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2 08:56:3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2021八下·东坡开学考) 下图为“中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四个科学考察站,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 去该地区考察最佳时间段是每年的(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2021九上·普宁期末)2020年2月13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读下图“南极地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纬度较高 B.此时为当地夏季
C.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 D.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4.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至次年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8月至10月
5.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
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
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6.(2021·丹东)读北极地区图,关于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北
B.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
C.偶尔会有企鹅光临黄河站
D.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2021八上·郁南月考)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科考队员发现近年来长城站附近冰川面积在不断减小,原因是(  )
A.海水侵蚀 B.全球变暖 C.地壳运动 D.降水减少
8.关于中国四个南极科学实验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阴雨连绵、企鹅成群
C.科考队员人数7月多于1月 D.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2021·济南)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考察结束后,大部分科考队员返回国内,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运转和开展部分考察工作,等待下一批科考队员前来交接,这个过程被待为“越冬”。下图是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仑站纬度最低
C.均位于南极圈以内 D.均位于南极大陆的边缘
10.关于在中山站“越冬”描述正确的是(  )
A.越冬期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
B.越冬期即使在深夜也是阳光万丈
C.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
D.越冬队员要戴好面罩以防晒伤
(2021·本溪) 极地科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号,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南极洲陆地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A.煤铁资源 B.油气资源
C.森林资源 D.固体淡水资源
1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13.(2021·张家界)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温高
B.南极洲被四大洋环绕
C.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D.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是白种人
14.(2021·营口)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关于极地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熊
B.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
C.南极地区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2021·长沙)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地处赤道附近的基多海拔2850米,终年温和凉爽,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6.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科考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021·东营)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8.温室大棚内蔬菜的生长得益于下列哪些条件的改变(  )
①光照②水分③市场④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呼伦贝尔)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下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北极燕鸥迁徙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
B.迁徙路线需经过大西洋和太平洋
C.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D.回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南飞
20.两极地区气候都很寒冷,南极地区更加酷寒的原因是(  )
①冰雪覆盖 ②纬度更高 ③海拔更高 ④陆地为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1七下·清远期末) 2021年2月9日,南极西摩岛测得20.75℃的高温,打破纪录。同期,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西瓜雪”是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合适,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关于南极地区“西瓜雪”现象,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预示南极地区气候改善
B.南极地区污水排放超标导致
C.可以开发南极“西瓜雪”旅游项目
D.指示全球变暖加强,南极冰盖融化加速
22.南极的科考队员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  )
A.酷寒、烈风、干燥 B.烈日炎炎
C.倾盆大雨 D.阴雨绵绵
23.(2021·常州)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地区全年可见极昼极夜现象
B.北冰洋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C.南、北两极四季分明而季节相反
D.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021·福建)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下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罗斯海新站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25.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26.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②企鹅的生活习性③煤炭资源的勘探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1七下·茌平期末)当地时间2018年2月7目,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关于罗斯海新站(164°E,75°S)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位置最高的科考站 B.位于东半球
C.位于南寒带 D.濒临大西洋
28.在该区域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海面上漂浮的巨大冰山 B.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
C.冰面上嬉戏玩耍的白熊 D.夜空中绚丽多彩的极光
(2021七下·龙湖期末)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截至目前,我国在南极已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中山站蔬菜无土栽培温室里采摘蔬菜。中山站种菜需要克服哪些南极气候条件的影响(  )
①酷寒②烈风③降水少④沙尘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难言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难言岛位于东经163°46′,南纬74°54′,最可能位于图中的哪个区域(  )
A.甲 B.乙 C.丙 D.丁
31.我国第36次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10月份出发,次年4月份返回。一般在南极考察时间是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原因是(  )
A.此时正是南极极夜时期 B.此时南极冰雪大量消融崩塌
C.此时为南极的暖季 D.此时为南极的雨季
32.下列属于南极科考站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2021七下·铜官期末) 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携“雪龙2”号回到上海,标志着首次“双龙探极”任务圆满完成。如图为“雪龙2”号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3.“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其间经过的大洋依次为(  )
A.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4.下列框图体现了南极地区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①②③④处用词准确的一项是(  )
A.①低、②低、③高、④减弱 B.①高、②低、③高、④加剧
C.①高、②低、③低、④减弱 D.①高、②高、③低、④加剧
