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上)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上)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6 18: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上)
学科 历史 学段: 高中一年级下
教材 分析 本课为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总的来说,《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其次,内容虽然相较于以前的教材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把握课堂拓展的“度”。 本课内容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阶段,教师在本课讲解时要注重利用马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推演讲解工业革命。
教授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课件制作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能够通过绘制年代尺、展示历史表格等方式,梳理叙述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发明成果等基本史实,并从中理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能够提取史料相关信息,从当时的角度论述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并从中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关系,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缔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 【教学难点】辩证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讲授法、史料研读法、情境体验法、表格法、绘制年代尺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PPT展示珍妮纺纱机的图片,教师利用珍妮纺纱机的起源故事进行导入。同时,利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背景进入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学习,并引出资产阶级成长的概念。) 正如这位同学所回答的这样,机器生产使得劳动效率成倍的增加。而这种机器的变革升级一定是在一定的具体背景下进行的,那接下去就跟着老师一起进去那个时代,去看看工业革命前的时代是怎么样的。 设计意图:利用历史小故事来进行导入,便于吸引学生兴趣以及增进学生的理解。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问题1:尝试从能源消费需求、能源供给、能源技术三个角度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展开能源转换的条件?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从知识目标看是解决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原因分析;从教学主题来看基于能源角度设问也是基本符合主题;从核心素养看着重解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2:从纺纱和织布两道工序梳理棉纺织业革命的进程,并联系瓦特创制动力机的动因来综合阐述棉纺织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从知识目标看是掌握棉纺织业革命的基本进程和历史意义;与教学主题贴合看机器与能源动力的推进是工业革命革命的关键因素;从核心素养看着重解决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 问题3:请基于能源转换(发明机器利用新能源)的角度尝试叙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从知识目标看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特点;与教学主题贴合上看还是基于能源及能源技术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从核心素养看着重解决历史解释,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 问题4:这场能源革命给世界和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从知识目标看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世界和人类的影响,还涉及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当前的能源革命,基本上是联系了历史和现实;与教学主题的贴合看基于能源转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地位、世界最终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缔造了工业文明的时代。但在缔造工业文明时代的同时也要着重指出从有机质能到化石能源、从可再生能源到不可再生能源带来的能源枯竭问题、环境恶化到危及人的基本生存,导致了生态危机时代的到来,应该辩证看待这场能源革命;从核心素养看着重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突破,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3)学练结合:精心选择了与本主题相关、本内容相关的题目,尤其是最新的选考卷的两道选择题,与本课的主题比较贴切,也算是教学评一致的体现,通过习题提高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能源革命吗?你觉得它是一场什么革命呢?该设问是本课的综合探讨也是前面一道练习题的引申。不管是技术革命、还是能源革命、还是科技革命、还是政治革命,都说明对一历史事件的阐释有不同的角度,也反映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宽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多元史观意识。 角度条件具备途径英国工业革命兴起条件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英国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基本经济条件:资本、科学技术、市场、劳动力圈地运动→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原料)、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手工工场发展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行业重大发明发明者地位棉纺织业飞梭(1733年)约翰·凯伊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水利纺纱机(1768年)凯伊骡机(1779年)克林普顿结合水力与珍妮之优点水利织布机(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纺纱厂(曼彻斯特)阿克莱特近代工厂的开端:1771年动力改良蒸汽机瓦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交通运输汽船(1807年)富尔顿(美)蒸汽机车(1814年)史蒂芬孙
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阶段部门机器和技术发明历史意义第一阶段 (机器发明与工厂出现)棉纺织业革命 ↓纺(1)“珍妮机”→水力纺纱机和骡机 ↑          ↓ (2)飞梭——————→水力织布机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织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第二阶段(动力与交通运输革命)↓↑ 动力革命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2)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革命19世纪初,汽船(美国富尔敦发明)、火车(英国史蒂芬孙发明)先后问世汽船和火车极大地改善了水陆交通状况,扩大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完成阶段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械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教师: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由此啊,我们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下节课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新的成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个主题下对教材体系进行大胆地重新建构和取舍,课件设计和课堂讲授过程中主体重点讲述工业革命的进程,忽视了背景和影响的分析,缺乏课标完整性的落实;同时重视工业革命历史进程的叙述,缺乏结论性陈述和总结,对学生来说一听而过,无法在教材中做出相应的落实,不利于以后的复习。再次,引入史学前沿如何把握创新性与科学性的问题,该主题是否具有权威性等。最后,在课堂呈现上,对于该主题的教学基本还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体性难以在课堂时间上进行体现,是否可以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学情和心理特点等的问题,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实这也是我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2、未来的解决思路:我在想是否可以从以下角度尝试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从时间安排和史料补充上增加背景和影响的分析,其次改善板书将教学主题与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笔记和及时复习,再次改动几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可以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动笔画一画和写一写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后可以尝试用合适的音视频材料代替文字史料和教师叙述,缓解单一重复的教学氛围。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