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指导依据说明
教学理念:本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对中华文明的标志、早期文化遗存和早期国家的特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顿继安、何彩霞在其《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所谓学科大概念,是指能反映学科的本质,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所以“大概念”是既能反映学科本质,又能统摄大量学科知识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科核心知识。所以本课将以“货币”这一个大概念来建构整个课堂。 指导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的情况,以及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1)课标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有: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特别是中国货币的使用情况; 了解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特别是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是:从古代货币到现代货币,从个别国家的货币到世界货币体系。(2)课标可能涉及的核心素养: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解释)了解中外货币的发展史,感受中国货币演变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打开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2.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教材地位及可能存在的难点《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课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一课内容,是世界政治经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视角,所以十分重要。但是相关内容在初中是没有专门的课程的,所以学生几乎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上本课时一定要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内容与之联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充分利用现实条件来上好这一课,同时注重知识的体系化和结构化。上本课内容存在几个难点:1.本课的两个条目“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联系不够紧密,很容易上成两个无关知识的简单梳理。2.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何取舍,哪里详细讲哪里简要讲需要慎重考虑。3.货币历史的背后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如何挖掘其价值是一个难点。4.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内容庞杂,如何取舍也是一个难点。5.数字货币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问题是否要讲述,如何讲述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2)了解单元间的联系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总共六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六个单元间没有非常强的递进或者因果关系,基本是处于并列的关系,都是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文明,所以本课没有必要过多的关注其他单元的内容,着重突显本课特色即可,从货币的视角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3)了解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关系本单元内共有两课内容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和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这两课的联系并不紧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联系的话那就是缴纳的赋税逐渐从实物发展为货币,但这并不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所以可以不用讲述。(4)了解本课内各小节之间的关系(货币史的发展历程)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1.“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主要内容有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及特点(特点: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商仿贝);从杂乱形状到统一形状演变(秦半两);从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汉五铢);从文书重量向文书年号演变(唐开元);从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宋交子);从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清龙洋)),人民币发行的背景、过程及作用。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特别是英镑和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历程。这个两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通过研读课标及相关的学术著作,我找到了一条很好的主线——货币史,并设计了三个环节:(1)从实物货币到纸币——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为例;(2)从纸币到电子货币——以人民币为例;(3)从一个部落到全人类——以金本位制为例。货币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从而把本课两个部分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
3.学情分析
教学基础:初中没有相关的课程,但货币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他们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化和结构化。人文基础:钱币收藏、数字货币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力短板:学生理解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能力提升:所以我们要让知识体系化和结构化,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五大核心素养。
4.学术动态
备本课时,我浏览了以下书籍:彭兴庭著:《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法律出版社刘精诚,李祖德著:《货币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缙云,于炳文主编:《文物收藏图解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旦大学出版社千家驹、郭彦岗合著:《中国货币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叶世昌、李宝金、钟祥财著:《中国货币理论史》,厦门大学出版社王道禹主编:《货币金融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长江文艺10.长恒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纸币图录》,中国艺术出版社11.王在帮著:《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时事出版社12.【日】宫崎正胜著,朱悦玮译:《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3.【美】巴里·埃森格林著,麻勇爱译:《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机械工业出版社14.【以】荷尼夫著,李守旗译:《走向世界的人民币》,鹭江出版社15.【美】本·斯泰尔著,符荆捷、陈盈译:《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机械工业出版社 彭兴庭《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一书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把第一节“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与第二节“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充分的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书,让我对整个的学术观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文物收藏图解词典》、《货币史话》、《中国货币史纲》、《中国货币史》、《中国货币理论史》、《货币金融学》这几本书让我对中国的货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美元如何统治世界》这几本书再次打开了我的视野,把本课内容上升到货币史、世界史,甚至人类文明的高度。
5.教学目标分析