二、综合题
35.(2021八上·三明开学考)图是南极地区我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请在a弧线上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南极代表性动物是     。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因此有“     ”之称;南极地区还因降水量很少而被称为“     ”。近年来,南极地区有冰雪融化、冰层变薄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3)四个科考站中,位置最南的是     站,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站。赴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     。
36.(2021七下·八公山期末)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字母,写出大洲大洋的名称:大洋:A     B    C   大洲:D    E   F    
(2)图中①为   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考察站(填代号)
(3)我国科学家前往南极考察时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季,因为南北半球季节   。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    、   。
37.(2021七下·永吉期末)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是指   (纬线)以南的广大区域,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的科考站有   个,其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2)中国新站选址(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
(3)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新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新站选址奠基仪式举行时,北京正处于   季。
(4)2020年2月9日,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首次超过20℃。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   。冰川的不断融化,使   等动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在极圈内会有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中可知,长城站在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他三个科考站都位于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A。
2.南极地区气候严寒,南极地区考察一般要在当地的暖季区考察,12~次年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故答案为:D。
【答案】3.D
4.A
5.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2)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3)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3.根据题意可知, 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有极昼现象。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A. 南极虽然有极昼现象,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需要携带保暖衣物,A不符合题意;
B.为保护南极环境,禁止携带食物投喂企鹅,B不符合题意;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C符合题意;
D. 南极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伞和雨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主要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故A不正确;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洲,故B不正确;黄河站在北极地区,企鹅是生活在南极地区的动物,故C不正确;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D正确。根据题意选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7.B
8.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7.南极地区大部分被冰层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近年来,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面积的减少等因素,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极地的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在不断减小,B对;海水侵蚀对冰川面积的影响较小,A错;材料并未显示近年来长城站附近有显著的地壳运动,C错;南极附近降水一直比较少,且冰川的形成或减小与近年来降水的多少关系不大,D错。故答案为:B。
8.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南极地区有白色沙漠之称,降水少,气候干旱,B错;南极地区1月份为暖季且有极昼现象,利于科学考察,1月科考队员多于7月,C错;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图可知,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D对。故答案为:D。
【答案】9.A
10.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
(2)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9.读图分析可知: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正确。长城站纬度最低,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C错误。 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A。
10.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合适南极科考。考察结束后的过程被称为“越冬”,此时南极地区气温很低,有极夜现象,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南极地区降水量虽然很少,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极强,降雪基本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时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
11.南极地区虽然气候虽然,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固体淡水资源,约占了球上淡水的三分之二,故答案为:D。
12.南极是地球最后一块净土,许多国家在南极只进行和科考察,大力发展种植业、大规模猎捕鲸鱼和进行核试验都是错误的做法,只有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正确的做法,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故A错误;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故B错误;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故C正确;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是黄种人,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14.【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错误。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故B错误。南极地区属于寒带冰原气候,故C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2)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海象、海豹、雪兔、北极狐等。
【答案】15.C
16.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15.由图可知,基多地处安第斯山脉,海拔约为2850米,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终年温和凉爽,与纬度、海陆和人类活动无关,故答案为:C。
16.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考察站是昆仑站,是我国四大考察站中气温最低的,故答案为:D。
【答案】17.A
18.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种植历史与经验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7.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并且气温较高,适宜施工,A对;4月属于南半球的秋季,7月属于南半球的冬季,10月属于南半球的春季,以上三个季节南极地区的白昼时间较短,甚至有极夜现象,并且气温较低,不适宜建设温室大棚,BCD错。故答案为:A。
18.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通过技术条件可以改变温室内蔬菜生长的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但不能改变市场条件,①②④对,③错。故答案为:B。
【答案】19.C
20.A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对风的摩擦阻力较小,加剧了风势。
19.读材料可知,每年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北半球夏季是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A错误。读图可知迁徙路线均需经过大西洋和北冰洋,B错误。北半球冬季到南极越冬,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C正确。回到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北飞,D错误。故答案为:C。
