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1.(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一位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变化?( )
A.废除农奴制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2.(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
3.(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战争是残酷的,发生在1916年的战役,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此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滑铁卢战役
4.(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由于国情不同,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日本、美国
5.(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 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华沙条约》
6.(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我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胸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阴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7.(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法西斯是世界上最凶狠的敌人,它们反人类、反社会。我们要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历史上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 )
A.英、法、俄 B.苏、美、英 C.德、意、日 D.英、法、荷
8.(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根据是《凡尔赛条约》( )
A.没有充分满足法国等战胜国的要求
B.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的新秩序
C.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维护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
9.(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种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 )
A.政治危机 B.经济危机 C.粮食危机 D.人权危机
10.(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苏德战争爆发 ③太平洋战争爆发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是( )
A.太平洋战争爆发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C.美英对日宣战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2.(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D.民族矛盾的激化
13.(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东欧剧变的本质含义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C.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D.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14.(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在曲折中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 )
A.俄罗斯 B.欧盟 C.日本 D.美国
15.(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下列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巴尔扎克——俄国革命的镜子
B.梵高——代表作《向日葵》
C.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D.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6.(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应当是自由的。
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该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
(2)材料二中的《人权宣言》出自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出现”的法律文件名称。
17.(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材料一: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霸主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新的“战争”刚刚开始……1955年,苏联联合7个东欧国家签订了《华沙条约》,至此,“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材料四:当今世界,美国妄图“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渐增强。
(1)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的名称。
(3)新的战争指的是?
(4)“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什么格局的出现?
(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夫托尔斯泰用这句名言精辟的概括了19世纪农奴制改革后的俄罗斯社会现实,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符合当时变化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题干无关,故C错误;
德国十一月革命,通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知识。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解放,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A正确;
资本主义兴起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
欧洲的殖民扩张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排除C项;
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紧扣“发生在1916年,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结合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回答。一战中,发生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非常残酷,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故C符合题意;
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排除A;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1943年,排除B;
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15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登战役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和识记此次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结果、影响等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俄的资产阶级改革。难度不大,掌握英、法、美、日、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即可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为了解决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题干关键信息“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可知,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选项C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探索,但是未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选项AB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进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也是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为依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7.【答案】C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可知要反对法西斯暴政,首先知道法西斯国家有哪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响,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阶级矛盾激化。1922年意大利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法西斯政权;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国内矛盾激化,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法西斯专政;在经济的打击下,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法西斯组织。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C符合题意;
A项英、法、俄;D项英、法、荷等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选择法西斯道路,没有成为法西斯国家,排除;
B项中的“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阶级剥削、压迫,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运用所学知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抓住信息“ 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回答,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8.【答案】C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据题材料信息“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分割了战败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因此说巴黎和会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故选C;
选项AB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9.【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知,这些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済危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因而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形成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大危机,故选B;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和小麦被当做燃料付之一炬.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依托,考查经济大危机.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德国突袭波兰是二战爆发的标志;苏德战争爆发,使二战规模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①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无关,排除。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二战爆发、进一步扩大以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二战的重大转折点、结束等主要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从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故选B;
AC时战争的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帝国主义战争,排除;
D是讨论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如何战后处理德国的问题,不是战争性质的转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2.【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斯大林时期,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总而言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效仿此模式,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依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 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主要掌握历史史实的前后因果关系。
13.【答案】B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社会性质发生急剧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东欧剧变本质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D
【知识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被打破,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美国仍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所以“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的是美国,故选D;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题干关键信息“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在曲折中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15.【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他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A符合题意;
BCD对应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2)法国大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结合所学可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结合所学可知是出自法国大革命。
(3)根据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可知是美国独立战争,宣告美国独立的法律文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故答案为:(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2) 法国大革命。
(3)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17.【答案】(1)十月革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新的“战争”指冷战。
(4)两极格局。
(5)当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发展。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
(2)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通过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根据材料三“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新的战争”是指冷战。
(4)根据所学可知“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出现。
(5)据材料四“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动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新增强”可知,这一现象表明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 十月革命。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 新的“战争”指冷战。
(4) 两极格局。
(5) 当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史实。
1 / 1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1.(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一位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变化?( )
