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腊八粥》教学实录
一.直接导入
1.【课件出示:划线文字】
上节课,我们从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了解了湘西的腊八粥,相信不少同学也吃过腊八粥,尝过它那甜甜的、腻腻的感觉。正是这美味的的粥,引得方家大院的八儿心急火燎。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八儿等粥的场景。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7段,找到你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文本 )】请按下暂停键,给同学们4分半钟去读2—17段,并画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写写感受。
二.品析“等粥”,感受人物的内心。
1.我们先来看描写八儿出场的句子,自己先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文字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1)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一大早就因为这锅腊八粥喜得快要发疯了!【课件出示:“喜得快要发疯了”字体变红】再听老师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八儿的馋样儿。平常在生活中,想一想你什么时候会“喜得快要发疯了”?
2)再看看这一段,从哪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呢?
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八儿进来了又出去,出去了又进来,一直进进出出他是想看看——腊八粥熬好了没有,盼着早点吃到这美味的腊八粥。从“进进出出、碗盏预备好、碗筷摆到灶边好久了”这几个动作,可以感受到八儿的什么呢?对了,八儿早已等得不耐烦了,迫不及待想吃腊八粥,难怪作者说他喜得快要发疯了!
我们一起想象着八儿的样子,读读这一段吧。老师轻声读,你们大声读。
2.作家还描写了八儿的神态变化,【在课件上这一部分处旁批:神态】请你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听妈妈说的要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 八儿眼睛都急红了,装出要哭的样子。【课件标红 松劲】 知道什么叫“松劲”吗?没有信心,没劲,没意思就叫——松劲。这是沈从文家乡湘西的方言,这样的方言,在这篇文章中还有好多。瞧——【课件出示:上灯—— 亮灯,面面的——软软的 饭豆——红豆】 “上灯”的意思就是——亮灯 面面的的意思就是——软软的 饭豆就是红豆。有趣吗?
这样的神态描写把八儿对吃腊八粥的渴望,表现的更加传神了。同学们,你们自己再读一遍4、5、6段吧!
3.在描写八儿等粥的场景中,作家还重点描写了八儿的语言,自己读一读: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腊八粥还没熟,八儿就想着怎样分粥了呢!文中八儿喊妈妈时都是两声连叫的,语言很有特点,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儿的急不可耐。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把可爱,馋嘴的八儿当时的语气读出来。
4. 同学们,请看这段,听老师读一遍
【课件出示:“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八儿啊,人很矮,他还没有灶头高,他对于锅中的一切只能——猜想。这一段话细腻描写了八儿猜的心理活动,请你读一读吧。
八儿猜对了吗?【课件出示插图+文字】,当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八儿惊异地喊起来了,呃——。同学们体会着这份惊异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请大家关注几个特别的地方: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不消说的事【课件把“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不消说的事”这几个词变红】 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吗?瞧,作者故意反着说,似乎一切都是八儿司空见惯的事,但他为什么还要感到惊异呢!正是在这样的巧妙叙述中,告诉我们栗子融掉了、饭豆肿胀了、花生脱外套了、锅巴围圈了,腊八粥就要熬好了!说八儿惊异,不如说他心里眼里满是惊喜呢!来,一起读!
6.我们回顾一下,作者花了那么多笔墨写八儿等粥的场景,重点描写了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的画面,腊八粥这么美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介绍,而要如此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呢?其实这正是沈从文先生谋篇布局的巧妙之处。等粥的时间长,更凸显出人们对粥期盼的强烈,更凸显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呐。
三.精彩回评,当堂练笔。
1. 至于吃粥的部分,虽然略写,但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读读吧。
【出示课件文字】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注意到了吗?作家并没有具体写出家人吃粥的过程,却将吃粥后的家庭场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温馨,又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
把八儿肚子撑成一面小鼓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回顾沈从文先生在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跟老师一起读读: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作家先写了腊八粥的总特点,接下来写腊八粥的食材和制作,又简单描述了人们闻香咽唾沫、吃粥大口塞,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融进了字里行间。
你最爱吃什么食物?它为什么让你垂涎欲滴?课下,请你模仿着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写你最喜爱的食物的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吧!
3.另外,老师再推荐一篇文章给同学们阅读——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仔细读读,边读边想,冰心笔下的腊八粥又有着怎样不同的情味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2.腊八粥
(第二课时)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7段,找到你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⑩“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腊八粥 沈从文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片段一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片段一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片段一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片段一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盼粥
动作
片段一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神态
片段二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湘西方言:
上灯——
面面的——
饭豆——
片段二
盼粥
神态
亮灯
软软的
红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想粥
语言
片段三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猜粥
心理活动
片段四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片段五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看粥
片段五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
⑩“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盼粥
想粥
猜粥
看粥
美味诱人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吃粥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腊八粥(节选)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