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抗震自救的方法。
4.了解中日双方的钓鱼岛争端进展情况,明确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使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与交流 多媒体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钓鱼岛”地理位置及“中国人民抗议游行”图片。 教师点拨:同学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方企图通过“购岛”将其“国有化”,这是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坚决反对。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请大家指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 学生观看“中国人民抗议游行”图片、小组交流所知道的钓鱼岛的争端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1:日本企图将钓鱼岛国有化是非法的,不是你的,一粒沙、一滴水也休想得到。 学生2:我认为要理性保钓。 学生3:周恩来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让中国变得更强大。 学生读图并描述日本地理位置: 通过展示“钓鱼岛”地理位置及“中国人民抗议游行”图片。 结合钓鱼岛争端,使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和爱国热情。 从大局、宏观上去把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学生通过交流,增强了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感。
观察与发现 读图与探究 比较与探究 比较与归纳 新授:(板书) 探究一: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多媒体展示日本地形图 教师活动: (1)纬度位置:引导学生描述日本的经纬度范围,说出所处的半球位置及所处温度带。(2)海陆位置:读图:日本东临____洋,西临____海,西北与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日本的领土组成: 教师提问:1.一名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他的朋友说他在日本最大的岛学习,你知道是哪个岛吗?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与农业: 提问过渡:日本的第一高峰是 ,日本最大的平原是 ,我们在地图上过此两点做一线段,得到地形剖面图,由图可知,日本的地形以 和 为主,占总面积的 ,日本的平原狭小,那日本的耕地面积的情况如何? 教师引导:根据2000年资料,回答问题。 项目 国家人口(亿人)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12.95960135日本1.2737.8336
探究三、日本的海岸线特点: 教师追问: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对日本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 纬度位置: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说出其经纬度范围: (自主探究) 海陆位置:学生读图填空: A.俄罗斯,B.中国,C.朝鲜,D.韩国,E.日本海,F.太平洋。 (自主探究) 领土组成:①学生读图填空: 1 ,2 ,3 ,4 , ②日本的四大岛自北向南依次是 、 、 、 。 (合作讨论) 中国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 日本人口密度=336人/平方千米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狭的岛国 日本耕地面积不大,农业生产采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注意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单产很高,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主要作物是水稻。 (合作探究) 学生读图回答:特点:日本全国海岸线 ,多优良 ,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和 是重要海港, 是世界上四大著名渔场之一。 影响:为发展 与 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通过日本地形图的展示,让学生描述日本的经纬度范围,说出日本的所处的半球位置及所处温度带和海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字母标记,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从而了解日本的海陆位置与领土组成。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分析,教师适时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本是一个人多地狭的国家,耕地面积不大,单产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小的农业生产情况。 通过比较我国与日本的海岸线,使学生了解日本海岸线特点及其对经济的有利影响。
练习与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领土组成,现在我来考考大家,你能指图说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区吗?
探究与比较 新授:(板书) 探究四、日本多火山、地震 用多媒体播放日本火山、地震时视频: 提问过渡: 同学们,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呢? 教师追问: 1.火山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呢? 2.比较日本地震和汶川地震,从中可以发现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震级震源 深度经济 损失日本 地震9.08公里656亿 人民币汶川 地震8.030公里8451亿 人民币
(自主学习) (1)由于日本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2)学生讨论回答: a.日本很多温泉很出名,就是利用火山的地热。 b.能开发成旅游区。 c.还能取火山灰做肥料。 d.火山爆发时把地下蕴藏的矿产带到了地表,形成矿床,为开采提供了便利。 (读图讨论) 坐垫变“头盔”地震体验车 1.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保护头部,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2.你在家里,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 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说出自己的感受,用直观的图片来增强学生对火山、地震危害的理解,使学生建立起科学防震意识。 通过了解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普及抗震知识,减少次生灾害。
衔接与过渡
追问与探索 新授:(板书) 探究五、日本的气候 教师点拨: 提问过渡: 1.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66%,被誉为“绿色王国”,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2.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原因吗?这种自然条件蕴藏着什么资源? 3.为什么日本不适宜建设像三峡工程那样的大型水力枢纽? 4.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 教师追问: 日本矿产资源极为缺乏,作为亚洲的唯一发达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原材料匮乏的问题的?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读图探究) 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其北部为 气候,气候特点是 ,南部为 气候,气候特点是 。 学生讨论回答: 1.(1)日本有20几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鼓励和嘉奖植树造林。(2)日本人几乎到了“爱树成癖”的程度,不论何处,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日本房屋还没建起,四周已种上了花草树木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 2.学生合作探究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的原因,水力资源丰富。 3.日本国土狭小,河流短促,多地震。 4.学生回答; 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 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森林、水力资源丰富,同时培养学生的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构建与梳理 总结与回顾 通过对本课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宽学生的思路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又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是活命日本是一个经济贸易大国。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工业发展和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日本是___西北部的岛国,由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大岛。 