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2 10:37:5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检测题
一、单选题
(2020七上·河源月考)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光照如图时,所表示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点较A点先看到日落
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公转,B点较A点先看到日落
C.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
D.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2021七上·泸县期末)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3.10月23日,地球运行到下图轨道中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4.这一天,关于泸县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寒冷干燥,但气温会逐渐升高
B.这一天之后,白天越来越长
C.这一天学校旗杆影子达全年最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5.(2021七上·普宁期末)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北向南
(2021六上·杜尔伯特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当地球公转到甲、丙的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2021七下·福安开学考)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甲地的经纬度是(  )
A.40°N,60°W B.40°S,60°E
C.40°N,60°E D.40°S,60°W
9. 在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 从半球位置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2021八下·东坡开学考) 根据天文预报,2018年将能欣赏到2次月全食,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月31日和7月28日。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月食现象证明了地球的(  )
A.自转方向 B.公转方向 C.形状 D.大小
12. 1月31日月全食出现时,地球运行在公转示意图所示的(  )
A.A→B之间 B.B→C 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13. 7月28日月全食出现这一天,眉山市(  )
A.昼短夜长 B.正午物体影子最长
C.正午物体影子朝北 D.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2020年6月23日9时1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至此,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将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地为人们提供实时定位服务。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和地球二分二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文昌有阳光直射现象
B.西昌位于中纬度、北半球和东半球
C.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W)
D.春分、秋分日,太原最晚迎来日出
15. 关于卫星发射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正由B点向C点移动
B.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短夜长
C.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
D.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16.(2020七上·河源期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下列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
A. B.
C. D.
17.(2021七上·长春期中)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吉林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
B.长春明天会出现降温天气
C.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海南岛终年炎热
D.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
(2021七上·长春期中)当太阳直射时,人的影子在自己的脚底下。图甲为在我国汕头(116°44’E,23°26’N)此时正午太阳在正头顶,图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拍照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该季节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 表示黑夜, 表示白昼)应为(  )
A. B.
C. D.
20.(2021七上·长春期中)我们在观看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的时候是在晚上8:00,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早晨。
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由于纬度的不同
(2020七上·淮北期末) 某同学把电灯固定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实验能够直接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2. 图示时刻,P地(  )
A.正值日落 B.正值日出 C.正值正午 D.正值子夜
23.(2021七上·兖州月考)下图是我国某市某一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轨迹示意图,这一天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021七上·盘锦期中)经纬网是我们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地理事物的依据.如图是上海、孟买、莫斯科、堪培拉四城市经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随地球自转一周,四个城市旋转距离最长的是(  )
A.上海 B.孟买 C.莫斯科 D.堪培拉
25.不考虑其他因素,四个地点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四季变化 D.地壳运动
26.(2021七上·长春期中)下列四个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
A.国际妇女节 B.国际儿童节 C.十一国庆节 D.元旦
二、连线题
27.(2021七上·五常期末)将下列地理事物对号入座。
三、综合题
28.(2020七上·河源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   ,形成的现象是   ,(任答一点)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此时南极地区出现   现象.
