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习题课件(共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5单元 习题课件(共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00:00:03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18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C
C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5
6
7
8
9
D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18
A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9
20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黧黑(Ií) 腈纶(jīng)
消长(zhǎng) 模样(mó)
B. 棱角(líng) 诅咒(zǔ)
眩晕(xuàn) 衰竭(jié)
C. 虔诚(qián) 骤然(zhòu)
酝酿(niàng) 挣扎(zhá)
D. 懈怠(dài) 漫溢(yì)
蜷卧(juǎn) 挪动(nuó)
C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蓬。
B.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蜓而立的。
C. 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泽长江的故事。
D. 大胡子师傅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
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短几个月,巴斯夫、默克、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巨头接踵而至,用实际行动给广东投资营商环境投出赞成票。
B. 适逢尼泊尔最大的节日德赛节,公路上大货车、大客车、小汽车和摩托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C








C. 智能手机进校园导致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网络社交等,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漫不经心,学习效果极差。
D. 回顾五年来与同志们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许多往事历历在目。








4. 阅读语段 ,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②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______的冰峰、______的冰河历历在目。③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④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⑤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 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填字母)
A. 晶莹连绵 B. 平坦辽阔
②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______的冰峰、______的冰河历历在目。
(3)第⑤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 请提出修改意见。
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A
B
应将“令人眩晕”后的“;”改为“,”。
5.【改编·南京】在学校举办的“创意美食节”活动中,隔壁班的“小屋”打算经营冰食品。小轩取来一张他们的菜单,你看了以后,谈了自己对本班“小屋”主打果饮的设计(名称和制作方法),也谈了对菜单版面的设计。
(1)设计主打果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菜单版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们主打果饮可以叫
蕉椰蜜雪,把香蕉泥和牛奶搅拌成汁,调入蜂蜜,再加上雪一样的椰蓉。
示例:菜单正中是“小屋”的
名字,上方是饮品的名称与原料,下方用不同型号的泡泡熊杯显示大、中、小杯的分量。
6. 课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根据课文内容将本文的脉络补充完整。
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置身于冰窟——再入冰塔林
向各拉丹冬进发
近观冰塔林
7. 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请摘抄一些文中的原句回答。
示例:“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等。
8. 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极力写自己在整个行程中糟糕的身体状况,是为了突出自然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出各拉丹冬景色的壮美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9. 阅读下面的语段,说说你的理解。
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表层含义是冰层之下的水,孕育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深层含义是长江源头,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0.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77页第10-14题。
【点拨】本题属于效果作用题,本文的写作对象是富春江,写大沙漠的灼热,正是为了衬托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之情。
X 运用反衬的手法,抒发作者对富春江的向往之情【客】。
11. 作者已两次游览了富春江,为什么还会梦到富春江?
G ①因为富春江有梦幻般的美丽;②因为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傲世风骨的喜爱与崇敬;③因为文人墨客的诗文画卷,早把作者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条】
▲12. 文中第⑥段写富春江的水,下面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其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A
13. 本文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请你任选两处,进行赏析。
Y 示例:本文语言优美,特别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如:“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闪”字传神地写出了富春江江景变化之快,表现出了江流的曲折多姿【容】。再如:“啊!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突出了富春江江水的澄澈碧绿,令人陶醉【容】。
★14. 品读第⑩段,作者侧重的仅是对钓台景色的欣赏吗?谈谈你的认识。
H 不是。富春江严子陵钓台不仅是一处美丽的风景【表】,更是不畏权势的传统精神的象征。千百年来,它不断启迪后人反省自我【里】。
15.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写了西湖的哪些景物?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79页第15-18题。
G 西湖早上的美景;人们结束晨练后的情景;西湖的烟雨;夕阳下的西湖;月下的西湖【条】。
▲16. 根据文中描写的西湖的美景试着分析,下面哪两句诗不是描写西湖的?( )
A.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B.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D.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点拨】 A 项描写的是洞庭湖。
A
17.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在一家家不起眼的店铺里落座,盛一碗甜甜的白米稀饭,或是豆浆,就能过足杭州小吃的瘾,再来上一杯龙井茶 , 慵懒的身体就似粘在那长条凳上,不愿离开半步。
Y 一个“粘”字,运用动作描写【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晨练后人们坐在店铺里吃杭州小吃、喝龙井茶而不愿离开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杭州早餐的喜爱,也表现了人们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容】。

