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6 23: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汉至元朝—明清
古代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1840年)


1、结合【导学流程】基础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引言、大字、小字),标划问题答案(第一目+第二目+第三目第一问)。课本要有圈划和标注,独立思考,注意把握时间。
2、你在自学中存在哪些疑问?简单记录,在下一环节中讨论解决。
自主学习,用时15分钟

思考1: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如何更顺应时代潮流?
思考2:历代地方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思考3: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大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大夫
大宗

大宗
天子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嫡长子(嫡长孙…… )
诸侯
权力的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的继承: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的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概念
“专制主义”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
秦 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
明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
阅读课本第2页引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基础 血缘 地域
权力来源 世袭 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影响 有利于巩固统治,但地方独立性强,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郡县之治,垂二千年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秦始皇》

1.皇权与相权
二、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02
秦 西汉 东汉 魏晋 隋唐 北宋 南宋 元 明 清前期
前221 前202 一 三 五 六 七 十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七 十八 1840年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世纪
三公九卿制度
中外朝制度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
中书省
设内阁
废丞相
军机处
中书门下、枢密院
度支、盐铁、户部
思考:请结合以上内容归纳出强化皇权专制的两种方式?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1.① 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西汉中外朝、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②独相变群相,分割相权(隋唐:三省六部)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根据材料说出古代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什么?

1、《左转·僖公》记载:“冬,(鲁禧公和晋文公等)会于温,讨不服也。卫侯与元咺(卫国大夫)讼……卫侯不胜……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材料表明(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强化
D. 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
2、近期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热播,据史书记载:“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B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1、分封的对象以及形成怎样的贵族等级序列?
2、西周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商周时期王权的特点?
3、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如何更顺应时代潮流?
4、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 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5、内阁的职责?地位?

1、结合【导学流程】基础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引言、大字、小字),标划问题答案(第三目第二问)。课本要有圈划和标注,独立思考,注意把握时间。
2、你在自学中存在哪些疑问?简单记录,在下一环节中讨论解决。
自主学习,用时6分钟

思考:历代地方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演变阶段?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中央与地方
二、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01
【自主学习】
层级 秦汉 东汉末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一级制 省 省
二级制 府 府
三级制 县 县
请思考:1、根据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特征。
2、分析州、道、路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有何相同点?
3、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原因?
特征:(1)行政体制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2)地方高级行政区划变化大,最稳定的单位是县。
(3)越早设立的区划单位随时代发展有地位越低的发展趋势。
(4)地方行政层级不断变化。
郡 县
州 郡 县
州 郡 县
州 县
道 州 县
路 府 县

路 府 州

原因:国家疆域的变化;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
同:(1)都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机构;
(2)都发展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后被取代。


朝代  中枢权力  地方制度  演变趋势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
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郡县
郡国并行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府)县
省、路、府、州、县
省府县
省府县
1、皇权与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乃至废除。
2、中央与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日益强化。
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2、人治高于法治(官僚政治浓厚);
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4、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贯穿始终;
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的政治制度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夏朝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制度
秦朝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小结

3、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
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加强军事上的控制
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D.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B
4、从秦到宋的中国帝制社会中,官僚体制运作中存在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是( )
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预防专制皇权出现错误
C. 制约专制主义皇权 D. 保障皇权体制正常运转
D

上天谴罚
君德民心
史书留名
君权没有形式化、制度化的限制,其具有的是无形的、精神上的限制。 —余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