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6 09: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八下第六章 北方地区
区域特征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对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的总体介绍,为下几节内容做好铺垫。为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我国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教材从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河流、气候等)和工农业发展来讲述。
2、学生分析:在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对于全国地形、气候已有较细致的、深入的了解,所以学习本章内容应该稍微轻松些。但是根据地图中的信息,“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学生来说仍是难点。所以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方地区位置范围、地形区、河流等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2.说出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3.运用哈尔滨、济南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4.运用地图,说说北方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情 景 导 入 导入语:我们的家乡在哪个地理区域? (衔接与过渡)关于我们的家乡,你知道些什么? 展示两幅图片和文字 (
吉林雾凇
) (
八达岭
长城
) 异口同声回答:北方地区 根据自己的见闻,说出对家乡的印象。 学生整体朗读: 情 境 导 入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了解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 学生读目标的同时,教师结合教材解读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白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 学生读目标,结合教师解读,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
读 图 识 别 一、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北方地区地形图 1、读图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找出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以及京杭运河。 2、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3、指导学生读图6-1-2 北方地区范围图。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并找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明确北方地区的范围。 编成三字经方便记忆:黑吉辽、京津冀、晋陕宁、甘鲁豫。 1、学生动手在课本P6 的“6—1—1北方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地理事物名称,并圈划出来。 读北方地区地形图,记住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在图6-1-2,中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及行政中心。 读两遍位于北方地区的主要省级行政区。 通过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良好习惯。
动 手 填 写 (填一填)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和山脉名称、河流和濒临的海洋的名称。 (
地形
) (
B
D
E
F
G
H
I
C
A
B
D
E
F
G
H
I
C
B
D
E
F
G
H
I
B
D
E
F
G
H
I
C
A
) 学生快速记忆,训练书写,同桌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在导学案上的空白图上填写。 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的能力
合 作 交 流 二、北方地区的地形及气候 1、观察北方地区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北方地区位于哪个阶梯? ②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展示的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中的阶梯分界线和三大主要地形区,分析北方地区所处的阶梯和主要地形类型。 2、根据下图说出北方的气候和特征。 指导学生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根据课件展示的“北方地区地形图”中的重要信息,找到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通过观察分布在北方地区的地形区得出主要地形类型。总结归纳: 学生看图分析回答: 根据课件中展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说出气候类型的名称,并总结气候特征。 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培养学生学习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从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衔 接过 渡 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环境对本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呢?
读 图 填 表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课本P8图6—1—3。 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的名称和分布,完成表格内容。 教师强调:东北平原种植的是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的是冬小麦,而谷子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学生认真读图,先独立完成,后同学之间交流学习成果。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黄土地”,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比较的能力。
衔 接 过 渡 提出问题:同是位于北方地区,为什么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分布的农作物不同呢?除了和土质有关系,还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一起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气候差异及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比较北方地区的不同地形区分布的农作物,讨论。 得出结论:农作物的分布除了受地形的影响外还受到气候的影响。并且气候更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使学生感悟: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合 作 探 究 区 域 内 部 差 异 (练一练)结合所学知识和课本P9图6—1—5,完成P10活动题1和2。 1、哈尔滨地处东北平原,济南地处华北平原。阅读两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2、讨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差异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展示):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小结)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虽都属于北方地区,但因为二者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农业的影响较大。例如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农作物一年一熟,而华北平原纬度较低,冬季较温暖,农作物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 1、根据所学知识,对比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区域差异,完成表格。 2、造成两地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济南各月平均气温都比哈尔滨高,而且降水量比哈尔滨多。根本原因是两地的纬度位置差别大。 培养学生读图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能使所学知识再现,通过读图比较让学生明确:不同纬度的地形区存在区域差异同时这种差异会影响农业生产。
衔接过 渡 我们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这片土地在养育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华北平原的农业发展现状。
P8“阅读” 找学生阅读“华北平原基本农田建设”了解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现状。 认识到水资源是制约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了解华北平原的土质特点和改良措施。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衔接过 渡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勤劳的北方人民,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工业是主导。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北方的矿区及工业基地。
读 图 分 析 四、北方地区的工业 根据课本P9图,找出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的矿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2、在图上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神府煤矿,鞍山、迁安铁矿。并判断它们所在的省。 3、读图找到本区主要有两大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 4、分析本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资源和交通两方面分析。】 (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读课本P9图6—1—4,学生回答: (

) (
石油
) (

)1、北方地区的矿产主要有 、 和 等。 2、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胜利油田位于山东省。 大同煤矿位于山西省;神府煤矿位于陕西省。 鞍山铁矿位于辽宁省;迁安铁矿位于河北省。 3、本区的两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4、本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课 堂 小 结 通过梳理形成网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当 堂 达 标
【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这一章的总纲。总体上介绍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
在教学设计上,一开始从六幅图片导入,让学生进入情境。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从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三个方面学习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两次顺序上的调整。一处是学习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时,把范围提到学习地形气候之前,做了小的调整。另一处是比较区域内差异,课本是把比较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区域差异放在了矿产和工业基地之后。我把比较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区域差异这部分放在了矿产和工业基地之前,学习完地形区土质特征及分布的农作物的后边。个人感觉更顺畅、更科学合理,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所以,我大胆的做了调整。整堂课,学生状态良好气氛活跃,轻松完成学习目标。
但是,课堂效果上仍有不足,主要是课堂不太活跃,学生为主体不太明显,需要改进。
【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二、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
四、北方地区的工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