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 3 课
土地改革
中国的土地改革共有几次?
抗日战争时期(1941)是第一次,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是第二次,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1950年是第三次,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第四次,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习目标
知道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和内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土地改革的意义。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原因何在?
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
这幅图反映的是旧社会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 他们的住处。
家徒四壁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土改前农村各阶级人口土地状况
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
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巩固政权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1.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2.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土地改革的目的
巩固人民政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1.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斗地主
分田地
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1.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三、土地改革的经过
1.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实施
——全国分批进行,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地主也有一份。
动脑筋:
1、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为什么土地改革过程中,还要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四、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阅读材料,归纳土改的历史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 地 改 革
必要性
(原因)
经过
结果
A.旧中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
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
1. 下表是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D
2.《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下列不可能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情景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土地改革
D
3. (2010·海南中考)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 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A
B
5.导致下图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C
6.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 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 D.1953~1957年
7.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C
B
8、下列各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是( )
A.《中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
9、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
A.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B.1949年1O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 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D
10、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A
1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
B.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 到1952年底,全国各民族土地改革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D
12、 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千米,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图文要点】
图片名称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中考指数 ★★★
直接信息:土地改革中,农民分配田地。
间接信息:
1.时间:1950—1952年。
2.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受。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探究思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运动?
(3)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