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检测卷)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检测卷)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5 13:21:25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检测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Zn-65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2.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涤剂“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是洗涤剂乳化功能的体现
B.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D.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3.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D.给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4.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
①溶解时不断搅拌  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  ③增加水的用量 
④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⑤减少水的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5.小华想要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
D.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同温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D.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7.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欲使其60℃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C.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氯化钾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钾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9.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10.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C.用生石灰与水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应该等溶液冷却之后再过滤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1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12.CaCl2和NaCl是常用的融雪剂,又称“化冰盐”。小组同学分别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冰块,按①~⑧所示试剂及用量进行实验;90min时,测定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试剂及 用量 24%的NaCl溶液/g 2 4 6 8 6 4 2 0
24%的CaCl2溶液/g x 0 0 0 2 4 6 8
水/g 6 4 2 0 0 0 0 0
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 3.57 6.77 9.44 14.19 12.84 11.54 9.97 9.5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x=0
B.对比⑤⑦可得出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
C.实验②~④说明融冰效率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
D.实验⑥中,NaCl与CaCl2的质量相等
13.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
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1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15.20 ℃时,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 g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的,所以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所以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所以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7.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象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19.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20.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 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
21.在化学实验课上,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
(1)小明用固体硝酸钾和水配制溶液。
①小明用到的仪器除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
②小明实验时应进行的步骤是计算、______、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③将硝酸钾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2)小红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得到100g5%的硝酸钾溶液。
①需要20%的硝酸钾溶液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克?______(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②若小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或“=”)5%。
22.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0℃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t1℃时,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30g水,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③t2℃时,将物质X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
23.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将50 g NaNO3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 ℃时NaNO3的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g,此时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
24.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上图中的 ______(填“a”或“b”)相似。
25.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填选项序号)。
A.40% B.37.5% C.28.6%
(4)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的溶液200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KCl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g。
三、实验探究题
22.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定性研究)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发现1号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2号试管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定量研究)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液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M
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1)请计算实验2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实验4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26.如图是某同学为配制10%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时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刚好位于零刻度线处,则配得的溶液质量为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
(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②→_____→③(用序号表示)。
(3)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的是_____。
A 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 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C 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D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
(4)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_
(5)若要将40g 10%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为20%,需要蒸发_____g的水。
(6)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
A. 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B. 加入10g10%的M的溶液
C. 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D. 加入10g水
四、计算题
27.向盛有20.0 g稀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0 g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称得未溶物质量为3.7 g。完成下列计算:
(1)该黄铜样品中含Zn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测定某铁粉与碳粉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烧杯中稀硫酸无剩余,请计算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需要水多少克?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检测卷)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Zn-65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答案】D
【解析】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符合溶液的定义,是溶液,故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溶液,故错误;C、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是溶液,错误;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故正确。
2.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涤剂“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是洗涤剂乳化功能的体现
B.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D.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D
【解析】A、“洗涤剂“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性,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不符合题意;D、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则配得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D.给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答案】C
【解析】A、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水分蒸发溶质氯化钠析出,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同一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因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故A不正确;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温后的溶液变成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其溶质、溶剂的量都不变,因此,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改变,故B不正确; C、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由于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后将有氯化铵固体析出,由于溶质的析出降温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减小,故C正确; D、向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蔗糖,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所加入的蔗糖,因此,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发生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4.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些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
①溶解时不断搅拌  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  ③增加水的用量 
④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⑤减少水的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主要有:搅拌、加热、研成粉末等,其中研成粉末是为了增大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实际上影响的是溶解溶质的量的多少,与溶解速率无关。故选B。
5.小华想要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
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
D.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