(2)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   点的位置,此时北半球是二分二至中的   节气,昼夜关系是   ,南半球是二分二至中的   节气.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   或   点。(字母)
29.(2021七下·福安开学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   。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年。
(3)当地球公转到   点(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在   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时,我市季节变化由   季向   季过渡,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   (长、短),黑夜越来越   (长、短)。
30.(2021七上·通榆期末)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图2),回答问题。
(1)读图2所示的太阳光照图,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A、B、C、或D)位置:日期为   前后,太阳光直射   (纬线),图2中南极地区有   现象。
(2)第32届夏季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7月23日20:00(东京时间),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并进行现场直指,家住北京的小明则在19:00(北京时间)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   运动。
(3)奥运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A,B,C,D哪两个字母)之间,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市的昼夜变化是   。
31.(2021七上·襄汾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阴影表示   (白昼/黑夜),太阳光线直射在   (纬线),此时刻A、B、C三地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三地昼夜平分的是   。
(2)山西寒假期间,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的   ,此时,是南半球国家澳大利亚的   季。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3)乙图中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中的B处时节气是   ,当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往C运动期间,北半球的白昼逐渐   (变长/变短)。
(4)我们的家乡位于   (温度带),读甲图可知,C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2.(2020七上·定远期末)读下面“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四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的家乡,请据他们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甲:我的家乡一年有两天正午的太阳能照在头顶上。
乙:我的家乡在北半球,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丙:我的家乡在6月时,有的日子太阳24小时都不落山。
丁:我在家乡的1月时非常喜欢和小伙伴去游泳,7月时却冷得不想出门。
甲的家乡位于   带(填图中字母),乙的家乡位于   带(填热量带名称),丙的家乡位于   带(填图中字母),丁的家乡位于   带(填热量带名称)。
(2)图中纬线G是   (填纬线名称)。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由图可知,当太阳光照如图所示时,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故答案为:B。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B点比A点先看到日落,此时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答案为:A。
【答案】3.B
4.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10月23日处在秋分和冬至之间。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地球运行到图中轨道中的乙-丙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A.泸县位于南方地区,此时是秋季,气候凉爽,气温会逐渐降低,A不符合题意;
B. 这一天之后,白天越来越短,B不符合题意;
C.这一天学校旗杆影子还没有达全年最长,C不符合题意;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时刻都在不断运动着,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6.D
7.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6.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当地球公转到甲是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乙时,是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丙,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丁,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故根据题意D。
7.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甲、丙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当地球公转到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地球公转到丁,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故根据题意选A。
【答案】8.C
9.D
10.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8.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指示东西方向的是纬线,纬线的度数叫纬度,0°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0°纬线向北叫北纬,用符号“N”表示,向南叫南纬,用符号“S”表示;指示南北方向的是经线,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作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据此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40°N,60°E,C正确,故答案为:C。
9.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甲地纬度是40°N,低于66.5°,所以无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乙地纬度是40°N,低于66.5°,所以无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丙地纬度是40°S,低于66.5°,所以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丁地纬度是80°N,高于66.5°,所以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故答案为:D。
1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即0°纬线,0°纬线以北是北半球,0°纬线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160°E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由此可知,乙地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1.C
12.D
1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1.因为造成月食的是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在月球表面的光芒所造成的阴影,而这个阴影是呈弧形逐渐遮挡住太阳光的。当整个月食达到“全食”时,遮挡阴影呈圆形。以此便可推断地球是球体形状。故答案为:C。
12.从地球的二分二至图中可知,A是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时间是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1月31日月全食出现时,是在12月22日到3月22日之间,冬至到春分之间。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7月28日,是在夏至与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也是位于北半球,所以这天眉山市正午物体影子朝北;昼长夜短。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正午物体影子最长。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14.A
15.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4.读图可知,文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正确;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西昌位于低纬度,东半球、北半球。故B不正确;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E),故C不正确;春分、秋分日,最早看到日出的是太原。所以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15.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6月23日卫星发射,地球公转到A附近,正在由A向B移动,此时我国是夏季,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长夜短;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夏至日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故ABD不正确,C正确。根据题意选C。
16.【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图中A是从侧面看到的地球自转图,是自西向东;B图是从南极上空看,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C图的方向相反,D是从北极上空看,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17.【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吉林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主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海南岛终年炎热主要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长春明天会出现降温天气和自转、公转都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答案】18.A