(1)利用图表和史料,让学生了解中国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总结中国货币发展的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2)利用图表,梳理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了解货币发展的历程,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重点为:(1)了解中国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及其特征;(2)了解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点为:(1)中国货币演进的特征;(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影响。课魂:货币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
6.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时间轴”和“图示法”,梳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总结其发展特征。采用“图表法”,梳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过程,总结其发展特征。采用“史料解读”法,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特征。采用“情境创设”法,利用图片和问题链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提升教学效果。采用“引导探究”法,设置三个任务,让学生在思考三大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7.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课魂为:货币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围绕课魂我设计了三个环节:(1)从实物货币到纸币——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为例;(2)从纸币到电子货币——以人民币为例;(3)从一个部落到全人类——以金本位制为例。从三个不同角度梳理了货币的发展过程,同时在每个角度又选取了一个代表性事例,既可以了解整个货币的发展史,又可以通过个例了解其内在细节,每个角度还选择了一个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得出本课结论:货币史就是一部人类编织信用之网的历史,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8.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教师:(呈现图片),这些石头的用途同学们知道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这是当地的钱,有这样一篇报道《新华网:太平洋一小岛仍用石头当货币 以尺寸衡量价值》,当地人把这种外表圆形,中间有一个大圆洞的“石头币”叫作“费”。据当地人估计,雅普岛上流通大约1.3万个石头货币,小的直径30厘米,大的直径达3.5米。在交易的时候,“费”的上一个所有人只要发表一个口头声明即可,钱的所有权虽然转移,但那块石头仍呆在原处。只要大家一致认为,某个人拥有某块石头,那么这块石头具体在哪儿无关紧要。雅普岛上有个家族十分富有,因为他们有一块奇大无比的石头。但是,好几代人以来,从未有人见过这块石头,原因是这块石头在运输过程中,不小心掉到了大海深处。运输石头的人讲述了那块石头的美丽绝伦,大家都同意即使它躺在海底,也不影响它的价值和正常的交易流转。教师:那么同学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教师: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货币起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是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刘精诚《货币史话》P4)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请大家与我一起学习《货币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设计意图】用太平洋小岛上的石头货币导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本质,突出主题,并为本课后续内容做好铺垫。(二)突破重难点1.从实物货币到纸币——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为例任务一:根据下图所示,结合学案和书本相关知识,简述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填写下表并概括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和《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时间轴让学生对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观察③④⑤号货币上的文字变化,反映货币发展的什么趋势?参考答案:从文书重量向文书年号演变。(2)圆形方孔钱的寓意是什么?秦至清一直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外圆代表天命,内方象征皇权,意思是江山稳定、天下一统。铜币的币面主要以文字为主,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书法艺术。方孔圆钱也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严格的对称美,方中有圆,圆中透方,方方圆圆,井井有条。——《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P106彭信威先生认为,独特的中国货币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秦汉以下,中国历史虽有若干次变革,但只是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专制皇权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至高无上的专制皇权,才是铜钱如此长寿的肥沃土壤。——《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P107(3)根据材料及所学,归纳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参考答案: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商仿贝);从杂乱形状到统一形状演变(秦半两);从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汉五铢);从文书重量向文书年号演变(唐开元);从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宋交子);从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清龙洋)。【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再次梳理中国货币发展的三个阶段,让知识体系化结构化。通过观察历代货币的图片和设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在了解中国货币发展历程、总结演进特点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家国情怀素养。请把纸币的发展史分为两个阶段,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4为一个阶段,5-6为一个阶段。理由:1-4都是铜币或者金银货币的兑换凭证而已,国家保证的是可以可以兑换到足额的金属货币;5-6是以国家信用发行的法币,法币本身就是国家信用的体现,是无法兑换金属货币的。(2)人民币保留了古代纸币的哪些特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纸币需要防伪标志?参考答案:保留特征:数额、编号、发行单位、发行时间、防伪标志。变化:防伪标志的增加和强化。原因:防伪标志的目的是保证国家信用不被滥用。【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和材料把纸币的发展史分为两个阶段并说明理由,然后把人民币与古代纸币进行比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知识,让旧知与新知建立联系,完善自身的知识网络,同时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防伪标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从纸币到电子货币——以人民币为例归纳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解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2)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人民币发展的意义。参考答案:总-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综合反应。中国-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纸币图录》前沿部分的梳理,了解了中国人民币发行的历程及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任务二: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人民币数字货币与纸币的异同。指出人民币从纸币向数字货币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什么?分析数字货币诞生的原因。材料:2020年4月14日,一张央行的农行数字货币钱包内测APP的页面广为流传。据称深圳、雄安、成都、苏州为试点城市。网络流传的图片显示,DCEP钱包支持数字资产兑换、数字钱包管理、数字货币交易记录查询、钱包挂靠等功能,同时也支持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等基本功能。参考答案:异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的回答是:“其功能属性与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是数字化形态”,“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即央行数字货币的金融本质:人民币现钞一致。反映:货币实体功能的弱化,符号功能的强化。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保障-科技进步。外在威胁-比特币等其他电子货币的威胁。【设计意图】通过对数字人民币与纸币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方向,揭示其内在规律,加深对货币的认识,增强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电子货币?