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习题课件(共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6单元 习题课件(共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6 00:02:40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第21课
人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
第六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5
2
D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C
4
6
7
C
C
A
C
D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9
8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0
1. 下面词语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惬意(qiè) 俯首帖耳 搏斗 钦佩
B. 绷带(bēnɡ) 饱经风霜 撒退 刺猬
C. 警惕(tì) 恭恭敬敬 滞流 压垮
D. 入场券(juàn) 不朽 瓦砾 棱角
【点拨】 B. “撒退”应为“撤退”。C. “滞流”应为“滞留”。D. “入场券”的“券”读“quàn”。
A




2. 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③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A. 对比、反复;比喻;拟人
B. 对比、夸张;引用;夸张
C. 对比、反复;引用;比喻
D. 对比、排比;引用;比喻
C
3. 对下列诗句停顿、感情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嘲讽)
B.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
C.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热情赞颂)
D.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
D
4. 对第四节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 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 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的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 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
5. 诗第三节中“不朽”的引号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
A. 表示假设和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和引用
C. 表示反语和否定
D. 表示着重和强调
C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屣,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C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②①③④
7.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校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同学转述:______
A.“金老师,您好!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万望勿辞!”
D
B.“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C.“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您可不能不来啊!”
D.“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8. 分析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理解对比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4页第8-9题。
X 诗中抓住生与死这一重大课题,对比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引出自己的深刻见解。其中,“壮烈”与“苟且”、“贪生怕死”与“重死轻生”等反义词或词组的对应使用,取得了鲜明的对比效果,使“壮烈”的更“壮烈”,使“苟且”的更“苟且”【内容】。
★9.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Y 这首诗的语言豪放悲壮,字里行间带着一股昂扬之气,表现了作者对战友的怀念和对革命的担当。
10.【2021·重庆A卷】“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内涵我诠释】
(1)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
(句式不限)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历经磨难,坚忍顽强
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活动我策划】
(2)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
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则。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进行演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示例: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共28张PPT)
好的故事
第19课
人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
第六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5
2
D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A
4
6
7
②④⑤③①
8
9
C
B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0
12
11
13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4
16
15
1. 下列词语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膝髁(kē) 胭脂 闪烁 乌桕
B. 错综(zōng) 何尝 伽蓝 澄碧
C. 陡然(tú) 虹霓 荡漾 幽雅
D. 投掷(zhì) 蓑笠 瞬间 瘦削
C




2. 结合语境,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B. 我在蒙眬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蒙胧:现写作“蒙眬”,形容月光不明,模糊不清。)
B




C.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D.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繁响:繁密的响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信书,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盲从和迷信。
B.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四川省各市州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了一批脱贫项目。
C. 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D. 眉山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
D














【点拨】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不能形容自然风景。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B. 实施分餐制可以拉大食客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阻止疾病的传播途径。
C. 这场成眉之间的羽毛球交流赛,耗时近四个小时左右,双方的对决势均力敌。
D. 由于禁毒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广大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A
【点拨】
B项搭配不当,“阻止”与“途径”搭配不当;C项“近四个小时左右”中“近”与“左右”语义重复;D项成分残缺,介词“由于”与“使”连用造成主语残缺。
5. 调整下列句子的顺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将序号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①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②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③尝试的事情并不都能做成,这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增强实力上。
④为此,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
⑤不仅如此,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④⑤③①
6.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诗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1~2段),交代环境,引起下文。第二层(第3段),梦见一个好的故事。第三层(第4~10段),叙述这个好的故事。第四层(第11~12段),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7. 题目之中有“故事”,文章中也说“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可是,全篇中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却出现了很多村野中常见的景物。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在这里,鲁迅先生运用了印象派画家的手法,使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和光感,充满了自己对于故乡美丽风景的怀念与向往和对于这景物所象征的美好世界的憧憬。他把自己坐在小船里打桨的时候的景象、“一丈红”和其他的事物描写得尤其具体而优美,使人身临其境,充分表现出“如镜如图”的感觉,突出了“故事”的美的特质。
8. 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昏暗”的灯光和一本书《初学记》,这些对于了解作者所处环境和心情起着怎样的作用
《初学记》是古代的一部类书,内容枯燥乏味,而此时灯光又很暗,因此作者昏昏欲睡。这和作者当时所处的重重重压下的环境相似,也能表现出作者郁闷的心情。
9.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是想用“昏沉的夜”暗喻旧社会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然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10. 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59页第10-13题。
X 开篇点题,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故乡的孩子对飘散着清香的老桂树的深情,点明主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点拨】
此题采用开头段作用分析法作答。开篇即点题的首段,其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1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点拨】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作者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桂花树的喜爱之情。
Y 本句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桂树枝叶的繁茂,表达了作者对老桂树的喜爱之情。
★12. 围绕故乡的老桂树,作者叙述了哪些事情?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G ①在树根边上,乡亲们搭起祭坛,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自发前往祭拜。②老桂树的花香召唤着放学回家的“我”,“我”总喜欢端着饭碗坐在老桂树下吃饭。③老桂树遭遇山洪侵袭,爷爷发动几个老人运来泥土重新覆盖老桂树裸露的根,让老桂树重现生机。④村里拓宽公路时,乡亲们力保老桂树不被迁移,不受伤害。
【点拨】
本题考查内容归纳概括,要熟悉内容,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13. 作者借桂花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文章中作者总是要借助一定的物来表情达意,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G 老桂树是故乡的象征,从“我”对老桂树的牵挂可看出“我”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所以说,作者借桂花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4.【2021·辽阳】口语交际。
妈妈:“你写作业一遇到难题就用搜题软件搜答案,这不是应付老师检查吗?”
小军:“我看了答案就会了,这跟听老师讲课不是一样的吗?”
妈妈:“但你只照抄答案,时间一长,就可能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军:“那我遇到不会的题,你又不能给我讲,我怎么办?”
(1)妈妈和小军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写作业时可不可以使用搜题软件搜答案。
(2)请参加这场讨论,谈谈你对这个焦点问题的看法及理由。50字左右。
示例一:我认为可以用。用搜题软件可以启发思路、提高效率。只要先自主思考,再搜看答案,同样可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示例二:我认为不该用。遇到不会的题,只有先自主思考,努力探究,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时间一长,易形成依赖性。
15. 下列是一网友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所写的对联,但顺序已被打乱,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将它们重新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并抄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四海 种子 香入梦 稻花 重如山 一枚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海稻花香入梦
一枚种子重如山
16. 请以生活中的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表达欣赏此景时的心情。100字左右。
【思路点拨】在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文章时,首先要确定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然后选择用哪些景物来表现,使字里行间也浸透情感。例如下面例文描写了干净的小路、挺拔的树木、青翠的叶子、优美的喷泉,表达了作者将要回家时的开心。
例文:
周末放学回家,坐在车里,我欣赏着路两边的景致。从学校出来的小路很干净,一尘不染。路两边的树木很挺拔,树叶青翠娇嫩,轻盈地随风而舞。路过中心广场,正赶上喷泉,泉水和着音乐节奏优美地起起伏伏,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共24张PPT)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20课
人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
第六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5
2
D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B
4
6
7
C
C
A
B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8
10
9
11
12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4
13
1.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ān yàn) 挨打(āi ái)
女佣(yòng yōng) 追悼(diào dào)
殡仪馆(bīn bìn) 正月(zhēng zhèng)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张寇李戴 挽联 绷带
B. 恍然大悟 皱纹 深奥
C. 饱经风霜 羞愧 枯瘦
D. 各抒己见 呻吟 咳嗽
【点拨】“张寇李戴”应为“张冠李戴”。
A
3. 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才有可能成功。
B. 即使说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C. 因为同学信任你,你所以应该勇敢地去接受这份工作。
D. 对于这个人,我既没见过他,也不了解他。
【点拨】 A. 只要……就;B. 虽然……但是;C. “你”放到“所以”后面。
D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B. 吃饭不能囫囵吞枣,否则会肚子疼。
C. 杭州休博会上,超精细液晶显示器、遥感手控电子画册、3D触摸屏等高科技多媒体展示令人目不暇接。
D.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B
