19.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8.根据题意可知, 我国汕头(116°44’E,23°26’N)此时正午太阳在正头顶, 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读图分析可知,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①。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属于夏季。此时北京市昼长夜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美国在东京以西,因此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的时候是在晚上8:00,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早晨。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
【答案】21.A
22.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1.由图可知,图中实验中拨动地球仪,图中的黑夜将进入白天,白天将进入黑夜,所以该实验能够直接演示昼夜更替现象,A对;不能直接演示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变化,BCD错。故答案为:A。
22.由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晨昏线上,转动地球仪将进入白天,所以P地正值日出,B对,ACD错。故答案为:B。
23.【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我国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图中所示的是我国某市某一天的太阳东升西落轨迹图,可以看出,该市当天的昼长大于夜长,以上四个日期中,最可能是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3月21日和9月23日两天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对于我国各地来说,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24.B
25.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4.从图中四城市所在纬度可以看出,从高纬度到低纬度依次应该是莫斯科、堪培拉、上海、孟买,地球在自转过程中,越靠近赤道的地区旋转距离越长,所以四个城市中应该是孟买旋转距离最长。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5.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地方产生时间差异,且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26.【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 北京位于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前后)白昼最长。各选项中,国际儿童节(6月1日)距离夏至最近,因此白昼最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7.【答案】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1、地球自转方向时自西向东,因此产生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2、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自转运动时,则产生白天和黑夜交替现象;3、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1、由于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时,一年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北半球进入夏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时,一年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北半球进入冬季。且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的昼半球和夜半球覆盖面积发生变化,因此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的白昼覆盖面积较大,因此北半球夏季白昼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的白昼覆盖面积较小,因此北半球的冬季白昼短。综上所述,A—①、③、⑥;B—②、④、⑤。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8.【答案】(1)365天/一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南回归线/23.5°S;极昼
(2)D;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日
(3)C;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
(1)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周期是一年,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从图中看出,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从图中看出,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是冬至日,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从图中看出,当地球位于A或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秋分日或春分日,此时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9.【答案】(1)自西向东
(2)一
(3)A;北回归线
(4)冬;春;长;短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图: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是太阳直射点的一年回归年。
(3)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4)当地球公转到C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到D时,是北半球的春季,在由C向D转动过程中,是冬季向春季过渡,位于北半球的哈尔滨市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30.【答案】(1)A;12月22前后;南回归线;极昼
(2)自转
(3)C、D;南;昼渐短夜渐长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1中A、B、C、D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冬至、春分、夏至、秋分。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冬至, 日期是 12月22前后,因此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D位置。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北京位于东京以西,因此时间晚。
(3)根据上题可知, 7月23日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此时处在夏至到秋分之间, 即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CD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北京位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故答案为:(1)A;12月22前后;南回归线;极昼;(2)自转;(3)C、D;南;昼渐短夜渐长。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
31.【答案】(1)黑夜;北回归线;A;B
(2)D;夏
(3)夏至;昼长夜短;变短
(4)北温带;北寒;极昼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甲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上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上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越往南白昼时间越短,南极上空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刻A、B、C三地白昼时间最短是A地。B点在赤道上,赤道上是昼夜平分,因此三地昼夜平分的是B。
(2)山西寒假期间,是1、2月份,因此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的D-A之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冬季,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夏季。
(3)乙图中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中的B处时节气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往C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
(4)我们的家乡位于北温带(23.5°N-66.5°N),C点位于五带中的北寒带(66.5°N-90°N)。由图可得,此时C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极昼现象。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2.【答案】(1)C;北温(带);A;南温(带)
(2)北回归线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题可知,甲说的家乡一年有两天正午太阳能照到头顶上,说明这里是位于C处的热带;乙说的北半球冬季夏季热、四季分明,是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丙说的6月时,有的日子24小时不落山,说明该地在6月时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北寒带;丁的家乡是1月炎热、7月寒冷,说明他是在南温带。
(2)图中纬线G是位于热带与北温带分界线上的北回归线。
【点评】考查五带的划分,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取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为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寒带为极圈以内。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同步检测题
一、单选题
(2020七上·河源月考)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光照如图时,所表示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点较A点先看到日落
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公转,B点较A点先看到日落
C.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
D.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1.B
2.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由图可知,当太阳光照如图所示时,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故答案为:B。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B点比A点先看到日落,此时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答案为:A。