它们与人民币电子货币(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的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支付宝、微信、Q币、游戏币、比特币、以太币……央行数字货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呢?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硬币和纸币,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似,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第二,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只需要电,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是可实现双离线支付。与终端设备绑定,能完成取现、支付和存储数字货币等基本操作。而支付宝、微信第三方支付需要电和网络。第三,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匿名性;第三方支付皆不具备。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并不是我们银行卡里的一串数字,它像纸币一样,有面额、有数量、能分开。关键是还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而微信支付宝只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最后还是要找银行结算。Q币和游戏币是以企业信用发行的电子货币,其信用远远无法与国家信用相比。比特币和以太币是金融从业者以其信用发行的电子货币,存在弊端,无法保证价值。(比特币数量2100万枚,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交易速度慢,浪费电资源,信用无法保障)【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支付宝、微信、Q币、游戏币、比特币、以太币等不同电子货币的异同,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完善学生知识网络,同时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3.从一个部落到全人类——以金本位制为例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作了一个概括:一是万物可换;二是万众相信。在这两个原则之下,数百万的陌生人能够合作各种贸易和产业。不断改进的交换方式,提高了人类的协作水平,加快了人类的融合统一,并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演化。在谷物交换的时代,人类的组织形态是一个个的小部落,而在电子化、数字化的货币时代,全球已经变成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彭兴庭《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P5任务三:根据书本及所学,把相关信息填入下表。总结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崩溃瓦解的原因。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世界市场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稳定;人类文明的发展;货币的不断发展……崩溃瓦解的原因: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稳定;世界各国矛盾的激化;世界经济体系制度不完善……【设计意图】利用图表梳理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总结世界货币体系形成和崩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教师:2015年美国东部时间11月30日(北京时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币将成为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以外第五大国际货币。教师:“入篮”意味着中国真正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的上升。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人民币是否会取代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如果会,那中国需要达到哪些条件?参考答案:会。条件: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军事地位、文化影响力……(信用的保证)【设计意图】引入热门话题“人民币国际化”,让学生思考人民币是否会成为像英镑、美元那样的世界货币,并概括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让理论与现实结合,把本课所学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锻炼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增强历史解释素养。(三)总结提升教师:(再次展示太平洋小岛的石头货币照片)根据本节课所学,请同学们再次思考: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教师:货币的本质并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一套以信用为基础的清算体系。(彭兴庭《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P1)教师:从哲学意义上,货币是一种符号。只要我们心中有同样的信仰,那么,无论货币的面孔如何变换,货币的形式如何展现,也无论货币是否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它就具有连通一切的神秘力量。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货币携带的那种连通一切的“交换价值”,并非客观存在于货币之中,而在于解释者,在于人。(彭兴庭《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P1)教师: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货币史就是一部人类编织信用之网的历史,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设计意图】再次引用太平洋小岛上的石头货币,让学生思考货币的本质,前后呼应,既是呼应本课主题,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课内容,同时还把本课主题进行了升华,货币的本质是一套以信用为基础的清算体系,所以不管货币的本体是石头、金银还是纸币,其本质还是其背后的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的本质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共同的意义价值,所以货币史就是一部人类编织信用之网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主题升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和历史解释素养。
9.板书
10.学案
一、课标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的情况,以及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二、本课重难点重点: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特别是有关人民币的内容。难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任务一:根据下图所示,结合学案和书本相关知识,简述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填写下表并概括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阶段货币形态产生时期具体代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观察③④⑤号货币上的文字变化,反映货币发展的什么趋势?圆形方孔钱的寓意是什么?秦至清一直使用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及所学,归纳中国货币演进的特点。任务二: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人民币数字货币与纸币的异同。指出人民币从纸币向数字货币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什么?分析数字货币诞生的原因。五、任务三:根据书本及所学,把相关信息填入下表。总结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崩溃瓦解的原因。金本位制阶段时间国家原因特点影响
11.教学评价设计
1.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表(见附件一)
12.教学反思
本课特色:(1)课魂:货币史: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2)整体设计思路:一、从实物货币到纸币——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为例;二、从纸币到电子货币——以人民币为例;三、从一个部落到全人类——以金本位制为例。(3)从三个不同的视角看货币发展的历程,每一个角度选择一个热点话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让所学知识能够运动到现实当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三个任务的设置,让学生目标明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知识,学习效果更好。(5)教学过程中时刻在渗透历史五大核心素养。(6)“史料解读”“时间轴”“多功能表格”“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学案”等多重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存在问题:本课容量还是太大,如何取舍,哪里详细讲解,哪里可以略微讲解还把握不准。图表的运用确实可以让知识情绪化、结构化,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表格可以更简单化。问题的设置可以量少而精准。三个任务可以设置成问题链,让知识问题化,问题结构化。未来的解决思路:(1)加强专业书籍的阅读,拓展学术视野;(2)加强对课标和课本的研读;(3)多次尝试,多次修改找到合适的取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