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22: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训练题2
一、单选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唐朝的时代特征最贴切的是( )
A. 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民族政权并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有一件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是佛教发源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来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专制与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 开明与开放 D. 任性与狂妄
隋唐时期的基本历史特征是( )
A. 繁荣与开放 B. 分裂奔向统一 C.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 文明初露曙光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胡商云集长安城”“汉戴胡帽,胡戴汉帽”“胡饼、胡乐、胡舞盛行”,这些话描述的朝代是( )
A. 北魏 B. 北宋 C. 东汉 D. 唐朝
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这样描写“啼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材料反映了唐朝( )
①城市商业繁荣 ②民族之间交融 ③社会风气开放 ④诗歌创作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唐朝时,既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城市是( )
A. 成都 B. 洛阳 C. 广州 D. 长安
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都城的街头,你能看到哪些现象( )
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 ②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或经商
③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④许多读书人在茶社吟诗作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一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的在演奏胡乐乐器。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时期历史信息不包括( )
A. 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 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 文化艺术繁荣多彩
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这描述的是( )
A. 汉武盛世 B. 盛唐气象 C. 两宋辉煌 D. 康乾余辉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亲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妇女参加骑马、打球、射箭等活动④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充满活力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 皇帝安于享乐 B. 奢靡之风盛行 C. 文化兼容并包 D. 尚武风气流行
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 边疆巩固
B. 国力强盛
C. 兼容并包
D. 重文轻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联系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说明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2)联系材料一中的图3,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著名诗人三位。
材料三: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有一次,唐太宗在端门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
(4)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1) 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行业的进步?此外唐朝出现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图3中捕捉到什么信息?
(2) 材料二中的“唐太宗”采用什么制度“赚得英雄尽白头”?这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 材料三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 材料四可以看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求法产生什么影响?
(5)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繁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 10余年,跋涉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材料四 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材料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2)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哪件大事?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天竺是今天什么地方?取经的又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指的是什么事件?
(5)根据材料五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是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略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经济,要求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解答】
依据题干信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结合所学知识:唐三彩是唐朝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业发展的高超水平,乐舞队成员的组成(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特征和艺术的繁荣,农业的发展状况没有反映,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的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③.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引起各国对唐帝国的向往和敬仰,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通过陆路、海陆积极对外交往,唐朝和亚非欧各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因此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的原因,故①②③正确。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与题干无关,故④错误。
⑤.古印度是佛教发源地,故⑤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唐朝对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从而造就了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的盛唐气象。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的是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要掌握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表现,以此分析选择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表现。
5.【答案】A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
B.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
C.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D.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故排除D。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代的社会生活特点,要求具备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A.本项所述与“胡商云集长安城”不符,故排除A。
BC.这两项均与题干反映的民族融合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不符合,故排除BC。
D.题干中提到的“胡”即少数民族,所以这些史料共同体现了社会生活中多民族整合的特点,这恰是唐朝的社会生活特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民族融合和社会风气,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②③据“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和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故②③正确。
①④城市商业发展和诗歌创作的丰富仅从题干无法得出,故排除①④。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故D正确。
AB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成都、洛阳、广州三项都不符合“既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城市”,故排除 ABC。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略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要求结合所学解析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题干关于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开放的社会局面,而乐舞俑说明艺术繁荣,这个精美的唐三彩也能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但无法体现农业的发展,故该文物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B。
A.C.D.这个精美的唐三彩反映当时手工业的发展,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开放的社会局面,而乐舞俑说明艺术繁荣,故该文物可以获取的信息包括A.C.D。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略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说明隋唐时期,宫廷宴乐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乐舞,体现出了唐代文化兼容并包。C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文化艺术的兼容并包。掌握隋唐文化艺术的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材料关于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俑和汉人俑,说明当时民族交融,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特征;材料没有反映边疆巩固的信息,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唐朝的国力强盛,排除B;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D。故选C。
16.【答案】(1)图l的曲辕犁反映唐朝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图2的唐三彩反映唐朝手工业发展,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
(2)图3的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反映当时女子喜好骑马,说明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图3中女子穿胡服,反映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穿衣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3)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4)材料二反映唐朝诗歌繁荣,材料三反映唐朝实行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
( 5)国家统一、强盛: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统治者励精图治;开明正确的治国方略;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等。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图1的曲辕犁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图2的唐三彩反映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手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2)本题考查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可得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穿衣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3)本题考查唐朝诗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4)本题考查唐诗雨科举制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诗歌的繁荣,而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实行的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
(5)本题考查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材料可知,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有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17.【答案】【小题1】农业、手工业。筒车。唐代女子骑马反映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小题2】制度:科举制。
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小题3】开明。文成公主入藏。
【小题4】开放。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中印友好交往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题5】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统治者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改善民生;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或任用贤才;对外开放;工具创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等。
【解析】1.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筒车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气象、筒车相关史实。
2.
本题考查科举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等相关史实。
3.
本题考查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关系相关史实。
4.
本题考查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
5.
本题考查科举制、盛唐气象、筒车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盛唐气象、筒车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相关史实。
18.【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称号:“天可汗”
(2)民族:藏族;事件: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作用: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3)地方:印度;人物:玄奘
(4)事件:鉴真东渡
(5)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回答问题。关于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一“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结合所学,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关于称号:结合所学,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2)本题考查唐蕃和亲,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回答问题。结合所学,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故唐朝时期的吐蕃是今天的藏族;根据材料二,图片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结合所学,这一事件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的发展。
(3)本题考查玄奘西行,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回答问题。结合所学根据材料三,天竺是指今天的印度,取经的是高僧玄奘。
(4)本题考查鉴真东渡,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四,“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结合所学,材料四指的是鉴真东渡。
(5)本题考查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要求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回答问题。根据材料五可知,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故原因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第2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第1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