20.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①正确。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③正确。南极地区是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巨大,陆地比海洋降温快,④正确。①③④正确,A正确。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纬度大体相当,②错误,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1.D
2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1.根据材料:“西瓜雪” 是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 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合适,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说明全球变暖,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盖融化加速。“西瓜雪” 的出现并不是南极地区气候改善,开发此旅游项目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南极地区没有污水排放。故选D。
22.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这里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所以科考队员需要克服以上三种困难。太阳照射得很斜、不用担心烈日炎炎;也没有倾盆大雨和阴雨绵绵的天气,故选A。
23.【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大洲分界线;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两极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随纬度而变,并非全年可见,A错误。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B错误。南、北两极终年寒冷无明显四季划分,C错误。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答案】24.D
25.B
26.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4.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内的南寒带,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5.南极地区的暖季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这时有极昼,且是全年较温暖的时期,有利于科考站的建设,B项正确。故答案为:B。
26.在罗斯海新站可以考察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①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动物,因此可以考察企鹅的生活习性,②正确;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可以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③正确;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7.C
28.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7.由图可知,罗斯海新站纬度为75°S,而昆仑站的纬度为80°S,故A错误;东半球的范围为20°W-160°E,164°E不在该范围内,故罗斯海新站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南寒带的纬度位置范围为66.5°S(南极圈)-90°S,故C正确;罗斯海新站经度为164°E,被该经线穿过的大洋应该为北冰洋与太平洋,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C。
28.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严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A,B选项正确;有因为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因此能够观看到夜空中绚丽多彩的极光,故D正确;白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故C选项错误;因此答案选C。
【答案】29.A
30.C
31.C
3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9.南极纬度高,气候酷寒,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终年风力强劲,①②③正确,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没有沙尘暴,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30.该图是南半球,地球以顺时针方向自转,图中,符合东经163°46′,南纬74°54′的只有丙区域,甲乙位于西经度,AB错误。丁的纬度低于南极圈,位于低于南纬66°34′,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1.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夏季,气温高,处于暖季,极昼期间,适合科考,C正确。此时正是南极极昼时期,A错误。南极冰雪不会大量消融,B错误。南极没有雨季,D错误。故答案为:C。
32.A是驯鹿,是北半球的,B是南极的企鹅,C是北极狐,D是澳大利亚的袋鼠,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33.B
34.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3.“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期间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4.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使该大洲的冰雪积累厚,导致海拔高,加剧了气候的寒冷,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5.【答案】(1)
(2)企鹅;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全球变暖
(3)昆仑;昆仑;每年11月~次年的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有极昼现象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表示的是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由所学知识可知,企鹅是南极代表性动物;由于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因此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大陆降水稀少,冰雪遍布,被称为“白色荒漠”;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地区有冰雪融化、冰层变薄。
(3)读图可知,四个科考站中,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所以位置最南的是昆仑站;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位于南极圈以内,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昆仑站;由于每年11月~次年的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是科学考察最理想的时期,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
【点评】(1)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一般是在地轴北端或沿赤道用一个自左向右的箭头表示。在极地俯视图上,如果是在北极点俯视,地球为逆时针方向自转;如果是在南极点俯视,地球为顺时针方向自转。
(2)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3)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36.【答案】(1)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2)长城;②
(3)冬;相反
(4)酷寒;干燥;烈风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大洋A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印度洋,B是位于美洲东部的大西洋,C是美洲西部的太平洋;大洲D是大洋洲,E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非洲,F是南美洲。
(2)图中①为长城站,②为中山站,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②中山站,原因是位于南极圈以内。
(3)我国科学家到南极洲考察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季,因为受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影响,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由于南极地区是陆地,海拔高,所以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7.【答案】(1)南极圈(66.5°S);4;长城站
(2)西南
(3)冬
(4)气候变暖;企鹅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了4个考察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
(2)中国新站(罗斯海新站)是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3)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新站在2月7日奠基时,是我国的冬季,但对南半球来说是夏季,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4)科考人员发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是由于全于气候变暖造成的,这样就会使企鹅等当地动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会灭绝。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2022学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2021八下·东坡开学考) 下图为“中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四个科学考察站,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 去该地区考察最佳时间段是每年的(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答案】1.A