(2021七上·泸县期末)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3.10月23日,地球运行到下图轨道中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4.这一天,关于泸县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寒冷干燥,但气温会逐渐升高
B.这一天之后,白天越来越长
C.这一天学校旗杆影子达全年最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3.B
4.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10月23日处在秋分和冬至之间。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地球运行到图中轨道中的乙-丙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A.泸县位于南方地区,此时是秋季,气候凉爽,气温会逐渐降低,A不符合题意;
B. 这一天之后,白天越来越短,B不符合题意;
C.这一天学校旗杆影子还没有达全年最长,C不符合题意;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1七上·普宁期末)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北向南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时刻都在不断运动着,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21六上·杜尔伯特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当地球公转到甲、丙的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答案】6.D
7.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6.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当地球公转到甲是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乙时,是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丙,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丁,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故根据题意D。
7.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甲、丙位置,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当地球公转到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地球公转到丁,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故根据题意选A。
(2021七下·福安开学考)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甲地的经纬度是(  )
A.40°N,60°W B.40°S,60°E
C.40°N,60°E D.40°S,60°W
9. 在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0. 从半球位置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答案】8.C
9.D
10.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8.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指示东西方向的是纬线,纬线的度数叫纬度,0°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0°纬线向北叫北纬,用符号“N”表示,向南叫南纬,用符号“S”表示;指示南北方向的是经线,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作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据此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40°N,60°E,C正确,故答案为:C。
9.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甲地纬度是40°N,低于66.5°,所以无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乙地纬度是40°N,低于66.5°,所以无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丙地纬度是40°S,低于66.5°,所以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丁地纬度是80°N,高于66.5°,所以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故答案为:D。
1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即0°纬线,0°纬线以北是北半球,0°纬线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160°E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由此可知,乙地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八下·东坡开学考) 根据天文预报,2018年将能欣赏到2次月全食,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月31日和7月28日。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月食现象证明了地球的(  )
A.自转方向 B.公转方向 C.形状 D.大小
12. 1月31日月全食出现时,地球运行在公转示意图所示的(  )
A.A→B之间 B.B→C 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13. 7月28日月全食出现这一天,眉山市(  )
A.昼短夜长 B.正午物体影子最长
C.正午物体影子朝北 D.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答案】11.C
12.D
13.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1.因为造成月食的是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在月球表面的光芒所造成的阴影,而这个阴影是呈弧形逐渐遮挡住太阳光的。当整个月食达到“全食”时,遮挡阴影呈圆形。以此便可推断地球是球体形状。故答案为:C。
12.从地球的二分二至图中可知,A是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B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C是秋分,时间是9月23日前后;D是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1月31日月全食出现时,是在12月22日到3月22日之间,冬至到春分之间。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7月28日,是在夏至与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也是位于北半球,所以这天眉山市正午物体影子朝北;昼长夜短。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正午物体影子最长。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021八下·黄冈开学考) 2020年6月23日9时1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至此,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将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地为人们提供实时定位服务。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和地球二分二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文昌有阳光直射现象
B.西昌位于中纬度、北半球和东半球
C.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W)
D.春分、秋分日,太原最晚迎来日出
15. 关于卫星发射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正由B点向C点移动
B.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短夜长
C.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
D.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答案】14.A
15.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4.读图可知,文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正确;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西昌位于低纬度,东半球、北半球。故B不正确;酒泉的经纬度位置是(40°N,100°E),故C不正确;春分、秋分日,最早看到日出的是太原。所以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15.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6月23日卫星发射,地球公转到A附近,正在由A向B移动,此时我国是夏季,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是昼长夜短;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流经黄冈市的长江进入了汛期;夏至日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短。故ABD不正确,C正确。根据题意选C。
16.(2020七上·河源期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下列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图中A是从侧面看到的地球自转图,是自西向东;B图是从南极上空看,是按顺时针方向运动;C图的方向相反,D是从北极上空看,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
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17.(2021七上·长春期中)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吉林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
B.长春明天会出现降温天气
C.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海南岛终年炎热
D.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吉林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主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海南岛终年炎热主要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长春明天会出现降温天气和自转、公转都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021七上·长春期中)当太阳直射时,人的影子在自己的脚底下。图甲为在我国汕头(116°44’E,23°26’N)此时正午太阳在正头顶,图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拍照当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该季节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 表示黑夜, 表示白昼)应为(  )