18. 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G/X 记叙、议论、描写【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西湖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内容】。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习题。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 , 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尽管这些年长江流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现场 , 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和张兆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
(1)请为所选材料拟写一个标题。
(2)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请为此拟一则公益广告。
示例: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示例一:爱护长江 , 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示例二:让长江不再混浊 , 让生命之水常清。
20. 请你写一个描写景物的游记片段,并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丰富景物的内涵。150 字左右。
【思路点拨】游记中的抒情指在记述游览经历的过程中加入作者的感情,以丰富景物的内涵。本次写作需要先描写优美的景物,再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文: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苍山顶峰。蓝天下,周围的山峰连成一片,像一支阵容强大的军队。远处山脚下的洱海,犹如一面梳妆镜,白云和青山都尽在镜中,云影在徘徊,山影在漂荡,眼前之景令人陶醉。夜晚,在洱海边,在明月下,我觉得世界是那样静美。这是人间最美的景色,我完全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了。我爱苍山洱海,我爱云南的好风光。(共31张PPT)
壶口瀑布
第17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B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A
5
6
7
8
D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8
19
1. 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 chí chěng( )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迭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 jìn( )。
(1)根据拼音在语段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字词。
驰骋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3)语段中有两处标点符号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应将“更闹、更挤、更急”之间的“、”改为“,”。
2.【2021·重庆A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给我们心灵以濡养,还丰盈深邃了我们的思想。
B. 他画的兰竹图,布局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笔力遒劲,风格潇洒。
C. 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D. 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当代青年,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
B. 在漫漫黑夜中,孙中山先生首先发出“振兴中华”这一震耳欲聋的呼喊,一代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之奋斗。
C. 听到汪精卫的卖国行径,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D. 在一群人的前呼后拥下,他走上了演讲台。
B














4.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了解,遂川左安桃源梯田被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其一年四季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春如银链挂山间 夏如绿浪从天泻
秋如金塔顶玉宇 冬如白玉砌云端
B. 春如银链挂山间 夏如金塔顶玉宇
秋如绿浪从天泻 冬如白玉砌云端
A
C. 春如绿浪从天泻 夏如银链挂山间
秋如金塔顶玉宇 冬如白玉砌云端
D. 春如银链挂山间 夏如绿浪从天泻
秋如白玉砌云端 冬如金塔顶玉宇
5. 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壶口瀑布的特点。
壶口瀑布有惊心动魄、气势磅礴、柔中有刚、勇往直前等特点。
6. 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
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等感情结合在一起,认为造物者在这壶口中浓缩了一个世界。
7.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从修辞角度举一例赏析。
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叹之情。
8. 作者在本文结尾说:“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这伟大”具体指什么?
“这伟大”指黄河伟大的性格,也指中华民族的性格,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9. 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72页第9-13题。
G 雄心勃勃的黄河在这里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条】!
10. 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条概括。
G 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④黄河水流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条】
11. 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奔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Y 贬义词褒用【形】,生动形象地描绘并赞美了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容】。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该动词【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浪的力量很大,表现出水流们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容】。