【答案】B
【解析】A、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5%=2.5g,需要用到游码,托盘天平称量遵循“左物右码”,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则固体的质量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质量,固体质量减小,会导致结果偏小。错误;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故会导致结果偏大,正确;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会导致结果偏小。错误;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不会影响质量分数,错误;故选B。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同温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D.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答案】C
【解析】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其各部分性质相同,故A选项正确;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在相同温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B选项正确;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液36g氯化钠,形成136g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20℃时,136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所以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达不到36g,故C选项错误;D、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还没饱和,即还能再溶解溶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溶液没饱和是因为溶液中的溶剂加多了或溶质加少了,所以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故D选项正确;故选C。
7.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欲使其60℃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选A。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C.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氯化钾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钾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答案】D
【解析】A、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植物油不溶于水,二者混合后得到的不是溶液,故A错误;B、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需要玻璃棒,故B错误;C、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将10%的,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C错误;D、将25gKCl溶液蒸干得到5gKCl固体,所以溶质质量是5g,溶液质量是25g,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故D正确。
9.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答案】A
【解析】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选项错误;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选项错误;D、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
10.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C.用生石灰与水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应该等溶液冷却之后再过滤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加入的食盐不一定都能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应该等溶液冷却之后再过滤,故选项说法正确;D、20°C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试管②中的气体遇冷造成压强减小,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正确;B、水和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压强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压强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错误;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试管②中的压强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错误。故选A。
12.CaCl2和NaCl是常用的融雪剂,又称“化冰盐”。小组同学分别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冰块,按①~⑧所示试剂及用量进行实验;90min时,测定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试剂及 用量 24%的NaCl溶液/g 2 4 6 8 6 4 2 0
24%的CaCl2溶液/g x 0 0 0 2 4 6 8
水/g 6 4 2 0 0 0 0 0
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 3.57 6.77 9.44 14.19 12.84 11.54 9.97 9.5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x=0
B.对比⑤⑦可得出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
C.实验②~④说明融冰效率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
D.实验⑥中,NaCl与CaCl2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A、由图表可知,实验①~④为研究NaCl溶液浓度与融冰效果的关系,对比数据可知x=0,正确;B、对比④⑧融化水的质量,可得出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错误;C、实验②~④说明融冰效率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融冰效果越好,正确;D、实验⑥中,NaCl与CaCl2的溶液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溶质质量相等,正确。故选B。
13.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
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A、增加溶剂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B、震荡溶液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C、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故正确;D、升高温度可以减小气体的溶解度,故错误。故选C。
1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D
【解析】A、从图中可知,在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此项正确。B、 50℃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在100g水中可溶解50 gA。则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A(溶解25 g)与溶剂(50 g)的质量比为1:2。此项正确。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可通过降温的方法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项正确。D、当溶液由50℃降温至20℃,AB的溶解均变小,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以20℃为准进行计算。但C的溶解度变小,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以50℃为准进行计算。即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此项错误。
15.20 ℃时,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质量为100 g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答案】C
【解析】A、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20 ℃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氯化钠只能部分溶解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B、氯化钠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电量一定相等,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说法正确;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20 ℃100g水达到饱和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氯化钠只能溶解溶液质量< 100g,说法错误;D、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故64g水可以溶解23.04g氯化钠,溶剂水的质量为64g,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3.04g:64g=9:25,说法正确。故选C。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的,所以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所以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所以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答案】C
【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正确;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7.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象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保持温度不变,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硝酸钾,溶质的质量最开始不可能先是零,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错误;B、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此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图象呈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正确;C、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溶解,但当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此时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错误;D、保持温度不变,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溶解,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达到饱和时就不再溶解了,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所反映的关系错误;故选B。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
【答案】D
【解析】A、根据对溶液加水稀释的经验结论,要使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所加水的质量应与要稀释溶液质量相等,因此在此次稀释中所加水的质量应为50g;故A不正确;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与水的用量没有关系;故B不正确;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若该溶质的溶解能力很小,溶解该物质量很少时就会达到饱和;因此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溶质含量较高的浓溶液;同理,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就是溶质含量不多的稀溶液;故C不正确;D、利用油能溶解于汽油的性质,使用汽油作溶剂可洗除衣物上的油渍;故D正确;故选D。
19.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答案】B
【解析】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故选B。
20.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 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答案】C
【解析】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因为没有指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是40g,50g水中加入30g甲,最多溶解20g,形成溶液的质量=20g+50g=70g,溶液的质量不是80g,故选项错误;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随着温度降低,甲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丙溶解度升高,故质量分数不变,故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故选项正确;D、如图2滴入水后,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温度升高,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故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故选项错误。故选C。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
21.在化学实验课上,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
(1)小明用固体硝酸钾和水配制溶液。
①小明用到的仪器除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
②小明实验时应进行的步骤是计算、______、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③将硝酸钾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2)小红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得到100g5%的硝酸钾溶液。
①需要20%的硝酸钾溶液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克?______(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②若小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或“=”)5%。
【答案】(1)胶头滴管 称量 加速固体溶解 (2)75g。 >
