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堂导入
通过高一历史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日耳曼蛮族的入侵,日耳曼人原居于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地区,为什么要在公元4世纪末时大举涌入西罗马帝国?在古代历史上还有什么长途迁徙的民族?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今天这节课中去寻找答案。
(一)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印欧人
1、印欧人:印度欧罗巴人的简称,起源于东欧平原(亚欧草
原、黑海和里海以北 ),游牧民族。
里海
黑海
非 洲
欧 洲
亚 洲
乌拉尔山脉
高加索山
苏伊士运河
土耳其海峡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2、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
材料三: 因为在公元前三千纪末以前就形成文明的地区中,小亚细亚离亚欧大平原最近,而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
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赵琳
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赵琳
苏美尔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古战车的民族
3、印欧人迁徙的技术支持:
驯养了马匹、改进了车轮(辐轮)
印欧人
约BC1500
印度恒河
雅利安人
约BC2000
伊朗高原
波斯人
约BC1900
小亚细亚
赫梯人
约BC2200
巴尔干半岛
希腊人
约BC2000
西欧北部
凯尔特人
约BC2000
欧洲北部
日耳曼人
印欧人的早期迁移路线图(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
4、赫梯帝国的建立:
印欧人
前19世纪出现赫梯国家,前17世纪始建赫梯帝国
技术革新:轻型马拉战车、改进冶铁技术,影响古代世界
赫梯帝国
5、赫梯帝国灭亡:
亚述帝国骑兵
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技术随之传播开来。
BC8世纪 亚述帝国
BC1200年 海上民族
印欧人
古西亚
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伊朗高原及其周
边地区。赫梯、古巴比伦、亚述、波斯
赫梯:轻型战车、改进冶铁技术
亚述、波斯的雕刻深受苏美尔人影响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赫梯《赫梯法典》
(二)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1、古西亚
古印度:更多的是一个文化概念;地理范围:不限于今天的印
度,而是指整个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
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
印欧人
古印度
古印度文化:哈巴拉文化消失;
(二)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2、古印度
古西亚
雅利安人;“吠陀”《摩诃婆罗多》;印欧语系;
婆罗门教(印度教)
印欧人
古希腊罗马
古印度
古西亚
印欧人早期迁徙形成的区域文化:古印度、古西亚、古希腊罗马等
(二)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3、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罗马: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
希腊神话、《荷马史诗 》
国家形态 政治 法律
希腊城邦、
民主政治;
罗马《十二铜表法》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亚洲游牧民族的迁徙
1.贵霜帝国的建立
左侧为贵霜帝国皇帝站像,右侧为湿婆坐像
左侧为贵霜帝国皇帝半身像,右侧为赫拉克勒斯站像
左侧为贵霜帝国皇帝站像,右侧为释迦摩尼站像
2.南匈奴内迁
(二)欧洲日耳曼人的南迁
凡德意志人给罗马世界注入的一切有生命力的和带来生命的东西,都是野蛮时代的东西……只有野蛮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阅读材料,材料中“垂死的文明” 是指谁?“垂死”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如何理解日耳曼人的“野蛮”?为什么只有野蛮才能使垂死的文明年轻起来?
500年左右的欧洲
西欧各国封建社会所共有的等级制度则“起源于蛮人在进行侵略时的军事组织”。每位杰出的日耳曼人武士首领都有一批年青的侍从,即扈从队。他们战时守卫在首领身旁,效忠他、服从他;首领则向他们提供武器、给养及一份战利品。酋帅们为胜利而战斗,侍从则为酋帅而战斗。西欧封建领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即起源于日耳曼人这种军事首领及其扈从队之间的封赏与效忠关系。日耳曼人的习俗规定,当一个人达到能使用兵器的年龄时,就在大会上由一位酋帅或本人的父亲或亲属给这个青年装配一面盾或一只矛,中世纪西欧扈从晋升骑士的仪式就来源于此。
——张淑清《日耳曼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三)影响
1.促进中国和印度发展本民族文化
2.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欧洲新文化的形成
3.拜占庭帝国继承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4.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日益繁荣
课堂小结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起源与生活方式
印欧人迁徙时间及方向
印欧人迁徙影响及举例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公元3—6世纪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区域文化间的交流
大月氏人西迁中亚
日耳曼人南迁
中国: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
欧洲: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建立一系列国家
亚洲:阿拉伯人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印度河、恒河流域:雅利安人
小亚细亚:赫梯人
伊朗高原:波斯人
巴尔干地区:希腊人
课堂检测
1.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崛起于叙利亚和北非一带
B.通过严格的种姓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C.宗教部门是国家机构的最重要部分
D.在东西方的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
【详解】
阿拉伯帝国作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D项正确;阿拉伯人崛起于阿拉伯半岛,故A项错误;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重要制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
A.苏美尔人 B.日耳曼人 C.蒙古人 D.雅利安人
D
【详解】
据题干“古代印度……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故D正确,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3.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 B.雅利安人已经分化出现等级
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 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
B
【详解】
材料“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强调的是不同的部位产生了不同身份的人,因此体现的是人的等级分化,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4.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写道: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这说明当时的日耳曼人
A.已进入文明时代 B.以采集渔猎为生
C.尚处于游牧时代 D.具有封闭保守性
C
【详解】
从题干中可看出当时的日耳曼人过着“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的生活,这是典型的游牧生活状态,故C项正确。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和国家的诞生,题干中未涉及日耳曼文字及国家的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日耳曼人以采集渔猎为生,故B项错误;封闭保守性是封建小农经济的特性,不是游牧民族的特性,故D项错误。
5.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8万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
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
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
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由于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导致迦太基的陷落,因此严重打击了西罗马,切断了其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故B项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是罗慕路斯的被废而非汪达尔人的迁徙,A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有关罗马文物是否被破坏,C项错误;题干所指意识是汪达尔人的迁徙,但迁徙不一定就是对外扩张,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