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政策( )
A. 外交政策 B. 经济政策 C. 民族政策 D. 政治政策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 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 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各族之间关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
D. “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 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 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 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图1至图3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为一个主题,合适的一项是( )
A. 开明的民族关系 B. 开放的社会风气
C. 繁荣的农业发展 D. 高超的艺术水平
在欧美国家的主要城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所以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华人称自己是“唐人”的原因是( )
A. 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开放,国家强盛
B. 唐朝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走向成熟
C. 唐朝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D. 唐朝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到海外谋生的人最多
《步辇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时空观念) (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金城公主入藏
C. 安西都护府设立 D. 北庭都护府设立
唐朝对外通商往来十分频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B. 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 农业技术的发达 B. 商业贸易的繁荣
C. 各民族相互交融 D. 对外交往的频繁
右面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它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汉藏民族友好情谊的见证。它的内容能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玄奘西行 B. 金城公主入藏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张骞出使西域
“映日帆多宝船来”是描写唐朝对外贸易盛况的佳句。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统治者重视对外贸易
B. 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C.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D. 唐朝的造纸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
唐朝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下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使者?( )
A. 突厥 B. 回纥 C. 南诏 D. 吐蕃
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 农业耕作工具 B. 便捷的交通工具
C. 农业灌溉工具 D. 实用的生活用具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 唐朝北方已无边患 B. 长城已经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C. 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 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李清照 D. 曹雪芹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指出上述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并说说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唐朝时,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长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2)写出唐朝时期两位来华学习的杰出外国友人。
(3)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中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
材料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4)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
唐朝具有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 (641年)正.....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太宗皇帝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在他的朝堂上做官的少数民族人士就有500多人,五品以上的“高级干部”达百余人,他们为大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材料三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僧人邀请,发愿东波。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材料四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当今世界很多地方的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至今还有“唐人街”。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 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的“太宗皇帝”被这些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这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鉴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辖彰显主权
地区 朝代 机构
新疆 西汉 设置① ______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藏 元朝 设立② ______ ,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台湾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 设置③ ______ ,隶属福建省。
材料二:文物见证历史
(1) 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由此可知唐太宗实行的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故选:C。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知道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独爱之如一”,“抚九族以仁”。这句话的意思是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一视同仁的,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促进了当时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和交流,维护了国家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3.【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贞观十五年”“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结合所学知识: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知识点,应把握唐和吐蕃的关系。
解答本题要熟记唐和吐蕃关系的有关内容。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社会风气,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B.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弈棋仕女图》《唐朝女子打马球》《女子骑马雕塑》都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女性敢于积极参与到社会体育等活动,故B正确。
AC.这两项与题干明显无关,故排除AC。
D.艺术水平的高超从图片中无法判断,故排除D。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人”称谓的由来,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的时期,国家强盛,对外开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故A正确。
B.唐朝之前的隋朝已经完成了统一,故B错误。
C.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是秦汉时期,故排除C。
D.唐朝时期封建制度走向成熟,而非衰落,故排除D。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步辇图》和唐朝时期的友好民族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和所学可知,唐朝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名作之一是《步辇图》。《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步辇图》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入藏,故A符合题意。
B.该项时间是710年,时间信息不符合,故排除B。
CD.这两项与“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不符合,故排除CD。
故选A。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体现了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故C正确。
AB.说法均不全面,故排除AB。
D.题干体现的不是对外交往方面的,故排除D。
故选C。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对外贸易,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由于统治阶级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加之对外交通发达,经济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促使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在诸多原因中,唐朝对外贸易盛况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正确,A错误。
BD.两项所述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D。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略
12.【答案】C
【解析】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
本题考查了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筒车是农业灌溉工具。
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注重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尊重,使得当时民族关系融洽。所以当时不需要修长城。
故选:D。
本题以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1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题以“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
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答案】B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题干中的“他”是杜甫,选项B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杜甫的相关史实。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杜甫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相似之处:形状上都呈现圆形方孔的特点;币面上的文字都是汉字。说明:和同开珎仿开元通宝而铸,日本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2)阿倍仲麻吕、崔致远等。
(3)使节来往: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留学生: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贸易交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宗教往来:玄奘西行,将佛教引进中国;或鉴真东渡,将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播。
(4)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开明的对外政策。
【解析】(1)本题考查上述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及其说明了什么,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上述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是形状上都呈现圆形方孔的特点;币面上的文字都是汉字。结合所学可知,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说明和同开系仿开元通宝而铸,日本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2)本题考查唐朝时期两位来华学习的杰出外国友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两位来华学习的杰出外国友人有阿倍仲麻吕、崔致远等。
(3)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有使节来往: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留学生: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贸易交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宗教往来:玄奘西行,将佛教引进中国;或鉴真东渡,将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播。
(4)本题考查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可以得出,有利因素是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根据材料“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可以得出,有利因素是政治制度先进;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根据材料“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可以得出,有利因素是开明的对外政策。
17.【答案】(1)文成公主。历史影响:密切了汉藏两族的联系,促进了吐著社会经济的发展。
(2)天可汗。开明的民族政策。
(3)传授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介绍中国的科技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朝具有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达便利的海陆交通等。
【解析】(1)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本题考查唐太宗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正是因为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赢得的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3)本题考查鉴真东渡,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介绍中国的科技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归纳总结问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上所述,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朝具有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达便利的海陆交通等。
18.【答案】【小题1】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台湾府。
【小题2】武力征服与和平交往。
【小题3】观点: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解析】1. 本题考查汉代对西域的管辖、元朝对西藏的管辖和清朝对台湾的管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根据表格和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元朝时设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①填:西域都护府;②填:宣政院;③填:台湾府。
2.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根据材料二图1和3和所学可以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方式有武力征服;根据图2和4可以得出,方式是和平交往。
3.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边疆的管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可以归纳,观点是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第2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第1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