2.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在极圈内会有极昼极夜现象,从图中可知,长城站在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他三个科考站都位于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A。
2.南极地区气候严寒,南极地区考察一般要在当地的暖季区考察,12~次年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故答案为:D。
(2021九上·普宁期末)2020年2月13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读下图“南极地区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3.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纬度较高 B.此时为当地夏季
C.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 D.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4.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至次年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8月至10月
5.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
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
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答案】3.D
4.A
5.C
【知识点】气候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将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临海城市或将消失;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等等。
(2)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3)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3.根据题意可知, 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导致这一极端天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有极昼现象。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A. 南极虽然有极昼现象,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需要携带保暖衣物,A不符合题意;
B.为保护南极环境,禁止携带食物投喂企鹅,B不符合题意;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C符合题意;
D. 南极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伞和雨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1·丹东)读北极地区图,关于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北极圈以北
B.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
C.偶尔会有企鹅光临黄河站
D.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主要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故A不正确;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洲,故B不正确;黄河站在北极地区,企鹅是生活在南极地区的动物,故C不正确;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D正确。根据题意选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1八上·郁南月考)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科考队员发现近年来长城站附近冰川面积在不断减小,原因是(  )
A.海水侵蚀 B.全球变暖 C.地壳运动 D.降水减少
8.关于中国四个南极科学实验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阴雨连绵、企鹅成群
C.科考队员人数7月多于1月 D.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答案】7.B
8.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7.南极地区大部分被冰层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近年来,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面积的减少等因素,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极地的冰川融化,冰川面积在不断减小,B对;海水侵蚀对冰川面积的影响较小,A错;材料并未显示近年来长城站附近有显著的地壳运动,C错;南极附近降水一直比较少,且冰川的形成或减小与近年来降水的多少关系不大,D错。故答案为:B。
8.由图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南极地区有白色沙漠之称,降水少,气候干旱,B错;南极地区1月份为暖季且有极昼现象,利于科学考察,1月科考队员多于7月,C错;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由图可知,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D对。故答案为:D。
(2021·济南)每年,我国科考队员都要赴南极考察。考察结束后,大部分科考队员返回国内,留下少数队员维持站区的正常运转和开展部分考察工作,等待下一批科考队员前来交接,这个过程被待为“越冬”。下图是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 B.昆仑站纬度最低
C.均位于南极圈以内 D.均位于南极大陆的边缘
10.关于在中山站“越冬”描述正确的是(  )
A.越冬期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
B.越冬期即使在深夜也是阳光万丈
C.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
D.越冬队员要戴好面罩以防晒伤
【答案】9.A
10.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
(2)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9.读图分析可知:在建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正确。长城站纬度最低,B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C错误。 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南极大陆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A。
10.从11月持续到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合适南极科考。考察结束后的过程被称为“越冬”,此时南极地区气温很低,有极夜现象,越冬队员要忍受极夜的漫长,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本溪) 极地科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号,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南极洲陆地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A.煤铁资源 B.油气资源
C.森林资源 D.固体淡水资源
1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答案】11.D
1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南极地区降水量虽然很少,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极强,降雪基本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时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
11.南极地区虽然气候虽然,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固体淡水资源,约占了球上淡水的三分之二,故答案为:D。
12.南极是地球最后一块净土,许多国家在南极只进行和科考察,大力发展种植业、大规模猎捕鲸鱼和进行核试验都是错误的做法,只有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正确的做法,故答案为:C。
13.(2021·张家界)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温高
B.南极洲被四大洋环绕
C.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D.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是白种人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故A错误;南极洲被三大洋环绕,故B错误;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故C正确;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是黄种人,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14.(2021·营口)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关于极地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熊
B.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
C.南极地区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错误。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故B错误。南极地区属于寒带冰原气候,故C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2)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海象、海豹、雪兔、北极狐等。
