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城市三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30 16: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城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蹊跷/蹊径 纤维/纤尘不染 殷红/殷勤
B.伶俜/招聘 叱咤/姹紫嫣红 识别/卓识
C.伺候/伺机 数落/数见不鲜 慰藉/蕴藉
D.蓬蒿/竹篙 暴雨/一暴十寒 信笺/栈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正旦 自诩 风和日丽 前合后偃
B.文身 急燥 不足为奇 莫名其妙
C.萧瑟 吝啬 礼上往来 求田问舍
D.参差 譬如 冠冕堂皇 羽扇伦巾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词仿佛一朵芬芳______的奇葩,它以__________的风格,散发着迷人的馨香。千百年来,代代中国文人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已成为他们的_________,凝聚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当代,有的诗人创作的旧体词_________称精品,甚至足以与古人的佳作比肩,只是宋词的时代已不可能复现。
A.绚烂 独辟蹊径 意趣 能
B.绚丽 独树一帜 雅趣 堪
C.华丽 标新立异 情趣 可
D.灿烂 独具匠心 志趣 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心疾首。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2012年春晚主持阵容打破了惯常的“三男三女”组合模式,改用“四男两女”组合,刻意拉大了主持人的年龄跨度和风格搭配,亦庄亦谐,新颖活泼。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B.《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种体例。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的时间内,在周家和鲁家两处展开。作者苦心经营,巧作安排,合情合理。
D.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王维的 “名大家”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眺、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6.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B.“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C. 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 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7.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
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所有人排斥于“大家”之外。
C.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
D. 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B. 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注释】①孟尝君: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田氏,名文,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②责:通“债”。
              节选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不羞 羞:羞辱
B.狗马实外厩 实:充满
C.臣窃矫君命 矫:假托
D.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戴衣帽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孟尝君怪其疾也
A.
吾其还也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B.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11.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中的两番问答,写孟尝君探询冯谖的爱好、才能,以便确定对他的待遇和任用。言冯谖无好、无能,这不过是欲扬先抑,为其后来的一鸣惊人映衬一笔。 
B.冯谖有心问:“以何市而反?”说明冯谖已洞察孟尝君所欠缺的,暗示孟尝君,只是孟尝君浑然不觉。孟尝君随口回答:“视吾家所寡有者。”可见他不清楚急需什么,并没有远见卓识。
C.冯谖矫命焚券,市义而归,孟尝君虽以礼相见,但“先生休矣!”容人而不知人,也不知为自己留后路。直到罢相就国,后知后觉,这才为冯谖的才能深深折服。
D.选文中孟尝君笑了两次:开头的一“笑”一“诺”,体现了孟尝君勉强“受之”,见其轻蔑之情;第二次是孟尝君得知名不见经传的冯谖自愿“收责于薛”时,笑中依然带着怀疑和轻蔑。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3分)

(2)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3分)

(3)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3分)

13.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答: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这两联的景物描写简要分析诗中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7)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暗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画。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的。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看就是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语句都是为下文写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C.“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D.“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E.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17.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4分)
答: ▲
18.胡笛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加以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19.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答: ▲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中国好声音”全球演出第一站落定海口,于11月16日在海口上演。此次“中国好声音”演出阵容超强。那英、庾澄庆、杨坤、李玟、汪峰等指导的学员梁博、吴莫愁、金志文、张玮、丁丁、多亮、关喆、李代沫等集体登台演唱。梁博表示,一直以来很期待能把自己最新的原创歌曲《因为》带给广大歌迷。
此次“中国好声音”海口演唱会承办单位海南电影公司总经理李星介绍,“中国好声音”导师和学员是目前演出市场最为火爆抢手的组合,经过与南京、杭州、广州和三亚等城市的激烈竞争,海口抢得先机。

21. 请根据柳永的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写一个场景。(4分)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少于40字

22.襄樊是中国魅力城市,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请你为襄樊或其域内任一旅游风景区设计一条不超过30字的旅游广告语。(4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宜城三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D(A. qī/xī;xiān; yān/yīn; B . pīng/pìn,zhà/chà; shí;
C . cì/sì,shǔ/shuò; jiè; D. hāo/gāo,bào/pù; jiān/zhàn;)
2.A(急躁,C礼尚往来,D羽扇纶巾)
3. B
4.B(A“处理”后加“意见”或“建议”,作为“听取”的宾语;C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错误;D搭配不当,“拉大”不能支配“风格搭配”。)
5.B (纪传体)
6.C (C项根据文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可知是故意曲解原意。)
7. B (B项“所有人”范围太广,文中说宋人因为”陷贼“事件指摘王维,而排斥王维于“大家”之外的是主流诗学。)
8. B(B项“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有误。)
9.A (以之为羞辱)
10.B(才 A 他/还是 C 替/给予 D 把/由于)
11. D (第二次是欢欣的笑)
12. 略
13.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3分)
14.(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4分) (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4分)
15. 略
16.(4分)CD(C还表明了他因自己对胡笛不信任的心理被识破而感到羞愧;D应该是从容、镇定,内心无愧。)
17.(4分)①衬托了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与胡笛的坦诚相待和不卑不亢形成对照),突出胡笛的率直和坦诚。②突出了主题,通过写石丁在画中作“暗记”,表现出石丁对胡笛的不信任,借此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信任缺失”现象。
18.(4分)①技艺高。“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去掉暗记而又不着痕迹,与石丁的笔墨如出一辙。②人品好。正直、坦诚。“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③胸襟宽。大度、无私。面对石丁的不信任,胡笛没有抱怨,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消除隔阂,扭转局面。(任答两点给4分)
19.(8分)这一情节的安排是合理和巧妙的,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2分)首先,它符合和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信任缺失”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因而讲诚信者、坦诚待人者十分难得和可贵。(3分)其次,它符合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强化了人物性格:胡笛是国画专业毕业的,山水画小有名气,所以改掉暗记石丁看不出;他性格犟直(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才敢改掉别人画中的暗记。(3分)(考生如答“不合理”,能从主题、情节、人物性格方面分析,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0.“中国好声音”全球演出第一站11月海口开唱。
21.【参考示例】阳春三月,江南草长莺飞。西湖白堤上的柳叶渐密,远远望去如一层绿烟。远处画桥掩映在柳影中,格外美丽。(2分)悠闲地走在街巷里,微风轻拂,千门万户翠幕轻摆,如同在画中穿行。(2分)
22.示例:诸葛故居地,山水襄阳城。(4分。要求:既要突出所选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又要符合广告语的特点 )
23.作文(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说:“好吧。”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个通告,询问家里的食客们:“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冯谖(在通告上)签名,写道:“我能。”孟尝君看了感到奇怪,说:“这(签名的)是谁呀?”左右办事人说:“就是唱那‘长剑啊,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对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见他。”便特意把冯谖请来接见他,向他道歉说:“我被一些琐事搞得很疲劳,被忧患缠得心烦意乱,生性又懦弱愚笨,陷在国事家事之中,(不得脱身与先生见面),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我对您的简慢)为羞辱,还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说:“愿意(替您)做这件事。”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问:“债款收齐了,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
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齐来接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
同课章节目录