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16:00: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卢龙期中)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种现象发生在(  )
A.古代埃及 B.封建时代的阿拉伯
C.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D.中世纪的西欧
2.(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在(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意大利
3.(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反对腐朽的封建思想文化
B.都提倡学习西方礼教
C.都以发表文学作品方式阐述新思想
D.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4.(2018九上·滁州期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  )
A.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B.贵族与地主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矛盾 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5.(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近代历史上英国有过一段短暂的共和国时期(1649年—1660年),这期间掌握国家权力的是(  )
A.查理叔侄 B.詹姆士兄弟
C.威廉夫妇 D.克伦威尔父子
6.(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著名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他带领北美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缔造了独立的美国。这段材料中的“他”是指(  )
A.林肯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
7.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一现象出现在(  )
A.“蒸汽时代”到来后 B.新航路开辟后
C.美国独立战争后 D.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
8.(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下图是英国1806年——1866年棉手织工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情况统计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及两图数据变化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线是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9.(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若请你给下列历史人物一个共同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
A.民主先驱 B.军事专家 C.开国元勋 D.民族英雄
10.(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下边是张红同学在复习某重要历史知识时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正在复习(  )
时间 事件
1868年 颁布改革诏令
1871年 废藩置县
…… ……
A.日本大化改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罗斯福新政
11.(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解放奴隶 B.维护统一
C.扩张领土 D.建立霸权
12.(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下图是 20 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A.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B.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C.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D.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3.(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段话表明德国(  )
A.组成了三国同盟 B.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C.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14.(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是推翻了(  )
A.沙皇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帝国主义傀儡政权 D.苏维埃政府
15.(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 1921年在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如下图),该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一漫画适合用来(  )
A.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C.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D.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16.(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 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世界性经济危机。上述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A.波及范围广 B.地区差异大 C.持续时间长 D.苏美冷战
17.(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这次“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杜鲁门主义
18.(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  )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20世纪六十年代,丧失优势地位的欧洲国家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为此他们开始(  )
A.走向联合 B.分庭抗礼 C.追随美国 D.倒向苏联
20.(2019·青岛)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21.(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总结、整理、归纳并制做知识结构图,是有效复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复习世界历史中“资本主义发展史”这一专题时,制作如下知识结构图:请你一起加入他的复习吧。
(1)指出数字①—⑩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
(2)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一次重大危机是什么?它爆发的时间及根源是什么?
(3)为摆脱危机德国、日本、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2.(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式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下表是二十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财产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亿美元
材料三: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问:
(1)材料一中的“火药桶”指哪里?具体表现是什么?
(2)使欧洲变成“火药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材料二反映了哪场战争?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哪一特点?
(4)材料三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提示:从性质、影响、感受等方面)
23.(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尽快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式力之使用。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他提出的这些纲领和政策被称为什么?它的出台,标志着怎样国际关系的开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在推行什么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一文献?据此成立了那一军事组织,列举这一组织的两个成员国。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直领地”“租地农场”,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信息“直领地”“租地农场”,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2.【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可知这是指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所以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在意大利。D正确;
英国也发生了文艺复兴,但不是“最先”,A排除;
法国、荷兰与题干材料无关,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阅读材料的能力,掌握文艺复兴运动。
3.【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因此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都提倡学习西方礼教”。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王权至上”“君权神授”的思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措军费,议员们猛烈抨击国王的独断专权,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5.【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1658年克伦威尔临死之前,指定自己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无力镇压反叛的贵族与军官,英国政坛混乱,1660年国会遂声明由君主制复辟,查理二世返回英国。故D项正确;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国家;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选项C符合题意;
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A排除;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B排除;
拿破仑在法国建立拿破仑帝国,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华盛顿的事迹。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表明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最先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中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故A符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
美国独立战争后,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
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信息“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英国1806年——1866年棉手织工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情况统计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06年——1866年”英国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用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劳动,现代工厂制度建立。工厂工人增多,手工工场工人下降。由此可知,甲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C正确;
ABD表述不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是印度民族女英雄;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因此最适合的评价是民族英雄。选项D符合题意;
民主先驱,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
军事专家、开国元勋与华盛顿相关,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识记与灵活掌握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0.【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学习卡片的1868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与学习卡片的1868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
美国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33年,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政府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1年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开始时间,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分析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1910——1913年,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但美国和德国占有的殖民地较少,所以图片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认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故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选项A符合题意;
二月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排除;
帝国主义傀儡政权,不符合史实,C排除;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一战后为了处置战败德国,在英、法、美、意的操纵中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制裁,这一漫画揭示了巴黎和会的本质,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均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
16.【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世界性经济危机。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选项A符合题意;
地区差异大 、持续时间长,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BC排除;
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1929--1933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因此“感冒”指的是经济大危机,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罗斯福新政。选项C符合题意;
十月革命后,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宣布各项工作转入战时轨道,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排除;
