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衡水月考)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所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林则徐。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九(1)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如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全民族的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A
【知识点】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掀起洋务运动;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之一。所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点。
3.(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则是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其“宪法”(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选项C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A排除;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C排除;
1914年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以及地位。
4.(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包括(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国、民主、民权
C.民主、民权、民生 D.民主、民国、民权
【答案】A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A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不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三民主义”是解题的关键,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5.(2020·苏州模拟)2020年,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选项能证明“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的是( )
A.百团大战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取得武汉三镇的胜利,之后全国十几个省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D.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要知道武昌属于武汉的一部分。
6.(2020八上·乐山期末)某纪念馆为了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推出了“历史性决策”、“起义的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军旗升起的”系列展览。该展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C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A. 萍浏醴起义 ,不符合题意;
B.黄花岗起义,不符合题意;
C.由材料“伟大的第一枪”“军旗升起的”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秋收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7.(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历史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通常属于第一手史料。下列四张照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选项C符合题意;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A排除;
为了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B排除;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2021八下·沧州渤海开学考)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赵师长说,小日本借口丢了士兵,来找碴儿,被我们击退了,现在更艰苦的斗争还在等着我们。”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A.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关键词“赵师长”指二十九军副师长赵登禹。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关键词“赵师长、日本借口丢了士兵”是解题的关键,拿它来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2018·阿坝)“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北京各大学的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故B符合题意;
公车上书是康有为等上书光绪帝,故A不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动,故C不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成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记忆。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10.(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本有深远影响的著作
B.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体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C.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D.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已经发生的史实,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由此可知,《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本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体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都属于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ABD不符合题意;
“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属于已经发生的历史史实,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及注意区别史实和结论。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结合《公车上书》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1)“公车”又称 。A.秀才B.举人C.进士D.翰林。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 》的签订。
(2)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 是和 。
(3)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 的序幕。
【答案】(1)B;《马关条约》
(2)康有为;梁启超
(3)变法维新运动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95年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公车上书”。可知“公车”又称“举人”。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但却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三、综合题
12.(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在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八年级《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回顾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艰辛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答案】(1)1921年,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工农武装割据。
(3)台儿庄战役。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农武装割据;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中大会是指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由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可知,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始兴起并发展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打仗打得比较好”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压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1921年;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3.(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材料三:“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
(1)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说说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内容?与此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神圣的民族战争”指什么?这场“神圣的民族战争”结局如何?有什么影响?
(4)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不同意。理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等。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题中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掩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这一真实原因,因此是错误的。历史阶段的划分标准是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领土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本题答案:)不同意。理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考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哪次,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日本取得了在华设厂以及运送货物的各种特权,据此可以判断其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而被迫签订的。故本题答案为:《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3)本题主要考察“神圣的民族战争”指什么,其结局和影响。根据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可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本题答案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原因,应该从自身找,政治的现状,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弱等因素。也可以从对手一方找原因,但主要的肯定在自身。得出的启示,可以是战败的教训,可以是今后改进的方面。故本题答案为: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等。(任答一点,1分)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
【点评】 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近代列强侵华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八上·衡水月考)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2.(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九(1)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如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全民族的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则是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其“宪法”(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4.(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包括( )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国、民主、民权
C.民主、民权、民生 D.民主、民国、民权
5.(2020·苏州模拟)2020年,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选项能证明“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的是( )
A.百团大战 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2020八上·乐山期末)某纪念馆为了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推出了“历史性决策”、“起义的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军旗升起的”系列展览。该展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7.(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历史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通常属于第一手史料。下列四张照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A B.B C.C D.D
8.(2021八下·沧州渤海开学考)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赵师长说,小日本借口丢了士兵,来找碴儿,被我们击退了,现在更艰苦的斗争还在等着我们。”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2018·阿坝)“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10.(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本有深远影响的著作
B.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体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C.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D.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结合《公车上书》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1)“公车”又称 。A.秀才B.举人C.进士D.翰林。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 》的签订。
(2)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 是和 。
(3)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 的序幕。
三、综合题
12.(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在中国近代历史长河中,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八年级《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回顾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艰辛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13.(2021八下·白云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材料三:“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
(1)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说说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内容?与此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神圣的民族战争”指什么?这场“神圣的民族战争”结局如何?有什么影响?
(4)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1987年,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所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林则徐。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认识中国近代化
【解析】【分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掀起洋务运动;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之一。所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点。
3.【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选项C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A排除;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C排除;
1914年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以及地位。
4.【答案】A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A项符合题意;
选项BCD不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三民主义”是解题的关键,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5.【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取得武汉三镇的胜利,之后全国十几个省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D.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要知道武昌属于武汉的一部分。
6.【答案】C
【知识点】南昌起义
【解析】【分析】A. 萍浏醴起义 ,不符合题意;
B.黄花岗起义,不符合题意;
C.由材料“伟大的第一枪”“军旗升起的”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秋收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7.【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选项C符合题意;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A排除;
为了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B排除;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A.九一八事变,不符合题意;
B.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关键词“赵师长”指二十九军副师长赵登禹。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关键词“赵师长、日本借口丢了士兵”是解题的关键,拿它来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北京各大学的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故B符合题意;
公车上书是康有为等上书光绪帝,故A不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动,故C不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成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记忆。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已经发生的史实,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由此可知,《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本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太平军痛打洋枪队体现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都属于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ABD不符合题意;
“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属于已经发生的历史史实,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及注意区别史实和结论。
11.【答案】(1)B;《马关条约》
(2)康有为;梁启超
(3)变法维新运动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95年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公车上书”。可知“公车”又称“举人”。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但却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1)1921年,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工农武装割据。
(3)台儿庄战役。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农武装割据;台儿庄战役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中大会是指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由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可知,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始兴起并发展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打仗打得比较好”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压战役的胜利,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1921年;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1)不同意。理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等。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题中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掩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这一真实原因,因此是错误的。历史阶段的划分标准是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领土与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本题答案:)不同意。理由: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或市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考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哪次,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日本取得了在华设厂以及运送货物的各种特权,据此可以判断其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而被迫签订的。故本题答案为:《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3)本题主要考察“神圣的民族战争”指什么,其结局和影响。根据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可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本题答案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的主要原因,应该从自身找,政治的现状,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弱等因素。也可以从对手一方找原因,但主要的肯定在自身。得出的启示,可以是战败的教训,可以是今后改进的方面。故本题答案为:社会制度落后;国力衰弱;装备落后;政府腐败等。(任答一点,1分)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
【点评】 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近代列强侵华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