【解析】(1)①根据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步骤可知小明用到的仪器除除天平、钥匙、量筒、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胶头滴管、细口瓶等。②实验时应进行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并贴标签,等步骤。③将硝酸钾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设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x
故需要2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25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25g=75g。 ②小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读取的数值偏大但实际上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根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
22.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0℃时,物质X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t1℃时,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30g水,搅拌,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③t2℃时,将物质X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
【答案】B 20g A、B ③
【解析】(1)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是20g,A点溶质质量是4g,B点溶质质量为12g,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B;(2)由图可知,0℃时,物质X在20g水中最多能溶解4g,则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溶解度是20g;(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A、B两点对应的溶液都是与剩余固体共存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C点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D点溶液一定不饱和;(4)①t1℃时,20g水中最多能溶12gX,则30g中最多能溶18g,若向B点对应的烧杯中再加入30g水,搅拌,所得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选项错误;②若要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体X,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选项错误;③如果采用升高温度并加入溶质的方法将t2℃时的物质X的饱和溶液变为高温条件下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会增大;如果只是增加溶剂,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如果只是升温变成高温条件下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3.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将50 g NaNO3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 ℃时NaNO3的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g,此时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
【答案】饱和 94 46.8
【解析】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g,故50 g水在这一温度时最多可溶解44 g硝酸钠,因此溶液是饱和的,溶液的质量为44g+50g=94g,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饱和; 94 ; 46.8。
24.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上图中的 ______(填“a”或“b”)相似。
【答案】饱和 220g 109g a
【解析】(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因为丙中有固体溶质析出(即不能被溶解),所以丙中溶液为室温时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2)乙中溶液是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溶解得到的,因为固体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为120g。又因为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所以溶液质量为220g。(3)丙中溶液为室温时氢氧化钠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含有溶剂水的质量为100g,由于乙中溶液恢复至室温变成丙中溶液过程中析出固体11g,故丙中溶液含有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20g-11g=109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根据丙中溶液的组成可以推出,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109g。(4)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所以乙中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从乙中溶液变成丙中溶液过程中有固体析出可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题干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该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曲线图中的a相似。
25.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填选项序号)。
A.40% B.37.5% C.28.6%
(4)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Cl的溶液200g,若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KCl的溶液,问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g。
【答案】(1)不饱和;(2)40g;(3)C;(4)300
【解析】(1)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氯化钾完全溶解,继续加入20g氯化钾,氯化钾完全溶解,说明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得到120g溶液,继续加入20g氯化钾,得到140g溶液,再加入20g氯化钾,溶液质量还是140g,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氯化钾,故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溶液质量为140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约是:。
故选C;(4)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200g×10%=(200g+x)×4%,x=300g。
三、实验探究题
22.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定性研究)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发现1号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2号试管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定量研究)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液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M
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1)请计算实验2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实验4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答案】加水或升温 50% 800 不饱和 210
【解析】[定性研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加水。[定量研究](1)实验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0% ;(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有:(200g+x)×10%=100g, 解得x=800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800g;(3)由实验3中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4)由实验3中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实验4中M的数值是210。
26.如图是某同学为配制10%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时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刚好位于零刻度线处,则配得的溶液质量为_____g;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mL;
(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②→_____→③(用序号表示)。
(3)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的是_____。
A 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 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
C 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D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
(4)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_
(5)若要将40g 10%的氯化钠溶液浓度变为20%,需要蒸发_____g的水。
(6)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
A. 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B. 加入10g10%的M的溶液
C. 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D. 加入10g水
【答案】150 135 ⑤①④ AD 加速溶解 20 D
【解析】(1)溶液质量= ,水的质量 ,故水体积135mL;(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先从广口瓶中取食盐,将取得的食盐放在天平左盘,将称得的食盐放在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即可,用序号表示为:②⑤①④③,故填:⑤①④;(3) A、 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符合题意;B、 在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水偏少,会使溶液质量分数高于10%,不符合题意;C、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影响,不符合题意;
D、 配制好的溶液装入刚清洗完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保存,溶液被稀释会使食盐溶液质量分数低于10%符合题意,故选:AD。(4)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5)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x故:
故填:20
(6)A、蒸发掉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大于10%;B、加入10g10%的M溶液,等浓度混合质量分数不变还是10%;C、加入10g固体M溶液浓度增大大于10%;D、加入10g水,溶液被稀释浓度变小质量分数小于10%;故D最小选D。
四、计算题
27.向盛有20.0 g稀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0 g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称得未溶物质量为3.7 g。完成下列计算:
(1)该黄铜样品中含Zn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1.3;(2)9.8%;(3)15.1%。
【解析】(1)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能和硫酸反应的只有锌,铜不反应,所以锌的质量=5.0g﹣3.7g=1.3g;
(2)设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别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生成氢气质量为z。
解得:x=1.96g;
,解得:y=3.22g;
解得:z=0.04g;
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100%=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3)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100%≈15.1%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测定某铁粉与碳粉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烧杯中稀硫酸无剩余,请计算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需要水多少克?
【答案】(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0g+10g-55.4g-4.4g=0.2g,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98 2
x 0.2g
=  x=9.8g
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2)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设需要水的质量为y。
(200g-y)×98%=200g×19.6%
y=160g
答:(1)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2)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需要水160克。
【解析】铁粉与碳粉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是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可求出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解:(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0g+10g-55.4g-4.4g=0.2g,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98 2
x 0.2g
  x=9.8g
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9.6%
(2)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设需要水的质量为y。
(200g-y)×98%=200g×19.6%
y=160g
答:(1)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2)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需要水1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