5.“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A. 答应了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 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 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 答应了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点拨】双重否定表肯定,双重否定再加反问,意思就变了。
C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要灵活运用和理解学过的知识。
B.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终于改正了缺点。
C. 无情的洪水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D. 今天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高兴得坐立不安。
【点拨】 A. “理解”和“运用”应调换顺序;B. 缺少主语,应改为“我终于改正了缺点”;D. “坐立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应改为“高兴得手舞足蹈”。
C
7.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南方到处有榕树, , , ,仿佛诉说着那古老的故事。
①在夕暮之中默默低语
②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③榕树垂着长须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B
8. 文章围绕爆米花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2页第8-12题。
G 文章主要写了“我”和父亲在年前打爆米花,一家人做待客的爆米花片,母亲用爆米花片待客,母亲躲在角落吃爆米花片等几件事。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要结合全文通盘考虑。
9. 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和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两条矮凳上。(从用词的角度)
Y “钉”这个词极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父亲片刻不离、时刻都在打爆米花的状态,表现出“我们”的忙碌和辛苦。

【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动词的运用,“钉”这个词,是说父亲和“我”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这一件事情上了。
★10. 文中第 段说:“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母亲,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G “这个样子”是指母亲节俭到抠门,没穿过新衣服,从没吃过自己精心准备的吃食,也没上桌吃过饭,总吃些剩饭。母亲是个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人。
【点拨】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归纳。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写母亲的几个细节都很感人。
11. 第 段中写:“母亲看到了我,脸上立即露出惊诧进而尴尬的表情。”结合全文,想象一下,写一写此时此刻母亲的内心独白。
【点拨】围绕“惊诧”和“尴尬”来写即可。
T 没想到竟然让孩子发现我在偷吃爆米花,这可如何是好啊?
12. 通读全文,说说“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从我记事以来,她就是一个很心酸的老妇模样,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一句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G “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与母亲没有条件打扮自己(新年也只穿浆洗干净的旧衣服)有一定关系。
本句既表达了“我”对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生活之苦感到心痛,也表达了“我”对儿时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懂母亲的心理的惭愧,还表达了“我”对自己儿时不能主动为母亲分忧的内疚,更表达了“我”对母亲为家庭无私付出的感激和赞美。
13.【综合性学习题】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你们班开展了一次“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请你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集,并写一句推荐语。
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野草》
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任务二:右边是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的书法作品,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采用楷体,中正平稳。
B. 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C. 字形瘦长,笔画飘逸。
D. 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C
14.【综合性学习题】六年级某班开展了以“难忘父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1)假如你父亲的生日到了,你想给父亲送上一张贺卡,请把你想对父亲说的话写下来。
示例:爸爸,您辛苦了!祝您生日快乐!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事事如意,健康幸福!
(2)请你仿照例句,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你对父爱的感觉。
例句:父爱如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
【点拨】本题运用仿写“五相”法。一是话题相关,所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对象、内容方面相关;二是句式结构相仿;三是修辞相同;四是感情基调一致;五是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在组织语言时,还要讲究创新,富有文采。例句中突出的技法是比喻的修辞,仿写句式为“父爱如……,让我领略了它的……与……”。
父爱如夜,让我领略了它的深邃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