般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15.由第2自然段可知,能表现“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的词语由:(寒冷的威力已)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冰封)酥、软等。
16.把“冰排”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7.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这是描绘形状②“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这是描绘声音。③“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这是描绘颜色。
18.此题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A:奔腾汹涌:比喻水势大,不可阻挡。
B:不可抗拒:指不能避免的,必然发生的等。
C: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结合短文选B。
19.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第4自然段分析作答,春水告诉大地春天来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表达
20.照样子,写句子。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仿写比喻句)
(2)啊,河流醒来了!(仿写拟人句)
【答案】(1)略
(2)啊,柳树笑弯了腰!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是暗喻。仿写: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2)拟人句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啊,蝴蝶翩翩起舞了。
故答案为:(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2)啊,柳树笑弯了腰!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答案】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知识点】谚语
【解析】【分析】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关于春天的谚语有很多:①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②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③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故答案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点评】掌握常用的谚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丰富知识。
21.看一则笑话,填一填。
明明的妈妈上班还没回来,明明想到小兰家去做手工,他对奶奶说:“奶奶,我到同学小兰家去做手工,妈妈来接我,叫她带把竹竿给我。”可是奶奶耳朵有点背,明明妈妈回来后,她对明明妈妈说:“明明叫你去接他时,带把猪肝给他。”
看到笑话后,你的想法是:   。
【答案】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把你听到的话转告给别人叫传话,也叫转述。转述时,转述人要注意听清说话的内容,听话人不可以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说话还要有礼貌。竹竿的读音:zhú gān 猪肝的拼音zhū gān,因读音相近,再加上奶奶耳背,所以闹出了笑话。
故答案为:转述话之前要听清楚别人的话,否则会闹笑话的。
【点评】转述时一要注意不要遗漏主要信息,一定要记住要点,要把事情交代清楚。 二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要使用礼貌用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