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卷
命题人: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O-16;C-1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B.应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某些难于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C.△H大于零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2.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
A.含H+ 的溶液 B.能使酚酞呈无色的溶液
C.c(H+ )大于c(OH- )的溶液 D.pH小于7的溶液
3.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国际能源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就是寻找新的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海洋能 B.煤 C.生物质能 D.太阳能
4.相同的温度下甲溶液的PH为14,乙溶液的PH为13,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OH-)之比为( )
A.10:1 B.1:10 C.2:1 D.1:2
5.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Fe+2FeCl3=3FeCl2的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压强 B.增多固体铁的用量
C.升高温度 D.减小FeCl3的浓度
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 O 2(g) 2SO3(g) △H= - 196.64kJ/mol ,在容器中充人2molSO2 和1molO2 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
A.196.64kJ B.196.64 kJ·mol C.<196.64kJ D.>196.64kJ
7.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8.恒温恒压、不做功时,反应 A + B = C + D 在下列情况下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9.一定温度下,能说明可逆反应A(g)+B(g)2C(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的B、C的体积比为1:1
10.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
11. 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 )
A.+184.6kJ/mol B.―92.3kJ/mol C.+92.3kJ D. +92.3kJ/mol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NaZ的溶液,其PH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 HX、HZ、HY B. HX、HY、HZ
C. HZ、HY、HX D. HY、HZ、HX
13.常温下,AgCl、AgBr、AgI的溶度积依次为1.5×10-12 、5.0×10-15、8.3×10-16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在水中溶解能力AgCl > AgBr > AgI
B.在AgCl饱和液中加入足量浓NaBr溶液有AgBr沉淀生成
C.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Cl溶液不可能有AgCl沉淀生成
D.在AgI饱和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析出
14.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NH3·H2O B.NaOH C.Na2CO3 D.MgO
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6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1.0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减小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16.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 X和1 mol Y进行如下反应: 2X(g)+Y(g) 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的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容器容积变为20 L,Z的新平衡浓度将等于原平衡浓度的一半
B.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往容器内增加1 mol Y,Y的转化率将增大
C.60 s时Z的平衡浓度为0.03mol/L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正反应的△H>0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3分)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1)已知碳的燃烧热△H=-393.5KJ/mol,完全燃烧10mol碳释放的热量为 KJ。(2)实验测得6.4 g 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释放出113.5KJ的热量,试写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 (g)+ 3H2(g) 2NH3 (g) ΔH = -92.4 KJ/mol,则 N≡N 键的键能是 KJ/mol(4)下图是1molNO2和1mol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的变化是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5)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判断Q1、Q2、Q3三者大小关系是
2H2S(g)+3O2(g)=2SO2(g)+2H2O(l) △H = 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 = 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 = Q3 kJ/mol
18.(17分)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根据下列化合物:(1)NaOH(2)CH3COOH(3)NH4Cl(4)NH3·H2O(5)CH3COONa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种电解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溶液呈酸性的有 (填序号) (2)常温下0.01mol/L NaOH溶液的PH= ;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其溶液中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将等PH等体积的NaOH和NH3·H2O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m n (填“大于、等于、小于”) (5)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_酸(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_ 。
② 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________2c(A-)(填“>”、“<”或“=”)。
19.(14分)二氧化硫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它来制取硫酸。反应之一是:
2SO2(g)+O2(g)2SO3(g) △H=-196.6KJ/mol ,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反应在恒温、恒压下的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开始时放入1 mol O2 和2 mol SO2 ,到达平衡时生成1.2 mol SO3 ,则平衡时SO2 的转化率为 ;若再向容器中放入2 mol O2 和4 mol SO2 ,到达平衡后生成的SO3物质的量为 mol。 (2) 某温度下向体积为8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O2发生反应,上述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 _ 、 。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③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
(3)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32.4,若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如下:c(SO2)=0.06mol/L;c(O2)=0.40 mol/L; c(SO3)=2.00 mol/L则该体系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
20.(8分)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 ,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T/℃
大理石
规格
C(HNO3)/
mol?L-1
实验目的
①
25
粗颗粒
2.00
(Ⅰ) 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②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②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
1.00
③
35
④
细颗粒
宜城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A
C
C
B
C
B
B
D
C
C
D
B
C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