法西斯专政与德意日国家相关,B排除;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18.【答案】A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的有关知识。美苏“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了北约。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建立华约,标志看美苏“冷战”正式形成,两极格局由此形成。所以此题选A。
19.【答案】A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受二战沉重打击,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西欧主要国家沦为二流、三流国家,为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并与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选项A符合题意;
B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洲联合的原因与过程。
20.【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③ 错误,ABD选项排除。
①②④属于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影响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1.【答案】(1)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新航路开辟③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⑤美国独立战争⑥法国大革命⑦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⑧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⑨日本明治维新⑩罗斯福新政(②③顺序可变④⑤⑥顺序可变⑦⑧⑨顺序可变)。
(2)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或经济大危机或1929-1933经济危机);时间:1929年;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德国和日本先后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或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4)经济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风险加大等。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是①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物质条件有②新航路开辟和③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历史事件有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⑤美国独立战争、⑥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扩展的政治事件有⑦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⑧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实现了富国强兵,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是⑩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一次重大危机是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这次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可谓,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求办法,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德国、日本分别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开放题,从经济全球化的优劣两面进行阐述即可,如:经济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风险加大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22.【答案】(1)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半岛);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它们疯狂备战,战争(一战)一触即发。
(2)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战争残酷性)。
(4)凡尔登战役;因为该战役规模很大,伤亡惨重。
(5)略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桶”指巴尔干地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欧洲变成“火药桶”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
(4)根据材料三“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材料所指的是凡尔登战役,因为这次战役规模很大,伤亡惨重。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是人类历史的一场浩劫,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3.【答案】(1)杜鲁门;杜鲁门主义;苏美两国战时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冷战开始。
(2)计划:“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目的:①帮助欧洲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②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大门,控制西欧(③遏制共产主义力量发展三选一就可以)
(3)《北大西洋公约》(有书名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任意列举两国即可。
(4)这些事件之后,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形成。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可知美国总统是杜鲁门。结合课本所学,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传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苏美两国战时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冷战开始。
(2)依据材料二“美国应尽快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可知是“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结合课本所学,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欧洲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大门,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力量发展。
(3)依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可知是《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4)依据前面的材料杜鲁门主义出台标着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形成。
【点评】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对材料的认真解读,掌握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等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卢龙期中)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种现象发生在(  )
A.古代埃及 B.封建时代的阿拉伯
C.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D.中世纪的西欧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直领地”“租地农场”,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信息“直领地”“租地农场”,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2.(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在(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意大利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可知这是指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所以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在意大利。D正确;
英国也发生了文艺复兴,但不是“最先”,A排除;
法国、荷兰与题干材料无关,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阅读材料的能力,掌握文艺复兴运动。
3.(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反对腐朽的封建思想文化
B.都提倡学习西方礼教
C.都以发表文学作品方式阐述新思想
D.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因此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都提倡学习西方礼教”。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关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的相关史实。
4.(2018九上·滁州期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  )
A.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B.贵族与地主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矛盾 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王权至上”“君权神授”的思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1640年,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措军费,议员们猛烈抨击国王的独断专权,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5.(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近代历史上英国有过一段短暂的共和国时期(1649年—1660年),这期间掌握国家权力的是(  )
A.查理叔侄 B.詹姆士兄弟
C.威廉夫妇 D.克伦威尔父子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1658年克伦威尔临死之前,指定自己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查理无力镇压反叛的贵族与军官,英国政坛混乱,1660年国会遂声明由君主制复辟,查理二世返回英国。故D项正确;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6.(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著名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他带领北美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缔造了独立的美国。这段材料中的“他”是指(  )
A.林肯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国家;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选项C符合题意;
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A排除;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B排除;
拿破仑在法国建立拿破仑帝国,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华盛顿的事迹。
7.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一现象出现在(  )
A.“蒸汽时代”到来后 B.新航路开辟后
C.美国独立战争后 D.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表明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最先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中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故A符合题意;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
美国独立战争后,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
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信息“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8.(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下图是英国1806年——1866年棉手织工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情况统计图。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及两图数据变化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线是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数据变化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英国1806年——1866年棉手织工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情况统计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06年——1866年”英国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用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劳动,现代工厂制度建立。工厂工人增多,手工工场工人下降。由此可知,甲线是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C正确;
ABD表述不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若请你给下列历史人物一个共同的评价,最适合的是(  )
A.民主先驱 B.军事专家 C.开国元勋 D.民族英雄
【答案】D
【知识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是印度民族女英雄;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因此最适合的评价是民族英雄。选项D符合题意;
民主先驱,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
军事专家、开国元勋与华盛顿相关,B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识记与灵活掌握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0.(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下边是张红同学在复习某重要历史知识时制作的学习卡片。据此判断他正在复习(  )
时间 事件
1868年 颁布改革诏令
1871年 废藩置县
…… ……
A.日本大化改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罗斯福新政
【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学习卡片的1868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排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与学习卡片的1868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
美国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33年,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1.(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解放奴隶 B.维护统一