A. B.
C. D.
【答案】18.A
19.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8.根据题意可知, 我国汕头(116°44’E,23°26’N)此时正午太阳在正头顶, 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读图分析可知,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①。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属于夏季。此时北京市昼长夜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021七上·长春期中)我们在观看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的时候是在晚上8:00,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早晨。
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由于纬度的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美国在东京以西,因此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的时候是在晚上8:00,而美国当地时间却是早晨。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
(2020七上·淮北期末) 某同学把电灯固定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实验能够直接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2. 图示时刻,P地(  )
A.正值日落 B.正值日出 C.正值正午 D.正值子夜
【答案】21.A
22.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1.由图可知,图中实验中拨动地球仪,图中的黑夜将进入白天,白天将进入黑夜,所以该实验能够直接演示昼夜更替现象,A对;不能直接演示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变化,BCD错。故答案为:A。
22.由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晨昏线上,转动地球仪将进入白天,所以P地正值日出,B对,ACD错。故答案为:B。
23.(2021七上·兖州月考)下图是我国某市某一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轨迹示意图,这一天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我国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图中所示的是我国某市某一天的太阳东升西落轨迹图,可以看出,该市当天的昼长大于夜长,以上四个日期中,最可能是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3月21日和9月23日两天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对于我国各地来说,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21七上·盘锦期中)经纬网是我们在地球上准确定位地理事物的依据.如图是上海、孟买、莫斯科、堪培拉四城市经纬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随地球自转一周,四个城市旋转距离最长的是(  )
A.上海 B.孟买 C.莫斯科 D.堪培拉
25.不考虑其他因素,四个地点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四季变化 D.地壳运动
【答案】24.B
25.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4.从图中四城市所在纬度可以看出,从高纬度到低纬度依次应该是莫斯科、堪培拉、上海、孟买,地球在自转过程中,越靠近赤道的地区旋转距离越长,所以四个城市中应该是孟买旋转距离最长。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5.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地方产生时间差异,且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26.(2021七上·长春期中)下列四个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
A.国际妇女节 B.国际儿童节 C.十一国庆节 D.元旦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 北京位于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前后)白昼最长。各选项中,国际儿童节(6月1日)距离夏至最近,因此白昼最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二、连线题
27.(2021七上·五常期末)将下列地理事物对号入座。
【答案】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1、地球自转方向时自西向东,因此产生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2、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自转运动时,则产生白天和黑夜交替现象;3、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1、由于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时,一年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强,北半球进入夏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时,一年中正午的太阳高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北半球进入冬季。且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的昼半球和夜半球覆盖面积发生变化,因此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的白昼覆盖面积较大,因此北半球夏季白昼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的白昼覆盖面积较小,因此北半球的冬季白昼短。综上所述,A—①、③、⑥;B—②、④、⑤。
【点评】(1)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称为地球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产生原因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即东边时间总是早于西边。
(2)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三、综合题
28.(2020七上·河源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   ,形成的现象是   ,(任答一点)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此时南极地区出现   现象.
