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训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同步训练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5 08: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的“政治文化”最恰当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是(  )
A.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 勤于政事,戒奢从简
C.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 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
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 轻徭薄赋 B. 简法轻刑 C. 选贤任能 D. 恩威并施
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唐太宗轻徭薄赋,减省刑罚
C. 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 D. 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
A. 善用人才,重视纳谏 B. 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的能力
C. 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 D. 善于总结隋亡的教训
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
A.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下面说法最符合隋唐特点的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 中华帝国的衰落 D.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假如让你拍摄一部以唐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据,下列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 )
A. 武则天选贤任能发展经济 B. 回族人在长安居住经商
C. 唐玄宗面试科举考生 D. 李白吟诵《蜀道难》
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
A. 618年建立 B. 都城是长安
C. 李世民建立 D. 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
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有关唐朝建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618年建立 B. 都城是长安
C. 李世民建立 D. 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被后世所推崇,其中用人之道又更为重要,下列哪一个大臣不是唐太宗时期任用的( )
A. 魏征 B. 房玄龄 C. 姚崇 D. 杜如晦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为“天下大理”这一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的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肃宗
《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副教授曾主讲“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的是( )
A.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民为本 B. 唐太宗精简机构,合并州县
C.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D. 唐太宗广纳贤才,如姚崇等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亡。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吸取了哪个朝代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在位时,非常重用人才,请列举1例。
(2)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唐太宗注重完善科举制,什么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依据材料三,首创殿试制度的女皇是谁?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后来什么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唐朝农民发明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什么?
(5)材料四反映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由此他被各族首领尊称为什么?
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交融、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唐摭言》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四】贞观十五年…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旧唐书 吐蕃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统治时期“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的例子。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的诗句描写的是哪一盛世局面?诗中描绘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联系所学,指出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呙(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 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物乐、康国乐、高昌乐。
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隋唐辽宋金卷》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 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3)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文化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平民性指的是国家政治制度体现了平民可以参加国家管理。唐朝的科举制给平民提供了更多的参政机会,故C正确。
本题考查唐朝政治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记忆分析能力。
2.【答案】A
【解析】略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统治对统治基础的认识与重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分析史实的能力。
【解答】
C.“水则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古代的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就像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隐含的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扶持你做君主,也可以推翻你。唐朝是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唐太宗在征战中意识到农民起义的可怕力量,他亲眼看见了强大的隋王朝被迅速的摧垮,深刻认识到君舟民水的关系,对百姓存有敬畏之心。轻徭薄赋则是古代某些统治者,减轻民众的负担,希望维持小农生产的稳定发展,进而稳固自己的统治(比如汉初到文景之治时期)。这个与“君舟民水”接近,故C符合题意。
ABD.综上分析,这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排除ABD。
4.【答案】C
【解析】根据“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可知唐太宗使用曾经是敌对阵营的人才,看重的是魏征的才能,这说明他用人选贤任能。
故选:C。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用人。唐太宗善于纳谏,重用人才。
掌握唐太宗用人的史实及影响。
5.【答案】C
【解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被誉为“开元盛世”。
由“开元全盛日”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识记唐朝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朝不是唐太宗建立的。故A错误。
BC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轻徭薄赋,减省刑罚;房玄龄和杜如晦担任宰相;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都属于贞观之治的史实,都可能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出现。故 BC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善于用人,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纳谏,采取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的措施,所以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在前代的基础上重用人才,提倡节俭,发展经济,顺应了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所以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是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盛世局面的突出原因,故C正确。
ABD.三项均是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原因,但不是最突出原因,排除ABD。
故选C。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特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隋朝时期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些历史史实都显现出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如吐蕃、金城公主入藏,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故B正确。
A.隋唐时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符,故排除A。
C.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不是中华帝国的衰落,故排除C。
D.说法不准确,故排除D。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略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知识。
【解答】
C.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建立后逐步统一全国,李渊就是唐高祖,不是李世民建立的,故C说法错误。
ABD.综上,其余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ABD。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略
14.【答案】C
【解析】略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D.题干强调的是唐太宗的治国艺术,姚崇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故D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
ABC.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居安思危,以民为本,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精简机构,合并州县,故ABC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
故选D。
16.【答案】(1)隋朝;房玄龄、杜如晦等。
(2)魏征;进士科。
(3)武则天;开元盛世。
(4)曲辕犁、筒车。
(5)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解析】(1)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和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主要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知人善任、重用贤才,重视纳谏。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大将李靖、李勣等。
(2)本题考查科举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唐太宗在魏征病逝后说的话;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知人善用,虚心纳谏的优良品质。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科举考试在贞观时,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考生的治理政事的能力.进士科是当时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3)本题考查武则天和开元盛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因此武则天的统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4)本题考查唐朝农民发明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唐朝创制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5)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四的内容: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轻视少数民族,只有我能对他们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17.【答案】 (1)以古为镜: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以人为镜:善于听取魏征等大臣进谏,虚心纳谏。
(2)科举制度;影响: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年。
(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人口众多,粮食充足,人们生活富足的社会状况。(4)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意义: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1)依据“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并结合所学,至于以古为镜,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隋亡的角度,可以得出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至于以人为镜,从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角度,归纳出唐太宗广纳贤才,善于听取魏征等大臣进谏,虚心纳谏。
(2)第一小问,依据“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并结合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可以得出科举制度。第二小问影响,解答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等层面,逐条展开说明即可。
(3)第一小问,依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可以得出开元盛世。第二小问,依据命题要求,结合所学,从人口、粮食、生活富足的角度,展开说明即可。
(4)第一小问事件,依据“贞观十五年……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可以得出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小问政策,依据教材“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可以得出开明的民族政策。第三小问意义,从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角度,说明即可。
18.【答案】【小题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小题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小题3】乐舞发达。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
【解析】1.
本题考查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是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
2.
本题考查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呙(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以归纳出,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3.
本题考查唐朝发达的乐舞及其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 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物乐、康国乐、高昌乐”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乐舞发达的文化现象。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等。
第2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
第1页,共!异常的公式结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