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程标准】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通过文成公主入藏,说明唐代民族关系和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通过对盛唐时期各方面历史文物图片、史料、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导学,问题设置,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前置性学习。根据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分组教学,组内阅读,讨论,合作探究。通过历史文物图片、史料,实景展示盛唐风貌,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的时代,唐人心态开放、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共同发展。 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重要内容,在本单元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和唐玄宗等明君的“仁政”,唐朝达到了“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由于当时的国家统一、安定,政治清明,使唐朝前期出现了经济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学生通过半学期的系统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但由于唐朝历史离学生比较遥远,故选取的史料应尽量贴近学生,先感性认识唐朝,再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握唐朝历史,并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济繁荣、民族交融、诗歌成就
【教学难点】整体上理解盛唐气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顺势引出盛唐气象
师:在上一节课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唐朝前期,经过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先后出现了哪些盛世?
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师:尤其是到了唐玄宗开元末年的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
生:鼎盛时期
师:关于盛唐气象,学者林庚给出了这样解释。
材料: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 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 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那么,“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到底是什么?“盛唐”又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生:第三课《盛唐气象》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师:唐朝大诗人杜甫曾这样描写,通过这首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大唐盛世怎样的场景?
材料:《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生:经济繁荣、物阜民丰
师:诗歌是时代的反映,唐朝时期,无数诗人也用诗篇描绘了这个时代,让我们一起跟随唐诗的脚步,按照经济繁荣馆、民族交融馆、文学艺术馆和忆昔鉴今馆的路线,去追随盛唐的足迹。
师:在在经济馆,大家觉得我们可以看到盛唐时哪些业的发展情况?
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导游:咦,同学们看,那不就是盛唐礼部侍郎、诗人、书法家——贺知章!贺知章曾写下过著名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表达自己年少离家的思乡愁绪。有一天,他怀着浓浓的思乡情,来到郊外的田地,静静地躺在树下,观看农民在雨中辛勤耕作。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唐太宗,还是武则天,抑或是唐玄宗,都非常重视?
生:农业发展
师:这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雨中耕作图》,描绘了当时百姓农耕时候的场景。那大家知道当时的所用的犁是什么梨吗?
生:曲辕犁
师:曲辕犁相较于之前人们使用的直辕犁有什么优点呢?
生: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师:农业种植除了耕地还需要浇水,那唐朝时期农业浇水工具又是什么呢?
生:筒车
师:结合材料,思考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元·王桢《农书》
生: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师:提到农业浇水工具,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唐朝时期的水利工程修建情况。唐朝时期,在全国各地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大部分是用作农业灌溉的,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唐代农业也得到了?
生:长足的发展。
师:以下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状况?
材料1:唐代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850万顷,比汉代大约增加了50万顷~90万顷。
——据《汪篯隋唐史论稿》
材料2: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主要大型粮仓储粮总数为1266万石(约等于现在100万吨)。
——《含嘉仓:深埋地下的隋唐传奇》
材料3:“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生:耕地增加、粮仓丰实、经济繁荣
2.手工业:
导游(配音):看到田地里的农民辛勤耕作,贺知章心里想:好一幅安居乐业的祥和场景啊!难怪不少外国友人纷纷到我们大唐交流学习。这不,我得赶紧起身,去接见阿拉伯商人了。给阿拉伯商人带着什么见面礼好呢?
师:同学们能不能为贺知章推荐一下,什么样的衣物适合送给阿拉伯商人?
生:丝绸衣服。
师:丝绸,这可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隋唐时期,中国可是世界纺织品中心。是世界最华美的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国,不信,我们听听导游给我们讲个小故事!
导游(配音):前几天,有一个阿拉伯商人来到我们大唐游览,他拜见了一位身份如贺知章的礼部侍郎。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的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足足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师:阿拉伯商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的质地很薄。
师:买好了丝绸衣裳,阿拉伯商人心里乐开了花,兴奋地请贺知章再为推荐些礼物,好带回去送给朋友。同学们还有哪些推荐呢?
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师:怎么区分呢?
