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松果
教学目标:
1、在《采松果》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目标定向,激趣导入。
1、孩子们,今天的课堂上来了两位新朋友,大家看看他们是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然后粘贴到黑板上)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松鼠妈妈好,小松鼠好)小松鼠想邀请我们到他家的森林里采松果,你们想去吗?(想)那得完成松鼠妈妈给我们出的几道口算题。
2、课件出示口算题:我是口算小能手。
4+3= 9-7= 60+4= 12+6= 18-3= 30+40=
3、过渡:同学们个个都是口算的小能手,走吧,我们一块儿到森林里采松果去。(板书课题:采松果)
二、主动探索、顺学而导。
(一)出示采松果情境图。
1、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抽生回答)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
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几个松果?
4、小松鼠再采几个松果就和 妈妈一样多了?
5、松鼠妈妈去掉几个松果就和妈妈一样多了?
6、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松果?
(选择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解决问题,探索算法。
1、解决第一个数学问题。
(1)读问题。
(2)列算式(孩子们都会列算式,而且能说出得数)
(3)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师:25+4=29(个),29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验证一下,请同学 借助于小棒或计数器来验证,开始吧。
师:把你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展示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用小棒的方法分享给同学们?(抽生到台上演示摆小棒的方法,要在展示台上边摆边介绍自己的方法:先摆两捆和5根,再摆4根,5根和4根合起来是9根,两捆和9根合起来就是29.)
师表扬:孩子们,听清楚了吗?看明白了?(听清楚了,看明白了)孩子,你的展示很出色,你很棒,谢谢你,请回吧。
师:不懂得不要着急,老师再用课件给大家演示一下,老师一边演示,你们一边说。
师:谁愿意到台前给大家分享一下拨计数器的方法?
生:先在十位上拨两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是9,和十位上的两个十合起来就是29。
师:嗯,你的展示很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还想采访你一下:为什么要在个位上加4颗珠子呢,而不在十位上加4颗珠子?
生:25+4加的是4个1,而不是4个10,所以,必须在个位上加4。
师:老师的问题都难不住你,你真是一位小小数学家,谢谢你,请回吧!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不可能带着小棒和计数器,我们到商场里买东西,想先算一算自己花了多少钱?一般用什么方法?(口算的方法)
师:谁能把刚才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转化成口算的过程?
生:把25分成20和5,5+4=9,20+9=29
师: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你很聪明。
师: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要列算式,算结果,带单位,还要会答,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要求把答写下来,要会口答。(提问学生口答一下)
(让学生多说一说口算过程)
过渡:经过大家的努力,顺利解决了第一个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
2、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
(1)读问题。
(2)列算式
(3)验证结果。
(4)展示交流。
过渡: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可真强啊,第二个问题也顺利地得到了解决。课前,我们提出了那么多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余下的问题。
3、解决余下问题
先列式,在观察这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发现解决几个问题的算式是一样的,老师告诉学生,这几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求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松果。
4、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计算法是:
1、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2、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3、再和整十数相加。(十位不变)
让学生读一读这种计算方法。
过渡,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老师考考你们。
三,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1、第一关:齐心协力勇夺红旗。(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2、第二关:大显身手解决问题。(完成书上52页第三题)
3、第三关:英勇无敌超越自己。(完成书上52页第五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最后像上面那样写出两组算式。
四、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一个比一个棒,本节课你们愉快吗?在愉快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5+4=29 (个) 25-4=21(个)
20 5 20 5
5+4=9 5-4=1
20+9=29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