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比例(一)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主题图,第41页的例1、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育人目标 1.经历比例概念和比例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比例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理解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品质。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 评价设计 1.学生自学比例、小组探究及归纳概况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情境引入 1.多媒体出示几幅大小不同的国旗画面,并配上情境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队会场景、签约仪式),出示国旗数据。 国旗通用尺寸定为如下五种: 甲:长288 cm,宽192 cm。 乙:长240 cm,宽160 cm。 丙:长192 cm,宽128 cm。 丁:长144 cm,宽96 cm。 2.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比的角度来研究国旗长和宽的关系。(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自由说出对国旗数据的发现或疑问。 感受比例在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动机。
探究新知 1.研究国旗长和宽的关系 (1)请学生根据五面国旗长和宽独立写出不同的比,并算出比值。 (2)请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比,组成一个等式。 (3)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4)小结: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叫做比例。 (5)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6判断2:5和80:200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学生自学课本第40-41页例1,然后小组内交流收获 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②比例的分数写法。 ③比例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2)抽小组汇报(教师相应板书或出示课件演示) (3)找出3:2=9:6和=的内项和外项。 (4)小结方法。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例2) (1)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要求: ①例2中任选一个比例,把内项和外项分别相乘。 ②通过计算有什么发现? (2)追问: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3)教师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4)0.4:25和能否1.2:75 组成比例?为什么? 4.辨析 (1)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 (2)引导小结: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学生独立写比,算比值。 学生组成等式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的共同点。 学生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抽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再次验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这条规律。 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交流。 在理解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品质。
巩固练习 1.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2.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 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说说过程 4.练习十一第1题 说说半径和周长的比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结果。 能正确解比例,提高计算能力。
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指名谈收获 梳理归纳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