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春江花月夜》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9 11: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盖全唐”、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古今评说】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古今评说】  日本汉学家还居然说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古今评说】张若虚
◆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
《春江花月夜》,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春江花月夜》
  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春江花月夜》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而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学习要点】
 1. 流畅诵读,读准字音,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
情、理的完美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三、整体感知1、欣赏录音朗读
正音:
滟滟 皆似霰 纤尘
扁舟 捣衣砧 碣石yànxiànxiānpiāndǎo zhēnjié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一共九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这些意象中重点强调哪一个意象?请欣赏全诗,并思考课文写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月出—月悬—西斜—月落线索:既写月的美景,更写月光引起
的思乡之情。找出明写“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的诗句 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一共九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这九小段按表达方式来分又可归并为几层?感知全诗, 划分层次(1——8句)(9—16)(17——3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春江花月夜:反复诵读,粗通诗意。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也看不见。 景海生明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为流水送行。 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泄着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情思妇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缓缓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游子情(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色,
为下面议论抒情作铺垫。 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
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
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
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
憬. 情感美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三个写作层次的写作内容品读文本2.悟诗旨 此诗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虽然略带感伤,但仍然流露了对生活的爱与期待的积极人生态度。3.辨手法春江花月(景)
宇宙人生(理)
思妇游子(情)景理情结合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
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
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月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深远景色。2、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第二部分: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
二、名句赏析——哀而不伤
三、请找出承接上文与启发下文的文字。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
胜: 能承担,能承受。
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
谁家今夜扁舟子,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月照离人鱼龙传情鸿雁长飞闲潭落花江水流春月斜江潭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情满江树月之色----春江花月(景)月之问----宇宙人生(理)完 美 融 合月之情----思妇游子(情)  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月” 是全诗的灵魂: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景物描写的主体
哲理思考的凭借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全诗扣住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花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空 间 意 象时 间 意 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情 感 意 象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当然,月还是的愁绪、爱情的代表意象。明月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一 、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 (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艺术手法赏析二、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三、运用拟人手法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
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四、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一、构思精巧
  以“月”为中心,纵横联系,作为抒情写景的线索,作者一面以明月初升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一面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全体和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使全诗显得神气凝聚,浑然一体。
二、在语言风格上,既有民歌的清新明朗,又有文人的婉丽华美。
顶真句法、问答句式,双声叠韵词语的运用使《春江花月夜》具有浓郁的民歌情调,给人一种续续相生,摇曳多姿的感觉。
词藻华美,音韵婉转,具有文人诗的风味。小结 三、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
  《春江花月夜》写的是静谧的夜晚,不能用李白《蜀道难》的句式大开大合,为了表达宁静的气氛,此诗在章法上追求整齐,但过于整齐就显得呆板沉闷。因此在章法上,《春江花月夜》诗整齐而颇具变化。
《春江花月夜》诗共36句,像9首绝句组合而成,显得整齐匀称,但每过一绝,韵律和内容却有变化、发展。
  在句法上,整句、散句反复串插使用,排比、对偶代表着整齐和谐,排比对偶穿插在散句中,富于变化。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