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4 22: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五计划的背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使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原因;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 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文明网“知史明道”订阅号推出党史故事专栏“信仰的力量”,今天为您讲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从提出到实施的故事。“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此进行讨论,毛泽东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后来正式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本节课我们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背景: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银行为8家,16个分支机构。到1926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华银行数增加至65家,226个分支机构(英国汇丰、法国东方汇理、美国花旗、德国德华等银行)。这些银行是各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中心。
材料二:国民党政府在1948年战时的赤字,每月达数亿元至数十亿元,主要以发行钞票填补,发行出最大面值100万元的大钞。5月,一石大米竟要4亿多金圆券。当时流行着这样的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统区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面对崩溃边缘的经济,新中国采取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保护政策,并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阅读材料,说说新中国初期的工业生产水平如何。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材料研读:
新中国成立时的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富强。
“一五”计划实施的条件有哪些?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一五计划:
时间:1953-1957年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原因:
(1)、我国工业基础太薄弱。
(2)、苏联的经验借鉴。
(3)、国防建设的需要等。
3、主要成就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重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便是由7号高炉、大型轧钢厂和无缝钢管厂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1953年10月27日, 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
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1949年沈阳第一机器厂建立。1953年更名为沈阳第一机床厂,被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1955年自行研制开发出中国第一台车床C620-1。
沈阳飞机制造厂创建于1951年。1956年7月19日,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首飞成功。由此,沈飞集团公司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相关史事: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相关史事:
中国人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自己的汽车。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近郊建立起来了。
1956年7月13日上午8点半,汽车总装配工作开始。工人、技术员和干部,怀着十分兴奋又紧张的心情,走到总装配线两旁自己的过在岗位上。150米长的总装配线缓缓向前转动,工人们按顺序将汽车的部件一一进行安装。装配线转到终端时,一辆崭新的深绿色解放牌汽车出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汽车司机,立即跨进驾驶室,把汽车徐徐地开出了装配车间。万余名工人夹道欢迎,欢呼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了。
4、意义: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问题思考:
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主要经验 :
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注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 注意做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为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和发展,采取了一些灵活政策。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入会场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共五年,代表人数一共一千一百多名,一共举行了五次会议,都在首都北京召开。其中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开幕。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样 (1954年)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材料: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关史事: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大。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人们把选举的日期当作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规模空前的普选。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1959年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同步举行,“两会”概念应运而生。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本课小结:
1957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此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全国人民正向着美好的梦想迈进。
(四)、课堂练习:
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 D )
A.对工业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工农业发展不平衡D.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D )
A.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A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B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的实行
5、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B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国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五)、板书设计: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2、一五计划
3、主要成就
4、意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意义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