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22: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 重点难点 :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
难点: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土地改革时,许多地方拔出了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有的农民还分到了耕牛、农具和房屋等。这是怎么回事?你想知道土地改革的情况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3课 土地改革
(二)、讲授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思考: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什么现实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庄园
这幅图所反映的是土改前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农雇农20—30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材料:中国的农村,一般都是聚族而居。一个村往往是一个大姓的聚集。大一点儿的村子,也是一两个大姓的聚集。大姓聚集的村子,有钱有地的地主占统治地位。他们把持着村子的政权和族权,进行长期的统治,而长期以来许多农民也习惯于接受这种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就全国来说,政权变了,是人民政权了,但在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多数土地,他们这种经济实力,决定了他们在农村中仍然有很高的地位,加上他们保留有其他统治手段,可以说,他们仍然是新解放区农村的统治者。现在,要在新解放区废除农村的封建制度,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
材料:毛泽东也考虑到了中国今后工业化和农村现存矛盾这两个因素。就国家工业化来说,毛泽东是这样认为的:国家工业化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就农村矛盾来说,毛泽东对这样一种情况看得很清楚:新中国建立后,就全国来说,封建统治已经被推翻了,但是,在广大新解放区的农村,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这是一个矛盾。如果不改变现存土地制度,农民就会看不到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就会与共产党离心离德,工农联盟就会瓦解,新中国政权就不稳固。
因此,毛泽东在开国之初就下决心:要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翻身做主人;新解放区的三亿一千万农村人口,要用三年时间完成土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了统一各阶层的认识,顺利完成土改任务,毛泽东强调:工人阶级应当积极地帮助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应当赞助这种改革,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更应当采取这种态度。
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过程:
(1)时间: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2)、地点:广大新解放区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具体做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地证
农民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以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万吨粮食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材料研读: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巩固新政权和实现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相关史事: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地改革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1950年3月12日就土改问题中如何对待富农的问题,致电新区各中央局、分局的负责人。他在电报中说:在今冬开始的南方几省及西北某些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不但不动资本主义富农,而且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解决半封建富农问题。请你们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利些……第一是土改规模空前伟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否则很难防止;第二是过去北方土改是在战争中进行的,战争空气掩盖了土改空气,现在基本是已无战争,土改就显得尖锐,如果我们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动他们,则将显得我们更加有理由,即是说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第三是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已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资产阶级是与土地问题密切联系的,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关于暂时不动富农的问题。“在新解放区土改中,对于富农出租的土地,要允许按照不同情况采取比较灵活的政策。我们不动富农的土地财产,但对富农出租的土地,要按减租办法减租。如果有的地方贫苦农民在土改中所得土地太少,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可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酌情征购富农出租土地的一部或者全部。但是,征购富农土地也不能过分,要在征购后,使富农的土地不低于当地中农水平。”
相关史事:
农奴们将寺庙所有高利贷、卖身等文书契据,投入熊熊烈火化为灰烬。
西藏达孜县的农奴正在焚烧地契、债约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地主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花。
钢铁等工业原料作物的产量1952年即已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关史事: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农具和耕牛。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个,修建堤坝2.2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三)本课小结:
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于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土地改的法律依据,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已耕种,到1952年底,地改在大陆基本完成。农民获得了上地,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又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课堂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
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B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2、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D )
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A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当
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B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五)、板书设计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背景
2、内容
3、意义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