(2)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地球位于   点的位置,此时北半球是二分二至中的   节气,昼夜关系是   ,南半球是二分二至中的   节气.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   或   点。(字母)
【答案】(1)365天/一年;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南回归线/23.5°S;极昼
(2)D;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日
(3)C;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
(1)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周期是一年,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从图中看出,当地球位于B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从图中看出,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是冬至日,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从图中看出,当地球位于A或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秋分日或春分日,此时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9.(2021七下·福安开学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   。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年。
(3)当地球公转到   点(填字母),此时太阳直射在   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C向D转动时,我市季节变化由   季向   季过渡,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   (长、短),黑夜越来越   (长、短)。
【答案】(1)自西向东
(2)一
(3)A;北回归线
(4)冬;春;长;短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图: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是太阳直射点的一年回归年。
(3)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多,这一日称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4)当地球公转到C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到D时,是北半球的春季,在由C向D转动过程中,是冬季向春季过渡,位于北半球的哈尔滨市白昼时间变长,黑夜时间变短。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30.(2021七上·通榆期末)读地球公转图(图1)和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图2),回答问题。
(1)读图2所示的太阳光照图,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A、B、C、或D)位置:日期为   前后,太阳光直射   (纬线),图2中南极地区有   现象。
(2)第32届夏季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7月23日20:00(东京时间),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并进行现场直指,家住北京的小明则在19:00(北京时间)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   运动。
(3)奥运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A,B,C,D哪两个字母)之间,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市的昼夜变化是   。
【答案】(1)A;12月22前后;南回归线;极昼
(2)自转
(3)C、D;南;昼渐短夜渐长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1中A、B、C、D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冬至、春分、夏至、秋分。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冬至, 日期是 12月22前后,因此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D位置。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北京位于东京以西,因此时间晚。
(3)根据上题可知, 7月23日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此时处在夏至到秋分之间, 即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CD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北京位于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故答案为:(1)A;12月22前后;南回归线;极昼;(2)自转;(3)C、D;南;昼渐短夜渐长。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
31.(2021七上·襄汾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阴影表示   (白昼/黑夜),太阳光线直射在   (纬线),此时刻A、B、C三地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三地昼夜平分的是   。
(2)山西寒假期间,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的   ,此时,是南半球国家澳大利亚的   季。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3)乙图中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中的B处时节气是   ,当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往C运动期间,北半球的白昼逐渐   (变长/变短)。
(4)我们的家乡位于   (温度带),读甲图可知,C点位于五带中的   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答案】(1)黑夜;北回归线;A;B
(2)D;夏
(3)夏至;昼长夜短;变短
(4)北温带;北寒;极昼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甲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上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上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越往南白昼时间越短,南极上空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刻A、B、C三地白昼时间最短是A地。B点在赤道上,赤道上是昼夜平分,因此三地昼夜平分的是B。
(2)山西寒假期间,是1、2月份,因此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的D-A之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冬季,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夏季。
(3)乙图中地球运动至公转轨道中的B处时节气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往C运动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
(4)我们的家乡位于北温带(23.5°N-66.5°N),C点位于五带中的北寒带(66.5°N-90°N)。由图可得,此时C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极昼现象。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2.(2020七上·定远期末)读下面“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四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的家乡,请据他们的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甲:我的家乡一年有两天正午的太阳能照在头顶上。
乙:我的家乡在北半球,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丙:我的家乡在6月时,有的日子太阳24小时都不落山。
丁:我在家乡的1月时非常喜欢和小伙伴去游泳,7月时却冷得不想出门。
甲的家乡位于   带(填图中字母),乙的家乡位于   带(填热量带名称),丙的家乡位于   带(填图中字母),丁的家乡位于   带(填热量带名称)。
(2)图中纬线G是   (填纬线名称)。
【答案】(1)C;北温(带);A;南温(带)
(2)北回归线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题可知,甲说的家乡一年有两天正午太阳能照到头顶上,说明这里是位于C处的热带;乙说的北半球冬季夏季热、四季分明,是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丙说的6月时,有的日子24小时不落山,说明该地在6月时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北寒带;丁的家乡是1月炎热、7月寒冷,说明他是在南温带。
(2)图中纬线G是位于热带与北温带分界线上的北回归线。
【点评】考查五带的划分,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取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为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寒带为极圈以内。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