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电的发明过程及在生产领域的运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发明大王”爱迪生及其成就,知道汽车、飞机、飞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等等,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越来越便利。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1、背景:
结合材料一,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材料: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币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
经济上: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科学上: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到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理论基础: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原理:将磁铁插入或移出线圈时,就会产生电流。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发电机
1873年,比利时科学家格拉姆发明实用性电动机
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运用。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站、电话、电报等纷纷问世。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 他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 爱迪生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1931年10月18日凌晨3点24分,在美国新泽西西奥兰治的家中逝世,享年84岁。
5、意义: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材料: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
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汽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汽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2、新的交通工具: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奔驰1号
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为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内燃机的使用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1、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2、诺贝尔
1867年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又研制成功无烟炸药
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新的纺织生产领域。
人物扫描: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英、法、德、俄等多国语言。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极其艰难的过程。1864年,他的工厂在生产炸药时爆炸,他的弟弟和另外4人死亡。为了避免研究给他人造成危险,他只好到湖中的船上进行实验。
诺贝尔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凭借自己的发明,他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从诺贝尔的经历中,你发现了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奋斗不息、不畏艰难,尽职尽责的坚韧个性;不尚名利的高贵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责任精神。
3、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
材料: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材料: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90%的麻织品生产。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材料:垄断即独占,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组成集团,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把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集团被称为垄断组织。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然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从1860年到1910年的半个世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地成长起来……商人、经纪人、律师、银行家、制造商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财富,他们为了逃避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嘈杂和脏乱,搬进坐落于富人区的宽敞住宅,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 ——原祖杰《相遇在城市:19世纪美国城市问题探源》
材料: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
(三)、课堂总结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同学们更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作贡献。
(四)、课堂练习
1、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 ( A )
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C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革命。下列属于该领域成就的是( A )
①产生石油化学工业 ②发明现代炸药 ③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④发明人造纤维 ⑤发明飞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5、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B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五)、板书设计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背景
2、时间
3、特点
4、成就
5、意义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2、新的交通工具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2、诺贝尔
3、工业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