★12. 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G 象征【条】。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的形象,象征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理】。
13. 从【A】【B】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
Y 示例一:【A】处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联想丰富,气势雄浑。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崇敬之情【情】。
示例二:【B】处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情】,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意】。
14. 文中说:“夏天也是牧民最繁忙的时候。”牧民在忙着做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74页第14-17题。
G 剪羊毛,打酥油,储备过冬的干牛粪;收割地里的青稞、燕麦,挑选肥壮的牛羊出售,修复完善自家的草场;举办赛马会、歌会,庄严的祭海仪式、裸鲤放生节等【条】。
▲15.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Y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把小鸟的眼睛比作“晶莹透亮的玻璃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眼睛的晶莹透亮,写出了小鸟对在细纹波动的湖面上自由飞舞的渴望【容】。
16. 文章第⑩段引用沈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点拨】运用引用辞格 , 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 ; 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X 引用沈周的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青浅绿的青海湖的美,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内容】。
17. 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X 总结全文【结构】,点明并深化中心,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内容】。
18.【语文素养·语言运用】你,孕育了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论多么优美的词汇,都无法表达你的迂回曲折、你的豪迈磅礴;无论多么神奇的画笔,都无法描绘你的汹涌澎湃、你的浩浩荡荡。你 , 一条伟大的河流,撑起了一个不屈的民族;你,一位坚强的母亲,成就了一群勇往直前的中国人。黄河,九曲黄河,让我们走进你璀璨的文化中,去感受一番吧 !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根据你对“黄河精神”的理解,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耸峙的奇峰,曾经阻挡过你决胜千里的脚步,是你挥舞怒涛的巨斧,凿开前进的道路。
示例:逶迤的峻岭,曾经阻挡过你勇往直前的步伐,是你扬起骇浪的利刃,劈开封锁关峡的闸门。
(2)认真观察下面的漫画, 描述漫画的内容, 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示例:内容 : 黄河的河床完全干涸龟裂 , 纤夫们把圆木放在船下 , 在河床里拉着船前行。感受 : 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黄河断流的忧思 , 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19. 请你从下面三个事物中任选一个,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片段,200 字左右。
梅花 溪流 礁石
【思路点拨】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时,可以先写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然后由事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精神品质,再由物及人,赞美具有相似品质的人。
例文: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那迎雪而开的梅花是那么艳丽,阵阵清香,沁人心脾。那花瓣,像用玉石雕成的,十分雅致。梅花是坚强的,在百花都凋谢的时候,它依然开放着。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却从不骄傲自大。它不仅以它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都赞美它,更以它的不畏严寒,气质高洁被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同时,梅花也以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激励。这不正是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吗?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地工作着。他们像梅花一样,不畏环境的恶劣,从容地应对着生活的挑战。(共16张PPT)
登勃朗峰
第19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A
C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C
A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5
6
7
8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9
10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翌(yì)日 俯瞰(kàn) 络绎(yì)不绝
B. 穹(qóng)顶 皑(ái)皑 纷至沓(tà)来
C. 巉(chán)岩 辚(lín)辚 拾(shí)级而上
D. 沟壑(hè) 妩媚(mèi) 独踞(jū)苍穹
A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谁见过顽石发芽?谁见过石头拔节?昆明石林如此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 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C.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D. 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几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A
















3.【2021·成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承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不仅成都展示了美育成果,还扩大了城市影响力。
B. 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到达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巡视探测。
C. 经过精心设计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
D. 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C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 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 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 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C
5. 文章标题为《一石一花皆灿烂》,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82页第5-8题。
H “一石”指灵岩山上的桃形石【浅】,三足鼎立象征着天堂、地狱和人间,谒拜过的人,仿佛经历过生命轮回,已经重生【深】。“一花”是紫色无名野花,不到3厘米的小花儿下,“我们”挖出了半米的根茎【浅】,这娇弱的生命熬过了严寒的冷酷,经历了恒久的忍耐,傲然怒放,令人感动【深】。
6.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词语,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X 句中的“夺”“压”“钻”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后,山中夜色给“我们”带来的恐惧之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内容】,为下文写冒险找寻“一石一花”做铺垫【结构】。
▲7. 文章为什么详写花甲老人攀爬灵岩山的经过?
X 详写花甲老人爬灵岩山,特别是驱车千里前来谒拜,表现了这块桃形石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巨大安慰【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突出了本文的主旨【结构】。
★8.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X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结构】;内容上,点明主旨,突出“一花”的灿烂,和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内容】。
9.【综合性学习·语言建构素养】春季是去华山旅游的好季节。有游客反映,登山过程中有人随意丢弃垃圾。此信息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华山环卫处决定在显眼处立几块标语牌,警示游客。请你写一条标语。
示例:垃圾永远不落地,文明春天新演绎。
【点拨】
本题运用宣传标语拟写法。拟写宣传标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紧扣话题,文字简洁;②语言通俗,具有号召力;③巧用修辞,句式对称。本题应抓住随意丢垃圾会影响旅游区环境卫生这一主题,揭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0. 班级举行以“游历四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你们小组选择的旅游景点是桂林,有组员找来一幅书法作品,请简要赏析这幅书法作品。
示例:这幅书法作品的笔法轻重有序,既有山的厚重,又有水的轻柔,突出了桂林的“山”和“水”。简约大气,流畅洒脱。看了以后仿佛就能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气美好和古朴自然。(共16张PPT)
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20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下
第五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C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③⑥①④⑤②
A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5
6
7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8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我是一片雪,qīng yíng( )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后来融化成了一滴水,开始了漫长的征程。一路xuān huá(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 )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wān yán( )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词语。
轻盈