(2021·长沙)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地处赤道附近的基多海拔2850米,终年温和凉爽,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6.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科考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答案】15.C
16.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15.由图可知,基多地处安第斯山脉,海拔约为2850米,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终年温和凉爽,与纬度、海陆和人类活动无关,故答案为:C。
16.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纬度最高的南极考察站是昆仑站,是我国四大考察站中气温最低的,故答案为:D。
(2021·东营)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8.温室大棚内蔬菜的生长得益于下列哪些条件的改变(  )
①光照②水分③市场④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7.A
18.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种植历史与经验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7.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并且气温较高,适宜施工,A对;4月属于南半球的秋季,7月属于南半球的冬季,10月属于南半球的春季,以上三个季节南极地区的白昼时间较短,甚至有极夜现象,并且气温较低,不适宜建设温室大棚,BCD错。故答案为:A。
18.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通过技术条件可以改变温室内蔬菜生长的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但不能改变市场条件,①②④对,③错。故答案为:B。
(2021·呼伦贝尔)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每年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冬季来临时便开始长途迁徙,飞到南极洲越冬。下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北极燕鸥迁徙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繁殖期时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
B.迁徙路线需经过大西洋和太平洋
C.越冬期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
D.回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南飞
20.两极地区气候都很寒冷,南极地区更加酷寒的原因是(  )
①冰雪覆盖 ②纬度更高 ③海拔更高 ④陆地为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9.C
20.A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对风的摩擦阻力较小,加剧了风势。
19.读材料可知,每年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燕鸥在北极圈内繁衍后代,北半球夏季是北极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间,A错误。读图可知迁徙路线均需经过大西洋和北冰洋,B错误。北半球冬季到南极越冬,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C正确。回到繁殖地时越过赤道大致向北飞,D错误。故答案为:C。
20.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的原因是: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①正确。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③正确。南极地区是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巨大,陆地比海洋降温快,④正确。①③④正确,A正确。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纬度大体相当,②错误,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七下·清远期末) 2021年2月9日,南极西摩岛测得20.75℃的高温,打破纪录。同期,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西瓜雪”是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合适,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关于南极地区“西瓜雪”现象,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预示南极地区气候改善
B.南极地区污水排放超标导致
C.可以开发南极“西瓜雪”旅游项目
D.指示全球变暖加强,南极冰盖融化加速
22.南极的科考队员要克服的恶劣天气是(  )
A.酷寒、烈风、干燥 B.烈日炎炎
C.倾盆大雨 D.阴雨绵绵
【答案】21.D
2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1.根据材料:“西瓜雪” 是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下保持“冬眠” 状态,一旦环境温度合适,它就会开始疯狂生长。南极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说明全球变暖,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盖融化加速。“西瓜雪” 的出现并不是南极地区气候改善,开发此旅游项目会破坏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南极地区没有污水排放。故选D。
22.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这里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所以科考队员需要克服以上三种困难。太阳照射得很斜、不用担心烈日炎炎;也没有倾盆大雨和阴雨绵绵的天气,故选A。
23.(2021·常州)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地区全年可见极昼极夜现象
B.北冰洋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C.南、北两极四季分明而季节相反
D.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答案】D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大洲分界线;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两极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随纬度而变,并非全年可见,A错误。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B错误。南、北两极终年寒冷无明显四季划分,C错误。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2021·福建)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下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罗斯海新站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25.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26.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②企鹅的生活习性③煤炭资源的勘探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24.D
25.B
26.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4.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内的南寒带,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5.南极地区的暖季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这时有极昼,且是全年较温暖的时期,有利于科考站的建设,B项正确。故答案为:B。
26.在罗斯海新站可以考察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①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动物,因此可以考察企鹅的生活习性,②正确;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可以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③正确;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④错误。故答案为:A。
(2021七下·茌平期末)当地时间2018年2月7目,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关于罗斯海新站(164°E,75°S)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位置最高的科考站 B.位于东半球
C.位于南寒带 D.濒临大西洋
28.在该区域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海面上漂浮的巨大冰山 B.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
C.冰面上嬉戏玩耍的白熊 D.夜空中绚丽多彩的极光
【答案】27.C
28.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7.由图可知,罗斯海新站纬度为75°S,而昆仑站的纬度为80°S,故A错误;东半球的范围为20°W-160°E,164°E不在该范围内,故罗斯海新站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南寒带的纬度位置范围为66.5°S(南极圈)-90°S,故C正确;罗斯海新站经度为164°E,被该经线穿过的大洋应该为北冰洋与太平洋,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C。
28.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严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A,B选项正确;有因为南极地区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因此能够观看到夜空中绚丽多彩的极光,故D正确;白熊是北极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故C选项错误;因此答案选C。