A.废除农奴制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夫托尔斯泰用这句名言精辟的概括了19世纪农奴制改革后的俄罗斯社会现实,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符合当时变化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题干无关,故C错误;
德国十一月革命,通称“德国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有关知识。俄国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获得解放,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A正确;
资本主义兴起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
欧洲的殖民扩张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排除C项;
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3.(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战争是残酷的,发生在1916年的战役,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此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滑铁卢战役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紧扣“发生在1916年,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结合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回答。一战中,发生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非常残酷,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故C符合题意;
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排除A;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1943年,排除B;
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15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登战役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理解和识记此次战役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结果、影响等相关史实。
4.(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由于国情不同,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日本、美国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
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俄的资产阶级改革。难度不大,掌握英、法、美、日、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即可作答。
5.(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 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华沙条约》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为了解决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题干关键信息“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我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胸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阴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可知,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选项C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探索,但是未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选项AB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进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也是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为依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7.(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法西斯是世界上最凶狠的敌人,它们反人类、反社会。我们要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历史上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 )
A.英、法、俄 B.苏、美、英 C.德、意、日 D.英、法、荷
【答案】C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可知要反对法西斯暴政,首先知道法西斯国家有哪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响,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阶级矛盾激化。1922年意大利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法西斯政权;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国内矛盾激化,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法西斯专政;在经济的打击下,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法西斯组织。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C符合题意;
A项英、法、俄;D项英、法、荷等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选择法西斯道路,没有成为法西斯国家,排除;
B项中的“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阶级剥削、压迫,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运用所学知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抓住信息“ 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 ”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回答,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8.(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根据是《凡尔赛条约》( )
A.没有充分满足法国等战胜国的要求
B.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的新秩序
C.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维护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
【答案】C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据题材料信息“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分割了战败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因此说巴黎和会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故选C;
选项AB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9.(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种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 )
A.政治危机 B.经济危机 C.粮食危机 D.人权危机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被当作燃料;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知,这些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済危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因而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形成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大危机,故选B;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一方面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玉米和小麦被当做燃料付之一炬.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依托,考查经济大危机.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0.(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苏德战争爆发 ③太平洋战争爆发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德国突袭波兰是二战爆发的标志;苏德战争爆发,使二战规模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①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无关,排除。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二战爆发、进一步扩大以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二战的重大转折点、结束等主要史实。
11.(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是( )
A.太平洋战争爆发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C.美英对日宣战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联合国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从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故选B;
AC时战争的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帝国主义战争,排除;
D是讨论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如何战后处理德国的问题,不是战争性质的转变,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标志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2.(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D.民族矛盾的激化
【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斯大林时期,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总而言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效仿此模式,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依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人权力的高度集中。 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主要掌握历史史实的前后因果关系。
13.(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东欧剧变的本质含义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C.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D.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B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社会性质发生急剧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东欧剧变本质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在曲折中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 )
A.俄罗斯 B.欧盟 C.日本 D.美国
【答案】D
【知识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被打破,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美国仍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保持超级大国的地位,所以“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的是美国,故选D;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题干关键信息“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在曲折中发展,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15.(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下列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巴尔扎克——俄国革命的镜子
B.梵高——代表作《向日葵》
C.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D.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他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A符合题意;
BCD对应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16.(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应当是自由的。
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应了哪一历史事件?该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
(2)材料二中的《人权宣言》出自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出现”的法律文件名称。
【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2)法国大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国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结合所学可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结合所学可知是出自法国大革命。
(3)根据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可知是美国独立战争,宣告美国独立的法律文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故答案为:(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2) 法国大革命。
(3)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17.(2021九下·民勤开学考)材料一: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霸主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新的“战争”刚刚开始……1955年,苏联联合7个东欧国家签订了《华沙条约》,至此,“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材料四:当今世界,美国妄图“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渐增强。
(1)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的名称。
(3)新的战争指的是?
(4)“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什么格局的出现?
(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1)十月革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新的“战争”指冷战。
(4)两极格局。
(5)当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发展。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
(2)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通过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根据材料三“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新的战争”是指冷战。
(4)根据所学可知“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出现。
(5)据材料四“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动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新增强”可知,这一现象表明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 十月革命。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 新的“战争”指冷战。
(4) 两极格局。
(5) 当今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