C.扩张领土 D.建立霸权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政府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1年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开始时间,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
12.(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下图是 20 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A.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B.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C.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D.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分析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1910——1913年,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但美国和德国占有的殖民地较少,所以图片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段话表明德国(  )
A.组成了三国同盟 B.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C.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认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故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4.(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是推翻了(  )
A.沙皇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帝国主义傀儡政权 D.苏维埃政府
【答案】A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选项A符合题意;
二月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排除;
帝国主义傀儡政权,不符合史实,C排除;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二月革命最大的成果的相关史实。
15.(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 1921年在德国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如下图),该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这一漫画适合用来(  )
A.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揭示巴黎和会的实质
C.说明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目的 D.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一战后为了处置战败德国,在英、法、美、意的操纵中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制裁,这一漫画揭示了巴黎和会的本质,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均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
16.(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 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世界性经济危机。上述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A.波及范围广 B.地区差异大 C.持续时间长 D.苏美冷战
【答案】A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很快波及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经济恐慌的泥沼,从而演化成世界性经济危机。材料反映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选项A符合题意;
地区差异大 、持续时间长,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BC排除;
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1929--1933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
17.(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这次“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杜鲁门主义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并后来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因此“感冒”指的是经济大危机,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罗斯福新政。选项C符合题意;
十月革命后,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宣布各项工作转入战时轨道,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排除;
法西斯专政与德意日国家相关,B排除;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18.(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  )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答案】A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的有关知识。美苏“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了北约。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建立华约,标志看美苏“冷战”正式形成,两极格局由此形成。所以此题选A。
19.(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20世纪六十年代,丧失优势地位的欧洲国家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为此他们开始(  )
A.走向联合 B.分庭抗礼 C.追随美国 D.倒向苏联
【答案】A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受二战沉重打击,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西欧主要国家沦为二流、三流国家,为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提高国际地位,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并与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选项A符合题意;
B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欧洲联合的原因与过程。
20.(2019·青岛)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③ 错误,ABD选项排除。
①②④属于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影响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综合题
21.(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总结、整理、归纳并制做知识结构图,是有效复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复习世界历史中“资本主义发展史”这一专题时,制作如下知识结构图:请你一起加入他的复习吧。
(1)指出数字①—⑩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
(2)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一次重大危机是什么?它爆发的时间及根源是什么?
(3)为摆脱危机德国、日本、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答案】(1)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新航路开辟③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⑤美国独立战争⑥法国大革命⑦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⑧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⑨日本明治维新⑩罗斯福新政(②③顺序可变④⑤⑥顺序可变⑦⑧⑨顺序可变)。
(2)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或经济大危机或1929-1933经济危机);时间:1929年;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德国和日本先后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或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4)经济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风险加大等。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是①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物质条件有②新航路开辟和③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历史事件有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⑤美国独立战争、⑥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扩展的政治事件有⑦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⑧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实现了富国强兵,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是⑩罗斯福新政,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一次重大危机是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或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这次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可谓,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求办法,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德国、日本分别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开放题,从经济全球化的优劣两面进行阐述即可,如:经济全球化,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经济风险加大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22.(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式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下表是二十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财产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亿美元
材料三: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问:
(1)材料一中的“火药桶”指哪里?具体表现是什么?
(2)使欧洲变成“火药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材料二反映了哪场战争?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哪一特点?
(4)材料三指哪次战役?这次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提示:从性质、影响、感受等方面)
【答案】(1)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半岛);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它们疯狂备战,战争(一战)一触即发。
(2)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战争残酷性)。
(4)凡尔登战役;因为该战役规模很大,伤亡惨重。
(5)略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桶”指巴尔干地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先后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欧洲变成“火药桶”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
(4)根据材料三“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因此材料所指的是凡尔登战役,因为这次战役规模很大,伤亡惨重。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是人类历史的一场浩劫,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3.(2021九下·滦州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尽快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式力之使用。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他提出的这些纲领和政策被称为什么?它的出台,标志着怎样国际关系的开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在推行什么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一文献?据此成立了那一军事组织,列举这一组织的两个成员国。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1)杜鲁门;杜鲁门主义;苏美两国战时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冷战开始。
(2)计划:“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目的:①帮助欧洲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②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大门,控制西欧(③遏制共产主义力量发展三选一就可以)
(3)《北大西洋公约》(有书名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任意列举两国即可。
(4)这些事件之后,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形成。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可知美国总统是杜鲁门。结合课本所学,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传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苏美两国战时同盟关系彻底破裂,冷战开始。
(2)依据材料二“美国应尽快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可知是“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结合课本所学,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欧洲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大门,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力量发展。
(3)依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可知是《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4)依据前面的材料杜鲁门主义出台标着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形成。
【点评】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对材料的认真解读,掌握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等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