(2021七下·龙湖期末)南极地区是科学家的天然实验室,截至目前,我国在南极已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中山站蔬菜无土栽培温室里采摘蔬菜。中山站种菜需要克服哪些南极气候条件的影响(  )
①酷寒②烈风③降水少④沙尘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难言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难言岛位于东经163°46′,南纬74°54′,最可能位于图中的哪个区域(  )
A.甲 B.乙 C.丙 D.丁
31.我国第36次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10月份出发,次年4月份返回。一般在南极考察时间是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原因是(  )
A.此时正是南极极夜时期 B.此时南极冰雪大量消融崩塌
C.此时为南极的暖季 D.此时为南极的雨季
32.下列属于南极科考站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答案】29.A
30.C
31.C
3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9.南极纬度高,气候酷寒,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终年风力强劲,①②③正确,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没有沙尘暴,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30.该图是南半球,地球以顺时针方向自转,图中,符合东经163°46′,南纬74°54′的只有丙区域,甲乙位于西经度,AB错误。丁的纬度低于南极圈,位于低于南纬66°34′,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1.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夏季,气温高,处于暖季,极昼期间,适合科考,C正确。此时正是南极极昼时期,A错误。南极冰雪不会大量消融,B错误。南极没有雨季,D错误。故答案为:C。
32.A是驯鹿,是北半球的,B是南极的企鹅,C是北极狐,D是澳大利亚的袋鼠,B正确,故答案为:B。
(2021七下·铜官期末) 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携“雪龙2”号回到上海,标志着首次“双龙探极”任务圆满完成。如图为“雪龙2”号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3.“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其间经过的大洋依次为(  )
A.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4.下列框图体现了南极地区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①②③④处用词准确的一项是(  )
A.①低、②低、③高、④减弱 B.①高、②低、③高、④加剧
C.①高、②低、③低、④减弱 D.①高、②高、③低、④加剧
【答案】33.B
34.B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3.“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期间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34.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使该大洲的冰雪积累厚,导致海拔高,加剧了气候的寒冷,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35.(2021八上·三明开学考)图是南极地区我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请在a弧线上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南极代表性动物是     。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因此有“     ”之称;南极地区还因降水量很少而被称为“     ”。近年来,南极地区有冰雪融化、冰层变薄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3)四个科考站中,位置最南的是     站,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站。赴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
(2)企鹅;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全球变暖
(3)昆仑;昆仑;每年11月~次年的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有极昼现象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表示的是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2)由所学知识可知,企鹅是南极代表性动物;由于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因此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大陆降水稀少,冰雪遍布,被称为“白色荒漠”;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地区有冰雪融化、冰层变薄。
(3)读图可知,四个科考站中,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所以位置最南的是昆仑站;极昼、极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位于南极圈以内,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昆仑站;由于每年11月~次年的2月是南极洲的暖季,有极昼现象,是科学考察最理想的时期,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
【点评】(1)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一般是在地轴北端或沿赤道用一个自左向右的箭头表示。在极地俯视图上,如果是在北极点俯视,地球为逆时针方向自转;如果是在南极点俯视,地球为顺时针方向自转。
(2)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3)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36.(2021七下·八公山期末)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字母,写出大洲大洋的名称:大洋:A     B    C   大洲:D    E   F    
(2)图中①为   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考察站(填代号)
(3)我国科学家前往南极考察时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季,因为南北半球季节   。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    、   。
【答案】(1)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2)长城;②
(3)冬;相反
(4)酷寒;干燥;烈风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大洋A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印度洋,B是位于美洲东部的大西洋,C是美洲西部的太平洋;大洲D是大洋洲,E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非洲,F是南美洲。
(2)图中①为长城站,②为中山站,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②中山站,原因是位于南极圈以内。
(3)我国科学家到南极洲考察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季,因为受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影响,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由于南极地区是陆地,海拔高,所以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7.(2021七下·永吉期末)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是指   (纬线)以南的广大区域,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已建成的科考站有   个,其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2)中国新站选址(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
(3)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新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新站选址奠基仪式举行时,北京正处于   季。
(4)2020年2月9日,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为20.75℃,首次超过20℃。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主要原因是   。冰川的不断融化,使   等动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答案】(1)南极圈(66.5°S);4;长城站
(2)西南
(3)冬
(4)气候变暖;企鹅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地区,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了4个考察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
(2)中国新站(罗斯海新站)是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3)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新站在2月7日奠基时,是我国的冬季,但对南半球来说是夏季,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4)科考人员发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是由于全于气候变暖造成的,这样就会使企鹅等当地动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可能会灭绝。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