喧哗
jìng
蜿蜒
(2)说说“依止”一词在语段中的意思。
(3)“美丽”一词在语段中是什么词性?该怎样理解?
依托,依附。
动词。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是“使……美丽”的意思。
2.【2021·达州】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吹响了“南展西扩东进”的号角,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持续增加,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
B. 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谦虚地说:“我除了会打羽毛球,别无长物。”
C. 莲花湖鸟巢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市民对政府的这一惠民之举拍手称快。
D. 在我国,袁隆平教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他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A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是一片雪,___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2)张望的时候,我被阳光___成了一滴水。
(3)眼前一黑,我就和很多水一起,___到地底下去了。
A. 轻盈 熔化 掉落 B. 轻快 融化 掉落
C. 轻盈 融化 跌落 D. 轻快 熔化 跌落
【点拨】从词义的细微差别入手,结合语境,采用近义词比较法,通过比较其表达效果确定所填词语。
C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 , 请你将其重新排序。(填序号 )
________________。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①咕咚一声翻上水面
②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③我是被亮光惊醒的
④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⑤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⑥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
③⑥①④⑤②
▲5.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请简要概括。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85页第5-7题。
G 本文以“一滴泉水”为线索贯穿全文,由这滴从济南流出的泉水引出了对相关历史文化的追溯,也表达了泉水与济南之间的情感【条】。
6.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H 这句话表明作为泉水而有幸流过著名的泉城济南,无疑是回到了家的怀抱 ( 或“找到了真正的归宿——泉水之家”);泉水流过历史悠久的泉城济南,跨越了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深】。
★7.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Y 运用拟人手法【形】,赋予泉水以人的情感,一是可以让泉水成为叙述主体,且作者可以随时与其交流对话,可以更好地体现泉水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二是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让读者感到活泼、自然、亲切,更易打动读者【容】。
8.【语文素养·语言运用】家住山西运城的小慧一家准备在假期去呼和浩特看望朋友 , 他们打算采用自驾游的方式 , 边走边玩。下图是小慧手绘的路线图 , 请你仔细读图 , 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小慧一家的旅游路线加以说明。
要求:①说明地点、方向、距离等信息;②80字左右。
示例:从运城向西北行驶300km到壶口瀑布; 然后向东行驶240km到临汾; 之后向北行驶210km到太原, 途中游览平遥古城; 接着从太原向东北行驶240km到五台山; 然后向西北行驶240km到大同; 最后再向西北行驶240km到呼和浩特。
【点拨】
解答时先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 : ①小慧家住山西运城 , 要去呼和浩特。②自驾游 , 边走边玩。可明确他们一家从运城出发 , 到呼和浩特止 , 中间要经过好多景点。再读路线图 : ①找出起点与终点。②找出途经景点 ( 画汽车的地点 )。③注意各地点的方向与距离。最后按顺序介绍方向、距离、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