2.日本的首都是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 3.日本最高的山峰是____,它是一座___火山。 4.日本的气候类型是_____和______气候。 5.日本位于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之间,因此,多火山、地震。 学生复习2分钟,小组成员互查,选代表回答: 1.太平洋,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2.东京,关东平原 3.富士山,活 4.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5.欧亚,太平洋 温故而知新,同时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查可以兼顾大多数学生。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讲述: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家深受创伤,国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贫乏,火山地震频繁,但今天它经济迅速恢复,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强国,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中国是日本的重要出口国之一,你能说出我们生活中的日本品牌吗? 思考:日本的这些产品为什么能打入世界市场,畅销世界各地呢? 这有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那就是——日本发达的经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见过的日本品牌: 佳能-相机;索尼-电视;三菱-汽车;松下-电视;丰田-汽车;双狮-手表 在我国的市场上,随处可见日本的工业产品,这说明了日本经济发达。注重开拓国际市场。 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日本品牌,感受日本经济的发达。
自主探究活动 1 阅读课件图片,结合课文,思考回答: 1.日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哪些工业部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师提示:前面我们举例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市场上最常见的日本产品大多是哪些工业部门的产品?) 2.二战后,日本充分发挥哪些方面的优势,确立了什么战略? 3.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是什么?工业生产中需要进口什么,出口什么? 利用课文、收集的资料和地图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1.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子工业与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二战后,日本立足本国国情,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确立了“贸易立国”战略。 3.对外贸易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工业生产中的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多种能源和矿产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工业品大量销往国外。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 师生共同总结日本的经济特点以及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得到图示结论。 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探究 假设你是日本大公司的企业策划人员,你会把你的工厂建到哪儿?才能保证质量,有利于原料的运进,减少运费,使用最廉价的劳动力,从而降低成本,使你的产品最具竞争力?为什么? 教师点睛:日本的工业分布及成因: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该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运输便利,便于从国外进口原料与燃料,也便于向国外出口工业制成品。 阅读书上,结合日本地图及其资源现状,根据日本的经济特点,小组讨论并回答: 应该在太平洋沿岸 原因可以结合从日本的区域位置、资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思考。 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
自主探究活动 2 读课本图8-1-7,结合课文,思考: 1.从图上找出日本五大工业区和主要工业城市。 2.日本国内工业高度集中在哪里? 3.讨论日本新兴工业向中小城市扩散的原因。 (师点拨,提示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读日本主要工业区与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从图上找出日本的五大工业区并回答: 1.日本的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等。 2.日本工业分布高度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3.日本的新兴工业大多属于高科技产业,产品“轻、薄、短、小”,摆脱了原材料的制约,往往选择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邻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地方,而中小城市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 (及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 读图分析,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自主探究活动 3 阅读课本,思考: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 2.日本海外建厂的做法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 3.日本海外建厂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 小组讨论分析后,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补充归纳总结。)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1)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2)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 (3)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3.(1)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缓解了就业压力。 (2)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他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 思考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趋势,从中发现日本海外建厂对发展中国家的利与弊。总结出我们可以学习的经验。
过渡 轻松一刻,展示图片: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你们所了解的日本文化有哪些呢? 看图片,说出动漫人物 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从服装、建筑、饮食方面着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过渡,可以缓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活动 4 阅读课本,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主要民族是 ,通用 语,传统服装是 。 2.举例说明日本哪些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渊源。 3.日本文化有何特点?(师点拨:古代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近代欧美文化深入日本社会。以建筑为例: 4.想一想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的特点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看图片,并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老师适当补充,共同得出最佳答案) 大和民族,日语,和服 2.日本的文字、传统建筑、宗教、服饰、饮食等都带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3.东西方文化兼容。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 读图分析,可以适当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为学习地理做铺垫。同时对学生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发达加工贸易经济,了解了日本主要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又了解了日本的文化特点,知道日本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及时总结便于巩固复习。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