生:越窑青瓷如冰似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
师:同时,陶瓷器作为唐朝对外贸易的大宗产品,也积极革新式样,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例如20世纪90年代于印尼婆罗洲附近打捞出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中,就有许多瓷器的纹饰具有伊斯兰艺术风格。
导游(配音):阿拉伯商人听说,长安城这里的造船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可惜他得回阿拉伯了,不能一一去参观。临走前,阿拉伯商人还想去市场上看看,感受一下这座都市的繁盛。于是,贺知章带着他来到了长安西市。
师:为什么是来长安呢?
生:最繁华的便是都城长安。
师:长安,作为唐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无疑是丝路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的聚焦点,300年间,它闪烁着的光芒,甚至照耀着今天。盛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师:贺知章与阿拉伯商人在一家市肆品尝美食佳肴。酒馆里飘荡着胡琴的音乐声,店小二端上了胡饼和奶制品。从小馆往街市望去,阿拉伯商人发现,街上有好多人,衣着打扮都与汉人极为不同。阿拉伯商人不禁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于是向贺知章请教。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各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
师:这是《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说说唐朝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生:回纥、靺鞨、东突厥、西突厥、吐蕃
师: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说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生:开明的民族政策
师:结合教材,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生: 1.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2.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3.任用少数民族为官;4.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师: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汉族和少数民族进一步交融,唐朝与周边民族也形成了和睦的民族关系,唐太宗也被尊称为?
生:“天可汗”。
师:唐太宗在位时期,更是成就了汉族与吐蕃的一段佳话。我们且听导游给我们细细道来。
播放文成公主入藏视频。
师:你认同这个评价吗?此次唐蕃和亲有何意义?
材料1:文成公主作为“西藏高原的拓荒者,中原文化在西藏的播种者”是当之无愧的。
——翦伯赞《历史问题论从》
材料2 :从汉族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生: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师:分析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生:影响:使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生:启示:树立民族平等友好的观念,维护民族团结。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师: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女性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变化,充满活力。
材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丽人行》
师:归纳出唐朝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
生:当时的一些妇女接受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等。
师: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唐朝的社会风气?
生:兼容并包、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气;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师:唐朝时期“兼容并包、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气;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仅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也反映在当时的文学艺术上。送别了阿拉伯友人,夜幕降临,贺知章来到与好朋友李白约定的诗社,享受诗歌美酒带来的轻松时刻。接下来,我们跟随导游的脚步,进入文化馆,一同感受唐朝深厚的文化魅力。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师:诗歌是时代的反映,唐朝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
生:黄金时期
师: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著名诗人。
师:唐朝时期,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师:李白诗歌的特点师?
生:昂扬进取、充满想象、蔑视权贵
师:拥有一种浪漫情怀,被誉为“诗仙”
师:杜甫诗歌的特点?
生:反映历史真情实况
师:淳朴厚重,被称为“诗圣”
师:白居易诗歌的特点也是?
生:直面社会现实
师:同为唐代诗人,三位诗人诗歌的风格各有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生:他们生活的时代阶段特点不同,而诗歌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加工。
师:唐朝时期,不仅诗坛名家辈出,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是成就斐然。书法方面有?
生: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书法作品
师:人物画代表作品有?
生: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宗教画代表作品——唐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师:唐朝时期,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除了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玄宗。
师: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从社会经济、民族交往、社会风气、文学艺术四个方面了解了盛唐时期的社会气象,那么,何谓盛唐气象呢?它们又可以总结为什么呢?
生: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睦的民族关系、多彩的文学艺术。
【课堂小结】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开放的帝国,它的核心文明体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兼收并蓄的,正是由于它的兼收并蓄,才造就了盛唐气象。下面请学生齐声朗读,著名学者对盛唐的评价:
材料1: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在唐朝,中国的极盛时代……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材料2: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 ……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张绪通
【当堂检测】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是( )
①农民使用筒车耕地 ②妇女可以参加骑马、射箭、下棋等活动③人们在长安的东市、西市买东西④唐三彩受到人们的喜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A.突厥 B.匈奴 C.吐蕃 D.鲜卑
二、非选择题(共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2分)
请举一例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例。(2分)
请归纳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2种?(2分)
【课后反思】课堂框架清晰,基础知识点明确清晰;但要注意在遇到难解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时,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板书设计】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各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